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初二 专题知识梳理语文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227179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初二 专题知识梳理语文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初二 专题知识梳理语文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初二 专题知识梳理语文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资源描述: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初二 专题知识梳理语文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初二 专题知识梳理语文教学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部分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二部分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篇第一篇过教材专题知识梳理过教材专题知识梳理八年级八年级(下册下册)栏目导航栏目导航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1通假字。通假字。便要还家便要还家_通通_含义:含义:_一、桃花源记一、桃花源记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要要邀邀邀请。邀请。 第 3 页新鲜美好。新鲜美好。(菜肴、瓜果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滋味好

2、。交错相通。交错相通。指运输事业。指运输事业。妻子儿女。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男子的配偶。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没有出路的境地。第 4 页不要说,更不必说。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地方开阔,光线充足。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不值得,不必。不值得,不必。不充足,不满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某个数目)。第 5 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以为异。为异。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向前。向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走到尽头。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做记

3、号。做记号。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实现。实现。第 6 页第 7 页第 8 页第 9 页第 10 页7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岸两旁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岸两旁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对此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象眼前的景象)感到十分诧异,感到十分诧异,(他他)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

4、尽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头。第 11 页(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齐有致,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齐有致,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类的。(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两朝了。第 12 页8常考名句。常考名句。(1)(2018山东滨州中考山东滨州中考)黄发垂

5、髫,黄发垂髫,_。(2)(2018浙江台州中考浙江台州中考)阡陌交通,阡陌交通,_。(3)(2018江苏苏州中考江苏苏州中考)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4)(2017四川绵阳中考,四川绵阳中考,1分分)_,阡陌交通,鸡犬,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闻。并怡然自乐并怡然自乐鸡犬相闻鸡犬相闻土地平旷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第 13 页(5)(2017四川乐山中考,四川乐山中考,1分分)问今是何世,问今是何世,_,_。(6)(2017四川攀枝花中考,四川攀枝花中考,1分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 _。(7)

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渔人。渔人甚异之。甚异之。(8)陶渊明在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是:_,_。乃不知有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魏晋有良田、美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桑竹之属芳草鲜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缤纷黄发垂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并怡然自乐第 14 页9重点探究。重点探究。(1)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哪里?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哪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2)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

7、渔人在回来的路上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在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处处志之”,又,又“诣太守诣太守”,高尚,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但与此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但与此同时,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这样一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使人觉得桃花同时,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这样一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理想的源是一

8、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理想的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让读者更加向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让读者更加向往这个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世界。往这个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世界。第 15 页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A 第 16 页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3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出的理想

9、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第 17 页二、小石潭记二、小石潭记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大约。大约。表示同意。表示同意。停留。停留。住。住。第 18 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以为乐。为乐。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向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向西南。向西南。第

10、 19 页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使凄凉;使凄凉;使寒冷。寒冷。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空中。在空中。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向下。向下。第 20 页第 21 页 第 22 页第 23 页6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小潭以

11、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第 24 页(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

12、寒气透骨,幽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第 25 页7常考名句。常考名句。(1)(2018江苏连云港中考江苏连云港中考)潭西南而望,潭西南而望,_,明灭可见。,明灭可见。(2)(2018北京中考北京中考)青树翠蔓,青树翠蔓,_,_。(3)(2018河北中考河北中考)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夹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潭中鱼可

13、百许头,鱼可百许头,_,日光下澈,日光下澈,_”描写出小石潭之描写出小石潭之景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4)(2018浙江衢州中考浙江衢州中考)积累古诗文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柳宗元的积累古诗文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柳宗元的小石潭小石潭记记,借鱼写水的澄澈,借鱼写水的澄澈,“皆若空游无所依,皆若空游无所依,_,_”斗折蛇行斗折蛇行蒙络摇缀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参差披拂皆若空游无所依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影布石上日光下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布石上第 26 页8重点探究。重点探究。( 1 ) 作 者 由作 者 由 “ 闻

14、 水 声闻 水 声 ” 到到 “ 伐 竹 取 道伐 竹 取 道 ” , 才, 才 “ 下 见 小 潭下 见 小 潭 ” , 其 中 的, 其 中 的“闻闻”“”“伐伐”“”“见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用文中原句回答用文中原句回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嵁,为岩。(3)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

15、怎样的气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清寂静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神里去,把凄清寂静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神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了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时孤凄悲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了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时孤凄悲凉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的忧伤之情。凉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的忧伤之情。第 27 页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D 第 28 页B 第 29 页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文

16、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第一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B第二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第二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澈,二者各尽其妙。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澈,二者各尽其妙。C第四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第四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

17、“清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C 第 30 页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像北斗星那样曲

18、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第 31 页1通假字。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通通_含义:含义:_(2)左手倚一衡木左手倚一衡木_通通_含义:含义:_三、核舟记三、核舟记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有有又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衡衡横横横着。横着。第 32 页(3)诎右臂支船诎右臂支船_通通_含义:含义:_(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王毅叔远甫刻_通通_含义:含义:_诎诎屈屈弯曲。弯曲。

19、 甫甫父父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后。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后。 第 33 页大约。大约。可以。可以。竟然。竟然。曾经。曾经。靠近。靠近。两个及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两个及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挑选。挑选。简单。简单。第 34 页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用石青。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梳着椎形发髻。第 35 页第 36 页第 37 页第 38 页7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

20、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的情形)。(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不相类似。(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第 39 页8常考名句。常考名句。(2018四川乐山中考,四川乐山中考,1分分)船头坐三人,船头坐三人,_,佛印居,佛印居右,鲁直

21、居左。右,鲁直居左。9重点探究。重点探究。(1)文中介绍的核舟其技艺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文中介绍的核舟其技艺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料体积小;用料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刻物情态毕备。(2)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黄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黄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东坡介绍起?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泛舟”的主角。的主角。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第 40 页(3)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时,为什么不从船头说到船舱,再从船舱说到船尾,而作

22、者在说明船的正面时,为什么不从船头说到船舱,再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也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也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第 41 页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无不、全都。无不、全都。赠。赠。不相类似。不相类似。平。平。竟然。竟然。第 42 页DB 第 43 页4将下列句子翻译

23、成现代汉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就着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2)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字迹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第 44 页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总分分总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是空间顺序。B本文节选自清

24、代魏学洢编的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虞初新志。C因为核舟所刻主要内容是因为核舟所刻主要内容是“大苏泛赤壁大苏泛赤壁”,而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人,而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人坐在船头,因此,文章重点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坐在船头,因此,文章重点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所刻成的小船。船。B 第 45 页1通假字。通假字。(1)北冥有鱼北冥有鱼_通通_含义:含义:_(2)其正色邪其正色邪_通通_含义:含义:_四、四、庄子庄子二则二则(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

25、于濠梁之上)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冥冥溟溟海。海。 邪邪耶耶语气词,呢、吗。语气词,呢、吗。 第 46 页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生气,发怒。生气,发怒。海水运动。海水运动。泛指海上运输。泛指海上运输。天然形成的水池。天然形成的水池。高山湖泊名。高山湖泊名。第 47 页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一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一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怎么。怎么。安全。安全。第 48 页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怪异的事物。名词作形容词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天然的。第 49 页 第 50 页第 51 页7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

26、翻译。(1)齐谐齐谐者,志怪者也。者,志怪者也。齐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海。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海。(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7、。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第 52 页(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7)请循其本。请循其本。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第 53 页8常考名句。常考名句。(1)(2017江西中考江西中

28、考)鲲之大,鲲之大,_。(2)(2017山西中考山西中考)水击三千里,水击三千里,_。(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一文中,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_,_。(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惠子用一文中,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的方法驳斥庄子的句子是:驳斥庄子的句子是:_,_;_,_,_! 不知其几千里也不知其几千里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鲦鱼出游从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是鱼之乐也我非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矣第 54 页9重

29、点探究。重点探究。(1)北冥有鱼北冥有鱼中的大鹏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中的大鹏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不知其几千里也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若垂天之云”言其翼,言其翼,“北冥北冥”“”“南冥南冥”“”“九万里九万里”言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

30、、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第 55 页(2)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逍遥游”有有什么联系?什么联系?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从而回答了“逍遥逍遥”要有所依凭。要有所依凭。(3)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

31、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之辩,被后人誉为之辩,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的辩论史上最著名的辩论”。这。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正反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正反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正方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正方(庄子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反方: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反方(惠子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第 56 页(5)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庄子坚持认为庄子坚持认为“从容出游从容出游”的鱼儿

32、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的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化,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自然”,反对,反对“人为人为”的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的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从容出游”感到了快乐,于是见到感到了快乐,于是见到的鱼儿也是的鱼儿也是“从容出游从容出游”的,也是快乐的。的,也是快乐的。第 57 页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第 58 页D 第 59 页3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之徙于

33、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海。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海。(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第 60 页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北冥有鱼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鲲鹏的形象,以及鲲鹏迁徙到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鲲鹏的形象,以及鲲鹏迁徙到南海要南海要“以六

34、月息以六月息”,它也有所待,有局限,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它也有所待,有局限,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B庄子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篇、外篇15篇、杂篇篇、杂篇11篇。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逍遥游。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一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

35、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C 第 61 页1通假字。通假字。(1)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半学学半”_通通_含义:含义:_(2)选贤与能选贤与能_通通_含义:含义:_(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通通_含义:含义:_五、五、礼记礼记二则二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兑兑说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

36、相傅说。 与与举举选举、推举。选举、推举。 矜矜鳏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妻。 第 62 页味美。味美。意义。意义。促进。促进。增长。增长。困惑。困惑。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女子出嫁。女子出嫁。返回。返回。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宽阔的路。宽阔的路。第 63 页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好处。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以为亲。为亲。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以为子。为子。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壮年人、幼童。老人、壮年人、幼童。第 64 页 第 65 页第 66 页第 67 页7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

37、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因此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第 68 页(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38、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第 69 页8常考名句。常考名句。(1)(2018山东临沂中考山东临沂中考)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2)(2018广西玉林中考广西玉林中考)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9、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3)(2017山 东 临 沂 中 考山 东 临 沂 中 考 )_ , 不 必 藏 于 己 ;, 不 必 藏 于 己 ;_,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_,故外,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2016广东广州中考广东广州中考)使老有所终,使老有所终,_,幼有所长。,幼有所长。(5)(2016陕西中考陕西中考)虽有至道,弗学,虽有至道,弗学,_。教然后知困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然后能自强也货恶其弃于地也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壮有所用壮有所用不知其善也不知其善也第

40、 70 页9重点探究。重点探究。(1)虽有嘉肴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这个结论。这个结论。(2)虽有嘉肴虽有嘉肴中中“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作者认为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41、是彼此联系且相互依托并积极配合的,进而产作者认为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彼此联系且相互依托并积极配合的,进而产生双向的促进和提升。生双向的促进和提升。“教教”既是学者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自我提升,不断完善既是学者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自我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的过程。“学学”也不是单纯孤立地学习,而是要向教者和同学者学习的过程,从而也不是单纯孤立地学习,而是要向教者和同学者学习的过程,从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第 71 页(3)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中的中的“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

42、公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一个不属于任何个人。一个“公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选贤与选贤与能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第 72 页(4)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中的中的“大同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有没有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43、?为什么?相似的地方?为什么?有。有。“世外桃源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的境界是根据“大同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现“大同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中可以看出“桃桃源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大同”社会中社会中“老有所老有所终终”“”“幼有所长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从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

44、从“往来种作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男有分,女有归有归”的理想社会。的理想社会。第 73 页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第 74 页2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2)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学和学习互相促进。所以说:教学和学习互相促进。3课文集中论述了课文集中论述了_与与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的道理。的道理。教教学学教与学互相促进教与学互

45、相促进第 75 页第 76 页B 第 77 页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来(给大家办事给大家办事),(人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气氛)。7本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本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6、。力。第 78 页1通假字。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才美不外见_通通_含义:含义: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通通_含义:含义:_(3)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通_含义:含义:_六、马说六、马说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见见现现表现。表现。 食食饲饲喂。喂。材材才才才能、才干。才能、才干。第 79 页面对。面对。临近。临近。等同,一样。等同,一样。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怎么。怎么。安全;安定;安装。安全;安定;安装。第 80 页数量词作动词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行千里。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用马鞭驱赶。

47、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吃尽。吃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使尽,竭尽。尽,竭尽。第 81 页第 82 页第 83 页第 84 页7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喂养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喂马的人不懂得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喂养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

48、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第 85 页8常考名句。常考名句。(1)(2017四川乐山中考,四川乐山中考,2分分)故虽有名马,故虽有名马,_,_,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也。(2)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_。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辱于奴隶人

49、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之不能尽其材第 86 页9重点探究。重点探究。(1)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千里马”“”“伯乐伯乐”各有什么寓意?各有什么寓意?“千里马千里马”喻指人才;喻指人才;“伯乐伯乐”喻指能发现、赏识、运用人才的人。喻指能发现、赏识、运用人才的人。(2)文章结尾文章结尾“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50、之情。恨之情。第 87 页针针 对对 训训 练练受屈辱。受屈辱。怎么。怎么。同同“饲饲”,喂。,喂。马鞭。马鞭。第 88 页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吃一顿千里马吃一顿(次次)有时有时(或许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也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的

51、“也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不平)之情。之情。第 89 页4马说马说中指出:中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吗?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如果伯乐发现了千里马,那么它一定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吗?请结合实际谈如果伯乐发现了千里马,那么它一定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字。示例: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即使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如果千里马自己不发愤示例: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即使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如果千里马自己不发愤图强的话,它也成不了千里马。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图强的话,它也成不了千里马。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才能,为将来能成为识,增强自己的才能,为将来能成为“千里马千里马”作好准备。作好准备。第 9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