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5748824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征信与数据库管理期末论文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征信通常是指以了解企业资信和消费者个人信用为目的的调查, 包括一些对 交易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 核实和依法传播的操作全过程。 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 体系得以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 , 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征信业 从 20世纪 80年代起步以来 ,目前业务活跃的征信机构已达 300多家, 征信市场已 初具规模 ,征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 , 由于征信立法滞后 , 监管 缺位,市场秩序混乱 ,征信服务不规范,我国征信业依然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性征信机构。 我

2、国亟需借 鉴国外经验,使我国征信业规范发展。一、征信体系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就征信制度而言 ,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模式 : 即市场主导型模式、 政府主导型 模式和会员制模式(一)、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以美国、 英国、 加拿大及北欧部分国家为代表。 在 该体系模式下 , 征信机构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 政府只负责对征信业进 行必要、有限的监管。(二)、政府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 , 兼有私营 征信机构的社会征信体系 , 该体系以德国和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为代表。 中央银 行信贷登记系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公共征信机构

3、, 具有基础性地位 , 但 并不排斥民营征信机构的发展。(三)、会员制模式 日本采用的是以行业协会为主建立信用信息中心的会员制模式 , 为协会会 员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息互换平台 , 通过内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集和使 用信用信息的目的。 征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 , 依靠法律和行规运作 , 只有会员 才能享受到信息机构提供的信息。二、我国征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征信业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发展迅速,成就斐然。目前我国已经 构建起一个覆盖面广泛、结构基本齐备、以公共征信为主导的多层次征信体系。 第一层是拥有大量基础信息的公共信用数据库和若干个专业信用数据库, 该层次 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

4、中心管理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库为代表; 第二层次是 掌握特定经济信用信息的政府职能部门、投资金融机构、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 该层次以工商、 税务、海关等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代表; 第三层次是 对信用信息进行搜集、 调查、加工并提供信用产品的专业征信机构, 既包括有政 府背景的地方性征信机构, 也包括国内民营征信机构及在我国设立办事机构的外 资征信机构。 我国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征信数据库。 但 是 , 我国的征信体系和信用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征信法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且层次较低1、缺乏系统的征信法律法规。我国的征信法律立法基本还属空白,尽

5、管关 于规范征信的相关制度散见于一系列法律法规之中, 但是与规范信用制度直接相 关的立法严重缺失。2、立法分散,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当前规范征信领域专门的法律规范分散 地分布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办法和地方各级政府主导下的征信管理办法 之中,但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层次较低, 缺乏具有较强法律约束刚性的全国性 法律。3、立法规范的范围较窄。现有的直接规范征信活动的法律规范,其规定的 内容往往局限于一个侧面, 在信息有效公开共享与隐私保护的权衡方面、 失信惩 戒方面无保障可言。(二)、政府信用存在问题政府信用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前提 , 是建立真正的企业信用、 个人信用以及金融信用等的前

6、提条件。 无信的政府必然造成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对 立和紧张。信任与制度规范的共同作用 , 应该是政府信用塑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我国一些政府部门政策多变、 从各自狭隘利益出发 , 助长不规范的征信行为 , 失信 于社会, 使政府威望大打折扣 ,明显削弱了政府对征信行为和市场的监管力度。(三)、征信机构市场竞争力较弱,协作机制缺失 我国征信机构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各地方、各行业征信系统、 中资征信机构、中外合资征信机构和外资征信机构中国办事处并存和竞争的发展 局面。活跃在我国市场上的 300 多家征信机构,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当有限。 以我国最大的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

7、信系统数据库为例, 2010 年末也只有 1691 万户客户信息。而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公司动态 存储着来自世界各国 5700 万家企业的信用档案。但我国征信产品在世界上的公 信力还有待提升。 同时,因我国本土评级机构实力与资力不足, 美国三大信用评 级机构对严重威胁着我国金融安全。 此外,由于我国公共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 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 定位不明晰和严重缺乏协作机制, 信用信息形成了严重的 条块分割。(四)、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1、征信市场监管缺乏组织保证。根据信用发达国家经验,征信体系的建设 需要全国性的统一协调指导机构和建设规划。 而在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门指导和管理征信体

8、系建设的机构2、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对征信业进行自律监管。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具有较强 影响力的征信业协会, 所以我国各征信机构之间还存在着征信产品和服务公信力 差、恶意竞争、提供虚假信用报告等不良现象。3、缺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这不仅降低了守信者的积极性,也削弱 了对失信者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五 ) 、信用文化建设和征信教育宣传滞后 在信用发达国家,信用报告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而在我国, 人们虽知道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在在长期信用文化缺失的困境下, 社 会信用环境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的征信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 具有系统化征信知 识的高学历、高水平信用管理人才更加有限。公

9、众信用知识普及水平远远不够。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必须加快征信业的立法进程 征信立法对征信业发展影响深远,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法规是推动征信业健 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确立征信管理的规则、 征信机构的定位和运作规则、 强化 个人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保护; 确立以政府为主导, 以市场为辅助的发展模式, 形 成以人民银行为监管主体、 中国征信中心和征信机构为信息收集加工主体、 金融 机构为信息提供主体的征信管理组织体系。( 二 ) 、逐步实现征信机构的专业化 应建立专业化的征信机构 , 逐步规范其业务运作。1、征信机构必须要守信。 征信机构是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专业机构 , 只有提 供了守信的产

10、品,才能起到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的作用。2、应保证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征信机构的信用产品是一个人或一 个企业的信用档案, 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和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害得失, 不客观 不完整的信用信息必然会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应提供信用信息快速传导渠道,及时更新数据库系统。企业和个人的信 用信息是不断变化的,征信机构只有及时获取这些变化的信息 , 才能保证征信产 品的完整性。(三)、做好征信宣传工作必须要及时开展全社会实施 征信管理条例 的广泛宣传工作 , 公安、司法、 税务、工商、医保、社保、电信、金融、建设等部门的信息必须要按照规定进行 有序的整合,由同业征信

11、向联合征信方向发展。 这是一项极为细致而繁重的任务。(四)、打造守信政府 要有效地推进征信体系建设,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以身作则,打造守信政府。在推进征信体系建设中 , 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强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做到取信 于民。建立良好的征信体系建设的客观环境。(五)、做好征信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首先,要提高征信资料的广泛性、 权威性、系统性,广泛拓展信息采集范围。 其次,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征信数据质量。再次 , 必须要加强征信资料的推广 应用,充分发挥征信系统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征信系 统作用的认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信用报告查询和使用工作 , 有 效发挥征信系

12、统支持信贷决策的作用(六)、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建立诚信社会, 除了需要加强立法和管理以外, 还要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利 用传统文化中丰富的非制度性因素, 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 通过社会 信用文化建设,让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形象意识,强化信用观念和意识,积 极创建和弘扬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同时使个人树立 “诚信光荣、 失信可耻” 的道德观, 将信用自觉化成每个经济主体的行动, 从而为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奠定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基础。参考文献:【1】徐诺金,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需要明确的六个问题 F,2010【2】唐明琴,比较视野下论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问题 F ,2010【3】王敬伟,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理论及现实分析F,20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