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57270763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七(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训练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济宁模拟)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个规定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答案 A 据题干“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说明新中国的国体还处于民主革命后期和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故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2(2014南通二模)19

2、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实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答案 B 据史实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全国人口普查与制定民族政策无多大关系,排除C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共修改五次,故与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无多大关系,排除D项;1953年人口普查,人民代表大会召

3、开于1954年,至少从时间上看存有先后关系,故准确选项为B项。3(2014日照调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答案 D 据题干材料,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呼,具有强烈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实质上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的体现,故选D项。4(2014湛江测试)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

4、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 )。A社会主义工业化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D 理解题干材料,从公私合营的关键信息能够看出,符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答案为D项。5(2014江西联考)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家周立波写于1957年山那面人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农民的个体经

5、济组织 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村基层行政组织机构答案 B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1957年”。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农业上都建立起农业生产合作社,A项不符合史实,B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出现于1958年,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明显错误。故答案为B项。6(2014福建三校联考)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下面关于这个指标评价准确的有( )。体现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促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

6、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A B C D答案 C 1958年后,党在经济建设方面逐渐背离了八大的准确路线,过度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材料规定的指标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准确,故选C项。7(2014枣庄模拟)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能够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答案 B 根据图示可知: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故A、C两项不符合

7、图示的信息;1961年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D项不符合史实。从题干看,当时农村经济还处于低谷时期。答案为B项。8(2014佛山质检)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时在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答案B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58年,可以确定为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A项发生在1953年1956年;C项发生在1957年;D项发生在1956年。答案为B。9(2014开封模拟)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

8、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5年37.3%32.3%30.4%A. 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A观察表可以看出,从1960年到1965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有所协调,说明国家调整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比例,这是国家八字方针实施的结果,故答案为A。B、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0(2014宁波八校联考)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

9、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A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答案B所谓“武戏”是有关战争的讨论。C、D两项很明显是“文戏”,排除。A项提出过但未获通过。在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陷入僵局时,周恩来就此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B项符合题意。11(2014南昌一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

10、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A否决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D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据题干中“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说明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台湾代表被驱除出联合国。“怕我难为情”说明台湾代表被驱除出联合国是美国反对的。12(2014苏北四市联考)“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

11、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A越南战争结束 B中苏关系恶化C美国实力下降 D中日正式建交答案BA项越南战争结束是1973年;D项中日正式建交是1972年,排除。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陈兵中国东北,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故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9分,第14题21分,共40分)13(2014临川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

12、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

13、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

14、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分)(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8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从中国的社会局势角度回答其主要原因,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紧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限定词回答。第(2)问列举出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四中获取关键信息,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对比分析,归纳其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新时期

15、基层民主发展回答。第(4)问需依据材料综合上述问题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斗争和探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4)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

16、适应。 14(2014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

17、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毫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

18、怎样的影响?(6分)(4)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角度有何不同?你认为导致角度不同的因素有哪些?(5分)解析第(1)问,回答“政策”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敌视”;“应对方针”,据所学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有关外交方针。第(2)问,回答“变化”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接近”;“原因”从中、美、苏及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第(3)问,材料三的最后一句话明确了“因素”;“影响”从多角度分析,如国际地位、外交、祖国统一等。第(4)问,第一小问,从本国的角度看,都认为是对方急于改善中美关系;“因素”主要从不同的史观、不同的政治立场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原因:应对苏联的威胁; 因素: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 (4)角度:材料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 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 因素:史观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史料的挖掘和运用的程度不同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