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270753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现代文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文学常识贾平凹 (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内容理解文章是整理为妹妹过生日写的信。妹妹比他小十岁,幼时靠他照看,兄妹俩便有更深的感情。妹妹过十八岁

2、生日时,整理也离家十年了,该怎样表示对妹妹的祝贺呢?邻居说是该送一大笔钱,而整理寄去一套名著,写了这封信,其寓意是“一大笔钱”不能比的。品味这封信,感受整理对于妹妹深远的关爱之情,感受整理“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的襟怀。1. 课文是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的写法,通过整理对往昔读书生活的回味,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其中始终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2.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整理在回忆读书,借书,偷书这些往事的过程中,向妹妹讲述了自己为喜欢读书及一些读书的经验和做人的经验。第二部分(23):整理阐发自己对生活方式与人生境界的理解,在记叙与议论中穿插进抚今

3、追昔的感慨。第三部分(4):具体阐发读书之道。第四部分(5):回到现实,表达对妹妹的期盼之情。艺术特色1.本文语言洗练,无赘语,多短语,表述畅达有力,直导肺腑。2.语言风格和布局谋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典书信散文的美学风格。3.整理善于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与传神之处,进行细节描写,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中传达出浓浓的手足亲情。获得教养的途径文学常识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诗人、小说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

4、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黑塞说书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内容理解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节选自黑塞说书,杨武能译,读书1990年第四期、1991年第三期。标题为编者译。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整理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身任务。为下文张本。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

5、杰作的作用。整理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第6段和第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整理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

6、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文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思”。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接着论述阅读的作用,认为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

7、求文明,敬重知识;转而从反面论述,剖析一些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的现象,同时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通过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白莽作孩儿塔序文学常识整理鲁迅,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四月文学丛报月刊第一期,发表时题为白莽遗诗序。白莽(19091931)原名徐

8、祖华,笔名白莽、殷夫、徐白,浙江象山人,共产党员,诗人。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孩儿塔是他的诗集。怀念战友白莽(徐祖华),肯定他在进步诗歌创作上的贡献,并明确指出诗集孩儿塔的历史地位。内容理解为亡友的遗文作序是义不容辞的事情,鲁迅本身也视其为一种义务,这在文章第三段中有所流露,但为什么整理在这篇序文要结束的时候却说“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也就是说在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背后,整理的感情起了怎样的波澜,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呢?我们一起来摸索文中的情感线索。(一)在文中找出统领整理情感的一个字眼:惆怅(文眼)(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关键语词)(二)如何理解这种惆怅,它

9、是怎样串联起全文的?1、 天气与心境:(时局动荡、身患重病、)时值暮春、寒意料峭;雨声淅沥、感时伤怀;为白莽遗诗写序产生惆怅问:如何来理解第一段中的“这就使我更加惆怅”?/第一段中整理写春天的雨和远道寄来的信,这寄托了整理怎样的情感?抓住封号、“也因为”、破折号、“这”来理解。2、由信的开首而回忆起白莽更加惆怅问:找出第二段中回忆白莽的句子。品位相关语句:“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这里用了外貌和语言描写,思考整理用这寥寥数笔来回忆白莽的作用?答:赞颂年仅19岁,已入狱3次的革命青年白莽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寄托整理的思念;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者的愤慨之情。3、

10、白色恐怖下不能详加评析诗稿还是惆怅(背景:“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抗战,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大围剿”)问:整理这种惆怅的情绪有没有改变呢?品位相关语词:“一团火”、“简直”、“也许”以及语句:“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答:这里整理作了一个比喻。“一团火”:形象地展现出整理急于流布之心,从这一比喻中可以体会出整理与白莽深厚的友情。在这种急切地想要流布诗集的心情之下,整理却说“我简直不懂诗”,为什么?“简直”:鲁迅终身热爱诗歌艺术,关注和研究中外诗歌发展的情况,20多岁就写出了学术价值很高的摩罗诗力说。据统计:先生最早的诗作别诸弟三首写于19岁,而最晚的一首诗是逝世几个月前写的亥年残

11、秋偶作。不懂的是志趣不投者的作品,也可以是下文提到的“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也就是不愿懂那些无聊文人的诗。“也许”:表示不肯定,回忆鲁迅与白莽第一次碰面的原因。鲁迅与白莽是因为共同热爱匈牙利革命浪漫主义诗人裴多菲的诗而相互认识和亲近的。真和鲁迅闹开的都是志趣不投者,和白莽没有闹开的原因是因为志同道合,属于同一战线的文艺战士,共同与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粉碎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貌似自嘲,实则顺乎一击。“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不能说的原因见为了忘却的记念四:“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整理急切地想要使亡友的遗文流布,但却因为当时的白色恐怖而无法对诗稿详

12、加评析,这使整理还是不能扭转自己惆怅的心绪。4、孩儿塔的出世走出惆怅品位相关语段:第四语段1)在这里,整理运用了排比和比喻对白莽的诗集作了高度的评价。全体朗读第四自然段。2)运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特色。在替换词语中比较:“东方的微光”(曙光,阳光)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铁罐头”,“禁锢”等文字,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给千万民众带来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光亮。“林中的响箭”(利箭)使视觉转化为听觉,使人惊心动魄。包括后面的“萌芽”、“第一步”等都用形象的语言表明孩儿塔这部诗集的巨大作用。体会“别一种意义”、“别一世界”指代的都是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世界/共产主义的世界。“一般的诗人”、“圆熟简练,静穆

13、幽远之作”。作序对鲁迅而言是份内事,但是即使没有序,白莽的诗照样会流传,因为他有许多前仆后继的战友,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整理因此而走出惆怅,惆怅已不复存在,只是感到如释重负后的无限欣慰,所以在结尾处说“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这样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说数文学常识沈致远,江苏溧阳人, 1929 年 11 月出生。 近年来沈致远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 1998 年应邀在文汇报副刊笔会上开辟天趣园专栏,发表科学散文及随笔,题材涉及数学、物理、生物、环保、天文、信息。电脑、网络、经济等方面。这些文章结集为科学是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 2002 年出版,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创作起了

14、一定的推动作用。内容理解整理“说数”最具形象性的手法是引人数的实物原型,如自然数的原型可能是人的十个手指,负数的原型是债务;分数也有原型,三人平分一个西瓜,每人得三分之一;甚至复数和虚数也有实际的原型,电工学中利用复数表示交流电,利用虚数代表虚功。有了这样一些原型作依托,原先有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概念,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数字当中还隐藏着自然界的无穷奥秘,比如零的发明,圆周率的“此率绵绵无绝期”,都同属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文中对此作了重点介绍,让人不由为之惊叹。整理是成就卓越的物理学家,但也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和形象思维能力,文中所引的圆周率和零赞两首小诗,幽默风趣,如同明灭闪烁的两颗明珠,使略显

15、沉闷的行文活泼灵动。全文依照人类认识数的历史进程渐次展开,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呼出数学史上的一个个发明。思路清晰,层次细密,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层进式。下面是根据整理的思路画出的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它使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自然数 ( 正数 ) 、负数 零 ( 整数 ) 、分数呻 ( 有理数 ) 、无理数 ( 实数 ) 、虚数、复数未来的发展。想北平文学常识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因龙须沟而得名)、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

16、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想北平写于1936年,整理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整理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我所认识蔡孑民先生文学常识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新原道、新原人等,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内容理解1)学习本文的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了解蔡元培先生的教育

17、思想和文化 贡献,感受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整理是对于蔡先生的师生深情。3)知道本文中涉及的古诗文,理解“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的关系本文思路清晰,第一节开门见山直接评价了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接下来整理分别列举了数事,说明蔡元培先生的两大特点,结尾再次强调他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首尾呼应。本文着力表现的是蔡元培先生的人格之大。那些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意蕴深远的小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个大家所特有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及魅力所在。本文虽是一篇记人散文,却也体现了冯友兰作为哲学家在行文结构上的严谨,显示了高度的概括能力。对蔡元培这样一个对北大,对新文化运动有着突出贡献的一直为后人所

18、景仰的伟人,整理从那些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意蕴深远的小事中,巧妙地抓住“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两方面描述,在娓娓道来中如沐春风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以平凡见深远,行文与境界达到统一的笔法,不仅超出了此类文章,且对写作亦是有借鉴的。诸子喻山水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整理: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19、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5.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6.徐子:名辟,孟子弟子。内容理解三则短文,整理的关注重点不同。孔子侧重于“为山”之“为”,突出人的主观意愿。堆山几乎成功,因不能持之以恒而功亏一篑:反之,哪怕只在地上到下一筐土,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堆山成功。韩非子侧重于“不立好恶”,“不择小助”,突出泰山之所以高,江海之所以富的原因。由此阐述了国君应具有恢弘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才能不偏不倚,公众无私,上下同心,功成名就。管子侧重于不辞细流,不辞土石,突出海之所以大,山之所以高的原因。由此阐述了量的积累,既是明主广聚百姓

20、之道,也是士修身成圣之道。第一则(譬如为山) 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喻立志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 ,喻治世第三则(海不辞水) 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喻为学治世 第四则(子在川上曰) 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 ,喻惜时第五则(徐子曰) 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六则(孟子曰) 为人立志高远,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第七则(上善若水) 体现“贵柔”的思想主张 人应不争。喻为攻:贵柔第八则(夫兵形象水) 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 ,喻用兵方法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

21、下不争。论语-子罕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韩非子-大体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管子形势解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论语-雍也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22、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论语-子罕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孟子-离娄下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孟子-尽心上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老子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孙子虚实篇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