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零月试卷历史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181862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零月试卷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零月试卷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零月试卷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零月试卷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零月试卷历史(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婚姻为“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 【答案】C【解析】考点西周分封制。根据西周分封制,晋国为周成王弟叔虞封国,为姬姓。宋国为殷商贵族微子启封国,燕国为周王室贵族召公爽的封国。根据“同姓不婚”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

2、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B商朝自己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国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答案】B【解析】考点分封制。分封对象主体为通行亲族,此外还有功臣、姻亲、殷商降族等。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贵族微子启被封于宋国。3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答案】D【解析】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4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

3、,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议会制初步确立【答案】B【解析】材料性分析题,需理解材料。材料中“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可看出皇权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中央集权制完善是隋唐时期,绝对皇权形成是在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中国古代没有议会制。5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力

4、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考点郡县制。郡县制下郡县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有力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管理,富裕、人多分县的做法也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考虑。6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A B C D【答案】D【解析

5、】7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主要掌管的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答案】B【解析】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强化了专制皇权。可以分析得出六部掌管行政权。8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答案】C【解析】考点军机处。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体现。结合材料军机大臣从“亲臣重臣” 中遴选,而

6、不是按德才标准。9梭伦改革规定公民陪审法庭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对执政官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同时又按财产将全体公民分为“五斗麦斗士”“骑士级”“双牛级”“日佣级”,相应的官职对应相应的级别。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有 雅典各机构之间具有制约性 雅典的民主具有普遍性 雅典民主政治在索伦改革时期就已经成熟 梭伦改革时雅典民主制是以财产多少为基础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考点雅典民主制。雅典民主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妇女、外邦移民不享有民主权利,所以雅典民主不具有普遍性。雅典民主在伯利克里时期走向成熟,而非索伦改革时期。10伯利克里讲到雅典民主政治时说:“就人的价值而言

7、,无论何种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A轮番而治 B人人平等 C任人唯贤 D人民主权【答案】C【解析】考点为雅典民主制。需理解材料,能否担任公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任人唯贤的特征。11“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 B C D【答案】

8、C【解析】考点为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发的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故排除。12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答案】B【解析】考点罗马法。罗马法具有维护私有财产、自然法的精神。结合材料原告因把葡萄树说成葡萄而败诉,说

9、明罗马法对法律语言、术语形式有明确规定,说明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13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下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党内竞选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正式出任首相AB C D 【答案】A【解析】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到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根据法律规定,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上台组阁。根据法律程序首相的任职程序首先党内竞选再在议会选举,获得多数议席,后觐见女王,最后正式出任首相。14“直到19世纪初

10、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B国王“统而不治”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D三权分立制确立【答案】A【解析】结合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首相对议会负责,排除C,首相需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会遭遇重大挫折,排除B,D项与材料无关。15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 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 B C D【答案】A【解析】考察点17

11、87年宪法。宪法修正案条款强调各州或人民的权利,故排除,选A。1619世纪英国一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对这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A“特定的历史时期”: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 B“最美妙的杰作”: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C“最先承认了人权”: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D“有色人种奴隶制”:体现该宪法反民主【答案】D【解析】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中期,1787年先发制定时,尚未形成两党制,最美妙的杰作应指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有力的防治专制的出现,近代最早实行代议制的是英国,17

12、87年宪法承认奴隶制的存在,具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局限。17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各项由选举产生的是A皇帝 B宰相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答案】D【解析】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宪法,皇帝由世袭产生,宰相皇帝任命,联邦议会又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国会有选举产生。18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

13、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答案】D【解析】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结合各自的历史背景,德国是在封建割据状态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法国在确立共和制之前,君主派和共和派反复较量,专制王朝多次复辟,为巩固他们的革命成果,宪法也各具特点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1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居住和租地 领事裁判权 关税自主权 最惠国待遇 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为近

14、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侵华后同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等一系列权益。题干“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指西方列强获得的居住和租地、领事裁判权。2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源【答案】C【解析】考点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的对外侵略

15、战争,战争的根源是英国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想打开中国市场,B项材料无体现,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21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BCD【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署马关条约,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援引最惠国待遇,也享有在华设厂的权力。2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考点为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与

16、时间。光绪帝在位1875年到1908年,可以排除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从内容上看马关条约涉及割地,选D。2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则徐、孙中山都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反对封建统治 C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D反对外来侵略【答案】D【解析】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军事科技,维护封建统治,排除ABC,林则徐、孙中山都反对外来侵略。选D。24“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

17、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A民主革命第一枪 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C自由尽是新风尚 D世界风暴新源泉【答案】D【解析】结合全球史观的含义,强调从世界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故选D。25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北京市民宣言内容“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实质为保障民权,体现了民主精神。26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需的但中

18、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帜”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答案】B【解析】题干中“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的意思是“要保留自己特殊的旗帜”。联系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史实可知,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进行的,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共产党除了和国民党合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外,还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是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决定的。27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糊不隐瞒,

19、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答案】A【解析】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由于中共处于幼稚时期,犯了右倾主义投降错误,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致使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共遭受巨大损失。八七会议,纠正错误,应该指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28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明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

20、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答案】B【解析】注意审清材料“长征出发时”,中国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耕种,满足农民的愿望,获得农民的支持和喜欢。29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表明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

21、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A B C D【答案】C【解析】该题属于材料性分析题。结合材料时间1938年3月,抗战建国纲领的部分内容可得出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说法正确,但材料无体现。30“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

22、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答案】B【解析】考点抗日战争。该题属于材料性分析题,该材料强调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抗战作出的努力和牺牲以及取得的战果,故选B。31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

23、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考点为三大战役。从材料中“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可以看出此役的目的和地点,故选B。32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和平建国问题 D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答案】C【解析】考点重庆谈判。结合材料提示民国三十四年,时间为19

24、12+341=1945,地点重庆,结合所学知识为重庆谈判时期,讨论主要问题为和平建国问题。卷二、非选择题(第33题17分,第34题16分,第35题9分,第36题10分,共5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3(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至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者不断补充健全岁举孝廉的有关规定,察举标准为“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宰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后汉书左雄传)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

25、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察举制的基本特点。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3分) 材料三:隋炀帝能够在传统取士科目之外创设足以开启新局面的新科目,无论如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海峰科举制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隋炀帝所开设的“新科目”是什么?有何“划时代的意义”?(2分) 材料四:汉代的察举与唐代的科举基本一致皆朝廷统

26、一部署下,以按科取士、考试进用为特征的官僚选拔制度。 徐连达、楼劲汉唐科举异同论 (4)如果不赞同材料四的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答案】(1)注重道德修养、分科选人做官、地方推荐。(3分)作用: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统治提供官吏人才;开创中国古代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先例。(3分)(2)被选拔者不具备德行和才能,被世家大族把持,门第标准。发展成九品中正制。(3分) (3)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2分)(4)察举制以“德行”为主,科举重才。察举制地方官有一定权力,科举制完全收归中央。途径不同:地方举荐和自由报考。(6分)【解析】本题考查

27、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特点要依据材料信息概括,注意全面性;第(2)题不足要依据材料概括,其不利影响要结合世官制度在后世的演变;第(3)题结合科举制度创立和历史意义回答;第(4)问可从选官方式、考察内容等方面概括。34(16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1分)结合所学

28、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2分)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并分析产生变

29、化的原因。(3分)材料三: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6分)【答案】(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1分)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

30、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2分)(2)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4分)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3分) (3)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3分)法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

31、等原则。(3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可看出流传后世主要靠思想家的著作,雅典民主对后世的影响,可以从国家机构设置、民主运作方式等方面回答。第(2)问要充分理解材料,对于变化注意从地位和权力两方面答,注意材料中的词御用工具、最高立法机关、资产阶级很难涉足、普选权,原因可从政治、经济两个主要方面回答,再加上工人的推动。第(3)中国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35(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嘠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皇王亲王至,亦同此礼,今

32、尔国王遣尔(指马嘠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城。”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钦差大臣夷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能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之计较方能于世有济者。”(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交往态度和特点及其在对外关系的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候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交往的态度和特点有怎样明显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5分)【答案】(1)态度:以天朝上国

33、自居,不愿与他国进行平等的贸易往来;(1分)特点:朝贡外交;(1分)影响:中国逐渐闭塞,不利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2)态度变化:态度软弱,畏惧西方;不敢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2分)特点变化:中国屈辱外交的开始。(1分)原因:战争战败,在中外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力弱小,为了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不惜牺牲民族利益。(2分)【解析】此题考察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统治者对中外态度的变化,有鸦片战争前的天朝上国自居到畏惧西方,投降外交。鸦片战争前的外交政策不利于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使清政府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鸦片战争后态度的变化,直接是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造成的,根本原因是

34、清政府的腐朽落后。36(10分)民族观念的发展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而特不知我民族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竞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5分)材料二: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

35、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1906年)吾国今日既定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孙中山序(1921年)(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8分)材料三: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晒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

36、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在推动“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形成中的作用。(6分)【答案】(1)观点:建立民族国家实现民族救亡(2分)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进化论的影响(3分)(2)变化:由强调排满,建立汉族国家到建立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4分)贡献: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2分) 推动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2分)(3)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彻底胜利,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推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明确确立。(6分)【解析】第(1)问需结合材料得出结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

37、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建立民族国家。结合发表的时间1902年的时代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三方面回答原因;第(2)问从材料“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 建设一大中华民族”可得出变化:由强调排满,建立汉族国家到建立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第(3)问可结合抗日民族战线的形成、抗战胜利增强民族自尊心等方面回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BDBD610 DBCCC1115 BBAAA1620 DDDCC2125 BDDDB2632 BABCBBC二、非选择题33(1)注重道德修养、分科选人做官、地方推荐。(3分)作用:推动

38、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统治提供官吏人才;开创中国古代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先例。(3分)(2)被选拔者不具备德行和才能,被世家大族把持,门第标准。发展成九品中正制。(3分) (3)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2分)(4)察举制以“德行”为主,科举重才。察举制地方官有一定权力,科举制完全收归中央。途径不同:地方举荐和自由报考。(6分)34(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1分)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2分)(2)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

39、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4分)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3分) (3)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3分)法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3分)35(1)态度: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进行平等的贸易往来;(1分)特点:朝贡外交;(1分)影响:中国逐渐闭塞

40、,不利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2)态度变化:态度软弱,畏惧西方;不敢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2分)特点变化:中国屈辱外交的开始。(1分)原因:战争战败,在中外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力弱小,为了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不惜牺牲民族利益。(2分)36(1)观点:建立民族国家实现民族救亡(2分)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进化论的影响(3分)(2)变化:由强调排满,建立汉族国家到建立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4分)贡献: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2分) 推动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2分)(3)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彻底胜利,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推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明确确立。(6分)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1 - / 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