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57473795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5.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比、兴是古人对诗经基本艺术表现手法的一种归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古人释经、作诗、谈诗、写词都用它,历代有关文学批评与作品评注欣赏也都经常用到它。根据前人对赋、比、兴的论述和古典诗歌创作的实践,对于“比兴”的关系可以作以下几点说明:1、诗经中的比和兴,后来常常连称为“比兴”。诗经中的兴,如关雎、桃夭的先有“他物”,以兴后“所咏之辞”的方式,虽然在后世以至今日的民歌中还在继续沿用着,但是在文人诗歌里,可能从屈原的作品开始就已经有所发展、改变其方式了。这种情况,在屈原的离骚中就已大量存在。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

2、维纫夫蕙茝。”“众芳”比喻什么?“申椒”、“菌桂”、“蕙茝”各比喻什么?是比喻众贤,但并不说出。又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至哀众芳之芜秽”八句是以树艺兰蕙,兴喻培育之人才,但后面也没有“所咏之辞”以表此意。所以文心雕龙比兴说:“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后来清人陈沆有诗比兴笺一书。代学者朱自清把“比兴”称为“比体”。他在诗言志辨一书中把“比兴”概括为四种:咏史,以古比今;游仙,以仙比俗;艳情,以男女比主臣;咏物,以物比人。这种概括是非常精当的。当然,也可以作一些补充。比如,艳情除了以男女比主臣外,还可以比朋友,比同命运者。用“以物比人”概括“咏物”也不一定很完全,不如说“以自

3、然现象比社会现象”更有概括性。以上这四种“比兴”的形式,在楚辞中都有,如离骚的美人香草,借古喻今;橘颂的借物写人;远游的浮游八极,实际上恶世俗的狭隘污浊而思有以超脱它。离骚中大量陈述尧、舜、三代、齐桓之事,就是以古比今。2、兴和比兴,是赋也,又是比也,或者说是“赋而比也”。就是说兴是兼含赋、比的。3、兴中绝大多数含有比意,但这和一般修辞上所讲的比喻不同。兴中之比比较复杂,一般修辞上的比较简单。兴是赋与比的结合。修辞上的比喻,只是正比(以美喻美,以丑喻丑,如,美如花,丑如猪八戒等),没有反比;而兴中之比,可以正比,也可以反比(以美喻美可以,以美反衬恶亦可)。修辞上的比喻,只有一点相似。但是兴中之

4、比,却可以在几个点或几个方面上相比拟(正比或反比),如晏几道临江仙上阕: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其中“落花”二句,前人称为“千古名句,不能有二。”这是两个兴句,不是比喻。首先,是写景写事,是赋也。其次,在写景写事中含有比意,既有正比,又有反比。“落花”对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来说是正比,落花春残。正和词人的迟暮之感相适应,此为正比。而燕双飞和人的独立,又恰成为反比。微雨迷茫又与词人心头的迷濠愁绪相映衬,这也算是正比吧!4、“比显而兴隐”这一特点,文心雕龙比兴就指出了。陈奂诗毛传疏亦有“赋显而兴隐,比直而兴曲”之说。这就是说,“比”的意思较为显豁明朗,而“兴”的意思较为隐微曲折,更需要用心去体会。5、从上又可以看出,“兴”和一般比喻不同的另外一点,那就是比喻总是用来说明或描绘局部问题,而“兴”句则往往联系以至渗透到全章或全篇。如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制造的夫妇生离死别的悲凉气氛就贯穿全篇的。上引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亦是和全篇融为一体的。节选自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略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