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训练2018(共11页)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57322504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训练2018(共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训练2018(共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训练2018(共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训练2018(共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训练2018(共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届高三地理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训练 1、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Z41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Z4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所示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B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C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D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2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 B. 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C. 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 D. 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图Z42为某种地质演化过程示意图。

2、读图,完成34题。图Z423该地质演化过程的正确排序是()Adegfbahc Bdgeachbf Cgeachbfd Ddfbhcaeg4下列地貌的形成和上图地质演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e B喜马拉雅山bC东非大裂谷c D雅鲁藏布江谷地f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貌。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56题。甲乙图Z435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被易遭破坏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C“

3、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被难以生长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6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读某山地及其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图Z44),完成79题。图Z447图中的中山山地在形成原因上属于()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8图中P区域古聚落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坦,土肥水足 B矿产资源丰富C气候温和多雨 D交通便利9图示区域温泉久负盛名,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存在大型温泉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

4、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读某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图Z45),完成1011题。图Z4510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流水沉积11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运便利 B便于农耕 C军事防御 D文化传统我国L县县城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最宽处约500米,最窄处不足100米。读L县县城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图(图Z46),完成1213题。图Z4612该县城区形态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A山脊地带,地势较平

5、坦 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 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13对图中城区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 B泥石流 C滑坡 D洪涝 沙坡是河床底部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一般河流中均有存在。它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的结果。读图回答1415题。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该河流从左向右流动 该河流从右向左流动A. B. C D.15若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能正确表示沙坡脊部走向与河岸位置关系的是(箭头代表河流流向,阴影代表沙坡脊部) ( )读图,回答1617题。16.图中区域所示的板块个数为 ( )A.3 B. 4 C .

6、5 D.617.以下对图中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 ) A.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之间 B.板块挤压处的地层年龄较轻 C.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多石灰岩矿 D.附近的海域有岛弧链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1819题。18以下条件和石

7、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19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A青藏高原地区 B巴西高原C南极洲 D亚马孙平原二、非选择题20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图Z4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Z47(1)简述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特征。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挪威是南北狭长的山国,斯堪的纳维亚山

8、脉纵贯全境,西海岸多峡湾地貌,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图Z48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甲半岛)的地形分布状况以及其峡湾地貌形成过程。图Z48(1)描述图中甲半岛山地的地形特征。(2)说明挪威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析地形对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两侧河流航运的影响。(4)简述地形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城市分布的影响。专题限时集训1C解析 据图可知该地区地表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应为我国西南地区,A项错误;处地貌为流水的侵蚀或溶蚀作用形成的,而处地貌为地下溶洞里的钟乳石,为沉积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处岩层弯曲上拱,形成背斜,为内力作用所形成的,D项错误。2B解析 页岩、砂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

9、积岩,所以三者据先后顺序沉积,越靠下的岩石形成越早,依次为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应在其所切穿的岩层之后形成,故花岗岩最后形成,B正确。3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陆漂移板块构造海底扩张学说。地质演化过程是“先生长后消亡”,最后是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地缝合线,内力作用渐进入休眠期时,在外力作用下,高山被侵蚀变低,但地缝合线仍在,最后板块处于休眠静止期,孕育新一轮的地质演化过程,故选择C。4D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故对应的是h;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故对应的是f;东非大裂谷是裂谷期形成的,故对应的是e。故选择D

10、。5C解析 阅读材料,理解题目中“腰身”“全裸”是在描述当地植被覆盖情况。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之所以露出“腰身”,与山体地势陡峻,植被难以生长有关。6A解析 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大,对岩石进行破坏的外力作用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为主,A项正确。7C解析 构成图中中山山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山体两侧断层发育,属于断块山。8A解析 P区域处于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盆地内基岩上覆盖的砂砾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土壤条件,A正确。9C解析 温泉多位于断层发育地带并且地下水资源丰富处。图中丙地断层发育,地球内部的热能容易散出。丙地表层岩层为透水的砂岩,北侧及底部为不透水的花岗岩,南侧结晶片岩为不透水的变质岩,故丙

11、地地表水下渗后在当地富集,地下水资源丰富;丙地北侧砂岩断裂下陷,使丙地地下水承压,沿断裂面上涌形成温泉,C项正确。10D解析 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阶地的高程在不断升高,阶地呈现一层一层的堆积状态,可以判断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11B解析 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是因为河流阶地土壤肥沃,而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利于农耕,B项正确。12A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城区所在位置海拔高,是山脊部位,地势较平坦,城区沿山脊分布,呈条带状,A项正确,C项错误;地势高低不是城区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B、D项错误。13C解析 图中城区南北两侧等高线较密集,说明

12、坡度大,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C项正确。图示城区地势高,暴雨、泥石流、洪涝灾害主要威胁低洼处,对地势高处威胁少,A、B、D项错误。14.A 15.B 16.B 17.A【解析】第18题,从材料中可知“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该地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第19题,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只有青藏高原满足石环地貌出现的条件;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气温太高;南极洲气温太低。【答案】18.B19.A20(1)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2)自西向东颗粒逐

13、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流速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起点向外沿程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3)黄河的中游黄土高原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从而导致黄河冲积扇形成速度加快。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从黄淮海

14、平原的地形类型及分布状况、地势高低、海岸线等方面分析。第(2)题,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图中可直接看出,形成原因从流水沉积的特点考虑。第(3)题,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说明河流含沙量增加,因此从影响黄河含沙量的因素方面分析。21(1)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较陡峭,东南坡较和缓;冰川地貌广布。(2)冰川侵蚀形成谷地,之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谷地下部被海水淹没,形成峡湾。(3)西侧地势陡峻,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水运;东侧地势较平缓,河流流程较长,水流较和缓,有利于水运。(4)城市主要分布在半岛边缘及南部地区,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主要从山脉走向、坡度变化、特殊地貌三方面分析。根据图中图例可知山脉的走向及地势特征,该地主要为冰川地貌。第(2)题,据图可知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冰川侵蚀形成谷地,之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谷地下部被海水淹没,形成峡湾地貌。第(3)题,通过图中的图例,对比图中东西坡河流的落差、流程长短、流速等,从而分析地形对水运的影响。第(4)题,通过对城镇位置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势低、地形平坦和海岸线曲折、海运便利的地方是城镇分布的主要地区。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