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专题:中日关系(邓世昌与马关条约等考点)人教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52147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专题:中日关系(邓世昌与马关条约等考点)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专题:中日关系(邓世昌与马关条约等考点)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专题:中日关系(邓世昌与马关条约等考点)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专题:中日关系(邓世昌与马关条约等考点)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专题:中日关系(邓世昌与马关条约等考点)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日关系专题复习一、考点:了解邓世昌和马关条约。(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理解):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朝出兵朝鲜。2、性质:由日本挑起的侵略战争。3、爆发:1894年(甲午年),日军袭击中国运兵船4、主要战役: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邓世昌 致远舰)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没)5、结果:清朝完败于日本。6、失败原因:(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战前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避战自保”,贻误战机。慈禧太后挪用军费大搞万寿庆典, 置国家利益于不顾。(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

2、后。注意:清政府的失败是封建制度的失败,日本的胜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二)、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4月2、双方代表:李鸿章(中)伊藤博文(日)3、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注意:增辟口岸,侵略由沿海扩展到内地,(反映了侵略的广度);在通商口岸允许开设工厂,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反映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 因此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反映侵略的深度)。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三)、俄国、法国、德国三国干涉还辽(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时间:1895年5月;起义军:台湾义军(徐骧)黑旗军(刘永福)二、考点: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1、背景和原因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是日本的基本国策为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欧美无暇东顾,蒋介石全力剿共,给日本可乘之机2、经过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占领沈阳城3、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日军仅四个月占领全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沦于敌手,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东三省成日军侵华基地4、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东北人民和未撤离的东北军组织义勇军进行抵抗共产党员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

4、、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2、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三、考点:中国军民的浴血抗战(一)、卢沟桥事变1、背景:日军侵占东北后,企图占领华北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唯一通道军事必争之地2、经过:日军制造借口,无理要求进入宛平搜查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3、结果:全国性抗战爆发。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平津相继沦陷。(二)、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2、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三)、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1、淞沪会战

5、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中国首都南京陷落;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2、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年12月1938年1月;地点:南京;日军罪行:屠杀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以上3、血肉筑长城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的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战线上攻击日军。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对于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敌后战场:抗击侵华大部分日军和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起了

6、决定性作用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的结果原子弹的战略轰炸,加速日本法西斯灭亡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歼灭性打击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持基本条件:得道多助,世界上各种正义力量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5、历史意义: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6、中日关系展望中日是亚洲重要国家,处理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未来中日关系应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

7、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材料二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材料三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请回答:材料一中蒋介石的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结合所学知识,部分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采取什么态度?(3分)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3分)与材料二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其最终解决有何意义?(3分)材料三描述的事件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3分) 参考

8、答案(1)东北三省沦亡(1分)部分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1分)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分)(2)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分);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1分);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分)(3)西安事变(1分);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4)卢沟桥事变,(1分)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2分)注意: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阅读材料:材料一 应准添设下开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9、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摘自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材料三: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回答:(1)、与南京条约相比较,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4分)(2)、在材料二中,中日两国达成了哪些共识?(4分)(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2分)(4)、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10、)参考答案(1)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评分说明:回答长江流域得1分获富庶的江浙地区得1分;如长江流域、富庶的江浙地区同时答可得2分)在通商口岸允许开设工厂,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反映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 因此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2)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省(2分);中日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2分)(3)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2分)(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强国,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和平友

11、好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我们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2分。评分说明:答案要具有丰富性,并多罗列出几条,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被日军解往南京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1 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弃尸江中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把“安全

12、区”变成了黑暗、悲惨的人间地狱材料二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辞,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遭杀害的对象等方面来说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京大屠杀中我死难同胞的人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什么?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略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6分)(1)长达6周。(1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或难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人员。(1分)若只答两者

13、之一或答“居民和军警人员”则不得分;若答“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可给1分)30万人以上。(1分)(2)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1分)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正常化。(2分。答其它也可以,如日本对待军国主义的罪行没有真正地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学好本领,保卫祖国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等同给分)06年徐州中考第33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人民

14、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说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

1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三: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同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材料四: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展开“暖春之旅”,全面规划和推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胡锦涛指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请回答:(1)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3分)(2)材料告诉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回答,抗日战争胜利具有哪些重大意义(不得摘抄原文)?(3分)(4)“面向未来”请你从时

16、代主题的角度来描绘未来中日关系的蓝图。(2分)(5)“中日友好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寄语。(2分)参考答案 (1)甲午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3分)(2)反法西斯力量(中、苏、美、英等国)的联合打击(2分)(3)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未来中日关系应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只要学生从“和平”与“发展”两个角度回答均可。2分)(5)中

17、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视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创造中日两国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未来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抗战取得胜利。根据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回答:(1)揭开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2分)(2)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1分)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1分)(3)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什么?(1分)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1分)(4)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2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今天中国的发展

18、有何启示?(2分)参考答案 09内江中考第41题(1)卢沟桥的烽火(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分)。(2)战役:台儿庄战役(1分);指挥者:李宗仁(1分)。(3)战役:百团大战(1分);指挥者:彭德怀(1分)。(4)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2分,只答中国共产党或中国人民给1分)。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等。(2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填写下列表格中空白框内的相关内容。国别反映的重大事件主要影响图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2分)图二(1分)(1分)图三(2分)(2分)图四抗日战争胜利(2分)(2)某一中学定于2007年7月

19、7日举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纪念活动,请你按此主题帮助该校设计两项活动。(2分) 参考答案(1填写表格相关内容(10分)国别反映的重大事件主要影响图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2分)图二九一八事变(1分)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图三七七(卢沟桥)事变(2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2分)图四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2分)(2)抗日战争图片展览、抗战歌曲歌咏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日活动旧址参观、抗日战争电影电视展播、抗战专题黑板报等。(2分)。(只要是学校能够开展、且符合抗日战争主题的任何活动都可给分。)2007年临沂中考 第35题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