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376110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1 班级 姓名 学号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晋同姓今山西卫同姓今河南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材料二 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五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2、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七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

3、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2、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

4、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请回答: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3、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百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5、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请回答:(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7分)4、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

6、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叙述

7、,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5、材料一:唐初,战功是选拔丞相的主要途径,从武则天统治直到终唐之世,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科逐步成为主要途径。通过科举取士,经过吏治考试任官,再历经州、县,台省任职的锻炼考验,具备决断军国大事的才能和智慧,方可寻用为相。入相之后,皇帝定期亲判其考课,评有等第。材料二:大唐侍中、中书令是真宰相,其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及

8、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亦汉行丞相事之例也。 唐杜佑通典卷二十一职官宰相 材料三:唐朝的宰相不同于秦汉,多是他官兼职,或是丞相兼领他职,所以没有独立的办公机构相府,它是集体负责制,主要任务是帮助皇帝议决军国大政,或者拟订皇朝政令,自己不能向政权的其他部门发号施令。宰相议事决策,拟订重大政令的地方叫政事堂。 问题:根据材料一,说说唐朝选拔宰相的制度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给今人以什么借鉴?材料二三显示唐朝宰相的设置有什么特点?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大臣答:彼国富,是由于中

9、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皇帝问:何以见得?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是说明彼国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皇帝说:说的是。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的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嘉庆皇帝和大

10、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1分)为什么?(2分)(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2分)(3)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怎样“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4分)(4)材料三中,崇拜孙文的人数仅次于孔孟,名列第三。这能反映什么问题?(3分)7、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

11、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 “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 ,并选择 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 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1949年4月) 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

12、事件?有何伟大意义?(4分) 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4分)8、(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3分)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13、。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7分)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

14、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3分)9、(13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

15、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2

16、)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10、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的钦佩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合制作、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他们将用10个月左右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至终点。材料二 大渡河,是一个无法让人不把石达开

17、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有一高大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935年5月,在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度大渡河。当时,蒋介石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率4万多人马,在大渡河畔准备北渡时遭清军围堵而全军覆没。)材料三: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从政治、军事角度方面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4分)(2)当年石达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来到大渡河边、准

18、备北渡的?(4分)(3)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胜利进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假如石达开北渡成功,你认为其最终结局会怎样?请加以分析说明。(5分)(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伟大精神?(3分)1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

19、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

20、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4分)(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法律的发展趋势。(2分)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观题练习1参考答案第1题:(1)分封制的特点: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殷商旧族等。从地理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物,人口。(2)诸侯对周王的义务:镇守疆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3)王权衰弱,诸候不朝,蔑视王权的现象。(4)宗法制。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

21、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他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第2题:(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3)皇位世袭。(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第3题:(1)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2分)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分)(2)唐太宗:皇帝决断和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2分)明太祖:中央政府各部门只管办

22、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2分)(3)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1分)因为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2分)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一起来,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起来看待,(4分)因此得出不同的结论。第4题:(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6分)(2)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2分)(3)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2分)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

23、展到顶峰。(2分)第5题:(1)特点: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宰相人选,考中进士科的还要从地方官员做起锻炼考验,之后才可以入朝为相。借鉴:选拔政府官员不仅应该通过正规的考试制度,还应当注重官员的实际办事能力,从下级开始做起,培养锻炼决策的能力,同时,对官员的定期考核也是非常必要的。 (2)特点:宰相之职人数上没有定员采取集体负责制,且多由其他官员兼任,不设专职,宰相没有向其他部门下达命令的权利。目的:分散宰相权利,以加强皇权。第6题:(1)不对。1分 英国比中国富强;英国富强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快,而不是因为沾了中国茶叶的光。 2分(2)是指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分(3)孙中山领导发动了辛亥革

24、命;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分(4)孙中山在当时的中国威望很高;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3分第7题:南京条约的签定、香港回归。(2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中山陵位于紫金山麓,建筑宏伟,属优质旅游资源。(2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4分)提示: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4分)第8题(13分) (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3分

25、,每点1分)(2)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蛤分,本问总分7分。 第一层次: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2分) 第二层次: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 (3分) 第三层次: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 (2分)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3)二手史料(1分) 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2分,每点1

26、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咸理,可酌情给分)第9题:答案要点:(共13分)(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第10题:(1)原因: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4分)(

27、2)历史背景: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因受到洪秀全的猜忌而负气出走;清军的围追堵截。(4分)(3)失败。(1分)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这种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4分。只答出结局而不分析说明者不得分。答出胜利结局,且分析理由充分,也可酌情给分。)(4)精神:乐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3分,答出3点即可)第11题:(1)秦律的特点: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核心;法律较为周密,涉及内容广泛;体现法家思想,刑罚严酷,轻罪重刑。(6分)(2)进步性: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否定了君权至高无上、“家天下” 和“终身制”,体现了开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 (4分)(3)宪法的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4分)(4)趋势:民权取代君权的进步性。(2分)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