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57257262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性别气质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性别社会化过程应对性别发展危机一、性别气质1. 认识性别气质n 是否存在截然相异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n 什么是男性气质?什么是女性气质?试分别从体貌特征、服饰装扮、个性行为、喜好倾向等方面举例说明男女两性的差异。v 行事作风:果断 独立 犹豫 依赖v 责任心强 细心 敏感v 粗心 v 看待问题: 理性 感性v 兴趣 v 男性气质=阳刚;富于攻击性;富于独立性;不感情用事;不易受他人影响;富于支配性;喜好数学和科学;竞争性;冒险精神;决策果断v 女性气质=阴柔;圆通机敏;文雅温柔;感情敏感;虔诚;整洁;有强烈的安全需要;喜爱文学艺术v 性别气质

2、的刻板印象:这种稳定的、固化的和两性对立的性别气质被称作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人们倾向于期望女性和男性表现出与此一致的社会角色和行为。v 有关男女理性与感性男强女弱的论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v 这些对女性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男性造成了不公。2. 有关性别气质的争论:v 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差异有时被夸大,有时被否认。v 在性别差异被夸大时v 在性别差异被否定时v 许多跨文化的研究得出,尽管人们所预想的男女性别角色和个性特征方面的跨文化变异几乎是无限的,但确实存在两条普遍的原则:每个社会都确认性别差异,没有哪个社会一视同仁地对待

3、男性和女性,无论在个性要求、服饰、劳动分工方面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男性总是受到更高的评价。n 进一步的思考: 性别气质是完全天生的吗?如果不是,又是被如何确立的?其中反映了怎样的两性关系?二、a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v 性别 (sex)生物属性v 社会性别 (Gender)社会属性 “社会性别” 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对“生物决定论”的批判 以男权为中心的“生物决定论”。把两性间的生理差异扩大化了,认为男性在智力、体力等方面优于女性,把两性的角色分工归结为男女两性生理构造和生理

4、功能所决定,把性的自然差别归结为女人居于从属地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 精选文档v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娜:“女性是被造成的”。 波伏娜分析了一系列有关不同类型的女性气质,强调性别是在与环境和社会结构不断地互动中形成的,在这一意义上,性别气质并非是固定的性格类型,而是不同的生活方式。1. 历史的考察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对新几内亚3个原始部落的研究: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u A.阿拉佩什部落:男性与女性同样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男性具有其他社会文化中女性的特质。男人像“女人”u B. 蒙都哥莫部落:男性与女性都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和攻击性。女人像

5、“男人”u C. 昌布部落:女性居于主导地位,男性地位较为低下,男女两性特质与其他社会文化中的男女性别特质相反。非常态的“男人”与“女人”2.横a向的比较v 跨文化的研究表明,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表现,但相似之外远多于差异。 人类的性别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a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3. 社会性a别制度的本质v 性别气质的差异产生了权力之分。男性气质总是与工具性行为和体

6、能性的能力相关,女性气质总是与表达性行为和亲和能力相关,而前者总是显得更为重要,拥有这一气质的人在社会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v 人类通过建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从而将劳动性别分工合法化,实现一套社会性别关系秩序(社会性别制度),并通过社会化过程不断延续不平等的性别规范。v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对性别气质的建构进行了批判,他不仅看到建构出来的性别气质对女性的压迫,也意识到它对男性的压迫,男性也是性别气质的隐性受害者。性别气质与其社会压迫的机制在于对两性气质的对立与强化。三、性别社会化过程a社会化的内涵 “生物人”“社会人”v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

7、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v 假设你的婴儿期和童年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度过,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人类接触。你能用一种人类语言说话吗?你会有自己的人格吗?或者,你能体验到人类的情感吗?v 个案一:安娜是个私生子,母亲由于害羞,生下安娜后,把她藏在一间房子里,不与人接触。发现安娜时,她已经六岁半了,当时还不会走路、说话、自己吃饭,也不会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她没有任何情感表达,对人十分冷漠。安娜被发现后,首先被送到一个智残儿童之家,尔后又送到一所育婴所,在她11岁去世时,她已开始学会说话。精选文档v 个案二:伊沙贝尔也是一个私

8、生子,被她的聋哑母亲藏了起来。尽管她没有学会说话,但她与自己的母亲可以通过手势 进行交流。当她在6岁半时被首次发现时,她对别人的行为就像“野兽那样”。后来,照料伊沙贝尔的人使她接受了强化训练。只有几年的时间,她获得了与同龄儿童相似的正常发展水平。v 这些例子表明,一个人的出生是情感性和社会性的,也是生物性的、无助的。要成活下来并完全成长为人类中的一员,就必须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他们必须向他人学习如何思考和行为。这种互动和学习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社会化。v 思考下列问a题vv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人对你的影响最大?v 在你成长的各个时期中,哪些人对你的关系最密切?v 你觉得在哪些方面更像你的父母?v

9、你何时开始有强烈的性别意识?社会化的内容:v 包括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化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等。v 政治社会化v 民族社会化v 法律社会化v 道德社会化v 性别角色社会化v 政治社会化:你赞成社会化主义制度吗?v 民族社会化:你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吗?v 法律社会化:你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吗?v 道德社会化:你能按我们的道德标准支配自己的行为吗?v 性别角色社会化:你能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做事吗?总结v 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是不平衡的v 个体社会化体现了生物意识与社会因素的辩证统一v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是有主观能动作用2. 个体a性别(角色)社会化v 个体逐渐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

10、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过程。v 性别社会化的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v 承担性别社会化的主体单位:p 家庭p 同辈群体p 学校与社会p 大众传媒v 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v 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要求自己v 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将生物学的性别和社会对性别的要求融入个体自我知觉和行为中的过程。a精选文档性别同一性的发展v 性别认同(2-3岁)v 性别稳定性(4-5岁)v 性别同一性(6-7岁)v 童年-青春期:了解性别角色规则,自觉遵守,性别角色遵从最为强烈v 青春期-成年:在内在自我原则上,建立性别角色评价标准,能够灵活运用性别角

11、色原则,a设法超越社会约定的性别角色的局限。性别角色的获得av 生理基础 :遗传因素v 性激素v 大脑v 社会因素:家庭v 学校v 同辈群体v 大众传媒(1)家庭: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通过社会接受和强化性别角色期望。区别对待和对角色模式的认同,是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两种不同的机制。 区别对待的例子:u 根据自己对性别角色的理解给孩子取上具有男孩特征或女孩特征的名字,并赋予不同的性别角色含义。如男孩名字一般带有“勇”、“刚”、“强”、“杰”等男性化的字眼;女孩名字则多是“丽”、“淑”、“霞”、“洁”等女性化的字眼。u 服装与玩具的性别区分:衣服颜色、式样对父母性别角色

12、的认同与学习: 父母对子女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期望。如期望男孩勇敢、坚强、有所成就;期望女孩顺从、温柔、漂亮。2)同辈群体:在游戏中学习 同辈群体(peer group)指的是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同辈群体并不一定是朋友。 随着儿童期年复一年地过去,同辈群体越来越多地影响其社会化。由于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置,因此它对青少年有特别的影响。 童年期以后,与同性伙伴交往,获得同性伙伴的认同成为儿童的强烈心理需求。这一时期,除了性格爱好外,性别也成为划分伙伴群体的重要标志,在不同的群体中形成不同的行为规范,男女两性的角色规范便自然而然地被整合进群体规范之中。

13、 许多现象表明儿童越是按照传统社会的性别角色行事,就越会被同伴们所接受,反之则可能孤立。“合群”成为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普遍心理需求。(3)学校:正式的社会化单位学校教育对于个体人生道路的深刻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生活目标、人生理想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p 老师们对男生和女生的态度和期望已被称做是“隐课程”,它们常常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 由于老师们认为男孩比女孩更活跃和更难以控制,所以,很多课堂时间典型地以迎合男孩子们的兴趣度过,并试图以此征服他们。当女孩在学业上比男孩做得更好的时候,老师们可能会认为她们只是更尽责、更勤奋些,与女性的方式相符。相反,如果男孩获得了成功,他们则可能被认为具有精

14、选文档“真正的”创造力,比女孩更能引起老师的兴趣。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在学术上的自我认识。p 教材中出现的性别角色形象:女性出现的场合,多从事服务性工作、或扮演被救护与被帮助的角色;男性则常以领导人、或救人解围的英雄角色等出现。在学校的正规教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女性忽略和忽视的倾向。4)大众传媒:日益强化的宣传工具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在社会化中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 妇女通常被描绘成传统的角色。(在电视广告中,她们通常以家庭妇女的形象出现,眼界只限于家庭范围内,她们的角色是照顾性的、帮助的,而很少被描绘成经济上、心理上、社会地位上的独立者。)v 媒体在不断强化、教导女性怎样为女孩、女人,男性怎样为男孩、男人,并为之附上一件“现代性”的时髦外衣,而内面还是“传统”的关于性别角色的假定。v 广告中女性模式化类型:v 美丽动人型v 性感型v 贤妻良母型v a讨论v 社会对哪一性别提出更高要求v 在男女性别角色认同的过程中,哪一角色形成更难?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精选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