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的方案)(共16页)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57076566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的方案)(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的方案)(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的方案)(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的方案)(共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的方案)(共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湘教发201113号关于印发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我省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等要求,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决定“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实施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专项规划,规划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省级重点项目。为确保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本要求、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

2、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湖南省职业院校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建设方案、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方案、湖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按照湖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经济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的总体要求,根据“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立足职业教育现有基础,以大力推进“四化两型”为契机,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

3、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以特色专业为引领,形成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布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以“数字化资源”为重点,建设共享共用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满足产业振兴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建设18所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70所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90个示范性特色专业(高职30个,中职60个)、170个特色专业(高职70个,中职100个)、1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40个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10个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50个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二、建设原

4、则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对接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与产业、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础产业岗位群对接,教学模式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引导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规模和整体效益;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推动职业院校形成专业特色与品牌。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及学校举办者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推动职业院校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5、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职业院校加快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多方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机制,构建以社会满意度为核心的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切实提升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三、工作要求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根据本地本校“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确定本级“十二五”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申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凡未实施本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地方,原则上不予安排。2、在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加强区域内职教资源统筹和

6、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大力推动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各类职教资源,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创新校企合作、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3、当地政府和学校举办者要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确保国家和省有关经费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落实项目建设经费,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4、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按照有关程序申报(我厅另行发文),有关事项请与我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联系,联系人:汪忠明(0731)、彭文科(0731)。附

7、件:1、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本要求2、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3、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4、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5、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6、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7、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8、湖南省职业院校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建设方案9、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方案10、湖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二O一一年四月八日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

8、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示范性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引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一、形成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等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制度,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实时跟踪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与技能

9、要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二、形成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采取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之间开展“订单培养”、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三、形成能引领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

10、索“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合一”;探索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按相关文件规定落实顶岗实习制度,生产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除外)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60%;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教

11、育教学评价机制;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全面构建适应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成熟的先进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有3门以上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供同类学校共享;联合行业企业开发适应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职业活

12、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情境化教学活动,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随时学习。五、建成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为途径,以教师队伍能力提高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兼职教师聘用标准、新进教师准入实施细则;建立专任教师培养培训、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13、;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培训,选拔、引进或聘任(聘用)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学专家和掌握先进技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能主讲两门核心课程、掌握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的骨干教师占本专业专任教师的50%以上;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国内培训、国外学习、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任教师的培养培训,教师培训面达100%;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和公共课教师社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实践;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境外学习和培训;专任专业教师按规定要求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双师型”教

14、师90%以上;专任教师全部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与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0%以上;鼓励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并将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的依据;鼓励支持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有省级以上教研教改立项课题2项以上;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左右;建成有现场专家参与的“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无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六、建设设备先进、

15、功能完备、工位足够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习实训室建设理念,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按照企业现场生产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标准,采用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等多种方式,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建设校内外实训场地;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能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的“技能教室”,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面向都有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面向三产类专业40%以上);实训基地课余周开放时间14小时以上,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七、建设优质共享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创新

16、教与学的方式和环境,建设功能齐全、运行流畅的校园网,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功能,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教师上传教学资料,学生上传学习资料,实现教学和学习资料共享; 3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实行数字化教学。八、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并执行到位,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推行信息化管理,创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全面建立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

17、系。形成根据市场需要实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机制,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内容和课时比例;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校企管理职责等,共同实施质量管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九、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

18、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本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不得少于300人(农林、地矿和特殊行业的专业适当降低要求)。专业技能合格率达100%;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企业满意度95%以上,收入明显高于省内同类专业毕业生收入水平;利用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项目,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工培训,每年培训人次不少于本专业在校生数量的2倍;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每年技术服务项目不少于5项,横向到账经费不少于10万元(面向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4万元)。十、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专业成为改革创新、提

19、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本省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采取专业建设指导、教师交流、对口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和扶持同类学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对口支持的学校不少于5所;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专业建设规范、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以及至少3门以上核心课程全部资源免费向全省开放;每年举办一次专业教学改革现场观摩会,及时发布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广建设经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试 行)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

20、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围绕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一批办学基础条件好、专业整体办学水平高、行业特色明显、就业质量高,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明显特色的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提升湖南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整体水平,有效满足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

21、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校企之间开展“订单培养”、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定位,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

22、动“教、学、做合一”;探索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按相关文件规定落实顶岗实习制度,生产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除外)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50%;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

23、任务、工作过程等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成熟的先进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有3门以上优质核心课程供同类学校共享;联合行业企业开发适应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情境化教学活动,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随时学习。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共

24、同培养师资为途径,以教师队伍能力提高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制订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兼职教师聘用标准、新进教师准入实施细则;建立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培训,选拔、引进或聘任(聘用)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学专家和掌握先进技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能主讲两门核心课程、掌握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的骨干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40%以上;采

25、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国内培训、国外学习、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任教师培养培训,培训面达100%;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和公共课教师社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实践;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境外学习和培训;专任专业教师按规定要求获得 “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双师型”教师85%以上;专任教师全部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与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0%以上;鼓励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并将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的依据;鼓励支持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有省级以上教

26、研教改立项课题1项以上;聘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左右;建成有现场专家参与的“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无重大教学责任事故。五、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按照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工位足够的要求,建设能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要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习实训室建设理念,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按照企业现场生产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标准,采用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等多种方式,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

27、,设计、建设校内外实训场地;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能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的“技能教室”,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面向都有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面向三产类专业40%以上);实训基地课余周开放时间14小时以上,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六、建设专业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环境,建设功能齐全、运行流畅的校园网,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功能,服务全民学习、终身

28、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教师上传教学资料,学生上传学习资料,实现教学和学习资料共享;2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实行数字化教学。七、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并执行到位,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推行信息化管理,创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全面建立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形成根据市场需要实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机制,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内容和课时比例;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技能、素养为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建立

29、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校企管理职责等,共同实施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八、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本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不得少于240人(农林、地矿和特殊行业的专业适当降低要求)。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5%,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企业满意度90%以上,收入高于省内同类专业毕业生收入水平;利用专业教育资源,

30、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工培训,每年培训人次不少于本专业在校生数量的1.5倍;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每年技术服务项目不少于3项,横向到账经费不少于8万元(面向三产类专业不少于3万元)。湖南省职业院校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试 行)根据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湘发201022号)关于“建设一批对接我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精神,特制定湖南省职业院校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

31、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的要求,建设一批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推动全省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50个“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三、建设要求(一)体制机制建设1、建设模式。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建设必须以高职院校或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为主体,以规模以上(指工科类)企业深度合作为基础,以一个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对象,具有生产或经营性功能,形成较完善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师资认证培训)运行机制,基

32、地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创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基地至少依托2家以上的企业进行建设,依托企业深度参与基地建设并共享基地资源,形成“双主体”建设机制。基地参与合作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或经营规模;企业对基地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或设施设备;企业共同参与基地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基地具有较强的实体化运作能力,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或拥有自办产业或开展行业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所有制产权以学校为主体。2、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实现

33、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基地生产性设备在自主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为企业生产所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在完成其生产任务的同时为生产性实训所用;企业主动提供真实的生产项目或经营案例,参与实训项目开发,基地教学案例80%以上来源于真实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生产、技术、标准、设备向基地院校无偿开放;形成依托企业与项目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换岗交流的机制。3、管理模式。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形成良好的运行与激励机制,发挥生产性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的生产性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技术服

34、务功能。实施基地院校统一管理下的“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基地能独立实施实训教学、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推行项目化实训,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学生和培训对象能参与实际对外合作项目的实施;以企业标准为依据,形成按项目、按模块的教学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价。(二)硬件环境建设1、实习实训场地及设施设备。基地工位足够、功能完备、技术先进、能满足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的需要。所属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要求设置,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实习实训设施设备配套,80%以上的实训场地能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学,40%以上的场地能进行生产性实训;设备技术参数达到企业现场设备中等

35、以上水平,设备完好率90%以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认证培训标准要求,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实习实训(师资认证培训)项目开出率达100%,同一项目能够同时满足100人以上实习实训和师资认证培训。2、生活配套设施及设备。生活设施配套,能够满足师资培训和异地异校学生实习需要,有能提供100个以上床位的培训楼,有满足200名以上异地学生住宿的学生公寓,有能满足培训学员就餐的食堂。3、职业资格鉴定及认证培训。设有职业资格鉴定所(站),有行业性培训认证许可资质,能开展实训项目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能开展与本专业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和其它行业性培训认证。(三)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队伍结构。形成

36、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队伍,生师比在20:1以内(含培训学员);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双师型”教师;直接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不低于20%,外聘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师资队伍水平。有1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副教授;有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或1名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业务能力强,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形成“面向市场、行业主导、适

37、时互动”的实习实训与师资培训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对接行业需求,制订覆盖本专业主要技能和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要求的模块化实习实训与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各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形成分模块的训练与考核标准;根据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科学划分实习实训阶段(单元),制订不同阶段(单元)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建立实施方案与阶段(单元)计划有机结合,阶段(单元)计划又相对独立的实习实训体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就业需求的实训需要,提高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分组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以作品(

38、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全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师资培训按照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顶岗实习等环节组织实施,对项目训练过程和形成的结果进行考核;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国家或行业设有职业资格鉴定的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生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比例达100%。(五)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资源平台。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并向社会开放,教学资源能被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广泛应用,实现校校、校企共享;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初步实现在线教学与辅导答疑。2、教学资源。形成完善的教学标准,开发职业资格标准、实训教材、实训课件、实训软件、考核题库等资源;开发专业教学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教育培训服务。服务区域内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实行中高职和城乡职业院校共享共用,年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与师资培训500人次以上;服务区域内相关社会职业培训,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项目建设、管理和师资培训提供指导和服务。2、生产经营与技术服务。基地生产经营收入文史财经类每年50万元以上、农林医类每年100万元以上、工科类每年2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利润的10%用于实习实训或培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服务或经营策划服务。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