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对当今古风音乐的影响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57244855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宋词对当今古风音乐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宋词对当今古风音乐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宋词对当今古风音乐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宋词对当今古风音乐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宋词对当今古风音乐的影响(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宁德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宋词对当今古风音乐的影响院 系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 年 月 日宁德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摘要 我国的音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诗经时代是我国古代流行歌曲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而后是南北朝时期,一直到社会安定、城市商业经济发展极为发达的唐宋时期,我国的古代歌曲才迎来它的第三个黄金期。 歌曲发展到今天,己经成为了当代中国乃至全球流行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一部分音乐创作者开始将传统的唐宋诗词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将传统的东方韵味杂揉到现代的音乐表达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类别-古风音乐。古风音乐在现代歌坛中

2、虽然仅仅是小众型创作,可是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宋词对于现代古风歌曲的影响,先是简单介绍了古风歌曲和宋词,然后关键词:宋词;古风音乐;现代音乐;影响Abstract The music in 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imes of the book of songs is Chinas ancient popular songs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golden age, and North and Sou

3、th Dynasties, has been to social stability, urban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economy developed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inas ancient songs was ushered in its third gold period. Today, the song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pular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even in the whole

4、 worl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music. Some music creators began the traditional poem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popular music, traditional oriental flavor miscellaneous rubbed into the modern music express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a new music category - ancient music. Ancient

5、music in modern music, although only a minority type creation, but it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song for the modern ancient songs, the first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ncient song and song, thenKey words: Song Dyn

6、asty; ancient music; modern music; influence目 录1 引言52 古风音乐与宋词的相关概念52.1 古风音乐的相关概念52.2 宋词的概念63 宋词与现代音乐的现状74 宋词融合到古风音乐中的原因74.1 两者的共性74.2 创作者的偏好84.3 听众的审美需求85 宋词对古风音乐的影响95.1 对宋词名篇的直接引用95.2 对宋词名句的化用105.3 对宋词意境风格的模仿115.4对宋词典故词作的借鉴126 古风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的意义127 总结13致 谢14参考文献151 引言 宋词和音乐所处的时代背景并不相同,但是在流行程度上却是不相伯仲。虽

7、然风格不同,但是从源语言或是乐曲曲调等方面来讲,却是联系多样的。 细细研究宋词和现代音乐后可以看出,这两种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在其活跃的年代中,他们扮演的都是街市巷口,口耳相传的流行角色。他们立足于百姓生活,发挥着娱乐甚至是教化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他们与其时代下的文学底蕴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发展情况。虽然表面上娱乐大众,但是其内在却是深厚而复杂地隐藏着这一因素的。除了这些作用,他们也扮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以及人们赚钱盈利的工具。好听的乐曲让人乐意掏钱享受,同样,美妙的旋律也可使两位音乐知音相识相知。从这些联系密切的因素中我们可以得知,二者的相似之处的确存在

8、并且涉及范围广阔而精深。 对于歌曲来说,并不是只有当代才有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无数优美的曲调都被流传了下来。这也就是说,唐诗和宋词等艺术形式是可以被看作现代歌曲艺术之源的。也许有人会因为这句话而摸不到头脑,没错,现代古风的很多歌曲无论在形式或是用词上都跟宋词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究其根源,语言的流传属于一种文化传承形式,这种传承是的确会影响到现代语言艺术的,所以在歌词中或多或少会找到古言的影子,这也就不奇怪了。就算是这首歌曲中都找不见宋朝词牌的痕迹,那么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会受其影响却是一定的。 唐诗的结构形式过于规整,而宋词自由美丽的表达形式则使语言变得轻松明快起来。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

9、件下,宋词的形式就成了现代人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模仿形式。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下,宋词的作用更应该发扬光大,提升其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出现频率,使这种珍贵的语言形式长久地流传下去,并为当代古风歌曲增加一分底蕴深厚的异彩。2 古风音乐与宋词的相关概念2.1 古风音乐的相关概念 古风音乐的概念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出现,这是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它的别致特点是:歌词古典优雅、讲究韵律,近乎于诗词歌赋,曲调唯美纯净,旋律动人,以民族奏乐为主,与流行的摇滚乐和厚重的古典乐多有不同,呈现出中国式的独特美感,仿佛一幅幅画卷展开,韵味深远,好似余音绕梁般地让人沉醉。整体风格更加区域轻快悠长,梦幻飘逸,独特的旋律和别致的奏乐往往让

10、人仿佛身临其境。 古风音乐虽然已经广泛存在于不同形式的作品之中,也吸引了众多欣赏者,但却并未被学界给出权威准确的定义。但是,古风音乐的特点却是十分突出,歌词古典优雅、讲究韵律,近乎于诗词歌赋,曲调唯美纯净,旋律动人,以民族奏乐为主,与流行的摇滚乐和厚重的古典乐多有不同。然而,类别划分的标准若以时间为主,古风音乐大致上都会被归到新世纪音乐或流行音乐中。 欣赏古风音乐,与品茶无异。品茶的整体步骤包括论茶名、闻茶香、观茶形、品茶味。对古风音乐的欣赏也不是笼统模糊的,应当从其中的不同角度去欣赏特点中蕴藏的韵味,一如旋律,流畅自然而纯净,脱离了尘世喧,宛如明月清风;二如歌词,字词考究,字字珠玑,皆成诗词

11、歌赋气质;三如意境,悠长深远,使人沉浸于梦幻之中,如梦如吟笛声长。 谱曲、作词、演唱,样样都是造物工艺,非热爱之心和艺术之灵魂不能创造,为功利者误入歧途,终不能成气候。因此,音乐艺术之纯净是人心之纯净,音乐之美是人性热忱之美。音乐之美,动听动人,自然是美。但是,信息时代的繁星浩烟之中,需要依靠系统科学的推广,才能让这些美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在2013年,古风音乐成为流行音乐之一,众多的古风音乐原创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长,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原创作品。2.2 宋词的概念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

12、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作为一种可歌唱的、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对其词体魅力的探究也不断地深入。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诗词以娱乐大众、表现口常生活为创作宗旨,借助于商品流通的渠道广泛地流播于民间,受到当时社会上下的追捧和喜爱。3 宋词与现代音乐的现状 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泰山北斗,其艺术代表

13、性和表现力都是极为突出的,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造诣,以及情感思想的表达,意境的构造都堪称艺术的盛宴。尤其是词这一形式的出现,让音乐和诗词产生了无法分割的联系,诗词作为歌曲音乐的配词开始大量出现,古典诗词和古风歌曲两者相辅相成,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效果,从而被艺术欣赏者广泛流传。 众所周知,很多的古代诗词歌赋都被演绎为现代流行歌曲形成了古风歌曲,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煜的虞美人等等,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自主地流传到全国各地。这种方式是将古典诗词的艺术生命力再次唤醒的最好方式之一。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被音乐所承载和传播,进而让其中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造诣更广泛地更容易地被大众所接受和了

14、解,同时促进了现代音乐的发展。这两首歌曲都是采用了歌词套用现代音乐的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融合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的方式,以著名的佳句和适当的选用来实现歌曲的出彩亮点,如刘海波的人面桃花;李清照的声声慢等。现代歌曲将古典诗词作为重要内容加入到歌曲创造的环节,促进了诗词的传承和发展,让沉寂已久的诗词被人们所知道和传唱,很好地激发出了诗词的艺术生命力。但是,现代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和融合并不仅仅是词句的套用和选用,更多地是一种意境和风格上的传承,让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都充分体现在古风歌曲之中。在这方面,方文山所创造的歌词,堪称典范,其中的中国风韵味和诗词的形式都突显出来,让整首歌曲都被赋予了古典

15、唯美的意境和韵味,让人感受到独特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这是他将现代创作手法和古典诗词文化完美融合的结果。4 宋词融合到古风音乐中的原因4.1 两者的共性 在当今社会,现代音乐已经是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它的曲风巧妙地迎合了大众口味,雅俗共赏,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优美艺术。歌曲的曲调明快、特色鲜明,而与之相比,古典歌曲的曲调舒缓而优雅,歌词中的深意十足,这两种曲风各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都拥有自己的听众群体。甚至很大一部分的听众可以同时欣赏两种曲风,认为接受起来并无差别,都是十分好听的音乐。但是,话虽如此,差别还是存在的,现代音乐的乐曲元素不仅仅来源于本土,有些元素也取自于西方国家或更加遥远的外国

16、地区,这些复杂多变的曲风使中国的现代乐曲变得变化多端,使听众感觉新意十足,非常喜欢。不过,其歌词大多数还是以中文为主,所以中国的语言文化还是会似有若无地萦绕在歌曲中,中西结合,形成了古风音乐,传统也在这种结合中得到了发扬。4.2 创作者的偏好 对于歌词创作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创作者不可或缺的一种资质。而对于中国来讲,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为创作者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素材和背景,宋词作为一种古代的唱作形式,其独特而优美的创作方式对于创作者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说,无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感情,都可以在历史知识和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也就是中国现代乐曲所创造的灵感能够源源不绝的原因所在

17、。所以说,若是一名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总是能产出优秀的作品,那么这与他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是绝对分不开的。 黄霜在中国的现代音乐界可以说是一位元老级的人物,他所创作的歌词总能让人读得朗朗上口,唱得心潮澎湃。例如沧海一声笑、倩女幽魂等古风歌曲都是其代表作品,无论是男女老幼,都能将他的作品时时哼唱几句。 黄霜的创作风格严谨而浪漫,他本人就是一名优秀的文学大师,在他的求学和授课过程中,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慢慢对他的创作风格造成了影响,这才得以成就了中外观众皆知的优美乐曲。由此可见,文化的积淀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的。4.3 听众的审美需求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现代音乐盛行的今天

18、,的确存在着许多格调优美、层次严谨的优秀佳作,但是对于另一些作品而言,一些毫无意义的口水歌也逐渐占据着现代音乐的市场。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很多创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故意创作一些容易听懂,语言幽默的歌曲,但是这些歌曲的歌词有一些却不免粗俗和不堪入耳。这样的歌曲传到听众的耳中,的确会对某些欣赏者带来不适的感觉。所以,再这样的情况下,适当的优雅元素和诗词语言的加入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古风歌曲中,歌词的吟唱,抑扬顿挫的搭配,起承转合的技巧都是影响歌曲品质的重要元素,不仅要注意歌词的规矩性,而且还要让歌词适应听众的耳朵,不要让歌词变得“过于高雅”,以至于难以欣赏。歌词的美从表面上看只

19、局限于语言本身,但是纵深来看,歌词的巧妙安排的确会给整首歌的质量提升一个档次,在语言的衬托下,以曲调为主的轻音乐也变得更加接地气、更加诱人起来。邓伟雄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利用语言和才华的代表,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填歌写词,将自己的感受写进现代歌曲里,果然大受欢迎,创造出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古风歌曲。5 宋词对古风音乐的影响5.1 对宋词名篇的直接引用 宋词因为自身的结构性和时代性,其内容更符合现代古风歌曲的歌词要求,其情感表达也更加倾向平民化。宋词的融入给了古风歌曲的歌词创造和风格创新极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再次深入到流行文化领域,这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兴起,也促进了古风歌曲创作的繁荣,将古

20、风歌曲的文化内涵提升到新的高度。宋词的融入让文化中的古典雅致更加地平民化和广泛化。 现代古风歌曲以现代生活为创作源泉,其中的情感表达倾向于社会人的情感抒发和心灵困惑,让社会群体在音乐领域找到共鸣。宋词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背景下的市民文化和通俗化也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传递着社会大众的情感诉求和精神追求。不仅如此,宋词也曾作为歌词而繁荣发展。其内容形式中必然蕴含着社会人所共同具有的情感和思维,能够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要求。不仅如此,受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渲染,宋词和古风音乐都具有民族文化的共同性,能够实现跨越时空和地域性质的情感共鸣。中国古代诗词是文化中的精粹,其创作过程的讲究和历史底蕴的深厚

21、让诗词的内容呈现出工艺品的美感,炼字造句、意境构建、精神传达、人文关怀这些卓越的文化品质是无法磨灭的。所以,中国古代诗词经过漫长的历史考验而传承至今,仍然有一大群诗词学家和诗词爱好者。宋词作为当时的诗词的时代性标志,因为与唱曲结合,所以极其讲究韵律,能够具备很好的节奏感和音乐氛围,婉转和豪放两种形式都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理世界,能够震撼人心。尤其是婉转含蓄的音乐风格,被当代的音乐制作人和创作者所追求。比如王菲的水调歌头其实就是直接用了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还有邓丽君演唱的独上西楼也是直接引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

22、楼,除此之外,还有芳草无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苏幕遮碧云天重新谱曲后的等等。音乐创作者直接套用和选用宋词就是发现了宋词和古风音乐的共同点,这种一致性不仅是内容形式上的,更是艺术风格和精神境界上的。虽然,将这两种艺术形式融合起来需要相当高超巧妙的技巧,也需要表演者的自我把控和深刻体悟。演唱者在表达时必须适当脱离原作品的时代印记而融入到现代社会的情感特殊性中,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听众产生极为强烈的共鸣。5.2 对宋词名句的化用 文学创作从来就不是单纯地依靠冥思苦想进行的,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新源泉来自与艺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和融合,实现两种艺术魅力的完美契合,最终取得前所未有

23、的效果。现代的古风歌曲词作人中,不乏擅长于将古代诗词运用到创作之中的创作者。他们根据现代的创作技巧和自我思路灵感进行适当的创新和融合,进而将现代人的精神情感用古代的诗词内容进行艺术化地宣泄。这方面较为杰出的代表有两个,分别是台湾作家琼瑶和大陆词曲创作家陈小奇。 琼瑶创作了60多部言情小说,几乎本本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且凭借着自身的魅力而进入了影视作品圈。所以,为了表现影视作品的情感和环境,她也潜心创作了较多的影视歌曲歌词,并且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借用和化用宋词中的内容。例如却上心头这首歌曲中就化用了宋词大家李清照的一剪梅一曲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江淑娜演唱的庭院深深里面的歌词“堆积出这样一

24、句,这样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和洪荣宏演唱的深深庭院里的歌词“看那庭院深深深几许,听那寒鸦夜夜夜半啼”都化用了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不仅如此,还有相当一些现代古风歌曲的歌名和副歌运用了宋词的内容,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白雪的声声慢,刘海波的人面桃花,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伊能静的念奴娇。实际上,这些歌词的实际内容和意味表达或许都与宋词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这些运用却向我们揭示了现代古风歌曲与宋词为首的古典诗词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5.3 对宋词意境风格的模仿“离形得似”一词出自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品,他提出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在艺术创作方法上有自己

25、的特点,“离形得似”就是特点之一。所谓“离形”是指不拘泥于形似,不受制于形式的束缚和捆绑;“得似”指的就是要传神,要抓住核心精髓。也就是说,从诗歌意境的角度来说,重在传神,就好像每个人在悲伤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形态都是不同的,或哭或沉默,但表达出的都是悲伤的情感。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意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环境相互交融而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许多现代的古风歌曲词作者,更是希望借用宋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以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以方文山的爱情词为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百说不厌的话题。宋词中的爱情表达大都含蓄,通常

26、都是借助各种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意境空灵而唯美,流露出细腻的柔情或淡淡的感伤。而现代的爱情歌曲,情感表达大都直接,爱或恨十分大胆。方文山也写爱情歌词,但他的风格却深得宋词婉约唯美的神韵,犹如一曲曲古代的婉约词,娓娓道来,柔婉飘逸。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一次陌生化的处理,一个难以用普通修辞手法概括的“比喻”情境,给听者凝练勾画出一副漂泊的故事场景。听到“酒暖回忆思念瘦”,关于“古道西风瘦马”的古典意境在不经意间己经跃然于眼前。此句还化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典故。“水向东流”一句又让我们不禁想到南唐后主李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27、,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金句。“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短短的几个字,仿佛有一个快速的电影镜头在眼前闪过,陈旧的墙壁在向我们讲述着逝去岁月中的诸多值得留念的往事。那么,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不过是留在一角的记忆罢了,任它如黄透如飘零的叶,淡然消失在记忆的最深处,不想提及。你我过去的美好回忆,在昏暗的屋子里,灯如豆,情如昨,我们的故事却再也回不到过去,怅然感伤也徒劳无功。方文山用重重叠叠的简练的古典意象,为听者营造了一个个单独而又相互联系的意境群,都给我们传达一种典雅之美。5.4对宋词典故词作的借鉴 古风歌词通常包含古代故事、特征、文言用语等等,比如古代帝王战争、

28、新妇盼郎归、江湖恩怨等等。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一句其实出自宋徽宗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里的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所以实际上指的是汝瓷。后乾隆皇帝也有“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同样指的是汝瓷。6 古风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古风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从根本意义上是对诗词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不仅体现在诗词形式上,更加体现在诗词的文化艺术内涵上。这样的融合和创新,不仅让歌词的领域得到了更深层的拓展,也使得诗词这种文化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古风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的极具现实意义,主要有

29、以下几点: 第一、赋予了古典诗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古典诗词虽然是极富有艺术内涵的文化形式,但是却被现代信息爆炸所掩埋,更多的人选择新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诗词处于一种弱势文化的地位。然而,古典歌词以歌词的形式融合在现代音乐之中,就打破了本来的时代隔阂,让现代音乐本身带有诗词的韵味和印记,从而使得诗词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带给他们深刻的影响和很好的享受。诗词的艺术生命力以这样的形式被再次唤醒。 第二、古风音乐对古典诗词进行传承能够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创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古风音乐的广泛影响力以及时代适应力两者之间能够巧妙和谐的结合起来。诗词中的精炼语言和炼字造句的造诣这些优点都使得歌词具有更浓厚的艺

30、术性,从而使得古风音乐变得优雅而有韵味,增强了古风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古风音乐最终以古典诗词的融合和再创新,实现了自身的优雅,从而具备了明快清幽,韵味悠长的特点。 第三、古风音乐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使得流行歌曲的精神境界得以上升,艺术享受性更强。从现实来看,歌词的直白只能降低其层次,从而显得低俗,缺乏艺术鉴赏内涵。但是,融合了古典诗词的古风音乐,运用诗词中的意象来构建意境,从而达到含蓄婉转却深入人心的效果,使得歌曲风格优雅却长盛不衰。从精神层面来给人享受,而不是感官的刺激,这才是古典诗词赋予古风音乐的最大价值。古典诗词让古风音乐更具影响力,从而广泛流传,进而使得其中的诗词韵味成为听众的精神慰藉,能够

31、便于广大听众抒发情感。古典诗词的艺术内涵极其丰富,现阶段的运用成果只是古典诗词带给古风音乐创造的一部分价值,更好的价值和艺术内涵还需要创造者去探索和创新。7 总结 在当代社会,许多宋词爱好者对宋词的研究可谓是源源不绝,而各种研究资料、学术论文也层出不穷。若说到宋词的受重视程度,事实上,其收到的重视并不少。但是,却又很少的人曾发现此中的弊端。似乎,对于宋词的“研究”就也只是“研究”而已。研究结束之后就无人再对研究结果问津,这也就导致了虽然有了结论,但是其利用率却相当低,对于宋词的创新利用更成了奢望。所以,在全民音乐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将优秀的语言文化融入到现代文化中,而不是停止于探索过程中,

32、应该在探索中求创新,求发展,为现代音乐事业增添一抹异彩。 事实上,说到利用宋词创新也不难,只是在当今社会中,宋词的具体作用已经受到了漠视和淡忘。人们致力于说唱一些零星蹦出的外文单词或是矫情之语,珍贵的古老文化却慢慢在人们的心中淡去了。再这样的情况下,适当引入古文化并引导现代人学习古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宋词的研究,古今结合,新旧合力,自然可以为当代乐曲开辟一番崭新的天地。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从宋词中提取有益于文化传承和歌词表达的元素加以利用,已达到古今结合,合理借鉴的效果。因为作为中国的古风音乐,过度的西化原本就是不科学的。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继续学习也

33、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怀,中西结合、古今借鉴的方式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美妙乐曲,也可以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打下很好的基础,提升审美能力。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

34、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参考文献1 宋秋敏. 两般曲调一样情浅论现代流行歌词对唐宋词的接受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S1)2 葛金平. 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J. 大学时代. 2006(08)3 李剑亮. 流行歌曲与宋词关系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7)4 王宝松. 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语言文字融合及相关问题思考J. 黑龙江史志. 2009(02)5 张海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6 王卫波. 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2)7 刘佳婷. 诗情词韵,流行依旧从流行歌曲中看唐诗宋词J. 青年文学家. 2013(19)8 李瑞瑞. 现代歌词对宋词的接受研究D. 陕西理工学院 20119 王丽慧.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 复旦大学 200710 宋秋敏. 试论当代流行歌词向唐宋词的诗意回归J. 中国韵文学刊. 2006(04)11 宋秋敏. 经典的呼唤当代流行歌词向古典文学回归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J. 词刊. 2006(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