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国家教育与文学整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262275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朝国家教育与文学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朝国家教育与文学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朝国家教育与文学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南朝国家教育与文学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朝国家教育与文学整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朝国家教育与文学整合相比于门阀政治的东晋, 南朝皇权的控制力得到了加强。皇权借助于策试选举, 强化了国家教育, 掌握了人才的控制权。同时, 国家还借助于策试选举, 对各种教育资源加以整合, 使其具有鲜明的国家意识形态性。在国家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文学活动所受的影响比较突出。本文所关注的, 就是南朝国家教育是如何发展自身, 并配合皇权需要整合文学活动发展这一问题的。本文正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南朝国家教育的基本制度。认为南朝较之前更重视国家教育, 在教育机构的设置上也突破了两汉以来以太学、国子学为核心的单一教育格局。同时还利用私学教育发达的时代特点, 采取私办官助的形式开设了四学、五

2、馆等教育机构, 有效实现了教育规模的扩大。同时,南朝国家教育还改变了两汉以来以儒家经学教育为主的单一内容, 创立了如“儒学”、 “玄学” 、 “文学” 、 “史学” 、 “阴阳学”、 “律学”等专科教育 , 同时倡导“实用”教育 , 压缩了士族阶层的权力空间。在国家教育制度与文学活动整合方面, 国家教育立足京城, 使得文学家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以京城为中心的集聚性特征。再加上教育在国家选举中的作用日趋加强, 寒素阶层日渐崛起, 围绕政治和权力呈现出文士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文学集团也逐渐增多, 驱动了南朝文学的发展。此外 ,国家对文学价值取向的管控也逐渐增强, “文”成为世人“获罪”和“进身”的重要

3、原因。第二部分梳理了南朝国家教育的内容 , 总结了 其特点 , 并就其对文学理论的整合情况进行了论述。南朝的国家教育尽管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但核心内容还是儒家经学。同时由于魏晋以来的玄学传统, 玄学在国家教育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此外 , 为了在南北朝的意识形态争夺中获取统治地位, 南朝统治者普遍崇信道教与佛教, 国家教育多杂宗教因素, 尤以佛教为胜。另外, 随着重文风气的强化, 以“属文”为目的的文学专科教育也得到发展。国家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规范, 整合、引领了当时的文学发展。其突出表现就是南朝以 “征圣宗经”为基本理念的文学理论著作与文学总集的大量出现。国家籍此树立了文学典范, 目的

4、就是利用文学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 塑造并维护国家形象。第三部分着意于国家教育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影响问题。南朝国家教育的方法从历史承袭而来, 主要有赏识法、讽诵法、模仿法、辩难法。赏识法主要发生在利益相关的群体之中 , 着力于提升被赏识对象的信心, 对文学的集团化发展和文学的传播有积极意义; 讽诵法以识记和吟诵为基本内容, 对文学“隶事” 、 “征事” 、 “用典”的发生有推动作用 , 对文学类“类书”的发展也有影响。同时由于讽诵“以音声节之”的需求 , 对南朝文学在音韵方面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模仿法强调以经典为模仿和拟作对象, 促成了文体范式的形成, 使文学的技术性得到强化, 推动了文体

5、形式化发展的趋势, 对”文学早慧”有积极影响 ; 辩难法以问答为基本特征,在与玄谈融合后, 对文学重视语言修辞的形式化发展有一定影响, 同时“难”作为文体 , 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第四部分主要从文学角度来反观南朝国家教育。认为南朝文学对国家教育的反映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 , 一是对国家教育活动的记录, 以兴学诏和劝学文为主; 二是对国家教化的呈现和鼓吹, 以应制文学、通俗文学( 辅教书等)为代表 , 宣扬忠君、孝道、大一统的政治理想。研究认为, 南朝文学活动是与国家大一统的政治诉求密切相关的, 有着鲜明的事功倾向。本文在关注国家教育和其文学整合作用的同时, 还就教育和文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如萧梁“五馆” 的成立时间、南朝 “太学、 国学、 国子学、 国子太学”的内涵、 “集雅馆”的职能、南朝”文学早慧”等名物制度问题进行了考辩 , 对一些争议性问题也给予了教育学的阐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