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7309153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世纪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世纪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世纪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世纪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世纪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欧洲中世纪时期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 刘婧 2016929110摘要:学习服装历史,不能不知道中西方服饰的差异,这是两种从形态到理念都相去甚远的服饰文化。正如一本关于中国服装历史的教科书中也提到,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长久以来就在地球的两端相互眺望着,地球另一半的文明给人朦胧,神秘之感,更令人憧憬不已。这种文明的差异促成双方的好奇与倾慕,尽管有时排斥,但更多的是相互吸引、相互补充西方,东方,确有诸多的不同,服装的观念、审美、形态、材料、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差异甚多,当东西方文化相遇、相交、相逢时,存在的误解、偏见、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差异来自诸多因素,不

2、仅有着地理、气候、物产的不同,更深层的缘由在于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和历史。这是一个偌大的一个命题,很值得学习外国服装史的人思考。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7世纪)之前的这段时期。“中世纪”一词,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代,是15至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来的。他们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崇拜者,认为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之间的漫长时期,是文化衰落和“野蛮”的时期,于是,吧这段时间称为“中间的世纪”,即“中世纪”。(

3、借鉴于西洋服装史)中世纪的服装史从地域上分为近东和欧洲,欧洲部分又在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5世纪至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世纪至12世纪的“罗马式时期”和13世纪至15世纪的“哥特式时期”。拜占庭时期服饰 罗马式时期服装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对服饰影响巨大,该时间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因为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所以中世纪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几乎是不打扮的,并且还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特别素净淡雅。 中世纪在宗教统治下,欧洲服装的颜色、式样都很单调,颜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古罗马豪华的拖加袍被废弃了。中世纪初期,欧

4、洲人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8、9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我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10 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12 世纪出现了圆饼式头饰,它可以遮阳保护眼睛隔热,主要为十字军所戴。上衣流行前开襟式,将前襟分成两片。女式衣服为系带紧身衣,上衣紧贴身体,下面是宽大的衣裙,两部分之间用线缝起,两袖宽松拖长,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后缝合,与以前使用 一块大布不同。 罗马式时期 布里奥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该时期出现我们现在衣服上的“省”,可以构成过去衣服上不曾有过的侧面。将衣服从古代平面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时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

5、窄衣基础。14、15 世纪后,欧洲服装开始有了变化。贵族男女追逐时尚,贵族妇女争奇斗妍,男子不拘礼节;贵族与平民的服装有了更明显的不同;衣服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14 世纪男士的夹衣流行,夹衣两层,十分贴身,衣袖设计合理,可以自由活动手臂,便于全身活动。夹衣上有十几个扣子,夹衣衬里有细带可将瘦腿裤上端与之相连接;紧身外衣穿在夹衣之外,高领外衣兴起于14 世纪末;衣领将两耳覆盖,颈后衣领盖过后脑,下部裙衣拖至地面;这时期的斗篷用一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观为圆弧形,又长又宽。妇女服装主要是带袖紧外衣和无袖长衫。中世纪衣服上绣的花纹以家徽为最常见。家徽本来是十字军东征识别敌我的记号,后来成为大家庭和

6、一般市民家庭的记号。14 世纪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风,妇女衣上多绣大型家徽图案,已婚妇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别绣在衣服左右。 15 世纪妇女服装向男装靠近,宽松的长衣腰间系带,外衣用宽大彩带束腰,上挂有短剑,头戴男士小罩帽,脚穿尖头鞋。 14、15 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著。“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男子穿尖头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圆锥帽。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人们对于服饰的正当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轻狂的行

7、为,禁欲和反禁欲的斗争也表现在服装方面。人们按照美的标准不断地推进着服装的前进,直至文艺复兴,服装发展才有了一个较大的变化。 从具体形态上看,中世纪服装是从古罗马那种南方型的宽衣文化经过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过“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于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北方型窄衣文化。 哥特式服装典型代表中世纪时期,中国所对应的朝代为东晋至明朝后期。魏晋时期:男子以长衫为尚。上至王公名士,下至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该时期女子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妇女样式风格,有窄瘦与宽博之别。另外,该时期战争相对偏多,

8、朝代更替频繁,使得错杂迁居之中的各民族服装风格屡屡发生变化。从颜色上看,魏晋南北朝艺术是无可奈何的黯淡,蓝绿调子给人一种悲惨与凄凉。隋唐五代:服饰制度愈来愈完备加之民风奢华,因而服式、服色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就男装来说,服式相对女装较为单一,但服色上却被赋予很多讲究。当时男子常服为圆领袍衫,其明显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女子依隋旧制,喜欢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上襦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另外,唐代女子服装夸张大胆,甚至致使身上肌肤显露,足见盛唐时期思想开放的时代背景。辽宋金元:两宋时期的统治思想是理学,宣扬“三纲五常,仁义为本”,强调要“存天理灭人欲”。导致

9、宋代服装上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也一反唐代浓艳鲜丽的样子,而形成恬淡雅静之风。但是由于丝织业大为发展,丝织品的产量、质量与花色品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与提高。服饰纹样多种多样。宋朝男子以襕衫为尚,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的旧制。女子服装有袄、衫、襦、裙等其中背子最具特色,是男女皆穿,尤盛于女服之中的样式。明代:明朝服饰属于汉服体系,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

10、俗。其中霞帔、背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成年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明代背子,有宽袖背子、有窄袖背子。宽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背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这种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

11、高贵。霞帔由此可见,西洋服装史与中国服装史不同,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随文明的进展和朝代的更替而形成的,属于个体发生性,西洋服装则是伴随着文明的移行,跨越亚、非、欧三个大洲的疆界,最后落脚于西欧诸国,服装文化的形成,属于系统发生性,其历史背景更加错综复杂。简而言之的话,西方服装与东方服装相比一个最重要的差别就是“省”。这项工艺十分简单,但是中国千年的服装历史上并没有该技术的运用,并非中国人没有发现,而是不屑。因为中华民族的个性、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审美不接受这种立体造型人体的做法。但是,西方恰用“省”道这项工艺,因为它可以做到使柔软的纺织材料塑造出立体的人体,甚至用来强化形体、强调线条、夸张性别。然而,这又并非技术之功,乃是因西方民族的个性、文化、心理、生理和审美接受这种立体塑造人体的做法。正是这项小小的技术令东西方的文化符号呈现了如此巨大的差异。【精品文档】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