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案范例(共13页)

上传人:91274****mpsvz 文档编号:57188916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语文教案范例(共1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语文教案范例(共1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学语文教案范例(共1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案范例(共1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案范例(共13页)(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题目: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爱”这种博大的精神。 学习步骤: 一、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hung( )急 粗拙( ) 烦su( ) 惧惮( ) 震sng( ) 诘( )问 j( )贯 p( ) 雳 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 ) A 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 ) A 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 D “廿”的

2、大写 (3)(疏)懒 ( ) A 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 烦琐之(至) ( ) A 极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悚: 二、 阅读全文,然后小组间竞赛,讲一个“阿长的故事”,要有(明确的题目) 三,认识阿长:用文中的话为阿长填写一份简历。 姓名: 性别 : 职业: 身形特征: 年龄 : 爱好与特长: 四,走近阿长,走近鲁迅 :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五,理解阿长。 读全文,根据提示,试做下面练习 1、长妈

3、妈(干什么?或怎么样?):2、她的(特点):3、让我讨厌,不耐烦(或者让我产生敬意) :六讨论:从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描写,可以体会的出小鲁迅对她其实是非常尊重的,为什么前面却写到长妈妈很多不文雅的举止和不好的习惯? 七、重点研读课文1929段,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部分,探究文章主旨。 1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

4、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2题目:三峡 教学目标: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分析: 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

5、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四、学生自己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布

6、局,把握写景重点以及景物特征。1.明确: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教师板书:夏季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飞泉、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树荣、

8、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文。(教师板书: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肃瑟气氛。(教师板书: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3.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检查翻译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字里行

10、间仍然可以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景物,说说隐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感情。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三峡夏日之时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之时的凄婉美。作者听到凄凉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见资料)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避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 连特点。) 2.素湍绿潭

11、,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面摩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

12、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明确:诗和课文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对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33题目: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 附 :板书设计生物入侵者是什么 生物入侵者怎么样 怎么办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解1、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

13、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2、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

14、上相关内容。 2、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3、摆出现象:(段) 4、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5、揭示态度:(段) 6、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c. 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小结 1、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

15、作一个小结。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 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

16、该怎么做?4题目:望岳【学习目标】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板书:望岳唐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

17、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三、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

18、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四、了解青年杜甫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3、过了二十年左右,47岁的杜甫在首都长安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4、我们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年杜甫? 板书 望岳

19、 首联:绵延不绝、树木葱郁远望 描绘泰山景色颔联: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近望 颈联:云涌云翻、鸟儿归巢细望 想象登顶感受 尾联:一览众山小5题目: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2、探究故事中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 ,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复述,加以想象,培养故事复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续写,深入解读文本,培养文本再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纯洁的人格和心灵。 【教学重点】 1、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分析故事中各个人物形象,揭露童话所反

20、应的社会本质。 【教学难点】分析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看图复述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一生创作的优秀的童话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他的160余篇童话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2、关于童话 文学体裁:儿童文学 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 语

21、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主题:以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 3、正音正字 三、初读文本 1、看图复述故事 2、课文写了哪些人物? 3、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4、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 5、迅速浏览课文,将课文分为五大段,并且给每一段取一个小标题。 生:引子(1) 爱新装 开端(24) 做新装 发展(522) 看新装 高潮(2331)穿新装 结局(3236)展新装 6、你觉得上当受骗的是哪些人? 四、合作探究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

22、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跳读课文,思考: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的形象?从哪里得知? 3、大臣、骗子、百姓、小孩子分别是怎样的人,你能概括出来吗? 4、第1段中,写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说明了什么? 5、第5段中,写皇帝“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6、当皇帝已经感觉到了老百姓受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幅更骄傲的神气”,想“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23、 7、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8、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小孩子敢说真话,这是为什么? 9、你觉得文中的哪一处人物描写最传神,说说好在哪里? 10、小结 一场闹剧, 围绕“新装”,通过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腐朽、自欺欺人的丑陋行径。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五、拓展延伸 抓住人物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课文。2羚羊木雕案例探微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所写的家庭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这一

24、家庭纠纷矛盾重重,悬念跌宕,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课文中充满了是是非非的矛盾冲突,在这一点上,如果教师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讨论、辩论就可以充分地展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正是课堂三维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日常教学中容易被忽略或教学难度较大的地方,本案例主要想在这方面作一微探。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 教学难点: 分清是非,能与他人共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型:讨论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 1、课前安排在假期里感受家庭的琐屑,和父母交换一下对家庭中发生的小事的看法。 2、课

25、前预习课文,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能读、能写、能运用,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要求熟悉课文中的人物,鼓励自我推荐,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教师: 1、对作好分角色朗读指导: 对课文整体感知。 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角色分配: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叙述者。 2、要求课前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给讲述辨论的规则及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2-3分钟演讲:让学生讲述假期里自己在家里针对家庭小事和父母进行思想交流的情况。找2-3名演讲。师生对演讲情况略作评议。 2、情景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

26、,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我们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悄悄地长大了,在心灵深处或许己开始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驾着这叶方舟,让我们驶向羚羊木雕 板书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在默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知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选定了几个自我推荐的同学起来朗读课文,教师也参与了朗读,充当文中的“爸爸”,其他同学评价。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指导。 师生共同对这次作出评价。 小结: 朗读能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

27、。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在朗读中,我也参与读“爸爸”这个角色,这更加激发了的参与热情,大家纷纷要求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妈妈”因不严厉、作风不过硬而“被迫下岗”(该生因读得缺乏感情而被其他同学代替朗读),“我”因受委屈而得到大家深深的同情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得大家都沉浸到了文学的魅力中。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关于羚羊木雕的事,它涉及到父母、“我”、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 明确:在这场家庭冲突中,作者倾向于父母不对,但“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一点在教学中

28、应让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怎么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明确:上述问题有较强的主观性,尽可能让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小结: 让学生结合朗读体验,分组合作、探究,讨论上述问题,并自由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主观体验及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教师要随时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课文的感知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表现出来,当我发现对课文己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我便中止了这场讨论,为接下来的辨论作准备。 点评: 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开始进入对课文的感知

29、和理解,这就为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看法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埋下伏笔;当获取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之后,又为下面将进行的课堂辨论开辟了方便之门,教学中的登堂入室之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三、课堂辨论 作业: 1、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形,模仿课文续写。(训练目的:把辩论引向深入。) 2、 假期回家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和父母交流,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活。(训练目的: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5沁园春&8226;雪教学案例教材分析:这首词写于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初。当时红军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夹击的困难境地。全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

30、空前伟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读这首词,应着重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的思想。教学设想: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学习课文前要对“诗词”的有关知识预习、了解。2、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在领悟、品评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新教材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无不与以课文为载体的情感体验有关。设计好授课的导语、结语以及授课的过渡语,对于调动学生体验感受、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参与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诵读、领悟、品评、鉴赏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

31、等文学作品。”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生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教学设想: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激发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二、简介背景:这首词写于抗日战争前夜。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的最前线。渡河前,恰逢大雪。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毛泽东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以“雪”为题的壮丽诗篇。请听课文录音。(放课文背景简介VCD、大屏幕)三、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诵读、领会、品评、鉴赏四、课文内容学习:(一)请欣赏课文朗诵(微机、大屏幕、)(二)上阕:1)课文前三句诗人用哪两个词点出了北国风光的特征?修饰限制“

32、冰封、雪飘”的是哪两个词?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怎样理解?在古诗文中,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现的写法叫什么?试举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互文”的例子?2)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诗人能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也是站在哪里往下看?文中表示看的词是哪个词?这个词一直控制到哪句?对,共七句,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望”就是一个领字。3)哪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七句?他读得好在哪里?谁读得比他更好?谁听出她读时给哪些词加了重音?谁能说说这些字加重音的原因?“舞和驰”把山和原写活了,这是什么写法?举个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例子?4)“望”是领字,读时应稍顿,后边几句应带有“

33、喜悦、赞美”之情去读,“欲与天公试比高”应读得有豪情、有气魄,请齐读这七句。5)诗人并没有满足于对眼前雪景的描写,而是进一步想象雪后天晴的景色,谁读一读? “晴日”一词有几层含义?说一说这三句的深刻含义?6)词的上阕以写什么为主?俗语说“景即是情”,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一场普通的雪,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一篇优美的文字,是诗人眼前的景格外美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以提高我们的水平和审美能力。教学设想:1、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在学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旧的知识,努力让新旧知识浑然一体,让养成

34、良好的学习习惯。2、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中领悟诗的内容,在品评诗句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三)下阕:1)试分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2)引出的下文中有一个表示感情的词是谁?“惜”一直控制到哪句?共七句,“惜”也是一个领字。读这七句应带有什么感情?生读。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哪些人?谁能介绍一下?这些人都是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谓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为什么诗人用了一个“惜”字?用文中的话回答。“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武功尚可,文学才华就差些了,成吉思汗更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在诗人心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齐读文章最后三句4)句中的“

35、风流人物”指谁?这三句话有什么什么含义?谁才是诗人心中真正的英雄?5)下阕的表达方式主要以什么为主?通过议论赞美了谁?6)齐读课文。教学设想:在上阕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下阕,通过质疑、讨论、反馈矫正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五、扩展积累投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诵读。并让课后搜集有关“雪”的文章或诗文,课后交流。教学设想:培养在比较阅读中巩固知识和搜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沃土变色龙教学案例让教学植根于生活沃土8最后一片叶子 教学设计 课型:课内自读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 弄清人

36、物主线次线的关系,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 教学重点:情节线索的作用 教学难点:主要人物与主题的表达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论哪个社会,哪个国家,英雄人物虽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的遭遇、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能更普遍、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今天我们就来解读美国杰出小说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 二、讨论课文,了解实物(叶子)作为情节线索的作用,借以把握情节发展 课前已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小说,并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共有55段(检查是否落实)。 请同学们说说,小说共写了哪些人物? 答:琼

37、西、苏、贝尔门、医生 小说名为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片叶子和小说中哪些人物直接发生关系? 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的关系 最后一片叶子最先在文中何处出现?(请同学配乐分角色朗读) 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有何关系?(学生讨论) 答:琼西眼里的最后一片叶子是生命的征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难世界的终极。琼西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风雨中,藤叶越掉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藤叶终将掉完,年轻、纯洁的琼西却不该过早逝去,矛盾到了高潮。 没想到最后一片叶子历经了一天一夜风雨仍傲然挂在墙上,琼西恢复了生的信念,又一天,琼西脱离了危险。 为什么最后一片叶

38、子奇迹般挽救了琼西的生命?(学生讨论) 注意前文医生话语中的伏笔(第7、11段) 琼西从叶子得到了启示,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使药物治疗的效果成倍提高。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最后一片叶子居然能够抵挡“秋风扫落叶”的命运,这可能吗?为何琼西会相信最后一片叶子是真的? 答:躺在床上看得不真切; 那么单纯,根本没想过会是假的; 画得逼真; 尽管生活的苦难逐渐泯灭她生的欲念,但她那么年轻,对艺术的追求刚开始,潜意识里有着对生命的渴望。 最后一片叶子与贝尔门的关系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画上去的,找出文中对贝尔门的描写(请同学读第30段) 答:怪异的模样、火气十足,瞧不起别人的温情、一个失败的画家,还爱说大话,喝

39、酒无节制。一个生活、事业的失意者。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画的,前文可有伏笔?贝尔门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第32、35、36段) 答:在普通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最后一段) 答: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门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门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门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小说情节的作用 “最后一片叶子”串联着琼西和贝尔门两个人物的活动,展开了所有的情节琼西所受的人间苦难和贝尔门舍己救人的人性美。 幻灯片:在作品中起串联人物活动、

40、展示故事情节发展作用的人物、实物、事件、语句等叫做情节线索。最后一片叶子是名物线索。 板书: 生命的征兆 最后的杰作 获生 名物线索 献身 琼西 贝尔门(主要人物) (人间苦难) (人性之美) 幻灯片:要通过情节线索梳理去把握情节中的人物及矛盾冲突,并由此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好地领会作品主题。三、 进一步研读课文,弄清谁是主要人物或主线人物,为什么。 谁是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的确定不能片面地从作者描写的多少去衡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从他与各方的关系看 从小说主题的表现看 从看,琼西病危,生命维系于“最后一片叶子”,是为了造成悬念,为贝尔最后杰作蓄势、铺垫。从看,作者要歌颂的是一种人性美

41、,具体表现为贝尔门的善良、博爱、献身精神,贝尔门是作家寄托主题的主要人物。如果把琼西看作主要人物,作品的主题便仅仅是揭露社会生活的不公和无理,抑或是表现人的精神、信念对生命的重要作 作者在塑造琼西、贝尔 门这两个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如不同,表现在哪里? 琼西:正面描写(对话、神态) 贝尔门:侧面描写(画叶子是苏的口说出的),先抑后扬 对贝尔门画杰作的场面未作正面描写,为什么? 描写上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表面情节虽淡化了,但通过读者的想象,可内化为读者心灵内部的情感,通过读者心理感情的合理发展,使小说情节更丰富、理想化。是一种类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更凝练、蕴蓄的写法。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难以忘怀 (打罗丹字幕) 罗丹名言:“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四、总结 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让我们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努力弘扬人性美,使人间充满温情。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