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胆漏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57216830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术后胆漏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术后胆漏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术后胆漏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术后胆漏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术后胆漏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术后胆漏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作者:徐铁峥武金才作者单位: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关键词】胆漏胆漏 ( 瘘 ) 是肝胆疾病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在1995 年 1 月至 2004年 12 月共施行肝胆手术 4687 例,发生术后胆漏 ( 瘘)39 例( 包括外院转入 6 例 ) 。现就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 39 例中男 28 例,女 11 例,年龄 1981 岁( 平均 49.2岁 ) 。因胆囊结石伴急慢性炎症行胆囊切除术19 例( 其中开腹手术 3 例,腹腔镜手术 16 例) ,胆管多发结石伴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胆

2、总管切开取石、 T 管、腹腔引流 2 例,肝门胆管癌行胆管癌切除术 4 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 5 例,外伤性粉碎性肝破裂行肝修补术 2 例,肝脓疡开腹引流术 1 例,胆道探查术后 T 管并发症 4 例。1.2胆漏原因胆囊床肝创面细小胆管损伤15 例,肝总管或左右胆管损伤6 例,胆囊管残端漏3 例,胆总管损伤5 例,胆肠吻合口漏6 例, T 管并发症 4例,其中误拔 1 例,滑脱 1 例,拔管后漏 2 例,共合计 39 例。1.3临床表现与诊断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22 例,术后每天引流液50300ml; 无腹腔引流管或拔管后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及腹膜

3、刺激症,腹腔穿刺 20 例获得胆汁 ; 影像学检查 B 超与 CT表现为右膈下积液 18 例,十二指肠腹膜后间隙积气、积液 2 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11 例显示胆道造影剂外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PTCD) 5 例。1.4 治疗与结果 39 例病人 25 例行 ERCP检查, 11 例显示胆道造影剂外泄,余未见明显异常, 17 例行鼻胆管引流术 (ENBD), 3 例行内镜下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 (EST),其中 4 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均属轻症,保守治愈 ; 胆肠吻合口术后漏者 5 例行 PTCD置管引流,均通过吻合至肠袢。根据 B 超提示,对胆漏量 400ml,或腹张、

4、腹膜刺激症等表现明显者予 B 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 ; 对于ERCP提示胆道横断伤者或腹膜后间隙渗漏严重者再手术,重建胆道或置T 管引流 ;37 例获得治愈, 2 例死亡,均死于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具体见表1。表1 胆漏部位及处理方法胆漏部位首次术式处理方法结果胆囊床细小胆管LC术 7 例、开腹胆囊切除2 例 ENBD和( 或)B 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均治愈肝创面细小胆管肝癌行肝叶切除 4 例,肝外伤手术 1 例、肝脓疡开腹引流术1 例 ENBD和 ( 或 )B 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均治愈肝总管或左右、尾叶肝管损伤LC 术 4 例,左半肝切除1 例,肝外伤修补 1 例均行 ERCP,LC 术

5、后者 2 例重建胆道 ( 分别为肝总管、右肝管横断伤 ) ,余为灼伤均行 ENBD,左半肝切除术者左肝管残端漏、肝外伤者尾叶肝管漏,均行 ENBD除 1 例肝外伤死于腹腔感染、肝衰竭,余均治愈胆囊管残端漏LC术 2 例,开腹术后 1 例 ENBD+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均治愈胆总管损伤LC术 3 例,胆道探查术 2 例均行 ERCP, 3 例 LC 术者 2 例胆管横断伤,行胆道重建 ;1 例置 T 管; 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穿孔 2 例, 1 例置 T 管引流, 1 例胆道重建均治愈胆肠吻合口漏胰十二指肠切除 2 例,肝门胆管癌切除 4 例 PTCD+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 5 例, 1 例肝

6、门胆管癌保守治疗、重置引流管 1 例死于肝衰竭,余均治愈 T 管并发症误拔 1 例,滑脱 1 例,拔管后漏 2 例误拔 1 例重置失败后再手术,余均重置 T 管均治愈2 讨论2.1胆漏原因众多,国外报道最多的是腹腔镜(LC) 术后,其发生率为0%2.7%,较开腹胆囊切除 (0.2% 0.5%)有所增加 1 ,其次为肝癌切除术后(3.1% 15.6%)2 ,肝外伤术后 (10% 25%)3 ,胆肠吻合术后 (0.4% 8%)4 ,以及肝移植病人。本组39 例中 19 例胆漏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占48.7%,原因可为解剖学因素,如迷走胆管,副胆管或细小胆管,术中未能发现并予钛夹夹闭或电凝,或未放置

7、通畅的引流,有 9 例属此情况 ; 其次为术中解剖不清楚,误将胆总管、肝总管或右肝管当胆囊管切断,特别见于胆总管较细或较游离以及左右肝管分叉较低时,胆囊切除时操作粗心,或胆囊萎缩或急性炎症胆囊三角处理困难时等,有 4 例属此情况 ; 腹腔镜胆囊切除时过多使用电凝、电钩手术等器械产生热电效应导致胆管损伤,有 3 例属此情况 ; 胆囊三角未很好解剖到位,放置钛夹位置不妥,夹闭不全或未与胆囊管成直角,钛夹可能随胆囊管残端退缩逐渐脱落,特别是胆囊管过短、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管过度牵拉时容易发生胆漏,或胆囊管较粗时未予缝扎,有3 例属此情况。胆道探查时,胆道探子过细,或不考虑胆管末端与乳头的成角,或过

8、于粗暴而导致胆总管穿孔,此多导致腹膜后胆漏,本组2 例, CT提示十二指肠腹膜后间隙积气、积液。肝叶切除时肝断面的胆漏多发在细小胆管,这与操作有关,对于较粗的胆管,术中缝扎或结扎一般都较为牢靠,细小胆管发生胆漏主要有以下原因:术中为减少肝门阻断时间或减少出血,移去标本后忙于止血,疏于对细小胆管断口或破损的观察及处理 ; 由于术中麻醉,肝门阻断等因素肝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有时进行肝断面的检查也难免遗漏。作者认为预防肝断面胆漏的关键在于术中妥善结扎或缝扎断面胆管,检查肝断面胆漏应在肝门阻断松开的前提下,止血满意后用蒸馏水冲洗创面,再用干净纱布覆盖创面 3 5min,观察纱布有无黄染及黄染位置,发

9、现可疑处应予“ 8”字缝扎。本组 4 例属于该情况,另 1 例为肝门部肝癌行肝癌切除术后出现左内叶胆管分支胆漏,短期内未能愈合,最后经 ERCP行内置管而愈合。2.2微创技术在处理胆漏的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1)ERCP在胆漏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组39 例中共行 ERCP检查 25 例, 10 例造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造影剂外泄,考虑为迷走胆管或胆囊床、肝创面细小胆管损伤,全部行 ENBD引流 3 5 周和 ( 或)B 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后胆漏治愈;2 例显示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取石后ENBD,3 例造影提示胆囊管残端漏,其中1 例合并胆管末端轻度狭窄,均行ENBD 37 周后胆漏口闭合,

10、均再次造影未见明显外泄,获得治愈, 2 例为肝总管、胆总管烧灼伤,皆漏口较小,行ENBD 37 周后胆漏口闭合。 Gurpal4 等将胆囊切除术后207 例胆漏者根据 ERCP分轻、重两组,采取不同的内镜下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将肝内胆管显影后方见明显造影剂外泄者判为轻度,反之为重度 ; 前者行单纯乳头切开,不行 ENBD;而后者则行 ENBD 或再手术,均获治愈,比较单纯乳头切开组与 ENBD组无异常发现,作者认为该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判断简单实用,并能指导内镜下胆漏的处理。(2)PTCD在处理胆漏中的作用。本组6 例胆肠吻合术后胆漏中,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后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 例, 5

11、例行 PTCD,引流后胆漏明显缓解,平均置管28.6d(12 54d) ,均获痊愈。 1 例为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后12d,术中引流管脱出,经重置后胆漏停止,每日引流胆汁5001400ml,34d 后死于肝功能衰竭。作者认为对胆肠吻合术后胆漏病人无论有否胆管扩张PTCD是首选。【参考文献】1 E.A.J.Rauws, D.J.Gouma. Endoscopic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bile duct injury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Best 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

12、erology. 2004, 18(5):829 846.2 Donal N.Reed, Gary C. Vitale, William R. Wrightson M.Decreasing mortality of bile leaks after elective hepatic surger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03, 185(4): 316318.3 Wendy L.Wahl, Mary-Margaret Brandt, Mark R. Hemmila 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ile leaks after blunt liver injury.Surgery. 2005, 138(4): 742 748.4 Gurpal S.Sandha, Michael J.Bourke, Gregory B.Haber. et al .Endoscopic therapy for bile leak based on a new classification: results in 207 patients .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04, 60(4): 547 57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