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57464405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钻孔灌注桩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 摘要 : 钻孔灌注桩因机具设备简便、施工方便 , 成孔质量可靠 , 施工费用低等原因 , 被 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 公路桥梁等工程得基础工程。钻孔灌注桩沉渣得清理就是控制 桩身质量得关键 , 传统得钻孔灌注桩施工为正循环钻进、 正或反循环清孔成孔工艺 , 而近 几年在浙江一带出现钻孔灌注桩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 , 其清孔效果远好于一般清孔工 艺、本文就此介绍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得运用 , 并比较对工程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带来得 影响。 ?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气举反循环 二次清孔一、钻孔灌注桩工艺 : ? 传统得钻孔灌注桩多采用回转 钻成孔灌注桩、潜水电钻成孔灌注桩。

2、成孔前先安装钢板护筒 , 以作保护孔口、定位导 向、维护泥浆面、防止塌方用、钻机就位后开始钻孔, 钻孔时电机带动导管、导管根部钻头旋转 , 破坏土层结构 , 形成钻渣。钻孔应采用泥浆护壁措施 , 防止塌孔。现场须设置 泥浆池 , 泥浆通过泥浆泵吸入导管 , 从导管底部排出 , 带动钻渣向上从桩孔中溢出 , 再排 入沉淀池。 ? 钻孔施工至设计标高时 , 立即进行第一次清孔。第一次清孔 时, 一般采用循环换浆法 , 反复用泥浆循环清孔 ,清空过程中必须及时补充泥浆 , 并保持 浆面稳定。孔中土颗粒、岩石屑等钻渣随浆液溢出孔外 , 以达到第一次清理沉渣目得。 清渣完成后 ,安装钢筋笼 , 在浇筑砼

3、前须进行第二次清孔。 ? 第一次清 孔属于正循环清孔方法 , 本文主要探讨第二次清孔工艺。二、正、反循环清孔工艺介绍 :1、正循环清孔工艺 ? 第二次正循环清孔采用循环灌浆 法,让钻头在原位继续转动,通过导管注入清水,控制泥浆密度在10K N/m3以下;对于孔 壁土层性能差、不稳定得则注入泥浆(泥浆密度11、512、5K N/M3)。注入冲洗液携 带钻渣后进入钻杆与孔壁形成得环闭空间上返 , 排出桩孔以外 , 以达到沉渣清理效果。 简 单得说 , 正循化清孔得定义就就是沉渣从导管外溢出得清渣工艺。2?、反循环清孔工艺从前文所述、 顾名思义 , 反循环清孔得定义就就是沉渣从导管内排出得 清渣工艺

4、。反循环清孔工艺有多种 , 一般有泵吸法、空气吸泥机法等种。近年来出现得 气举反循环法相对工艺更为简单 , 清孔效果明显 , 推广较快、 气举反循环清孔就是利用空压机得压缩空气 , 通过安装在导管内得风管 送至桩孔内 , 高压气与泥浆混合 , 在导管内形成一种密度小于泥浆得浆气混合物 , 浆气混 合物因其比重小而上升 , 在导管内混合器底端形成负压 , 下面得泥浆在负压得作用下上 升 , 并在气压动量得联合作用下 , 不断补浆 , 上升至混合器得泥浆与气体形成气浆混合物 后继续上升 , 从而形成流动 , 因为导管得内断面积大大小于导管外壁与桩壁间得环状断 面积 , 便形成了流速、流量极大得反循

5、环 , 携带沉渣从导管内反出 , 排出导管以外。?3、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设备比较 ?反循环工艺较正循环工艺而言 , 增加空压机一台、 风管一套、该风管在二次清孔时安装在导管内 , 故导管上部相应增加连接阀门 , 风管下部就是气浆混合器。 反循环工艺导致沉渣从导管内反出 , 导 管上部增加三通一套 , 排至接渣篮。 ? 相对其它反循环清孔工艺 , 气举反 循环工艺得送风管安装在导管内 ,不像其它反循环清孔工艺在导管外安装风管, 减少拔出风管时与钢筋笼牵挂得危险、 更保护泥浆护壁 , 且气浆混合器制作简单 , 操作更为方便 故更适用于小孔径(直径5 0 0- 8 0 0 )钻孔灌注桩。?因气举反循

6、环工艺特点 ,钻孔灌注桩第一次清孔时并不适用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了。否则, 须逐节拔出导管,再安装风管 , 待第一次清空完成后 ,再次拔出、拆除导管与风管 ,待钢筋笼就位后 ,再 二次安装风管进行第二次清孔。这样得后果就是增加了作业时间 , 且由于反循环二次清 孔效果较好 , 这样做也显得毫无必要。三、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操作要领 ?1、导管下放深度以出浆管底距沉淤面300400mn为宜,风管下放深度一般以气浆混合器至泥浆面距离与孔深之比得0。5 50。65来确定。2、主要参数:空压机得风量69m3/min,导管出水管直径20 0 mm, 送风管直径(水管)2 5mm浆气混合器用 25mm水管制作

7、,在1 m左右长度范围内打6排孔、每排4个8m m孔即可。3、开始送风时应先孔内送浆 (补浆), 停止清孔时应先关气后断浆。清孔 过程中 ,特别要注意补浆量 , 严防因补浆不足 (水头损失 )而造成塌孔。?4、送风量应从小到大 , 风压应稍大于孔底水头压力 , 当孔底沉渣较厚、块度较大 , 或沉淀板结时 , 可适当加大送风量 , 并摇动出水管 (导管), 以利排渣。?5、随着钻渣得排出 ,孔底沉淤厚度较小 ,出水管(导管)应同步跟进 ,以保持管底口与沉淤面得距离、6、清孔后 , 孔内泥浆比重应小于 1。 20, 粘度 1820s, 孔底沉渣厚度 5cm7、反循环法清孔时所需风压 P得计算、?P

8、 = Y s h0/1 000+AP ?y s-泥浆比重(KN/m3), 般取 1、2h 0 混合器沉没深度(m)?A P-供气管道压力损失一般取 0、 050、 1MPa四、气举反循环清孔速度 气举反循环与正循环在沉渣得冲洗、上返流速存在巨大差异。?气举反循环冲洗液携带钻渣后迅速进入过水断面较小得钻杆内腔 ,可以获得比正循环高出数倍得上返速度。根据钻探水力学原理 , 冲洗液在钻孔内得上返速度就是钻渣颗粒群悬浮速度得1。2-1。3倍,即Va= ( 1。2 1。3)V s。反循环清孔至钻渣在导管内运动,使形态各异得钻渣群在有限得空间作悬浮运动 , 上升速度较快。 由于返浆速度较大 , 以内 径2

9、 0 0mm得导管为例,粒径约10 0 1 5 0mm得石块也能清运出来、这一优点与泵吸反 循环清孔工艺相类似 , 但就是泵吸法循环系统复杂 , 砂石泵故障多就是主要缺点 ; 这一优 点就是空气吸泥机法所不能比拟得 , 一般通过空气吸泥机法清孔 , 由于空气混合室构造、送风管距孔底距离较近等原因,只能清出约5 0 mn粒径得石子。而正循环清孔 , 冲洗液携带钻渣后进入钻杆与孔壁形成得环形空间上 返, 由于冲洗液上返断面面积大 , 上返速度较慢 , 因此可能部分比重较大渣层颗粒会回落 须反复循环清孔 , 耽搁时间。在选用基岩作持力层时 , 这种情况显得尤为明显。 ?本单位施工得得某高层建筑桩基施

10、工验证了上述观点。该工程设计为直径1000钻孔灌注桩,持力层为基岩,桩基入岩深度1 300,设计选3根桩试桩,做破坏试验、当时对第一根桩、第二根桩有意作了对比试验、第一根桩二次清孔时不安装风管,清孔2小时后,再安装风管,20分钟内,又清理出石渣26kg;第二根桩二次清孔时,安装风 管清孔 ,30 分钟内清理完成 ,对比效果明显。五、气举反循环清孔质量 ?通过上述试验已表明 , 气举反循环清孔由于返浆速度快 , 清渣效果较好 , 沉渣层较薄 , 而沉渣层厚度大小与单桩承载 力高低密切相关。还就是以上述得高层建筑桩基为例 , 该工程 3 根装在试桩时极限承载 力均达到145 0 0KN以上,这在浙

11、江湖州市一带就是较为罕见得。该工程桩基施工完成 后,对桩身质量进行钻芯取样检查,其沉渣厚度在20mni以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另一角度 , 在桩基持力层为基岩得前提下 , 正循环为了有效得排渣 ,选用得泥浆 (冲洗液 )密度较高、浓度较大 ,势必造成孔内压力大 , 对孔壁四周作用力也大 孔壁四周泥皮较厚 , 降低了孔四周摩阻力 , 也降低了单桩承载力。故从质量角度来瞧 , 应推荐气举反循环清孔工艺。 ?六、经济效果分析 ?表面上瞧 , 气举反循环工艺增加了设备 , 增加了工程成本其实不然 ,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经济效果、1 、沉渣厚度减小 , 提高单桩承载力 , 优化桩径 , 降低工程造价。

12、?单桩承载力得大小 , 取决于桩周土得摩阻力与桩底端承力 , 气举反循环清孔过程中形成得泥皮较薄从而使摩阻力增大 , 桩底沉渣清除较为彻底 , 无软弱层从而 提高桩得端承力 , 按试桩结果设计时 , 势必降低桩基工程成本。2、清渣速度快,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钻孔灌注桩桩基采用气举反循环法清孔施工时,每根桩清孔约减少2个小时时间 ,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加快设备周转周期 , 直接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3、清渣速度快 , 泥浆排放量减少 , 减少环境污染 , 降低施工清运处理成 本。 ?根据预算定额 ,废浆排运费约占工程成本 810, 每根桩减少2小时排放时间 , 且气举反循环法清孔渣分离容易

13、 , 以笔者施工得 30 米深钻孔灌注桩为例, 泥浆排放成本相比以前下降约 5%。 ?七、总结通过以上分析 , 从工期、质量、环保、经济等多角度分析 , 钻孔灌注桩气 举反循环二次清孔施工工艺值得推广 ,其在桩基持力层为基岩、孔径在5008 0 Omn钻 孔灌注桩施工中得优越性更就是其她工艺无法比拟得。大口径气举反循环钻进成孔过程故障判断大口径气举反循环钻进成孔过程故障判断目前,大口径钻孔灌注桩在重大基础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得应用。由于大口径钻孔灌注桩为隐 蔽工程及其施工工艺得复杂性 ,故在施工中,风险就是相当大得、大口径钻孔灌注桩得施工施 工分三大步骤一-成孔、钢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其中以

14、成孔过程中事故发生率相 对较大、为此,在成孔施工中如何及时判断故障得发生并及时处理在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 中就是至关重要得。鉴于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成孔孔径大、钻孔深等特点,施工一般都采用气举反循环工艺方法。根据这几年来,从事大口径得经验及通过各方面得调查,就总结了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钻具裂隙得判断、孔壁稳定性得判断与孔内障碍物得判断方法作如下总结、1钻具裂隙得判断序号钻具部 位现象裂隙 部位检验方法备注1孔内液 面以上 钻具钻杆外壁漏气夕卜壁眼睛观察反循环排渣口出气不 出水、空压机气压明 显偏低内壁 或水 龙头观察空压 机及出渣 口反循环排渣口出水较 少气量较大、空压机 气压较小内壁 或密

15、 圭寸圈观察空压 机及出渣 口气室离钻头底距离太短 得情况下也可能造成此 现象2孔内液 面至气 室段钻 具/、孔内有围绕钻杆中心 得气泡(气泡主离钻 杆中心较近)夕卜壁 (离液 面较近)悬吊钻具 重新起动 空压机观 察钻孔液 面气泡得大小及密集程度 决定裂隙得大小(气室离 钻头底距离太短得情况 下也可能造成此现象)孔内有围绕钻杆中心 得气泡(气泡均布钻 孔液面)夕卜壁 (离气 室较近)悬吊钻具 重新起动 空压机观 察钻孔液 面反循环排渣口出水量 偏小、空压机气压偏 小(出渣口有时有少 量气出现)内壁 (离气 室较近)观察空压机及出渣口反循环排渣口出水量 小、气量较大、空压 机气压偏小内壁 (离

16、液 面较近)观察空压机及出渣口3气室以 下至孑L 底段钻 具/、施工中如果在此段钻具出现裂隙就是很难判断得,为此施工前应做好以下三点:1、尽量减少此段钻具2、下钻前,对此段钻具进行加固3、上下提钻时加强检查在气举反循环成孔得钻杆一般为双壁钻杆或单壁钻杆外有两根送气管、上述得外壁指双壁钻杆得外壁或单壁钻杆得送气管、空压机气压明显偏低就是指空压机得实际压力与钻进中气室在该段埋深形成反循环所需 空气压力之间得压力差比较悬殊。2。孔壁稳定性得判断序号判断指 标现象稳定性得判断原因备 注1渣粒出渣量比钻孔进尺计 算里严重偏多不稳定局部孔壁坍塌出渣量比钻孔进尺计 算量严重偏少不稳定地层松散出现孔洞出渣量与

17、钻孔进尺计 算量基本相符稳定地层稳定、孔径正常渣粒破碎严重稳定地层较致密渣粒基本无破碎不稳定地层松散2泥浆泥浆粘度急速变小不稳定孔壁松散、泥浆漏失、 地层水侵入粘度变大或不变稳定无地层水侵入及泥浆 漏失泥浆漏失严重不稳定地层裂隙或松散泥浆基本无漏失稳定地层密实无裂隙3钻进状 况钻进速度相对较快不稳定地层相对松散钻进速度相对较慢稳定地层相对致密钻头晃动剧烈不稳定地层阻力较小、有扩孔 可能钻头基本无晃动稳定无扩孔情况上述就是从单个现象来判断孔壁得稳定,但实际过程中个别现象可能就是其它问题造成得假象,故问题分析时应结合所有现象综合考虑分析孔壁得稳定性。3孔内障碍物得判断序 号障碍物现象备注1孔内有 障碍物、钻机扭矩应力突然增 大当任何一种现象比较明显且频繁持续发生 时,都可能就是孔内障碍物造成。、钻机电流负荷增大、钻机抖动剧烈、钻杆偏离中心、间断 性崩跳转动、钻头、钻杆堵塞 、渣粒有铁屑或非岩土 层物质 空压机压力与气室埋深 计算压力严重不符2孔内无障碍物无上述现 象上述三种事故判断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得指导作用,但遇到特殊情况时,应根据成孔得特殊环境或施工条件加以综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