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康平室随笔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57341373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乐康平室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乐康平室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乐康平室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安乐康平室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乐康平室随笔(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乐康平室随笔【清·朱彭寿】目录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八 卷余旧撰寿鑫斋丛记四十卷,分门隶事,大致以征录文献 及考证经史词章为主;此外随时纪载者,或谈近事,或溯旧 闻,或述家风,或抒己见,兴之所至,信笔即书。虽雅俗兼 陈,漫无体例,顾其间零星考订,稍有发明,且于生平身世 所经,时亦志其雪泥鸿迹。凡所缀辑,似与渔洋山人诸笔记 意趣略同,特素不工文,固远逊其名章俊语耳。爰命儿孙辈 别录为卷,而以随笔名之。安乐康平者,为光绪丁未岁除日, 蒙恩颁赐春条中语,谨奉以名室,因即取冠简端云。己卯秋 日,彭寿自识,时年七十有一。吾邑僻处海滨,壤地褊小, 乃人文崛起,往往词坛角艺,有独出冠时者。康熙己未词

2、科, 彭羡门少宰(孙 旣)则为一等一名。道光丙戌殿试,族父朵 山给谏(昌颐)贝y为一甲一名;而道光甲申、咸丰己未,两 次大考翰詹,则族祖虹舫阁学(方增)与颜雪庐学士 (宗仪) 亦均以一等一名,不次超擢。说者谓每科新进士三四百人, 凡擢大魁者,或擅文名,或工书法,夺标之望,尚不难推测 而知。若鸿博特征,词林大考,则高才硕学,盛集一堂,乃 竟于名作如林中,辄荷九重鉴赏,褒然举首,众论翕然,不可谓非一乡之盛事矣。先曾祖司勋公,乾隆己亥举人、辛丑进士,选授江西铅山县知县,历调彭泽、瑞昌,迁湖口 督捕同知,内擢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掌验封司印。嘉庆十九 年,卒于京邸。所著松乔诗钞,见郡邑志及家谱中。余 尝访

3、求是集,里中故老,无一见者。殆当时未经付梓,仅具 原稿,遭咸丰庚辛间寇乱,遂付劫灰矣。偶读法梧门祭酒存 素堂诗集,载有嘉庆辛未岁题朱松乔同年饮酒图诗(按公与祭酒为乾隆己亥乡试同年),乃知公寄情杯酌,饮量素 豪,所绘之图,度当时题咏者必多名宿。惜原图佚,无可物 色,为之怅然。今录梧门先生诗于此,以存梗概。诗云: “我 生不饮酒,而好交酒人。饮酒苟近道,作诗能守真。久病笔 墨废,末由卷轴亲。夷宕天地间,颓然鸥鸟伦。回忆三十年, 未了平生因。东篱野色足,南亩农事新。君肯携美酒,访我 河之滨。六月荷花开,柳阴坐垂纶。苇间伴老渔,不溷车马 尘。”本朝承明代旧制,凡授大学士者,必兼一某部尚书, 然当时任尚

4、书者,实别有其人,此特兼衔而已。至乾隆中叶, 始有管理某部事务名目。迨嘉庆间,遂垂为定例,自觉名实 相副,官职分明(自军机处设立后,大学士即不参预机务。 内阁承办事件,以逐日票拟各部各省所进题本之批旨,及承 发明谕、发钞奏折为大宗,然皆中书分任之,侍读管理之, 大学士特受成而已。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大学士可终年不 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其有兼差甚多者,则以位高望重,别予管领,于阁务无与也)。又国初大学士,分为三院(弘文、秘书、国史)。顺治十六年,改四殿(中 和、保和、文华、武英)、二阁(文渊、东阁)。十八年,仍 为三院。康熙十年复改四殿。三十八年,又改三殿(保和、 文华、武英)

5、、二阁(文渊、东阁)至乾隆十四年,始定为 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东阁、体仁), 设大学士四员(以前则自五六员至十一二员不等)。然自三十五年傅文忠恒卒后, 保和殿不复置员,故今惟二殿、三阁。 至授职名称,则自康熙以来,向无一定。是以某殿某阁,有 时竟无其人;而一殿一阁中,转有同时数人并授此衔名者。 嘉庆四年以后,始于每殿阁各设一员(第大学士止四缺,故 或殿、二阁,或一殿、三阁,均出自圣裁),其名位亦依次递推,至今遂相承弗替矣。本朝满洲、蒙古、汉军诸人,皆分隶八旗,而旗籍亦分次序:首镶黄,次正黄,次正白(此 为上三旗),次正红,次镶白,次镶红,次正蓝,次镶蓝(此 为下五旗)。凡功

6、臣贵戚,多有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者。至 入侍宫廷之领侍卫内大臣(为武职正一品),亦惟上三旗有之(每旗二员),他旗则无。本朝未入关以前,凡官员世职, 其名称多与今时不同:曰固山额真(即今之都统),曰梅勒额真(又名梅勒章京,即副都统),曰承政(即尚书)、曰参 政(即侍郎),曰总兵官,曰昂邦章京,曰精奇尼哈番(即 子爵),曰副将,曰梅勒章京,曰哈思哈尼哈番(即男爵),曰参将,曰游击,曰甲喇章京,曰阿达哈哈番(即轻车都尉)曰备御,曰牛录章京,曰拜他喇布勒哈番(即骑都尉),曰拖沙喇哈番(即云骑尉)。今多有不知其名者。文字遇合, 各有因缘。余昔从事举业时,窗下所作课艺,每篇无不为六 比者。戊子乡试,题为述而

7、不作,信而好古,余遵文公集注,以诗书、礼乐、易象春秋,劈分三比;乙未会试,题 为主忠信,复以主忠、主信、主忠信,劈分三比,皆获 中式。盖同中见异,阅者较易刮目耳,然实非正格。凡抡元 之作,例不取偏锋也。命之理微,故为圣人所罕言,然五行生克,似有定理。余命中八字五行缺木,每值考试, 遇姓名有木旁者,辄蒙赏识。如癸未岁试时,学使为祁子禾 夫子世长,禾字从木。戊子乡试时,房师为杨映村夫子毓俊, 座师为钱星伯夫子桂森、吴勰丞夫子树梅。杨字、村字、桂 字、森宇、树字、梅字,均从木。乙未会试时,房师为周少 璞夫子树模,座师为徐荫轩夫子桐、启颖之夫子秀、李芍农 夫子文田、唐春卿夫子景崇。树字、模字、桐字、颖

8、字、秀 字、李字,均从木,而春之盛德亦为木,亦奇事也。岂五行 缺木者,必遇木以玉成之耶?度星学家必有一说矣。文人为 士大夫撰墓志传状,于生卒年岁最宜详考,稍不经意,即易 传讹。犹忆光绪壬辰八月间,寿阳祁文恪师世长,卒于工部 尚书任内,时年六十有九,实生于道光甲申。然旧时所刻乡 会试朱卷,则皆作乙酉生,盖循俗例,应试时少填一岁耳(少填岁数,南宋登科录中即已如是) 。迨接讣告,乃云生 乙酉、卒壬辰,享寿六十有九。以生卒干支与年岁计之,殊 不相应。余心知其误,然以无甚关系,故往吊时亦未与文恪 后裔言及也。后读王益吾祭酒虚受堂文集,其所撰文恪神道碑,则云生乙酉、卒壬辰,年六十有八,殆仍据讣 告所载,而

9、以年岁推算不合,遂减去一岁,俾与生卒干支相 符。然文恪实年,则竟遭改削矣。恐他人文集中似此者正复 不少。且所叙生卒干支,与年岁不相应者,亦往往有之。偶 阅疑年正续诸录,有因年岁不合,辄多方引证,加以说明者。 爰举文恪事以破其疑,并为当代文人操觚率尔者勖(又按: 吾盐徐忠愍用仪,生于道光丙戌,至光绪庚子七月,以拳匪 事遇祸,时年七十有五。乃当时有撰挽诗者,其起句云:“尚 书授命时,年已七十六。”使此诗刻集流传,后之阅者以为 诗中用六字入韵,其见闻必确,鲜不据为典要矣。因记祁文 恪事,附识其误于此)。历代官撰诸书,今行于世者,以宋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 为最著,然亦不过数种而已(

10、唐之文馆词林,明之永乐大典均遗佚久矣)。我朝稽古右文,特命儒臣时勤编纂, 除平定各地方略专纪一时武功, 又天禄琳琅、石渠宝笈、西清古鉴之类,专记内府储藏书籍、字画、金石诸品, 兹不胪列外,其最称精要者,如于经义,则有周易折中 二十二卷、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诗经传说汇纂二十二卷、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周官义疏四十八卷、仪礼义疏四十八卷、礼记义疏八十二卷;于乐律, 则有律吕正义五卷;(又后编一百二十卷)。于字书,则 有康熙字典四十二卷、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 清文鉴三十三卷;于音韵,则有音韵阐微十八卷;于正史, 则有明史三百三十六卷;于编年,则有御批通鉴辑览 一百十九卷;于史事提要,则有历代纪事年

11、表一百卷; 于历代通制,则有续通典一百四十四卷、续通志五百二十七卷、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二卷;于地理总志, 则有大清一统志五百卷;于地理分志,则有各省通志(志 名及卷数不备录)、西域图志五十二卷、 日下旧闻考 一百六十卷;于本朝制度,则有皇朝通典一百卷、皇朝通志二百卷、皇朝文献通考二百六十六卷、大清会典图说事例若干卷(按此书历经增修,以光绪中修成者为 最备)、大清通礼五十四卷、皇朝礼器图式二十八卷; 于经籍目录,则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又四库简明目录二十卷)。于名物谱录,则有广群芳谱一百卷;于理学,则有性理精义十二卷;于农政,则有授时通考七十八卷;于医学,则有医宗金鉴九十卷; 于算学,则有

12、数理蕴五十三卷、历象考成四十二卷(又后编十卷)、仪象考成三十二卷;于术数,则有协 纪辨方书三十六卷(按天时之说见于孟子,此书为择日而作,利于民用,故特著之);于艺术,则有佩文斋书 画谱一百卷;于类书,则有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分类字锦六十四卷、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 佩文韵府 四百四十四卷(又拾遗一百十二卷)、骈字类编二百四十 卷;于编辑总集,文则有历代赋汇一百八十四卷、皇清文颖一百二十四卷、全唐文一千卷;诗则有全唐 诗九百卷、全金诗七十卷、佩文斋咏物诗选四百八 十六卷、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词则有历代诗余一 百二十卷;于诗文选本,则有古文渊鉴六十四卷、御选唐诗三十五卷、宋诗七十八卷、金诗二十五卷、

13、元诗八十一卷、明诗一百二十八卷、 唐宋文醇五 十八卷、唐宋诗醇四十七卷。皆经诸名手,上秉圣裁, 精心撰述,不独嘉惠多士,且将昭示方来,钜制鸿篇,洵为 前代所未有者矣(又四部外,尚别有古今图书集成一万 卷)。又按读书一事,古难今易。本朝诸先正,最好著为后人省心省力之书。如于经学家著作,则有朱彝尊经义 考三百卷;于经学家师承,则有毕沅传经表一卷、通经表一卷(一作洪亮吉撰),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八 卷、经师经义目录一卷;于经部唐以前佚书,则有马国 翰玉函山房丛书内所特经编(按所辑较黄 汉学堂丛 书内经解、通纬二类为详);于历代礼制,则有秦蕙田五 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于古书字义,则有阮元经籍纂诂 一百六

14、卷(又补遗)、王引之经传释词十卷;于小学家 著作,则有谢启昆小学考五十卷;于检查说文诸字, 则有黎永椿说文通检十四卷;于史部唐以前佚书,则有 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内所辑史编;于史事提要,则有齐 召南历代帝王年表三卷(按此书不及官撰历代纪事年 表之详,而简括便览)、阮福明年表一卷;于宋元明 史事编年,则有毕沅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夏燮明 通鉴一百卷;于本朝大事编年,则有近人王先谦十朝东 华录六百二十四卷;于本朝名人事迹,则有钱仪吉碑传 集一百六十四卷、李元度先正事略六十卷、李桓耆 献类征七百二十卷;于检查正史诸人姓名,则有汪辉祖史 姓韵编六十四卷;于历代庙谥世次元号讳字,则有陆费墀帝王庙谥年讳谱一

15、卷;于历代所讳诸字,则有黄本骥避 讳录五卷;于历代统系,则有段承基历代统纪表十三 卷;于历代纪元,则有叶维庚纪元通考十二卷;于历代 年岁甲子,则有李兆洛纪元编三卷;于历代每月朔闰, 则有汪曰桢长术辑要十卷;于古今人生卒年岁,则有钱 大昕疑年录四卷、吴修续疑年录四卷、钱椒补疑 年录四卷、陆心源三续疑年录十卷;于正史中补撰职 官诸表,则有万斯同历代史表五十九卷;于正史中补撰 各志,则有钱仪吉晋兵志一卷、郝懿行宋书刑法志 一卷、食货志一卷、洪亮吉三国疆域志二卷、东晋疆域志四卷、十六国疆域志十八卷、洪 孙梁疆域 志四卷、钱大昕元史氏族志三卷、侯康后汉艺文志 四卷、三国艺文志四卷、倪 辽金元三史艺文志

16、卷、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四卷;于历代圭寸爵谥法,则有沈 炳震廿一史四谱内封爵谱二十四卷、谥法谱十六卷;于历代郡邑地名,则有陈芳绩历代地理沿革表四 十七卷、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二十卷;于本朝府 厅州县地名,则有李兆洛皇朝舆地韵编二卷;于本朝外 藩部落,则有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十八卷、表四卷;于 本朝舆地全图,则有胡林翼大清中外壹统舆图 三十二卷; 于考订前人伪撰各书,则有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一卷;于 金石文字,则有王昶 令右萃編百/卷、陆耀 金 石续编二十二卷、陆心源金石粹编续三百卷;于碑刻 目录,则有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十二卷、赵之谦补寰宇 访碑录五卷;于金石学家姓名著作,则有李遇孙金石学 录五卷、陆心

17、源金石学录补四卷;于子部唐以前佚书, 则有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内所辑子编;于理学家宗派言 行,则有全祖望宋元学案一百卷(王梓材增补)、黄宗羲明儒学案六十二卷、江藩国朝宋学渊源记二卷、 唐鉴国朝学案小识十五卷;于算学家姓名著作,则有阮 元畴人传四十六卷、罗士琳续畴人传六卷、诸可宝畴人传三编七卷;于编辑诗文总集,则有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先唐文七百四十六卷、陆心源唐文拾遗 八十卷、唐文续拾十六卷(按二书皆补全唐文之遗) 、 李调元全五代诗一百卷、吴之振宋诗钞一百六卷、 厉鹗宋诗纪事一百卷、曹廷栋宋百家诗存二十卷、 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张金吾金文最六十卷、 顾嗣立元诗选一百十一卷(原刻不分卷数

18、,此从四库 提要)、癸集十卷、黄宗羲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 朱彝尊明诗综一百卷、王昶湖海文传七十五卷、姚 椿国朝文录八十二卷、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三十二 卷、王昶湖海诗传四十六卷、张维屏诗人征略六十 卷、二编六十四卷。以上各种,皆竭累年之精力,详稽博考 而后成者。南皮张孝达年丈(之洞)谓:“前人甚苦,后人甚乐;诸公作室,我辈居之;诸公制器,我辈用之,士生今日,真可不费无益之精神/ (说见轩语卷中)信通论 也。(按:此条记于光绪戊戌己亥间,嗣近时人所续出者, 如本朝大事编年,尚有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 二百二十卷; 本朝名人事迹,尚有缪荃孙续碑传集八十六卷;编辑诗 文总集,尚有王仁俊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诗

19、 若干卷、五 代文荟若干卷、缪荃孙辽文存六卷、王仁俊辽文萃 七卷、西夏文缀二卷。宣统辛亥冬日,补录于此。)本朝人所刻之书,以康熙间最为工整,至当时钦定诸籍,其雕 本尤极精良,然大都出自臣工输赀承办。如全唐诗则为通政使曹寅所刻,历代赋汇则为詹事府詹事陈元龙所刻,佩文斋咏物诗选则为翰林院编修高舆所刻,历代题画诗类则为翰林院编修陈邦彦所刻,历代诗馀则为司经局洗马王奕清所刻,佩文斋书画谱则为候补主事王世绳 等数人所刻,御批通鉴纲目则为吏部尚书宋荤所刻(四库提要作吏部侍郎,似误),佩文斋广群芳谱则为河南 道监察御史刘灏所刻,全金诗则为内阁中书郭元钅于所 刻(此书本元钅于原编,后奉敕增补,仍由元钅于刻行)

20、,历 代纪事年表则为翰林院检讨马豫所刻,康熙字典则为翰林院侍读陈世倌所刻。盖其时士大夫中,皆以校刻天府秘 笈、列名简末为荣,故多有竭诚报效者(即致仕福建巡抚宫 梦仁所撰之读书纪数略亦于刻成后将原板缴进)。自乾隆以后,凡奉敕编纂书籍,始无不由内府刊行矣(后惟嘉庆 中钦定全唐文为两淮盐政阿克当阿于淮商中集赀承刻)。汪龙庄先生辉祖史姓韵编一书,为检阅史传人名而作, 因姓觅卷,最为简便,于读史者获益良多,惜诸史中附见之 人,或列或否,尚未赅备。倘得承学之士,于纪传表志中诸 人,逐一补遗,凡有姓名者悉数标举,毫无漏佚,俾考古者 皆可依姓寻求,知其出处,岂非尽善哉(史中附见之人,固 有无足重轻者,每为人所

21、忽略,然亦有资考证。若一经标列, 则举其姓氏,便可于某卷中得之,实亦有裨史学)!又按此书排纂经年,具见良工心苦,第卷帙既富,其中疏舛之处,自所不免。如隋书之吐万绪本属复姓,而韵编则列 为吐姓;明史何孟春传中所称慎元正,本为杨慎、王 元正二人,而韵编以为元正姓慎,列入慎姓中;崔桐、 叶桂章二人,一为姓崔名桐,一为姓叶名桂章(皆正德丁丑 进士),而韵编则以崔桐叶为一人,桂章为一人(列入 桂姓)。均属非是。又户部郎中栗登,实为粟登(四川人, 正德辛未进士),今明史中误粟为栗,韵编因之,亦 是失考(按续通志氏族略以粟登列入粟姓,是矣。惟 注作弘治进士,亦误)。 海宁陈乾斋相国元龙(谥文简), 以顺治壬

22、辰十月二十九日生,而其子翰林院编修邦直,则生 于康熙某年十月二十九日。桐城张衡臣相国廷玉(谥文和),以康熙壬子九月初九日生;而其子内阁学士若霭,则生于康 熙癸巳九月初九日。归安赵竺泉侍郎炳言,以乾隆庚子十二 月二十一日生,而其子福建粮道景贤(谥忠节),则生于道光壬午十二月二十一日。悬弧称庆,父子同在一朝,洵佳话 也(按:华亭范太学赞,以顺治辛卯正月初四日生;而其孙 工科给事中或士,则生丁康熙庚寅正月初四日。新建裘文 达曰修,以康熙壬辰十月二十九日生,而其孙甘肃宁夏府知 府元俊,则生于乾隆丁未十月二十九日,亦奇。至寄园寄 所寄九载明代永乐甲申状元永丰曾,以元至正乙巳九片 初七日亥时生,而其孙成化

23、戊戌探花追,则生于洪熙乙巳九 月初七日亥时。祖若孙年月日时,无一不同,尤古今所仅见者)。京署各官,最重资格,其中若翰林、若御史,以及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吏部礼部司员,对于同僚之先进者, 不论年齿,皆称为前辈。初谒时,必具红白柬三分,登堂拜 见,执礼惟谨。至其他各署,则但以同辈相称矣(吏礼二部 汉司员,除进士授主事、拔贡生授小京官者外,其由举贡生 监捐纳入官者,吏部掣签时,例不得分此二部,故与户兵刑 工四部不同)。古人行文,每工于写景。如李陵答苏武书云:“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 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邱迟与陈伯之书云:“暮 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

24、飞。”皆止寥寥数语,而塞北气象之惨,江南风物之美,使读之者便如身入境中, 真写生妙手也。宋司马文正集颜太初杂文序曰:“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 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 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皆长不一事厨传矣/周行己浮 集跋秦玺文曰:“是尝去诗书以愚百姓者乎?是尝听赵高 以立胡亥者乎?是尝杀公子扶苏与蒙恬乎?是尝教其君严 督责而安恣睢者乎?”文中皆作排偶句,章法甚新。汉枚乘 创为七发,后之人仿其体者甚众,然自文选所数篇 外,其余唐以前人所作,率皆遗佚,故多有不知其篇名者。 按后汉傅毅有七激(其全文载艺文类聚中),刘广世 有七兴(类聚所载

25、不全),崔召有七依,李尤有七款桓麟有七说,崔琦有七蠲(均同上)。张衡有七 辩(其全文载类聚中)。刘梁有七举(类聚所载 不全),马融有七厉(其篇名见傅玄七谟序中,而文 无考),桓彬有七设(仅逸句散见北堂书钞中),王 粲有七释(类聚所载不全),徐 有七喻(冋上), 魏曹植有七启(其全文载文选及类聚中),杨氏 有七训(其篇名见傅玄七谟序中,然杨氏不知其为 何名,文亦无考),刘劭有七华(类聚所载不全),傅 巽有七诲(仅逸句散见书钞及初学记、太平御 览中),晋陆机有七征(一作七微,其全文载类 聚中),又有七羡(仅逸句散见书钞、初学记、御 览中),张协有七命(其全文载文选及类聚中), 傅玄有七谟(其自序见

26、类聚,而文不载,仅逸句散见 书钞、初学记、御览中),又有七林(其篇名见 类聚所引,而文无考),湛方生有七欢(其全文载类 聚中),宋颜延之有七绎(类聚所载不全),齐萧子 良有宾僚七要(同上),梁简文帝有七励(其全文载 文苑英华中),昭明太子萧统有七契(同上),某氏 有七召(同上。按文苑未著作者姓名,而明叶绍泰 刻入昭明太子集九又张 刻入何水部集九未知何据), 萧子范有七诱(其全文载类聚中)。今汇记于此,以 备读者便于检寻焉。宋周密所编绝妙好词,于词选中最为精本。乾隆初,查为仁、厉鹗同为笺注,每遇词中警句, 特引元人陆辅之(韶)所撰词旨一一标出,以示学者, 用意甚善。第周氏所选,仅为南宋人词。兹于

27、李唐五代以迄 两宋,凡属词中警句,择其尤佳者,汇记于此,以资讽诵, 犹诗家摘句图列也(其短调中有通首辞意双美、 一气呵成者, 即以全首录入)。唐李白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入楼上愁。”(菩萨蛮)“乐游原 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张志和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温庭筠词:“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酒泉子)“八行书,千里梦, 雁南飞。”(同上)“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菩萨蛮)“相 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同上)“梧桐树,三更雨,不道 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28、空阶滴到明。”(更漏子)皇甫松词:“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飞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梦江南)吕岩词:“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梧桐影)五代唐庄宗词:“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忆仙姿)南唐嗣主词:“细雨梦回鸡 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山花子)“风里落花谁是主?思 悠悠。”(同上)南唐后主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 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子 规啼月小楼西。”(临江仙)“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同上)“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

29、欢。”(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 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同 上)“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同上)“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相见欢)“无言独上 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同上)韦庄词:“残 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 似花。”(同上)“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应天长)毛熙震词:“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清平乐)李词残口照平芜,双双飞鹏古鸟菩萨蛮)冯延己词风 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谒金门)“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 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蝶 恋花)“满眼游

30、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 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同上)“砌下落花风起,罗 衣特地春寒。”(清平乐)“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罗 敷艳歌)“日暮疏钟,双燕归来画阁中。”(同上)“残灯和烬 闭朱栊,人语隔屏风。”(喜迁莺)“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 木乂舟/ (冋上)宋土禹 词:“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点绛唇)寇准词:“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 杏花幺江南春尽离肠断,满汀洲人未归/ (江南春)晏 殊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夕 阳西下几时回。”(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同上)“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外离愁三月雨。”(

31、玉 楼春)范仲淹词:“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御 街行)“碧云天,红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宋祁词:“红 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欧阳修词:“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同上)张先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力(天仙子)“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同上)“中 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那堪更被明 月,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

32、)柳永词:“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司马光词:“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明人静。”(西江月)王安石词:“六朝旧事如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桂枝香)苏轼词:“缺月挂疏桐,漏断 人初静。时有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同)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王诜词:“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忆故人)晏几道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秦观词:“杜鹃声 里斜阳暮。”(踏莎

33、行)“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同上)“飞絮落花时 候一登楼。”(江城子)“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忆王孙)“试 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海棠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间挂小银钩。”(浣溪沙)“回首回首, 绕岸夕阳疏柳。”(如梦令)“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同 上)“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同上)黄庭坚词:“杏花 零落燕泥香。”(画堂春)贺铸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楼角红绡一缕霞,淡黄杨柳带栖 鸦,主人和月折梅花”(浣溪沙)赵令 词:“残杏枝

34、头花 几许,啼红止恨清明雨。”(蝶恋花)张耒词:“芳草有情, 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风流子)张舜民词:“不 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卖花声)“回首夕阳红尽处, 应是长安C”(同上)土词:“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 春休。”(眼儿媚)刘泾词:“莫把珠帘垂下,妨他双燕归来。”(清平乐)周邦彦词:“雁背夕阳红欲暮。”(玉楼春)“兔葵 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夜飞鹊)曹组词:“人静人静, 风弄一枝花影。”(如梦令)徐伸词:“雁足不来,马蹄难去, 门掩一庭芳景。”(二郎神)陈克词:“蝴蝶上阶飞,风帘自 在垂。”(菩萨蛮)“几处簸钱声,绿窗春梦醒。”(同上)“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35、”(谒金门)陈与义词:“长沟 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临江仙)赵长卿词:“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临江仙)辛弃疾词:“休 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张孝祥词:“寒 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西江月)范成大词:“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醉落魄)韩元吉词:“东风著 意,先上小桃枝。”(六州歌头)刘过词:“一枕新凉眠客舍, 听梧桐疏雨秋风颤。”(贺新郎)赵彦端词:“波底夕阳红湿。”(谒金门)杨炎词:“门外马嘶人去后,乱红不管花消瘦。”(蝶恋花)谢懋词:“东风杨柳碧毵毵,燕子不归花有恨, 小院春寒。”(浪淘沙)“归梦已随芳草绿,先到江南。”(同 上)洪咨夔词

36、:“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眼儿 媚)刘翰词:“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清平乐) 姜夔词:“千树压西湖寒碧。”(暗香)“二十四桥仍在,波心 荡冷月无声。”(扬州慢)“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 数。”(长亭怨慢)刘仙伦词:“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 楼上黄昏。”(一翦梅)孙惟信词:“絮飞春尽,天远书沈, 日长人瘦。”(烛影摇红)史达祖词:“临断岸新绿生时,是 落红带愁流去。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绮罗香)“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双双燕)上 词:“春在卖 花声里(夜行船)韩 词:“试花霏雨湿春晴/ (浪淘 沙)李石词:“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

37、红声。薰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临江仙)“坐待不来 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 子扑流萤。”(同上)罗椅词:“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 桥春。”(柳梢青)周晋词:“一砚梨花雨。”(点绛唇)“薄幸 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柳梢青)李肩吾词:“叮咛 记取儿家,碧云隐映红霞。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清平乐)黄升词:“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清 平乐)吴文英词:“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声声慢)“玉 奴最晚嫁东风,来结梨花幽梦。”(西江月)赵闻礼词:“珠 帘卷上还重下,怕东风吹散歌声。”(风入松)丁宥词:“小 楼一线斜阳影。”(水龙吟)杨恢词:“都

38、将千里芳心,十年 幽梦,分付与一声啼 / (祝英台近)赵淇词:“舂在阑干 咫尺。”(谒金门)李彭老词:“明年今夜,玉尊知醉何处?”(壶中天)李莱老词:“归醉夜堂歌舞月,拚却春眠。”(浪 淘沙)张炎词:“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解连环)“老 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壶中天)周密词:“花 深深处,柳阴阴处,一片笙歌。”(少年游)王沂孙词:“一 掬春情,斜月杏花屋。”(醉落魄)“一室秋灯,一庭秋雨, 更一声秋雁。”(醉蓬莱)赵与仁词:“昨宵风雨,凉到木樨 屏。”(琴调相思引)李清照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醉花阴)朱淑真词:“满院落花帘不卷

39、,断肠芳草远。”(谒金门)郦文妻孙氏词:“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试结同心。”(忆秦娥)“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同上)卷二历代诗文选本,以乾隆三年及十五年御选唐宋文醇、诗醇最为精粹,而评点用诸色套印,尤为清朗豁目。文醇之例:圣祖御评,用黄色;高宗御评及圈点,用朱色;诸家品题及考 证事迹,则用蓝色。诗醇之例:高宗御评及圈点,用朱 色,诸家品题用蓝色,考证事迹用绿色(其区别较文醇 尤详)。余所藏内府原刻本,均如是识别,惟读四库总目文 醇提要则云:前人评跋有所发明,及姓名事迹有资考证者, 各以紫色、绿色,分系于末(简明目录亦如是云,并于诗醇

40、中谓别色为识,略如文醇之例)。所称紫绿二色,于原印蓝色,及诗醇中凡例所举者,似觉两歧。岂 修四库时别钞一部入录,特改用紫色、绿色,故与原书 不符耶?疑不能明,安得瞻览阁本,一考其异同焉。文人好为游戏,有特镌印章以自表异者。乾隆中,兴化郑板桥 大令(燮)尝刻一印云:“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 近时会稽李莼客侍御(慈铭)亦有一印云:“道光庚戌茂才,咸丰庚申明经,同治庚午举人,光绪庚辰进士。”临桂王幼霞给谏(鹏运)官内阁侍读时,亦有一印云:“三品服,四品阶,五品秩,六品俸。”皆奇巧可喜(余亦拟刻一印云:“癸 未入邑庠,戊子登乡榜,乙未贡春官,戊戌成进士。两未两 戊,亦天然巧合也) 。 光绪

41、戊寅秋,先大夫权两淮刘庄 场大使事。 刘庄一名云溪, 界兴化、 东台两邑间, 地僻民贫, 一数千户之市镇而已。境有紫云山寺,颇为兴东名胜,刘地 固无山, 其寺盖于高阜处建筑, 循石坡迤逦而上, 故以山名, 楼阁崇闳,结构精雅。每值岁首,香火极盛。余时甫十岁, 随侍任所,暇辄与吾兄旭辰,偕署中诸幕客前往游览。住持 名云峰者, 六十许老僧也, 瀹茗延宾, 清谈娓娓, 春秋佳日, 或具素馔,招宴山厨,菰饭芹羹,别饶风味。迨辛巳春,先 大夫御篆后,移居东台,遂无缘再至矣。越十余年,余成进 士,而旭兄亦已登乡荐,先大夫因制扁额,托旧时绅士悬供 佛殿以答神庥。辛丑秋,余为云溪杂咏诗十二首,其一 云:“紫云

42、山寺倚晴空,小市人烟一望中。好是夕阳西下候, 亭亭楼阁半山红。 ”每一讽咏,觉旧游情景,如在目前(按: 乾隆中,曲阜颜心斋明府崇 规木 知兴化县时,有赋紫云 山诗云:“鸣鸠声送片帆间,蟹簖渔村罨画间。一夜雨晴 春水活,菜花黄遍紫云山。 ”见曲阜诗钞 。今附记于此) 本朝自乾嘉以来,得鼎甲者,其出身以内阁中书及各部小京 官居多,论者谓此二官于登第为最利,此不揣其本之说也。 中书除进士授职及举贡捐纳者外,余则为举人考取,或召试 特用人员(召用人员,惟乾嘉时有之) 。各部小京官,系由 各省拔贡朝考一等,始用此职(自乾隆丁酉科始) 。膺是选 者,大都工于书法,或当时知名之士,既登朝籍,遇事更得风气之先

43、。而殿试读卷诸大臣,或为旧时座师,或为本署长 官,或为同乡老辈,赏识有素,故此中遇合,亦非偶然。余 官内阁凡十八年,自庚寅五月,由举人入为中书,至甲午, 以襄校平定回苗各匪方略书成议叙,蒙恩以侍读遇缺即补, 并赏加四品衔。迨乙未会试中式时,适已南旋省亲,遂于戊 戌补行殿试后,呈请仍归侍读原班。然殿试甲第,则为二甲 第一名,故当时颇有以不获鼎甲为余惜者 (凡补应殿试者, 于卷面盖一补字红戳,例不入进呈之前十名卷内)。兹于历科鼎甲及传胪之曾官中书或小京官者(当登第时,小京官多 有已转主事者,此从其初言之),汇记之以志盛事。雍正癸 丑科:榜眼田志勤(考取中书)。乾隆丙辰科:状元金德瑛(考取中书);丁

44、巳科:榜眼林枝春(考取中书);己未 科:榜眼涂逢震(考取中书);探花秦勇均(考取中书);壬 戌科:探花汤大绅(考取中书);乙丑科:状元钱维城(考 取中书)、探花王际华(考取中书);戊辰科:状元梁国治(考 取中书);壬申科:探花卢文 召(考取中书);甲戌科:状 兀庄培因(考取中书)、探花倪承宽(考取中书);丁丑科: 榜眼梅立本(中书);庚辰科:状元毕沅(中书)、榜眼诸重 光(考取中书);辛巳科:榜眼胡高望(中书)、探花赵翼(中 书)、传胪蒋雍植(召试中书);癸未科:榜眼沈初(召试中 书)、探花韦谦恒(召试中书);丙戌科:传胪陆费墀(召试 中书);辛卯科:状元黄轩(中书);壬辰科:状元金榜(召 试

45、中书);乙未科:状元吴锡龄(中书)、榜眼汪铺(中书)探花沈清藻(中书);戊戌科:状元戴衢亨(召试中书)、探 花孙希旦(中书)、传胪邵自昌(考取中书);庚子科:传胪 关槐(召试中书);辛丑科:探花汪学金(中书);丁未科: 探花董教增(召试中书)。嘉庆己未科:状元姚文田(召试中书);乙丑科:探花何凌汉(拔贡小京官);甲戌科:状元龙汝言(召试中书)、传胪裘元善(中书);丁丑科:状元 吴其浚(中书);庚辰科:榜眼许乃普(拔贡小京官)。道光 壬午科:传胪陈嘉树(中书);丙戌科:状元朱昌颐(拔贡 小京官);壬辰科:传胪越德(中书);辛丑科:状兀龙启 瑞(考取中书);乙巳科:探花吴福年(考取中书);丁未科:

46、 状元张之万(拔贡小京官);榜眼袁续懋(考取中书)。 咸 丰癸丑科:传胪黄饪(拔贡小京官);丙辰科:状元翁同 (拔贡小京官);榜眼孙毓汶(考取中书);己未科:榜眼孙念祖(考取中书)。同治癸亥科:榜眼龚承钧(拔贡小京官); 乙丑科:榜眼于建章(拔贡小京官);戊辰科:探花王文在(拔贡小京官);甲戌科:探花黄贻楫(中书)。光绪丙子科: 状元曹鸿勋(拔贡小京官)、榜眼王廣荣(拔贡小京官)、传 胪吴树梅(考取中书);丁丑科:状元王仁堪(考取中书)、 榜眼余联沅(中书)、探花朱庚(拔贡小京官);庚辰科: 状元黄思永(拔贡小京官)、传胪戴彬元(贡小京官);庚寅 科:状元吴鲁(拔贡小京官),榜眼文廷式(考取中

47、书);壬辰科:状元刘福姚(考取中书)、探花陈伯陶(考取中书); 甲午科:传胪吴筠孙(考取中书);甲辰科:榜眼朱汝珍(拔 贡小京官)、传胪张启后(拔贡小京官)。文人造句,喜用骈字,而以风雨二字相对举者,则书中所见为最多。如: 凄风苦雨(左传昭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焱风 暴南(礼记月令:”春行秋令, 风暴雨总至)、时雨 飘风(管子兵法篇:众若时雨,寡若飘风)、飘风暴雨(又小匡篇:飘风暴雨数臻)、柔风甘雨(又四时篇: 柔风甘雨乃至)、飘风骤雨(老子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甚风疾雨(庄子天下篇:沐甚风,栉疾 雨)、飘风冻雨(楚辞屈平九歌:令飘风兮先驱,使冻 雨兮洒尘)、友风子雨(荀

48、子赋篇云赋:友风而子雨)、 暴雨疾风(韩非子用人篇:夫人主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 垩,暴雨疾风必坏)、风伯雨师(又十过篇:风伯进扫, 雨师洒道)、疾风淋雨(战国策赵四土偶曰:使我逢疾风 淋雨,坏阻乃复归土)、烈风澍雨(尚书大传周书:久 矣天之无烈风澍雨。 按此四字韩诗外传卷五作迅风疾雨。 又文心雕龙练字篇则谓大传作别风淮雨。 帝王 世纪作列风淫雨)、迅风疾雨(见上注)、别风淮雨(同上)、 列风淫雨(同上)、大风疾雨(春秋繁露灭国篇:根本 微者,不可遭大风疾雨)、扶风冻雨(淮南子览冥训: 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春风夏雨(说苑贵德篇: 管仲曰,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驰风骋 雨(

49、楚辞刘向九叹:驰风聘雨,游无穷兮)、乘风驾 雨(易林:乘风驾雨,与鸣鸟俱)、震风凌雨(扬子法a 幵子篇:晨风凌南,然后知夏屋之为 屏 也)、祥风 时雨(后汉书鲁恭传谏击匈奴疏曰:祥风时雨,覆 被远方)、烈风迅雨(又刘恺传陈忠疏曰:考功举材, 以序庶僚,遭烈风不迷,遇迅雨不惑) 、风毛雨血(又班 固传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祥风甘雨(又: 习习祥风,祁祁甘雨)、时风嘉雨(蔡中郎集九疑山碑文: 时风嘉雨,浸润下民。自东汉以后,凡诗文中以风雨二字分隶两句者较多,今皆不录)、冲风沐雨(晋书凉武昭 土李传述志赋:冲风沐雨,载沈载浮八条风祥南(广 弘明集卷十五王僧孺忏悔礼佛文:条风祥雨,膏润相 属)

50、、风嗥雨啸(鲍参军集芜城赋:风嗥雨啸,昏见晨 趋)、浴雨排风(又登大雷岸与妹书:浴雨排风,吹涝弄 翻)、风除雨攘(梁书沈约传: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 而雨攘)、候雨占风(徐孝穆集陈文帝哀策文:候雨占 风,荒中海外)、风惊雨骤(王子安集七夕赋:风惊雨 骤,烟回电烁)、时雨凉风(又秋日饯别序:来胜地则时 雨凉风,助他乡之旅思)、炎风暑雨(卢升之集释疾文: 炎风暑雨兮相蒸)、征风召雨(骆宾王集姚州破逆贼露布: 征风召雨,胃起蜂飞)、上雨旁风(韩昌黎集南海神庙 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盲风怪雨(又:盲风怪雨,发作无节)、怪风剧雨(又徐偃王庙碑:是岁,州无怪风剧 雨)、狂风猛雨(皮子文薮桃花赋:狂风猛雨

51、,一阵红 去)、风调雨顺(旧唐书礼仪志一:既而克殷,风调雨 顺)、息风收雨(又礼仪志三张说言:圣心诚恳,宿斋 山上,昨夜则息风收雨,今朝则天清日暖)、飘风急雨(王临川文集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 之骤至)、骤雨狂风(宣和书谱卷十九:怀素自谓得草书 三昧,其势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和风甘雨(文公大全 集明道先生赞:瑞日祥云,和风甘雨)、天风海雨(渭 南文集跋东坡七夕词后: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横风疾雨(墨庄漫录卷一:王荆公书清劲山肖拔,世谓之 横风疾雨)、教雨化风(宋史乐志十二朝会乐章:教 雨化风,洽此四国),以及诗词中,沐雨栉风(魏文帝黎 阳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52、阑风伏雨(杜甫秋雨叹 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因风托雨(皇甫冉迎神诗:因 风托雨降琼筵)、斜风细雨(张志和渔父歌:斜风细雨不 须归)、松雨蒲风(皇甫松浪淘沙词:松雨蒲风野艇秋)、凉风暮雨(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诗:又是凉风暮雨天)、雨打风摧(又微之宅残牡丹诗:雨打风摧花不全)、狂风急雨(又惜落花赠崔二十四诗:狂风急雨两相和)、草风沙雨(又建昌江诗:草风沙雨渭河边)、风吹雨打(又吴樱桃诗:可惜风吹兼雨打) 、仁风膏雨(又送 刘郎中赴任苏州诗:仁风膏雨去随轮)、急雨寒风(殷尧藩寄太仆田卿诗:急雨寒风意万重)、啸雨吟风(秦韬玉桧树诗:啸雨吟风几百春)、雨桧风篁(郑谷少华 甘蠡寺诗:南桧风篁远近闻)、 雨拖

53、风(韩 咏柳 诗: 雨拖风不自持人细风斜雨(林逋西湖诗:细风 斜雨不堪听)、雨横风狂(欧阳修蝶恋花词:雨横风狂 三月暮)、风豪雨横(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诗:风豪 雨横费调燮洗雨吹风(又次韵酬宋 巳诗:法雨吹 风一月春)、小雨轻风(又钟山晚步诗:小雨轻风落楝 花)、雨叶风花(苏轼次韵吕梁仲诗:雨叶风花日夜稀) 怪雨腥风(又丁公默送蝤蛑诗:怪雨腥风入座寒)、江风海雨(又和蔡景繁海州石堂诗:江风海雨入牙颊)、蛮风蜒雨(又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蛮风蜒雨愁黄昏) 呼风唤雨(孙觌罨画溪行:呼风唤雨不能休)、恩风惠雨(赵师侠水调歌头词:九郡恩风惠雨)、雨疏风骤(李清照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雨剩风残(杨万里

54、答 章汉直诗:雨剩风残忽春暮)、收风拾雨(又宿石潭步 诗:收风拾雨猝无策)、残风剩雨(又风雨诗:残风剩 雨故欺人)、风知雨觉(又三月三日上忠襄坟诗:不遣 风知雨觉休)、雨卧风餐(又早炊董家店诗:不辞雨卧 风餐里)、冷雨凄风(吴儆清明阴雨诗:冷雨凄风连午夜)、十风五雨(陆游村居初夏诗:十风五雨岁丰穰)、雨剥风摧(又和无咎兄郡斋燕集诗元韵:雨剥风摧供送迎)、风驱雨压(又和范舍人永康青城道中作:风驱雨压无浮埃)、松风桧雨(罗大经瀹茶诗:松风桧雨到来初)、绿风毛雨(汪元量湖州歌:绿风毛雨共凄凉)、顿两颠风(范亭风止闻鵲诗:顿雨颠风戒敝袍)、雄风豪雨(杨 维桢送理问王叔明诗:雄风豪雨将春去)、雨丝风片(

55、王士镇秦淮杂诗:十日雨丝风片里。按此四字见牡丹亭 曲,今以诗集为据)之类,虽错综变化,造句各有不同,而 以两字相对举,固同一用法焉。辽僧行均所撰龙龛手鉴多收佛书俗字,乾隆中修四库书目时,以辽人著作 颇罕,故于小学类字书中特为著录。然其书殊鲜刻本,惟江 都汪氏正谊斋丛书中有之,字体宽大,最为豁目( 书 目答问称张丹鸣刻本,即指此)。第卷四下有巾部,所载 巾1234&It;巾巾>123412341234六字,实为 C030A061123412341234 之讹。盖巾字下垂,C030 字上仰,字形相近,遂尔颠倒误刻。且巾部已见卷一下之平 声,不应重出,此入入声,当为C030部无疑(C030字读

56、若彻)。特汪氏书为陈明经逢衡督刻,明经素称博洽,何以 当时竟未校正。浏览所及,因记此以订其误(又B042字应从二C024,见说文 C024部,谓草木C024盛也。今 作二弓,载入弓部,则为行均原书之误)。吾浙人擢大魁者,前明时共得二十人(洪武甲戌定海张信。永乐丙辰永嘉周旋。 正统乙丑淳安商辂。成化乙未余姚谢迁、辛丑余姚王华、甲 辰钱塘李。嘉靖癸未慈溪姚滦、乙未余姚韩应龙、戊戌钱 塘茅瓒、甲辰临海秦鸣雷、庚戊兰溪唐汝楫、丙辰山阴诸大 绶、乙丑乌程范应期。隆庆戊辰会稽罗万化、辛未山阴张元 忭。万历癸未秀水朱国祚、 甲辰慈溪杨守勤、庚戌归安韩敬、 丙辰嘉善钱士升。天启乙丑会稽余煌)。至我朝则以顺治乙未科鄞县史大成开其先,嗣历康熙(甲辰归安严我斯、庚戌 德清蔡启亻尊、壬戌德清蔡升元、戊辰秀水沈廷文)、雍正(庚戌钱塘周树)、乾隆(丙辰仁和金德瑛、壬戌仁和 金、戊辰会稽梁国治、辛未仁和吴鸿、丁丑嘉善蔡以台、 庚子秀水汪如洋、甲辰会稽茹.丁未山阴史致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