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096041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当前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刘桂峰摘要:员工既是银行利润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者。如若行为失3,-将会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甚或重大损失。因此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关注并把握员工行为风险的种种形态,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尤其进行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设计乃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关键词:银行;员工行为;风险管理IEL分类号:G21,121对于银行而言,员工既是其利润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者。如若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员工行为失当甚或跌破道德底线酿成重大风险,那么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就不仅仅

2、是财务方面的,更多是声誉方面甚至是信任度方面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最近国内外银行业频频爆出的员工欺诈或舞弊行为导致重大损失并带来极大声誉损害的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关注并紧紧抓住员工行为风险管理问题,乃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银行员工行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员工行为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职务侵占。指涉案嫌疑人利用自己的岗位或职务赋予的权力,通过从事贪污、挪用银行资金或收受贿赂的活动,获取个人私利的行为。典型的如柜员利用银行业务流程控制缺陷,将

3、客户资金打入自己控制帐户而挪作他用;或者利用日常管理中的“缝隙”,直接盗取自己控制尾箱中的现金。有的采取直接串户或多收少付形式,将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归入自己控制账户:有的则直接利用职务之便在贷款业务中或处置资产项目中收受他人贿赂,使利益输送直接表现为“权钱交易”。上述行为尤其在社会资金面趋紧、地下钱庄盛行的大背景下表现的愈益突出,严重损害客户利益,损害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二)内部欺诈。其典型特征是涉案嫌疑人要么串通自己人伙同作案并欺上瞒下,待案发时已酿成巨大损失;要么将银行作为实施诈骗的“基地”,利用客户信赖银行的心理,把其骗至银行实施非法占有资金目的,多以高息融资为代表。甚或同社会

4、不法分子勾结,做里应外合共同骗取银行资金而损害自己“母体”的勾当。此类行为在银行的案件系列中并不少见,亦属银行重拳打击的对象。(三)严重违规。这里的严重违规主要指员工利用自己的账户为客户过渡资金等行为。典型表现是:员工利用与客户建立的“熟人关系”,用个人帐户归集客户资金,内部考核时用以完成任务,客户有资金需要时,调剂帐上的闲钱帮客户融资还款,甚至利用个人帐户“代客理财”。这种行为往往打着维护客户关系,急客户所急的旗号,其出发点的“善意”往往容易混淆这种违规行为的严重性。该类行为在一些基层机构普遍存在。其危险性在于极易与个人私欲迎合或受外部诱惑而演变为高利贷的短期逐利行为,使银行体系的资金与全社

5、会泛滥的货币暗流之间失去防火墙的功能,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四)懈怠或不作为。典型表现是:对长期从事同一个岗位工作失去热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即使明知有同事所做事情不合常理,甚至要经过自己这一流程时做一些违规的事情,也懒得说,或将就过去和行动,久而久之呈现“疲态”。这种状态往往也为“内部人”伺机作案提供了“温床”和条件。To对于风险事项不敏感缺乏主动识别和管理所在岗位风险的积极性(五)讲义气而失原则。由于是共事多年的同事,甚或是私交很好的朋友,彼此的信赖感较强。当对方违反规定办事,甚或对自己提出不当要求时,总会慷慨地“睁只眼”或“闭只眼”,或单纯地认为对方不会害自己而不惜自己违规予以放行。

6、这种近乎于“愚忠”的行为,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实施犯罪行为,进而把自己也“拖下水”。(六)能力差而不适岗。常常能看到一种现象,有员工因不懂或不甚懂一件事情的内涵,但凭想当然就去做了,结果把事情弄砸了。这可以理解为该员工太莽撞,但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其能力不足,或者把其放到了一个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岗位上,以致出现悲剧性结果。二、员工行为风险引致的后果(一)严重损害银行财务。从损失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因员工操作不当而引致的差错带来的损失具有高频低损特征;但因违规引致的监管机构的罚款近年却呈上升趋势,且累积起来数额不小。而案件或案件风险带来的损失往往数额巨大,尤其是一些隐藏多年、累积甚多的大案

7、,给银行动辄带来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损失,有机构负责人伙同所辖员工的“窝案”、以及“内部人”勾结“外贼”的串通作案损失甚至多达数亿元。这些损失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当年的盈利能力,还会通过监管机构的惩戒间接影响银行持续的增长能力。(二)严重损害银行声誉。因员工不良行为引致的案件或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对银行声誉带有更强的“杀伤力”。我国银行业由于信贷资产仍占有绝大比重,加之流程银行、业务电子化、标准化尚在推进之中,因员工违规、甚至恶意操作导致的低级案件较多,甚至这种低劣、毫无技术含量的同质同类案件在不同机构多次重演,给银行带来的声誉损害极大。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特性决定了信誉来不得半点

8、瑕疵。如果这种低级的错误、低劣的案件在一家银行一再“上演”,公众真的要对其是否有能力经营所托付的资金表示怀疑了,一旦发生这种“信任危机”,生存危机也就真正来临了。尽管现阶段尚有国家信用的庇护,但长远看是难以为继的。(三)严重影响队伍士气。一家机构出了案子,媒体会追踪曝光,监管机构会追踪通报,银行内部会作为反面教材反复宣讲,这家机构一般会承受巨大压力。当然,上述做法无疑会带来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之效,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发案机构员工队伍的士气,如若引导不当,或后续措施接续不上还会伤及元气,直接影响后劲。(四)严重影响员工心态。一般而言,员工愿意在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工作,这种氛围易于培养阳

9、光心态,即使工作很累但心情愉悦。如若长期压抑,或工作中弥漫消极、不作为的情绪,员工也会逐渐处于低迷、萎顿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负面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业绩的创造,甚而会为下一个操作风险事件或案件埋下“伏笔”。三、员工行为风险成因剖析(一)“贪、腐”而导致的主观故意。职务犯罪也好,内部欺诈也好,皆源于内心深处有贪意,行为上生成了腐败或欺诈,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纳入私囊。这类人要么见钱眼开,“爱财但取之无道”,沦为罪犯;要么经不住诱惑,守不住道德底线,成为权钱交易的俘虏;要么染上不良嗜好不能自拔,为满足之而一再“伸手”;要么为自己亲近的人的不良嗜好或贪欲铤而走险,在犯罪的泥潭中愈陷愈深,如此等等

10、。这种私欲或贪念一旦“附上”银行员工的灵魂,便会产生罪恶行为。(-)无知产生的“无畏”。银行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于一身的行业,入行的门槛儿高,职业也令人羡慕。而且,现代银行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即使在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从事某一岗位的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技能,还要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更高层面或更宽范围的知识,如此才能准确定位自己角色,把工作做到位。如若员工自我学习的动力和意愿不强,不能及时把握所在岗位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对新出台的制度规则不熟悉,就容易造成操作中的违规。而这种违规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者因技术作用被放大,极易对机构和本人造成伤害。(三)不良习惯

11、导致恶果。这里指的不良习惯,不仅指员工染上了不良嗜好,进而发展到从银行“弄钱”来维持这些东西;还指大量的、被视为小节的违规行为。如印章任意摆放、利用自己帐户为客户过渡资金、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时有意忽略风险提示等不良习惯极易埋下风险隐患。尤其是运用自己账户过渡客户资金的行为,一遇机会很容易演变为侵占或盗窃案。(四)熟视无睹带来隐患。漠然、责任意识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容易在机构内形成一种暧昧的氛围,同事间彼此一团和气,有事情相互遮拦,规定和原则被搁置一边,虽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动机,也没有从中获利的实证,但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事发后又往往容易承担连带责任,持续下去还容易形成“破罐破摔

12、”的心理,于长远发展不利。再探寻其背后成因,则会发现更复杂多样。从精神范畴看,与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当一个人把物质占有作为一种目标,而正当合法收入不足以支撑时,贪腐就成为其铤而走险的必然行为。而银行的特殊性质,其带有资源禀赋的一些特殊岗位,就成为一些精神空虚、意志薄弱的人直接侵占或进行利益输送的“沃土”。从道德范畴看,同“钱”打交道的人是最应该把钱看成是价值符号而不应该动非分念头的人。凡“见钱眼开”或起贪意的人,是最应该被识别出来并立马清除出银行队伍的人。从古代钱庄对招收员工查祖宗三代到现代银行再三强调道德规范,无一不表明道德范畴对员工行为的本源性约束。而当下出现的员工行为的一些乱象,

13、表明这一基础底线亟需重新加固。从职业范畴看,银行的职业习惯更应该表现为专业专注,即处于每一领域的员工都应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任何一种违规甚或操作瑕疵都应被看作职业操守不佳。目前银行的一些业务领域或基层机构出现的违规现象,不论冠以何种借口或理由,都应该被认为不专业,或者缺乏职业精神,而这又恰为职业犯罪埋下了隐患,布下了“地雷”。从体制范畴看,近几年银行业务发展很快,大型银行的资产业务每年以万亿元速度增长,但员工数量增长有限,客观存在有员工承担任务过重、甚至一人兼好几个岗位的情况,有的人手过紧的基层机构甚至有混岗现象。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可能会因疲劳引起差错率高的问题,而混岗则会为案子埋下隐患。在选人用

14、人上,一些基层机构存在重才失德现象,过分注重市场拓展能力而忽略了德性方面的瑕疵,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从人文范畴看,由于人手紧、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有些基层机构领导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除了工作很少有其他交流,容易造成“情绪忽略”的现象。有的员工不在状态,但很少被及时跟进做深入了解;有的员工家庭长期不睦,在外交了不法朋友甚至被引诱下水但未被察觉;有的员工长期患病但未得到有效关怀;有的员工落落寡欢但未能引起关注;有的员工精神抑郁但缺乏心理辅导。这些都是诱发对现有工作厌倦、不满、甚至为图一时之快铤而走险的潜在因素,对银行的深层危害极大.四、有关对策及建议实施员工行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机制

15、。在这种机制中,首先是让想犯罪的人没有机会犯罪,其次是让想犯罪的人不敢犯罪,再次是让主动制止违规甚至是犯罪成为员工自觉行为,最后是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引领企业创造美好未来的行动中,使其在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的同时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构筑牢固的制度及流程防线,扎牢自身的“篱笆”。我国银行的规章制度体系庞大,层次很多。有些制度与公文混杂在一起,很难辨识。有些制度内容空泛,只能通过分支机构再制作实施细则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客观上削弱了标准化程度。有些制度缺乏与相关制度的接口,易留“灰色地带”。更重要的是众所周知的手册化程度低,基层员工难以系统把握,由此引致的违规操作不断。同时,IT支撑流程运作的程度不够

16、高,相当制度控制要点嵌入性不够而在线下操作,再添行为风险。应从几个方面着力改进:一是总部下达的制度流程一定要明确具体,上下贯通,增进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从源头上解决基层员工因理解不一进而操作不一产生的行为风险。这个随银行科技进步推动业务集中处理、集中决策进程的加快应该不难实现。二是制度控制的核心要素一定要纳入IT支持的流程系统,使“机控”成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硬约束,这样可使主观想“弄事儿”的人无机可乘。三是制度流程的重检一定要“制度化”。不仅要业务变化了、产品创新了、有人“犯事儿”了才进行重检,规范重要业务、核心流程的制度一定要实行“年检”或“隔年检”。同时这种重检一定要摒弃

17、“就事论事”的做法,一定是把与之相关的制度均进行系统梳理,系统修订,并注重与之相配套的IT系统的制度同步修订。四是要着力推进制度“本源化”、手册化进程。“本源化”是指一类业务、一种产品只能由一个而非多个制度规范,并通过不断重检使之处于“常新”状态。手册化的含义不言而喻,可使每层级员工尤其基层员工便于掌握和操作,少犯因不知而违规的错误。(二)建立有效识别并实时控制的机制,降低“试错”成本。如建立实时监测机制,运用银行自身的模型及系统追踪员工的交易行为,有效识别并及时提示一些行为风险,对其中情节严重的立马采取措施。又如区分违规情节,对有可能引发案件或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违规行为,初犯警告,再犯开除,

18、重锤重典。再如“别动队”的形式,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其威慑作用远远大于其突击检查本身所起作用。这一做法可随着IT对业务支撑力度的不断增强而逐步扩大范围。这种威慑作用的另一好处是,可使员工强制性形成规范操作、规矩做人的健康习惯。(三)营造规范操作、主动纠错的氛围,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在干部、尤其基层机构负责人的选拔任用上,一定要摒弃“重才失德”的倾向,不仅应考虑其市场拓展能力,更应考虑其内控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二是对员工、干部的考核,一定要多一些抓基础管理、抓风险内控方面的要素,正确引导其两手抓、两手硬,尤其要防范只是开会时强调,会后忘掉的现象。三是鼓励主动发现、自我纠错的行为。对于所在岗位员工主

19、动识别并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尤其对于发现并报告制相互补台的行为。对于因疏忽大意或制度不熟悉而导致的违规行为,其他员工要进行善意的提示,主动上前“拉拉袖子”,提示纠错,着力营造一种相互补台的氛围,当然更要推动问题的解决。度流程缺陷使其得以解决的,应给予明确的奖励。四是倡导相互提示、(四)真正关爱员工,为其创造良好成长空间。首先,要跟进了解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知悉他们真正在想什么,他们最需要什么,以便因势利导,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一把。其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为基层员工“解压”。同业竞争的压力加之业绩指标考核,使很多员工(尤其基层员工)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需要培养

20、或配备一些有专业知识或经验的人,建立专门的工作室,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或精神救助,避免一些员工焦虑情绪的过度积累,使之逐步归于正常。再次,建立专业晋升的通道,使各级员工都有积极向上的空问。尤其是设计针对“底层”乃至各层级员工的专业晋升通道,通过职级的不断细化,多些晋升的“格子”,让员工尤其基层员工每隔两三年都会有机会“爬上”格子,获得职级晋升和薪酬的增力口,使员工成长与企业成长密切挂起钩来,彻底摒弃短期行为。最后,加强培训尤其基层员工的培训,使其除了在紧张的天开始前的“晨会”以外,还有其他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并能保证一年中至少要有一周以上脱产培训机会。以期使之跟上市场的变化,跟上业务的发展,跟上银行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