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转速测量仪设计

上传人:na****u 文档编号:57279829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8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转速测量仪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转速测量仪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转速测量仪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转速测量仪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转速测量仪设计(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转速测量仪设计摘要本文讨论了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机转速测量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主要由光电传感器、信号整形、LED数码管显示几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利用光电传感器技术在电机转速测量中的实现及应用,以及对电机转速进行测量,并由数码管显示转速。随着汽车及电子技术的发展,转速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各种转速测量仪在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测量极大的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关键字: 单片机,光电传感器,信号整形,LED显示Design of Motor Speed Measurement Instrument Based on MCUAbstractThis arti

2、cle discussed take STC89C51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s the core electrical machinery tachometric survey hardware design and the software design, the hardware mainly by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the signal shaping, the LED nixietube demonstrated that several parts compose. Introduced in detail

3、the use photoelectric sensor technology and applies in electrical machinery tachometric surveys realization, as well as carries on the survey to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rotational speed, and demonstrates the rotational speed by the nixietube. Along with the automobil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s dev

4、elopment, the tachometric survey technology unceasingly is also innovating, each kind of rotational speed measuring instrument obtains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industry, carried on the survey enormous enhancement automaticity to electrical machinerys rotational speed.Keywords: Monolithic in

5、tegrated circuit,Photoelectric sensor,Signal shaping,LED demonstrated 目录1 绪 论11.1设计题目11.2课题背景12 转速测量系统的设计22.1 转速测量方法及比较22.1.1测频原理22.1.2测周原理32.1.3计数器原理32.2测量方案设计42.2.1 转速测量原理42.2.2 系统原理53 硬件电路设计63.1 电源模块63.1.1 LM2596开关电压调节器63.1.2 单片机和显示供电电路73.1.3 电机电源供电电路73.2单片机模块83.2.1 复位电路83.2.2 晶振电路93.2.3 单片机系统103

6、.3 显示模块133.4 红外模块144 软件设计164.1 软件设计概述164.2 软件设计方案164.3 系统主程序164.4 显示子程序174.5 中断子程序185 系统调试205.1硬件调试205.2 软件调试215.3系统综合调试22结 论23附录24参考文献30致 谢31301 绪 论1.1设计题目题目:转速测量仪 要求完成技术指标:1. 测量电机转速范围09999转/分; 2通电就开始测量,按键后复位; 3八位数码管显示,误差5%;1.2课题背景目前,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例如在发动机、电动机、卷扬机、机床转轴等旋转设备的测试、运转和控制中,常需要分时或

7、连续测量和显示其转速或瞬间转速。对于工业测试、水利、机械等方面,转速是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尤其在工业测试系统中,大部分旋转仪器无法测定目前的转速,从而无法安全有效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预防,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因此,如何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技术,提高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方便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此外,转速测量仪是机械行业必备的仪器之一,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旋转运动装置中应用十分广泛。数字转速测量仪常用于电机、电扇、造纸、塑料、化纤、洗 衣机、汽车、飞机、轮船等制造业。数字转速测量仪还是机械行业必备的仪器之一,用来测定电机的转速、线速度或频率

8、。大多常用的为手持离心式数字转速表。转速测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通式转速表,其电路结构比较复杂,稳定性差, 成本高, 抗干扰能力差,测量精度与范围不能兼顾,而且采样的时间常,难以测得瞬时转速,更不具备如转速值的永久存储、报警值设置、定时打印等功能。这些都有待改进1。 2 转速测量系统的设计2.1 转速测量方法及比较采用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转速数字显示仪 ,其原理可用如下三个框图表示:2.1.1测频原理图2-1 测频原理框图图2-1告诉我们,被测信号通过放大整形进入加法计数器;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信号通过分频产生秒(或分钟)信号,在计数显示控制器中生成寄存脉冲和清

9、零脉冲。寄存脉冲将加法计数器的BCD码送入寄存器,通过译码驱动,LED数码管显示一秒(或分钟)内的计数值,直到下一次寄存脉冲的到来;紧接着清零,进行下一轮计数、寄存(译码显示);如此,不间断测频。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这些信号的时序,不难发觉这种定时计数测量方法的缺陷是:被计数脉冲有 多一或少一的误差。如果被测频率为10000Hz,多一或少一的误差,相对来讲只不过万分之一;如果被测频率为2Hz,多一或少一的误差,相对来讲就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不难看出频率越低,误差越大,而且还有一点,把一秒变成一分钟,误差就变小了。2.1.2测周原理低频时,需延长采样时间,要提高精度就要采用测周的方法,图2-2正是说明

10、这种方法。图2-2 测周原理框图将图2-2与图2-1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觉:上述二者的差别在于晶体振荡器与被测信号的位置作了互换,象是代数上的分子分母的颠倒,也正是物理上的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测周的误差:与测频相似,是多一个或少一个晶体振荡器脉冲,也就是多一个或少一个时基脉冲,晶体振荡器脉冲频率 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小,晶体振荡器脉冲频率越高误差也越小,被测频率越高误差越大;因此测量高频时,对被测信号进行分频,确实是提高测周精度的好方法。2.1.3计数器原理在周期过长时,还可通过计数器,借助计时器来测量转速。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图2-3 计数器原理框图现在我们可以看出,XJP-10B

11、转速数字显示仪,在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条件下,已是一款十分完备的转速测量工具,与之同期的类似产品还有XJP-02A转速数字显示仪。早期的转速数字显示仪,在今天看来有哪些不足呢?周期和频率都不能等同转速,频率与转速存在倍数关系,通过时基频率的分频(采样时间的倍乘),基本满足了大都数用户的需要,测周则需要用户自己换算成转速。在今天的电子技术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用单片机或FPGA都比较方便。新的转速数字显示仪,采用了单片机 技术,和同步计数计时法,使得测频、测速、测周、计数变得精确,而且非常简单;只要轻触仪表面板控制键,就能在4种功能间切换。由于系数可任意设置,使得仪表与传感器 配套,不受输出脉冲

12、数的限制。能动态显示频率、转速(速度)、和计数值2。2.2测量方案设计本设计采用单片机技术,能动态显示转速。2.2.1 转速测量原理整个测量系统转子由一直流调速电机驱动,可实现大转速范围的无级调速。转速信号由光电传感器拾取,使用时应在转子上做好光电标记,具体办法可以是:将转子表面擦干净后用黑漆(或者黑色胶布)全部涂黑,再将一块反光材料贴在其上作为光电标记,然后将光电传感器(光电头)固定在正对光电标记的某一适当距离处。光电投采用低功耗亮度LED,光源为高可靠性可见光,无论黑夜还是白天,或者是背景光强、有大范围改变都不影响接收效果。光电头包含有前置电路,输出0-5V的脉冲信号。接到单片机89C51

13、的相应管脚上,通过89C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T0、T1及相应的程序设计,组成一个数字式转速测量系统。优点这种方案使用光电传感器具有采用精确,采样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所以,使用光电传感器来作为本设计的最佳方案3。2.2.2 系统原理为了得到精准的速度,根据测量原理,得到以下原理框图。图中红外传感器直接将信号输入到单片机STC89C51的计数引脚。由复位电路、晶振电路、STC89C51组成的单片机最小系统,是系统的控制核心,单片机利用内部定时计数器、中断等资源实现信号频率测量,并将最终结果用4段8位LED数码管来显示出来。电源是系统工作的必须条件,本设计通过开关电路将电压转换,主要给单片机、数

14、码管、电机供电。开关电路供电驱动电机红外传感器图 2-4转速测量仪原理框图三极管放大信号电路STC89C51组成的单片机最小系统LED数码管显示3 硬件电路设计硬件部分主要由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红外模块几部分组成。3.1 电源模块 这个设计采用的是12V的独立电源。根据设计要求,单片机模块与显示模块需要的是5V电源供电,而电机需要其能提供不同的转速,所以需要调节电机的电压来达到改变转速的功能。所以在电源模块采用了LM2596开关电压调节器组成的调压电路为整个测量系统供电。3.1.1 LM2596开关电压调节器 LM2596 开关电压调节器是降压型电源管理单片集成电路,能够输出3A

15、的驱动电流,同时具有很好的线性和负载调节特性。固定输出版本有3.3V、5V、12V,可调版本可以输出小于37V 的各种电压。 该器件内部集成频率补偿和固定频率发生器,开关频率为150KHz,与低频开关调节器相比较,可以使用更小规格的滤波元件。由于该器件只需4 个外接元件,可以使用通用的标准电感,这更优化了LM2596 的使用,极大地简化了开关电源电路的设计4。 特点 3.3V、5V、12V 的固定电压输出和可调电压输出 可调输出电压范围1.2V37V4% 输出线性好且负载可调节 输出电流可高达3A 输入电压可高达40V 采用150KHz 的内部振荡频率,属于第二代开关电压调节器,功耗小、效率高

16、 低功耗待机模式,IQ 的典型值为80 A TTL 断电能力 具有过热保护和限流保护功能 封装形式:TO-220 (T)和TO-263 (S) 外围电路简单,仅需4 个外接元件,且使用容易购买的标准电感应用领域 高效率降压调节器 单片开关电压调节器 正、负电压转换器3.1.2 单片机和显示供电电路通过此电路,可以将12V的输入电压转换成稳定的5V电压输出,供给单片机和显示数码管工作。 图3-1 单片机和显示供电电路3.1.3 电机电源供电电路此电路是给电机供电的,考虑到电机需要不同的转速,所以采用输出可调的稳压电路。 图3-2 电机电源供电电路3.2单片机模块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对单片机模块进行

17、设计,要使单片机准确的测量电机转速,并且使测出的数据能显示出来,所以整个单片机部分分为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单片机三个部分。3.2.1 复位电路单片机在启动运行时都需要复位,使中央处理器CPU和系统中的其它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MCS-51单片机有一个复位引脚RST,当振荡器起振后该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即24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使器件复位,只要RST保持高电平,MCS-51保持复位状态。此时ALE、PSEN、P0、P1、P2、P3口都 输出高电平。RST变为低电平后,退出复位,CPU从初始状态开始工作。单片机采用的复位方式是自动复位方式。对于STC89C5

18、1单片机只要接一个电容至VCC即可(见图3-3)。在加电瞬间,电容通过电阻充电,就在RST端出现一定时间的高电平,只要高电平时间足够长,就可以使MCS-51有效的复位。RST端在加电时应保持的高电平时间包括VCC的上升时间和振荡器起振的时间,Vss上升时间若为10ms,振荡器起振的时间和频率有关。10MHZ时约为1ms,1MHZ时约为10ms,所以一般为了可靠的复位,RST在上电应保持20ms以上的高电平。RC时间常数越大,上电RST端保持高电平的时间越长。若复位电路失效,加电后CPU从一个随机的状态开始工作,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图3-3 复位电路3.2.2 晶振电路晶振电路是单片机的心脏,它

19、控制着单片机的工作节奏。MCS-51单片机允许的时钟频率是因型号而异的典型值为12MHZMCS-51内部都有一个反相放大器,XTAL1、XTAL2分别为反相放大器输入和输出端,外接定时反馈元件以后就组成振荡器,产生时钟送至单片机内部的各个部件。STC89C51有一个可控的负反馈反相放大器,外接晶振和电容组成振荡器,图3-4为单片机晶振电路框图。振荡器工作受/PD端控制,由软件置“1”PD(即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1)使/PD0,振荡器停止工作,整个单片机也就停止工作,以达到节电目的。清“0”PD,使振荡器工作产生时钟,单片机便正常运行。图中Y1为晶振或陶瓷谐振器,振荡器产生的时钟频率主要由晶

20、振上标明的频率确定。电容C1和C2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使振荡器起振,其二是对振荡器的频率f起微调作用(C1、C2大,f变小),其典型值为30pF5。 图3-4 晶振电路3.2.3 单片机系统单片机我们采用STC89C51(其引脚图如图4.1),相较于INTEL公司的8051它本身带有一定的优点。STC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贮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STC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

21、制器, AT89C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 寿命:1000写/擦循环 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图3-5 STC89C51引脚图管脚说明:(1)VCC:供电电压;(2)GND:接地;(3)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极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

22、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4)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5)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

23、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6)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口也可作为STC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3.1所示:(7)RS

24、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8)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表3-1 P3口的第二功能引 脚第二功能信 号 名 称P3.0P3.1P3.2P3.3P3.4P3.5P3.6P3.7RXDTXDINT0INT1T0T1WR

25、RD串行数据接收串行数据发送外部中断0请求外部中断1请求定时器/计数器0计数输入定时器/计数器1计数输入外部RAM写选通外部RAM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9)/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10)/EA/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

26、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11)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12)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振荡器特性: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英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有余输入至内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必须保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芯片擦除:整个PEROM阵列和三

27、个锁定位的电擦除可通过正确的控制信号组合,并保持ALE管脚处于低电平10ms 来完成。在芯片擦操作中,代码阵列全被写“1”且在任何非空存储字节被重复编程以前,该操作必须被执行。此外,STC89C51设有稳态逻辑,可以在低到零频率的条件下静态逻辑,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掉电模式。在闲置模式下,CPU停止工作。但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和中断系统仍在工作。在掉电模式下,保存RAM的内容并且冻结振荡器,禁止所用其他芯片功能,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为止7。3.3 显示模块 如图3-6所示,由于单片机输出的电压信号过低,不足以支持数码管显示器工作,所以在每段数码管与单片机之间各加了一个三极管放大电路,放大电

28、压信号,使数码管正常工作。 图3-6 三极管放大电路和显示电路3.4 红外模块红外线光电传感器原理 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光电传感器在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发送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池组成。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此外,光电开关的结构元件中还有发射板和光导纤维。三角反射板是结构牢固的发射装置。它

29、由很小的三角锥体反射材料组成,能够使光束准确地从反射板中返回,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在与光轴0到25的范围改变发射角,使光束几乎是从一根发射线,经过反射后,还是从这根反射线返回。分类和工作方式 槽型光电传感器 把一个光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面对面地装在一个槽的两侧的是槽形光电。发光器能发出红外光或可见光,在无阻情况下光接收器能收到光。但当被检测物体从槽中通过时,光被遮挡,光电开关便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切断或接通负载电流,从而完成一次控制动作。槽形开关的检测距离因为受整体结构的限制一般只有几厘米。 对射型光电传感器 若把发光器和收光器分离开,就可使检测距离加大。由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组成的光

30、电开关就称为对射分离式光电开关,简称对射式光电开关。它的检测距离可达几米乃至几十米。使用时把发光器和收光器分别装在检测物通过路径的两侧,检测物通过时阻挡光路,收光器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反光板型光电开关 把发光器和收光器装入同一个装置内,在它的前方装一块反光板,利用反射原理完成光电控制作用的称为反光板反射式(或反射镜反射式)光电开关。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被反光板反射回来被收光器收到;一旦光路被检测物挡住,收光器收不到光时,光电开关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扩散反射型光电开关 它的检测头里也装有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但前方没有反光板。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收光器是找不到的

31、。当检测物通过时挡住了光,并把光部分反射回来,收光器就收到光信号,输出一个开关信号。 本设计选用的就是第三种红外传感器。如图3-7所示,红外传感器直接与单片机相连,电容与传感器并联以减少干扰信号对电路造成的干扰。如图3-8所示,接通电源后,信号灯亮8。图3-7 红外电路 图3-8 信号灯电路4 软件设计4.1 软件设计概述软件设计是转速测量的核心,经过放大、整形后的方波送入单片机,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实现频率的测量,定时计数器的工作首先被设置为计数器方式,即用来测量信号频率。4.2 软件设计方案首先定时计数器的计数寄存器清0,运行控制位TR置1,启动对待测信号的计数。计数闸门由软件延时

32、程序实现,从计数闸门的最小值(即测量频率的高量程)开始测量,计数闸门结束时TR清0,停止计数。计数寄存器中的数值经过数制转换程序从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判断该数的最高位,若该位不为0,满足测量数据有效位数的要求,测量值和量程信息一起送到显示模块;若该位为0,将计数闸门的宽度扩大10倍,重新对待测信号的计数,直到满足测量数据有效位数的要求。脉冲信号通过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计数,定时器Tn定时。定时器Tn完成100次溢出中断的时间t除以测得的脉冲数m,经过单位换算,就可以算得直流电机旋转的速度9。4.3 系统主程序系统复位之后,首先进行IO口配置,定时计数器初始值设置,开定时计数器中断,开总中断等

33、工作;接着,读取定时计数器中的频率数字;最后,将结果用十进制数的形式显示出来。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图4-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4.4 显示子程序显示子程序将存放在显示缓冲区的频率或周期值送往数码管上显示出来,由于所有4 位数码管的8 根段选线并联在一起由单片机的P2口 控制,因此,在每一瞬间4位数码管会显示相同的字符,要想每位显示不同的字符就必须采用扫描方法轮流点亮各位数码管,即在每一瞬间只点亮某一位显示字符,在此瞬间,段选控制口P0输出相应字符。由P2.0-P2.3逐位轮流点亮各个数码管, 每位保持1mS ,在10mS20mS 之内再点亮一次,重复不止,利用人的视角暂留,好像4 位数码

34、管同时点亮。数码管显示子程序流程如图4-2所示10。图4-2 显示子程序流程图4.5 中断子程序T0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如图4-3所示。测频时,定时器T0 工作在定时方式,每次定时50mS ,则T0 中断20 次正好为1秒,即T0用来产生标准秒信号,定时器T0 用作计数器,对待测信号计数,每秒钟的开始启动T0 ,每秒钟的结束关闭T0 ,则定时器T0 之值乘以分频系数就为待测信号的频率。图4-3 T0中断服务子程序定时计数器T1工作在计数方式, 对信号进行计数,计数器1中断流程图如图4-4所示11。图4-4 计数器1中断服务子程序5 系统调试电路调试是整个系统功能否实现的关键步骤,我们将整个调试过

35、程分为三大部分:硬件调试、软件调试和综合调试。5.1硬件调试硬件调试主要是针对我的转速测量系统的单片机硬件电路分别进行调试。这一部分硬件调试主要分成两大块:上电前的调试和上电后的调试。上电前的调试:在上电前,我们必须确保电路中不存在断路或短路情况,这一工作是整个调试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这部分调试中主要使用的工具是万用表,用来完成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虚焊或者短路情况等。特别是数码管的连接部分,proteus制作的原理图与实际的封装不一样,需要我们注意连线。有些在电路板上没法连接的线路,要用短接线把接好,对照着原理图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用万用表测量,注意焊点之间,确保焊点没有短接

36、在一起,同时注意焊点的美观,确保没有开路以及短路的现象出现。上电后的调试:在确保硬件电路正常,无异常情况(断路或短路)方可上电调试,上电调试的目的是检验电路是否接错,同时还要检验原理是否正确,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上电调试主要是转速测量系统的单片机控制部分、数码管点亮部分、光电传感器部分和直流电机转动部分的硬件调试。调试结果如图5-1所示,硬件无异常。 图5-1 硬件调试图5.2 软件调试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进行Keil和Proteus系统仿真,不断调试程序,直到符合功能要求。Proteus总体仿真图5-2所示。图5-3 测量仪仿真图5.3系统综合调试在硬件和软件单独调试成功后进行软硬件综合调试,它

37、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1)使光电传感器有方波信号输出;(2)使单片机获得中断信号,计算出转速值并存储;(3)通过LED数码管把测量的数据显示出来。(4)按键后,重复(1)到(3)的步骤。调试结果如图5-3所示,工作正常12。图5-3 综合调试图结 论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机转速测量仪设计任务完成,系统各部分功能均已实现,单片机能够测量出电机的转速并显示在数码管上,测量范围达到了最初的设想:0r/min9999r/min,误差5%,基本完成了设计目的,此外,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其他功能。本设计具有采样精确、采样速度快、范围广等优点,且可以进行Proteus硬件仿真,可以节省

38、时间,为学习单片机带来便利。转速测量仪在工业生产、汽车技术应用、科学实验及生产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电子技术的飞快发展,转速仪表结构简单化、品种多样化与系列化,进一步要向人性化发展,不但要具有价格优势,还要有很高的测量精度,这需要设计人员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运用新器件,不断开拓新思路,才有更多创新的、符合人们需求的转速测量仪表。附录附录一:系统总原理图附录二:PCB图附录三:实物图附录四:系统程序代码#include /包含头文件#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ong unsigne

39、d longunsigned char dispbuf4=0,0,0,0;ulong tmp;uchar i;uchar dis_cod=0xC0,0xDB,0xA2,0x8A,0x99,0x8C,0x84,0xDA, 0x80,0x88;/数码管位选 sbit wei1 = P25;sbit wei2 = P24;sbit wei3 = P27;sbit wei4 = P26;/延时子函数void delay0(uint z)uint i,j;for(i=0;iz;i+)for(j=0;j110;j+);/显示函数void display() for(i=0;i20;i+); wei1=0;

40、wei2=1;wei3=1;wei4=1; /位选P0=dis_coddispbuf0; /段选delay0(5);wei1=1;wei2=0;wei3=1;wei4=1; /位选P0=dis_coddispbuf1; /段选delay0(5);wei1=1;wei2=1;wei3=0;wei4=1; /位选P0=dis_coddispbuf2; /段选delay0(5);wei1=1;wei2=1;wei3=1;wei4=0; /位选P0=dis_coddispbuf3; /段选delay0(5);wei1=1;wei2=1;wei3=1;wei4=1;P0=0XFF;/关闭显示;起消隐作用

41、delay0(1); uchar nn;/T0定时中断,晶振12Mvoid T0_int(void) interrupt 1 static uint counter=0; TH0=0x3c; TL0=0xb0;if(counter+=199) counter=0; tmp=(nn*65536+TH1*256+TL1)/0.166666;nn=0; dispbuf0=tmp%10000/1000; dispbuf1=tmp%1000/100; dispbuf2=tmp%100/10;dispbuf3=tmp%10/1;TH1=TL1=0; void timer1(void) interrupt

42、3/定时器中断程序 nn+;void main(void) TMOD = 0x51;/*01010001 T1计数,T0定时*/ TH1 = 0; TL1 = 0; /晶振12M TH0=0x3c; TL0=0xb0; TR0 = 1;/开定时器0 TR1 = 1;/启动计时器1 EA = 1; /开总中断 ET0 = 1;/开定时器0中断ET1 = 1;/开定时器0中断PT0=1; /定时器0优先级高while(1) display();/显示函数 e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Z7R4I30kA1DkaGtgKQcW

43、A3PtGZ7R4I30kA1DkaGhn3XtKknBYCUDxqA7FHYi2CHhI92tgKQcWA3PtGshLs50cLmTWN60eo8Wgqv7X参考文献1 王阳恩,肖靖.基于单片机的光电无接触转速测量仪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2,35(9):83862 赫建国,郑燕,薛延侠单片机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就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2563 李晓林,牛昱光,闫高伟.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84874 张瑞兰,刘迎九,华晶.便携式设备中电源软开关设计的一种方法J. 电子技术,2002(9):34385 梁天德,黄传明.单片机测速仪的设计和研制

44、J.华侨大学报,1992(7):4014076 钱建强,薛敏.红外光电转速测量仪J.工业计量,2003(9):33357 童剑帮.基于单片机转速测量仪的实现,数字化用户,2013(18):54568 李庆祥,徐端颐实用光电技术M第一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 61679 庞卫子.数字式转速测量仪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6(12):28729010 李勋,刘源单片机实用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11311811吴金成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868912 范则阳.非接触式数字转速测量装置的开发与应用,中国水运月刊,2013,13(5):5152,185致 谢在这次的设计中,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钱春来老师,他在这次的设计中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与指导,而且也为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同时得感谢在本次设计中为我提供帮助,为我解决问题的各位同学和各大论坛的网友,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一个人没法完成这次的设计,我会在这次设计之后尝试去做更多的设计,也会凭着自己所学到的尽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像其他人帮我的一样去帮助其他人。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文献资料已开列出来,本文的有些句子或段落引自这些参考文献。在此向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