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玉米收获机的设计

上传人:na****u 文档编号:57197034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开题报告-玉米收获机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题报告-玉米收获机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题报告-玉米收获机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玉米收获机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玉米收获机的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玉米收获机设计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随从我国特殊国情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我国人口众多,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和饲料来源,决定了我国玉米种植广泛且分布不均匀,东北、华北、西南地区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90,而且直到2008年我国玉米机收率才仅为10,全国各地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不均,因此我国玉米机械化存在广阔的前景。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虽然已有不少机型已进入实际使用领域,但总的来说,问题还不少,如技术成熟度还低,其表现为产品可靠性差;市场还没有启动起来;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还难以解决。实现玉米农业机械化收获,是为响应国家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

2、出的重大贡献。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秸秆焚烧和环境污染,而且增肥土壤肥力;玉米跨区作业,既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另外,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可不必为粮食收获而发愁,既节省了路费,又缓解交通压力,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裕的人力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已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农业、畜牧业生产手段还很落后,与国际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有很大差距,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可以肯定,高性能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是我国玉米实现收获机械化的主力机型。但我们预计

3、,就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的背负式收获机的性价比要高于自走式。不对行背负式收获机由于较高的适应性和班次生产率将成为亮点。近几年内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应性广的背负式不对行玉米收获机会有较大发展。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在我国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泛,并且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产区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因此,玉米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如此大的种植面积,给玉米的中、管、收带来很大的难题。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在实施玉米收获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究和发展解决了这一难题,进而如何实现玉米的

4、机械化收获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市场存在如下特点:总量剧增,需求呈现多样化。从2008年开始,玉米收获机械纳入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各主产省都把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推动本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并实行地方资金累加补贴。各主产省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猛增,其中山东省增加7000台,吉林增加800台,河南增加2000台。全国约销售小麦玉米兼收机6000台,4行自走专用机2000台,各类背负机7000台,总计15000台左右。根据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特点,不同地区对玉米收获机出现了差异化的需求趋势。2008年一个突出特点是冬麦区小麦玉米两用兼收机需求非常火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5、兼收机的一机两用的功能特点相比其它机型更具经济性,性价比高,更受参加跨区作业搞经营的用户的青睐。从绝对量分析,兼收机已经和背负机基本持平,前几年背负机“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变。除此以外,由于2008年玉米机第一年在全国范围里进行补贴,刚开始补贴的地区和省份还处于选型阶段。这些地方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在一个地区,存在同时补贴背负机、兼收机、籽粒直收机、自走专用机的现象。有的也出现了用户选购的机型不适应当地作业的情况,这是市场培育期一个特有的现象。相信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农机和农艺的相互适应,这种情况会得到改观。更多企业进入,竞争异常激烈。目前国内玉米收获机行业还处于自由竞争时期,行业集中度

6、很低,行业内还没有出现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15%的企业。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前景广阔,不断有新进入者加入。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少有10家以上的企业“试水”玉米收获机市场,其中有影响的是江苏沃得、弗雷森、约翰迪尔、福格森、海虹工程机械、常林等。江苏沃德推出基于2号小麦收获机底盘技术的3行玉米收获机,弗雷森推出4LZ-4玉米收获机,约翰迪尔6488玉米联合收割机,福格森4行玉米收获机等产品较为成熟。粗略统计,目前玉米收获机厂家已超过60家,平均销售量为200台。事实上许多企业年销售量为个位数的不在少数,未进入补贴目录的,日子更不好过。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已近乎当年遍地开花的小四轮拖拉机。产品趋于成

7、熟,新技术得到推广。近几年,背负机由于发展时间长,技术已经成熟,产品可靠率在95%以上,作业效果基本上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发展较早的玉米机收地区得到广泛推广。两用机虽然存在先天的缺陷,但近两年经过适应性改进,收获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关键是一机两用的优势,使得销量同比快速增长。自走专用机目前尚处于技术成熟化的过程中,售后服务出现不少困难,推广重点地区仍然在东北大区。三、本课题的提纲及重点内容本题目负责玉米收获机的设计,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参考国内外资料中的参数,并通过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玉米收获机的总体方案设计。(2)对玉米收获机的重要零部件进行设计以及计算以及校核,包括搅龙、输送器、链轮等。

8、(3)结合上述设计,对设计的玉米收获机功能进行分析,并用CAD软件绘制总体的装配图以及主要零件图。四、研究本课题的指导思想及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1)指导思想 通过国内外资料的翻阅整理,掌握了现有玉米收获机的特点,并且现场调研了各地玉米收获机的使用情况,综合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成果,整理并分析了资料及调查结果,以拖拉机为动力源,将相关收获装置背负于其上。本课题主要对玉米收获机的整体进行设计,并对其重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2)遇到的问题(1)国内外图纸资料较少,需要考照书本一步一步设计,其结构较为复杂,绘制总体的装配图存在一定的困难(2)需要熟悉玉米收获机的工作原理,了解每个零部件的功用,并需要选择合理的

9、功率、尺寸等参数,同时需要对关键零件进行强度校核,保证其结构的实用性。五、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完成本课题必须需要了解玉米收获机车的工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设计以及选择原则,且还需明白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这些问题均可从工具书,资料中查找的到,也可以向导师求教了解。对于课题设计图纸的绘制需要用到计算机,上边要安装CAD,SW等绘图软件,用来完成毕业设计三、二维图纸的绘制。第12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了解课题发展现状,熟悉课题内容。第34周:撰写开题报告,确定大致设计思路。第56周:初步完成玉米收获机的各个部分的构想,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第78周:初步完成玉米收获机的设计,绘制整体三维、二维装配

10、图,并绘制出各个零部件的三维、二维图。第910周:对于所设计的零部件进行校核和受力分析,修改设计图,完成总装配图。第1112周:整理设计过程,撰写设计说明书。撰写答辩提纲,准备答辩。第1314周:毕业答辩。六、参考文献1杨月英,张琳.中文版AutoCAD2008机械绘图(含上机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072王乃康,茅也冰,赵 平现代园林机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6. 3杨何月娥主编. (谷物收割机械理论与计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6 月4张立富,陆怀民国内外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 备,2009,07:4-6. 5周 鑫园林绿化

11、机械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2:190. 6张伟,徐树来,秦春兰主编. (农业机械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4 月 4463页7顾正平,沈瑞珍国内外园林绿化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 备,2004,02:47. 8刘 毅,沈瑞珍,顾正平草坪与园林绿化机械选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3:23.9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主编. 农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年2月 934941页10毛谦德,李振清主编.(袖珍机械设计师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5 月学生签名 2019年1月19日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