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

上传人:少*** 文档编号:57394037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4 年 11 月第 7 卷第 6 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November,2014 Vol 7,No 6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曾学文,刘永强,满明俊,沈启浪(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 东城 100005)【摘 要】绿色金融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开展绿色金融发展综合评价不仅有利于把握绿色金融发 展的动态规律,有效促进绿色金融由理念向实践转变,还可以为政府和监管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通过从 微观和宏观两条主线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评价研究的观点、指标、方法进行梳理和借鉴,并结合我

2、国绿色金融信 息披露和统计特征,尝试构建出一套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显示,2010 年以来我国绿色金 融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但增速低于我国 GDP 平均增速; 绿色信贷对“两高一剩”等行业的控制有效,但 对绿色经济的支持有待加强; 绿色证券发展速度较快,但绿色保险、绿色投资以及碳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最后针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绿色金融; 发展评价; 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F832 5 / 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 0351( 2014) 06 0112 10一、导言“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

3、的新领域。其内 涵是金融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所进行的 金融创新,通过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 和生物多样性( Jose Salazar,1998; 美国传统辞典, 2000) 1,2。自 1974 年,前西德成立世界上第一家 环境银行,到 1992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发 表银行业、保险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再到 2003 年“赤道原则”问世,绿色金融理念已经被 全世界广泛认同,利用绿色金融服务推动经济可持 续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相对于传统金融经营理念和活动,绿色金融将 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到金融机构的管理、服务以及 监管过程当中,在追求经济收

4、益的同时,更加关注人 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长远发展。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宽泛性的范畴,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制度等众 多维度,因此,对绿色金融发展进行全景式的把握是 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绿色金融 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绿色金融内涵、机制、政策等 方面的理论探讨以及对绿色金融实践的经验推广。 这些成果对于传播绿色金融理念、认识绿色金融功 能,深化绿色金融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 更好地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仅从定性角度分析远远 不够,还需要通过量化分析揭示绿色金融发展的动 态规律,开展绿色金融发展综合评价即是从定量角 度对绿色金融研究方法的创新尝试,有利于准确把 握绿色金融发展阶段

5、,提高绿色金融国际可比性,绿 色金融发展评价是对现有绿色金融理论研究的拓展 和延伸。就我国来说,30 余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收稿日期】20141011【作者简介】曾学文( 1968 ) ,男,湖南益阳人,副教授,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副主任; 刘永强( 1976 ) ,男,山东微山人,高级经济师,中 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 满明俊( 1983 ) ,男,辽宁大连人,经济师,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 沈启浪( 1980 ) ,男,福建龙岩人,经 济师,中国农业银行资深专员。作者注: 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李晓西教授主持的“中国绿色金融报告 2014”成果之一。感谢李晓西教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目

6、的经济成果,但也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 体布局,指明了我国走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 今后五年,预计我国每年将在绿色经济领域投入约 占国内生产总值 3% 的资金额,其中社会资本投资 比重将占到 85%90%3。如何筹集和管理这些巨 额资金,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协调发展,离 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的绿色 金融发展才刚刚起步,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 的内容参差不齐,参与国际项目数量较少,尚不能真 正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到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当 中。同时,由于我国有关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相对 滞后,统计口径不统一,标准模糊,决策

7、者和监管机 构无法全面、有效地对绿色金融发展状况进行监测、 评估,从而影响了绿色金融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 果。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帮助金 融机构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 因地制宜制定业务策略,开展产品创新,还能为政府 和监管机构提供一个全面认识绿色金融的信息工 具,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信贷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区域 政策,完善绿色金融监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即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着重从 宏观和微观两条主线对现有绿色金融评价研究的观 点、指标和方法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 试构建一套绿色金融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我国绿色 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二、绿色金融发展测

8、度方法评述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具有权威性和一致性的 评价标准,但有关绿色金融评价的研究内容不断丰 富,研究维度不断拓宽,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 理,大体可以将绿色金融评价分为基于宏观视角的 评价和基于微观视角的评价两大类( 如表 1 所示) 。 ( 一) 基于微观视角的评价聚焦金融机构的绿色经营和管理水平国内外从微观视角开展的绿色金融评价数量相 对较多,评价主体以学者和国际组织居多,如世界银 行、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金融公司等。他们开展绿 色金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揭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 融的行为规律,监督金融机构落实绿色责任的效果, 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开展绿色金融服务。从评价内 容来看,基于微观

9、视角的评价主要以各国绿色金融政策以及国际自律协议为依据,重点考察金融机构 是否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到内部管理和业务经营 中,以及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能力水平。具体包括 四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重点评价金融机构在绿色 金融管理领域的战略导向、组织架构、制度设计、机 制流程等是否完备。比如,2014 年世界自然基金 会、中国银监会以及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外 银行绿色绩效比较,对国开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12 家中国银行与花旗银行等 10 家赤道银行开展绿色 金融的行为进行了比较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战略和 政策框架; 公司治理; 程序和工具; 监测、报 告和保 证; 能力建设; 绿色金融产品等六个方面。

10、二是业务 经营,重点评价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证券、 绿色保险等业务的绩效水平,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以 及和环境社会风险控制能力。比如,2000 年世界可 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设计的金 融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EPI Finance2000) ,从绿 色信贷的规模与数量,环境收益和创新的贷款数量、 绿色金融产品数量等方面衡量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在 环境保护领域的表现。此外,2007 年国际金融公司 发布的名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业务的研究 报告,还对碳金融、小微贷款、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评价。三是信息披露, 重点评价金融机构关于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的完整 性

11、、准确性和及时性。比如,碳信息披露项目( CDP) 代表全球 767 家共营运 92 万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 每年向全球大公司发送包括管理、风险和机遇、排放 等内容的问卷,披露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自身 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四是绿色运营,重点评价金融 机构自身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贯彻好绿色环保理 念。比如,英国学者本尼( 2001 ) 构建了评价银行渠 道与绿色绩效关系的指标,通 过建筑节能、水 的应 用、电的应用、纸张应用、交通工具应用等指标,评价 银行渠道在运营过程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绩效 情况。在上述微观视角评价的四个方面中,绿色金 融内部管理和业务经营是评价的重点,也是权重较 高的内容。

12、( 二) 基于宏观视角的评价聚焦区域绿色金融 综合发展水平基于宏观视角的绿色金融评价是将绿色金融发 展及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局性和系统性评113价,其重要性在于可以全面了解绿色金融发展的时 空阶段和绿色金融政策的总体效果。理论上,绿色 金融是由金融学、环境学以及发展经济学共同组成 的交叉学科4。因此,有关绿色金融的宏观评价存在不同的侧重点,目前基于宏观视角的评价主要存 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针对特定区域金融机构 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状况的总体评价和针对特定区域 环境投资状况的总体评价。表 1两类绿色金融评价的代表性文献序号作者著作基本内容基于微观视角的绿色金融评价1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银监会

13、、 普华永道中外 银行绿色绩效比 较 20135该报告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国开行、中国工商银 行等 12 家中国银行与花旗银行等 10 家赤道银行开 展绿色金融的行为进行了比较评价。2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 理 事 会金融 业的环境绩效评 定性衡量了四种类型金融机构在环境保护、可 持续( WBCSD)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价体系6发展领域的表现。3中国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绿色信贷报告7该报告采用专家打分法,从绿色信贷战略; 绿色信贷管理; 绿色金融服务; 组织能力建设; 沟通与合作五究中心个维度对我国 50 家中资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成效和 信息披露水平进行了评价。4绿色流域组织、自然之友组织、 公

14、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绿色家 园组织等 9 家民间组织中 国 银 行 业 环 境 记 录8利用社会责任报告等公共信息,对我国 14 家中资上 市银行和 3 家在华外资赤道银行( 花旗银行、汇丰银 行、渣打银行) 的绿色金融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5碳信息披露组织( CDP)CDP 年度报告对全球 5000 家以上大公司( 包括金融业) 碳披露情 况的指标评价。6英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本 尼等学者关于 银行绿色服务渠 道的评价分析9构建了评价银行渠道与绿色金融关系的指标,评 价 物理网点、电子机具以及虚拟银行三种渠 道形式在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绩效情况。基于宏观视角的绿色金融评价1鹿特丹大学的马赛尔

15、杰肯研 究员金融 可持续发展与银 行业: 金融部门与地球 的未来10提出绿色金融四阶段论,并 对亚太、北 美、欧 洲大银 行的绿色金融水平进行评价。2国际金融公司关于 可持续发展的银 行业务11对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绿色金融服务进行调查评 价。3国际金融公司非洲 的可持续发展银 行业务12对南非、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博茨瓦纳和肯尼亚五 个国家的超过 50 家金融机构进行调查评价。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东欧 地区的绿色金融 发展趋势13利用 2001 年和 2005 年对东欧、高加索、西亚的 12 个 国家( EECCA) 统计部门和环境部门采集的数据,开 展了有针对性的区域环境投资考察和评价。11

16、4前者主要通过对若干典型金融机构开展问卷调 查来判断一个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总体情况,这种方 法具有针对性强、标准化高、可比性好的优点。比 如,荷兰经济学家马赛尔杰肯( 2001 ) 在金融可 持续发展与银行业: 金融部门与地球的未来一书 中将银行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分为抗拒阶段( De- fensive) 、规 避 阶 段 ( Preventive) 、积 极 阶 段 ( Offen- sive) 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Sustainable) ,并建立了一 个包括 5 个维度的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全球 34 家知 名银行分区域进行了绿色金融发展评价 。评价结 果显示,亚太地区的银行多处于抗拒阶段,北

17、美和欧 洲的银行多处于规避阶段,其中欧洲银行开展的绿 色金融服务最好,几乎全部银行的得分都名列前茅, 其原因可能与欧洲地区的社会文化、金融市场环境 以及国家环境法律有关。后者是以特定国家和地区整体为研究对象,评估 不同资金来源对各类环境领域的投资水平,与针对金 融机构开展的区域评价相比,其所涵盖的范围更大, 对统计数据的要求更高。由于目前有关环境金融的 统计数据可得性不够,因此国内外此类研究成果较 少。部分国际环境组织如世界环境规划署( UNEP)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利用其所积累的数据 进行了相关评价研究。比如,OECD 下属的中东欧环 境行动方案工作组( EAP Task

18、 Force) 利用 2001 年和 2005 年对东欧、高加索、西亚的 12 个国家( EECCA) 统计部门和环境部门采集的数据,开展了有针对性的 区域环境投资考察和评价。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 解 EECCA 各国的政府补贴和投资、私人投资以及国 际援助在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 启示与借鉴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绿色金融评价的文献梳理以 及典型评价案例剖析,可以将其共同特点归纳如下: 一是评价对象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针对区 域或国家的宏观评价常用不同地区的典型银行的评 价来代替; 二是评价的架构和内容重点围绕金融机 构的社会责任以及绿色金融的外部效应设计,普遍 通过直接调查方式判断

19、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 三是 大多数研究都提出指标清单,但由于指标的可获取 性及可比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评价结果多采用定性 描述性结论,评价方法包括对比分析、内容分析、案 例分析以及专家打分等; 四是数据来源十分广泛,囊括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报告、调查问卷、经济或环 境部门相关统计、NGO 组织以及公共媒体披露的信 息。总体上看,国内外有关绿色金融的评价体系已 经形成了共同的逻辑基础,尽管还存在缺少国际可 比标准参照,数据的可得性难等困难,但国内外既有 评价方法的比较对于我们构建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具 有较大的借鉴价值。由于绿色金融所涉及的内容众 多,因此,我们要在挖掘不同视角共性的基础上,尽 可能地

20、将研究贴近实际,并融入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从而较为全面系统地揭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状况 和水平。三、绿色金融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成及测算( 一) 绿色金融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对绿色金融的发展程度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是 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要将复杂的实践现象转 化为简单的有效信息,一方面需要确保评价范围能 够覆盖绿色金融的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还要避免评 价维度过多、信息重叠,以及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干 扰。为此,我们重点遵循以下四条原则。1 突出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绿色金融是金融 业与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的产物,其内涵涉及绿色 金融制度、绿色金融市场、绿色金融工具、绿色金融 机构以及绿色

21、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但从本质上 看,绿色金融的各个方面都是为了重新调整金融业 的融资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建测度指 标体系时,我们始终聚焦绿色金融的内涵,将评价的 重点放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金融领域,剔除掉相关性不大的影响因素,从而确保 评价结果的准确性。2 突出绿色金融的服务范围。相对于绿色金融 理念传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是我国现阶段绿 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围绕 绿色金融服务进行,真实反映出绿色金融不同领域 的业务发展阶段和主要成效。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服 务领域涉及信贷、证券、保险、碳金融等多个领域,其 中,绿色信贷是金融服务的主要部分,因

22、此在指标构 成上,我们重点突出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同时,覆 盖证券、保险、投资、交易等多个维度,从而在最大限 度上提高指标体系的全面性。3 突出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得性。如前所115述,在绿色金融评价上,目前国际上缺少权威的统计 制度。因此,我们在构建测度指标体系时,一方面要 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即能够客观反映我国绿色金融 的发展情况; 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数据来源的公共性 和权威性,即所有数据必须是公开、连续的。本文采 用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公开出版的年鉴或银行披露的 社会责任报告和年报,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4 突出国际可比性。可以进行国际比较是构建 评价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国际上还没有形

23、成 统一的绿色金融参照系的背景下,我们在构建绿色 金融评价体系时只能采用折中的方法,以国际绿色金融的一般准则为依据,尽量采用各国通行或者能 够被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指标体系的国 际适用性。从长期来看,随着相关国际标准的趋于 完善,我们会不断对指标体系进行微调,以达到国际 可比的目的。( 二) 绿色金融测度指标的构成根据上述原则和思路,结合我国现有绿色金融 服务的主要构成,我们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不 同的金融服务类型划分为五个维度,分别为绿色信 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以及碳金融,以此 作为评价二级指标( 如表 2 所示) :表 2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b

24、c!#$%&#$%&/0def#$%&gh.def&igh123456789/0je123k5456789/k54567g89l0Cm#$#E=n5:;/0E=n5g4;.opg:;$12345:;/0je123f5g:;.opg:;%#$=$?/089.=g89&ABC89.qr#$MND3E=FG89/0HD3E=45st89.st89gh(D3E=45IJKLMNO +,-P/0D3E=45 +,-.+,-gh)D3E=45QMN/0D3E=QMN.QMNgh!*RSETUVMN/0UVRSMN/ /,00u!()*WXYZ_a/0vwxyWXYZza|/0在上述二级指标中,信贷、证券、

25、保险及投资的 内在逻辑相对比较清晰。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为什么要选择碳金融作为二级指标,是否科学合理? 碳金融作为国际上绿色金融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发 展迅猛,预计 2020 年碳交易规模将达到 3 5 万亿美 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交易市 场14。我国作为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碳 交易对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评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时,不仅要考虑信贷、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市场指 标,也要考虑新型金融市场,如碳金融市场,这样才 相对完整和全面。116下面对三级指标的选择和设计作简要说明。1 绿色信贷指标。绿色信贷指标共包括 2 个

26、三 级指标。其中,绿色信贷占比,反映了商业银行正向 支持环境优化的力度,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服务的 主要内容。由于缺乏全部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的 官方统计资料,我们选择了国内资产规模较大的五 家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占比来体现我国金融业 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综合水平 ,相关数据分别来 自各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和财务年报。银行信贷不仅具有正向支持绿色发展的作用, 也有逆向控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发展的功能。因 此,在绿色信贷指标设计上,除了正向指标外,也要考虑逆向指标。由于金融机构“两高一剩”贷款披 露信息有限,为此,我们用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 作为逆向指标来替代。主要考虑是: 在当前我国行 业贷

27、款利率差距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行业利息支出 变动主要与贷款规模有关,利息支出占比变动间接 反映了贷款规模占比变动。六大高耗能行业普遍具 有产能过剩、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是近年来国家 限制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 占比( 六大高耗能工业产业利息支出占工业产业利 息总支出的比率) ,反映了商业银行遏制资源环境 恶化的力度。2 绿色证券指标。绿色证券指标下包含环保企 业市值占比、高耗能产业市值占比 2 个三级指标,主 要反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六大高耗能产业通过发 行股票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水平。3 绿色保险指标。绿色保险指标下包含农业保 险规模占比和农业保险赔付率 2 个三级指标。前者

28、指农业保费收入占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总收入的比 率,后者指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占农业保费金额的比 率。因为我国 2013 年末才开始强制推行企业环境 责任险,缺乏系统的统计资料,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 影响较大的行业,因此,用农业保险规模和赔付率可 以近似反映绿色保险发展情况。4 绿色投资指标。绿色投资指标下包含节能环 保公共支出占比、节能环保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 节能环保产业风险投资占比以及治理环境污染投资 占比等 4 个三级指标,主要反映除银行信贷、资本市 场以外,我国绿色产业通过其他渠道融资水平。5 碳金融指标。碳金融指标下设清洁发展机制 项目交易量占比 1 个三级指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交易量主

29、要考察我国参与国际碳交易项目的变化趋 势,该指标能够间接反映我国碳金融的成长环境与 发展潜力。( 三) 绿色金融的测算方法我们以 2010 年作为测度的基准年,并确定各个 三级指标 得 分 和 绿色金融指数水平为 100,测 度 2011 年、2012 年绿色金融指数水平( 部分三级指标2013 年数据尚未公布,暂无法测度) 。通过对比三 年指数的变化,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变化趋势。 在具体 测 度 中,我 们 遵 循“三 级 指 标二 级 指 标总体”的整合过程,通过把 2011 年、2012 年各个三级指标的原始值与基准年的指标值进行比 较、换算和综合,计算出两年的绿色金融指数水平。 这里

30、,我们重点对测算过程中几个关键的问题逐一 加以说明。1 为什么要确定 2010 年为基准年?首先与绿色信息披露时点相一致。尽管我国绿 色金融发展已有多年,但有关绿色金融服务的信息 长期处于碎片化状态,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服务的 理解各不相同,信息披露方式和渠道也多种多样,难 以系统收集和比较。2010 年以来,在监管部门的推 动下,我国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上开始逐 步规范化,社会责任报告( CS) 披露有关绿色金融 的数据在口径上趋于一致,且逐步形成连续的数据 集,为测度和评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支撑和保 障。其次与绿色金融理念发展相一致。2010 年以 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以观念传播为主,

31、金融机构根 据监管要求开展绿色信贷,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加快,金融机构在绿色金 融方面的意识明显增强。根据中国银行协会对我国 1604 个银行高管的调查显示,节能环保产业连续三 年( 20112013 ) 位列银行支持战略性产业首位,占 比由 2012 年的 57 6% 上升至 2013 年的 71 3% 。 因此,以 2010 年作为参考符合我国绿色金融理念发 展规律。第三与绿色公司治理创新相一致。2009 年兴 业银行成立可持续金融部,是我国金融机构第一次 在组织架构上进行的绿色创新。2012 年中国银监 会出台绿色信贷指引以来,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 始将应对气候

32、变化、支持绿色发展纳入商业战略,设 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并将绿色指标 纳入绩效考核中。据碳信息披露项目( 中国) 2013 年报告,69% 的问卷企业表示已由董事会制定了个 人或委员会承担气候变化管理职责。因此,2010 年 前后是我国金融机构绿色治理机制创新的起点。2 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即指数如何整合?指标权重的科学合理,直接决定评价结果的客 观和公正。在确定 5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方面,我们 主要采用了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一方面根据 各金融领域的资产规模等比重来客观衡量不同绿色 金融维度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通过专家打分等方法117确定权重,从而平衡不同维度间的统计口径差

33、异。 在二级指标权重方面,碳金融和绿色投资不论规模 还是影响力都相对较小,而信贷、证券和保险等影响 相对较大,是绿色金融的重点构成部分,因此,根据 课题组专家意见,对前后两大块分别按 1585 赋予 权重,即碳金融和绿色投资两者权重合计 15% ,绿 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三者权重合计 85% 。对于信贷、证券和保险,主要参考金融体系中银行、 证券和保险的资产规模及融资功能等因素,分别赋 予权重 45% 、25% 和 15% 。对于碳金融和绿色投 资,考虑到碳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赋予权重 5% , 而绿色投资赋予 10% 的权重。在三级指标权重方 面,由于在同一个二级指标体系下三级指标相对

34、独 立,因此三级指标主要采取平均赋权的形式。表 3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二级指标权重指标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碳金融权重45%25%15%10%5%3 指标值原始数据如何进行正向化处理?绿色金融指数是多个测度指标的合成指标。为 了保证不同测度指标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合成,在完成 数据的收集和筛选处理后,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同向化 处理。在 11 个测度指标( 三级指标,见表 4) 中,有 2 个指标( 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高耗能产业市值 占比) 与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呈负相关性,也称逆向指 标,需要进行正向化处理。在本测度中,上述两个指标值均是百分比的形式,因此,我们采用比较简洁的“极差法

35、”进行处理,从而使所有指标具有一致性。( 四) 绿色金融的测算结果我们根据绿色金融测度指标体系,依 据 2010 年、2011 年和 2012 年数据,遵循“三级指标二 级指标总体”的整合过程,计算出 2011 年、2012 年三级指标得分( 见表 5) 、二级指标得分( 见表 6 ) 及绿色金融指数( 见表 7) 。表 420102012 年三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2010201120121绿色信贷占比( % )5 896 456 342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 % )51 5448 8147 833环保产业市值占比( % )0 50 630 714高耗能产业市值占比( % )12 2311 3

36、811 315农业保险规模占比( % )3 373 644 356农业保险赔付率( % )70 6446 9954 597节能环保公共支出占比( % )2 722 422 398节能环保产业 FDI 占比( % )0 860 740 769节能环保产业风险投资占比( % )9 2410 269 6410治理环境污染投资占比( % )1 901 501 5911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占比( % )73 9370 0173 55118表 5三级指标 2011 和 2012 年得分序号三级指标2010201120121绿色信贷占比100109 41107 532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100105 6310

37、7 663环保产业市值占比100124 92140 414高耗能产业市值占比100100 97101 055农业保险规模占比100107 90128 926农业保险赔付率10066 5277 287节能环保公共支出占比10088 9787 878节能环保产业 FDI 占比10086 0588 379节能环保产业风险投资占比100111 04104 3310治理环境污染投资占比10078 9583 6811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占比10094 6999 48表 6二级指标 2011 和 2012 年得分序号二级指标2010201120121绿色信贷100107 52107 592绿色证券100112

38、95120 733绿色保险10087 21103 104绿色投资10091 2591 065碳金融10094 6999 48表 720102012 年绿色金融指数表年 份201020112012绿色金融指数100103 5108 1从综合测度结果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稳 步提高。以 2010 年为基准,2011 年绿色金融指数提 高了 3 5 分,2012 年提高了 8 1 分。这与我国绿色 金融在理念、政策制度、业务发展和市场建设等方面 取得的长足进步是一致的。但相较之于经济增速, 2011 和 2012 年绿色金融指数的增速均低于同期我 国 GDP 平均增速。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结构目

39、前尚处于转型关键阶段,“两高一剩”产业依然是拉 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存量信贷规模占比较大,而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领域由于体量较小 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和拉动作用有限。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在本质上与经济增长方式变 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直接相关性。从五大子因素( 二级指标) 看,绿色信贷、绿色 证券和绿色保险等三大核心部分,均取得了进步,但 发展并不平衡( 见表 8) 。其中,绿色证券发展较快, 指数值持续上升,2011 年和 2012 年分别较上一年提 高了 12 95 和 7 78,对绿色金融指数提升的贡献达 到 3 24 和 5 18。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环保产 业在

40、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较低,占比较小,但近年来 随着绿色环保投融资概念的兴起,绿色产业在资本 市场的融资水平显著提高,推动了绿色证券指数大 幅提升。其中 2012 年我国 A 股市场中环保产业的 市值占比比 2010 年末提高了 1 4 倍,这也说明资本 市场在我国绿色金融领域正逐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绿色信贷来看,评价结果显示,2011 年和 2012 年119我国绿色信贷指数为 107 52 和 107 59,且信贷规模 占比保持在 6% 以上,反映出绿色信贷与银行业信 贷总量保持同步上升的节奏。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 回归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业信贷总量大规模上升的 可能性较小,因此,短期内绿色信贷

41、规模也将保持相 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与绿色信贷和证券相比,绿色 保险波动较大,我国的环境责任险 发 展 才 刚 刚 起 步 ,保费占比和赔付率相对较低,因此总体发展速 度相对较慢。绿色投资指数得分近两年持续下降, 拉低 2012 年绿色金融指数 0 89 分。表 8绿色金融指数提升五大因素贡献序号二级指标201120121绿色信贷3 383 422绿色证券3 245 183绿色保险 1 920 464绿色投资 0 88 0 895碳金融 0 27 0 03从 11 个三级指标看,2012 年共有 5 个指标得分 低于基准值 100 分,主要集中在绿色投资领域 ( 3 个) 。究其原因,一方面为了

42、鼓励社会资本介入,我 国财政投资正适度退出部分节能环保领域,因此投 资份额逐步降低; 另一方面,部分直接投资主体受经 济放缓影响,投资绿色产业的积极性下滑,导致投资 占比较 2010 年有所降低。另外,2012 年末,我国治 理环境污染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为 1 59% ,较 2010 年低 0 31 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在 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与经济增长水平、环 境污染治理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世界银行研究表 明,治理环境污染投资占 GDP 的比例在 1% 1 5% 时,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当比例达到 2% 3% 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说明我国目前还处在控 制环境

43、恶化趋势的发展阶段,污染治理投资有待进 一步提高。值得关注的是,评价中绿色信贷的 2 个 三级指标表现不同,正向指标( 绿色信贷占比) 得分 先升后降,而逆向指标( 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 得分持续上升,反映出银行在落实绿色信贷监管指 引,控制“两高一剩”、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贷款方 面做得比较好,但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支 120持力度还不够,亟需进一步强化。 四、绿色金融发展综合评价结论及建议 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评价的结果来看,2010 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2011 年和 2012 年的综合指数分别为 103 5 和 108 1, 但增速低于我国 GD

44、P 平均增速。从结构方面看,作 为我国绿色金融主体的绿色信贷指数表现平稳,其 中,银行信 贷 对“两 高一剩”等行业的控制较为有 效,但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绿色 证券指数在五大因素中增长速度最快,2011 年和 2012 年分别达到 112 95 和 120 73,反映出我国越 来越多的优质节能环保企业能够在股票市场和债券 市场获得低成本资金来源 ; 相较之,我国的绿色保 险、绿色投资以及碳金融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市场规 模有限等因素影响发展相对滞后,但也都表现出逐 步提升的后发趋势。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转型 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导向增强,我国的绿色 金融将会迎来更大的

45、发展机遇。特别是,经济结构 调整使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两高一 剩”产业逐步压缩,不断提升绿色经济对我国经济发 展的牵引力,势必推动绿色金融增长速度超越 GDP 平均水平。总体判断,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以 及长期利好的外部环境影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已 经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并逐步探索出与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阶段相契合的发展路径,在推动 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出如下建 议: 一是明确社会环境保护权利和责任。提高企业 和金融机构的环境责任意识,建立绿色风险投资评 估制度,完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行业 法规和准则。二是优化

46、绿色金融利益补偿机制。通 过贷款贴息、价格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引导商业银 行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力度,继续限制“两高一剩”行 业的信贷规模。三是加快推进强制性绿色保险覆盖 度。在现有环境污染强制保险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绿色保险覆盖的行业以及承保范围,鼓励保险公司 通过业务创新满足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差异化保险需 求。四是建立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绿色金融交易体 系。继续积极参与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主的国际 碳交易,同时加快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为中小 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创造机会。五是鼓励绿色投资行为。推动对绿色项目投资的信息共享 和经营交流,发展绿色投资中介服务平台,为投资者 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7、。六是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监管 制度,制定和实施具有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与监督 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国际绿色金融监管合作,促进我 国绿色金融体系依法良性发展。注释:表 1 所列文献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权威的指标评价研究,主 要以国际组织和著作为主。该指标评价体系共包括 5 个维度,分别为国际交流、信息 披露、金融管理、专业服务和社会项目和慈善。详见 https: / / www cdp net / en US / Pages / HomePage aspx目前,中国银监会已经开展针对各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统 计工作,随着相关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以及数据 量不断积 累,我们也将对其加以借鉴,优化绿色信贷评价指标

48、。六大高耗能产业是国家发改委规定的,具体包括化学原料 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 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行业。绿色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手 段,其中,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的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最具有代表性。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由于推广时间较短,缺乏强制性,参 与机构数量较少,国内权威统计资料尚未有关于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的统计数据,为此,本研究采用农业保险予以替 代,一方面,农业保险是目前与自然环境相关性最高的险 种; 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也具有较

49、高的公共属性。这些因素 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出绿色保险的发展特征。当然,随着我国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不断发展,相关统计必将持续完善,届时我们将 通过指标优化调整,来更加准确地反映绿色保险 发展水 平。节能环保公共支出占比主要反映公共财政在节能环保领 域的支出水平。由于节能环保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因 此,世界各国普遍将其作为公共 投资的重点领域。特别 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直接投融资渠道,节能 环保领域的直接投资更加依赖公共财政。尽管近年来私人投资的比重有所增加,但公共投资依然占据较 高的比 重。所以,将公共投资纳入绿色投资评价范畴符合我国的 实际情况

50、,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绿色投资发展水平。五家银行分别为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和国开行,资产规 模超过全行业的 40% ,具有较强代表性。由于农行披露的 绿色信贷仅包括节能减排贷款,口径与工、中、建、交、国开 行等银行不一致,因此未纳入本文统计。2013 年 1 月,国家环保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文,指导 15 个试点省份在涉重金属企业、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 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首次提出了“强制”概念。我国 A 股市场已经出现富国低碳环保基金、中海环保新能 源基金等环保主题的专项基金产品。参考文献:1Jose Salazar,1998,Environmental Finance: Lin

51、king Two World,Presented at a Workshopon Financial Innova- tions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Slovakia 2Houghton Mifflin Company,2012,The American Heritage College DictionaryM Fifth Edition,Bantam3马骏 绿色金融政策和在中国的运用Z 中国金融四十 人论坛,20144Hee Jin Noh Financial Strategy to Accelerate Innovation for Green Growt

52、h Korea Capital Market Institute Senior esearch Fellow,20105China Banking egulatory Commission,WWF,PwC The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Banking and Internation- 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mparative Study 20146Oliver SchmidSchonbein and Arthur Braunschweig E2 Man- agement Consulting AG Switzer

53、l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 ance Indicators for the FinancialZ7中国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2011 ( 2012) 年绿色信贷报告 2011( 2012) 8于晓刚 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M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20109Penny Street,Philip E Monaghan Assessing the sustain- ability of bank service channels: the case of the Co opera- tive BankM/ / Sustainable Banking: Th

54、e Greening of Fi- nance Sheffield,UK,200110Marcel Jeuchen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 The Fi- 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London, 200111achel Kyte Banking 0n Sustainability: isk Management and Growth Opportunities Environment Social De- velopment Dept,200812Sean de Cleene,Christ

55、ina Wood Sustainability Banking IFC,200413OECD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 in Eastern Eu- rope,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200714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1( 39) 责任编辑郭彦英孙兵( 转至第 105 页)兴的中国梦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撑。参考文献:1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211162习近平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 系群众的讲话 2012

56、12043毛泽东文集: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64邓小平文选: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5习近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 方面工作( 2012 年 11 月 15 日) J 求是,2013( 1) 6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7习近平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21205责任编辑孙兵eflections on Flourishing Yan,an Spirit and Practicing the Mass Line in the New SituationsCHE

57、N Yannan(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Yan,an,Shaanxi 716000)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s,flourishing Yan,an Spirit has orientating,motivating,and modeling effects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mass line To flourish Yan,an Spirit,we must keep up with the times,comprehensively under- stand

58、the scientific contents of serving the people,make great efforts on practicing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peo- ple,further strengthen institutional building,and pay attention to sum up empir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mass line education campaignKey Words: Yan,an Spirit; mass line; education and practi

59、ce campaign( 续接第 121 页)Measurement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Green Finance ZENG Xuewen,LIU Yongqiang,MAN Mingjun,SHEN Qilang(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Dongcheng,Beijing,100005)Abstract: Green finance is the main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dustry Comprehensiv

60、e e- valuation of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not only is beneficial to grasping the dynamics of green financial develop- ment while effectiv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 green financ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but also provides basis for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for the government and regulator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and reference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arguments,indicators,and methods for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from both micro and macro aspects,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system suitable to 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