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歌剧《红珊瑚》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演唱技术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57067471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讨歌剧《红珊瑚》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演唱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讨歌剧《红珊瑚》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演唱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讨歌剧《红珊瑚》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演唱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探讨歌剧《红珊瑚》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演唱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歌剧《红珊瑚》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演唱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探讨歌剧红珊瑚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演唱技术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王锡仁与胡士平作曲的歌剧红珊瑚,是中国歌剧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民族歌剧,是一部歌曲戏剧化的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歌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整部歌剧的艺术特色都有独到之处,整部歌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关键词:歌剧;红珊瑚;人物形象;演唱技术 引言50年代歌剧创作界处于土洋之争时期。1960-1962年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使新中国经历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民族精神急需振奋的困难时期。继承前人歌剧创作的优秀传统,反映革命现实斗争生活的歌剧,王锡仁、胡士平作曲的红珊瑚诞生了。它得到了观众极强的口碑,是

2、新歌剧创作的一个巅峰1。 歌剧红珊瑚的突出成就,不仅在于它具有革命的新内容,鼓舞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对部队战士与人民群众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艺术上有大胆的尝试,继承与发扬了民族戏剧的优秀传统,形式上统一和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人物塑造能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演唱上能够准确处理语音表达音乐的情感。一、歌剧红珊瑚的创作背景分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海军政治部歌舞团的赵忠、钟立兵、林荫语、单文编剧,王锡仁、胡士平作曲,集体创作的歌剧红珊瑚,是我国歌剧史重要的民族歌剧,是我国歌剧的经典之作。我国在1960年至1962年之间,正遭受着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严重困难,民族精神急需振奋,歌剧界在

3、50年代处于土洋之争,民歌或民间歌舞基础、戏曲基础和西洋歌剧基础:三种基础论的划分也在进行。创作者们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继承前人歌剧创作优秀传统以及反映革命现实斗争生活的歌剧红珊瑚。作者以戏曲音乐音调的表现手法为基础,同时吸收欧洲歌剧音乐的表现手法。民族音乐有亲切感,但不具有戏剧化,民歌只有戏剧化才能应用到戏剧中。作者通过以河南戏曲音乐为主,吸收戏曲音乐的音调,同时,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采用了戏曲音乐戏剧化的手法,用富有特色的拖腔、帮腔和灵活的装饰音做唱腔,又吸取欧洲歌剧音乐中的二重唱、合唱等形式,进行音乐创作。作者有意识的把高腔及某些地方戏曲音乐的特点-帮腔,进行发挥,突出其戏剧作用,对人物

4、的内心情感进一步表达,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对戏剧氛围进行烘托,对高潮进行突出,增强了音乐的民族风格。二、人物形象珊妹的审美价值分析(一)歌剧形象与审美价值关系分析不管理论研究,还是创作、表演及欣赏,歌剧形象总是最基本与核心的关键问题。如果没有探讨塑造格局形象,歌剧的内容及形式就无从说起,歌剧艺术也就失去了支撑点。人物形象身上不仅体现着歌剧情节的展开与戏剧冲突的推进,也体现着各种艺术因素的有机结合与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更体现着人物性格的揭示与高潮的组织。因此歌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象。推荐精选人物是形象的基础与起点,但人物不一定就是形象,歌剧中的形象同样如此。这个歌剧可以还有很多人

5、物,但未必就有很多形象。歌剧中的人物必须经过高度典型化与充分戏剧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完美程度,才会成为形象。歌剧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这部歌剧作品的成功与否,而歌剧红珊瑚成功塑造了珊妹这个典型的歌剧人物形象。珊妹这个人物形象作者运用音乐元素进行了细致的雕琢,通过戏剧审美对珊妹进行高度的典型化与充分的戏剧化表现,使珊妹这个歌剧人物形象趋于完美,从而成就了珊妹这个中国歌剧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使珊妹这个歌剧人物形象具有了整体的审美价值。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五中类别,是人对审美对象根据它所属的领域进行划分的。同时,优美、崇高、悲剧、滑稽等类别,又是人对审美对象的特性和审美对象给人的感受

6、进行划分的。前一种美人们称为美的形态,后一种美人们称为美的范畴。(二)典型人物形象珊妹的审美价值分析1、珊妹人物形象的崇高审美价值分析崇高是美学中一种庄严、刚劲、雄浑的美。自然界中高山与大海、蓝天与大地都会给人以崇高之感,是力量与气势的象征。人们的崇高感是对事物一种复杂的心理审美感受,伴有惊奇与恐惧,然后转为敬仰的心理。著名学者朱光潜对崇高感这样描述,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进而惊惧,紧接着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伟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由此可以看出,崇高感让人的心理过程由不愉快提升为极度愉快。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崇高事物的熏陶,身上

7、的鄙俗气就会逐渐消失,人格就会逐渐提高。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夸父逐日中的夸父、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他们三个人物形象身上那种征服自然与大自然进行抗争的伟大力量,让人感到崇高。他们的主体力量对伟大的自然力量进行征服与支配,通过艰巨与严峻的斗争表现出来,让人感到他们非常崇高。同样,在艰巨、严峻的人类社会斗争中,正义力量同非正义力量之间的较量也具有崇高的性质。人类历史上,那些为国家与人民利益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英雄,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样是崇高的,更是在艰巨与严峻的历史斗争中体现出来的2。歌剧红珊瑚第一场逼债中,七奶奶逼迫珊妹租身讨好窦司令。珊妹“猛听得渔霸骗租身”“ 心头恨难忍”,想到为自己身受皮肉之苦的重

8、病在身的父亲和与自己毫无牵连的吴大妈,珊妹痛下决心暂应了渔霸的无理要求,只准备从船上跳进大海,舍命救亲人。这正是正义与邪恶、善与恶的较量,充分表现了珊妹的崇高品格。第四场返岛中,珊妹与身负重伤的解放军王永刚,在深夜偷偷回到珊瑚岛家中,共商大计。孙富贵追回岛中,发现了王永刚带着鲜血的衣服时,珊妹毅然挺身而出,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解放军的生命。珊妹这一动作,体现了她崇高的思想,作品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猛然间高大起来,让人感到她的崇高。第六场擒贵中,珊妹假冒受伤受到了渔霸的怀疑,渔霸派去捉拿珊妹验伤的孙富贵,被急中生智的海旺妻子擒拿住。而此刻,七奶奶也正在到处寻找珊妹,并叫嚣抓不到珊妹就会抓其父亲。渔

9、民们打算让珊妹与其父亲徐老大一起出海送信,乘机逃出珊瑚岛。而珊妹拒绝了渔民们的好意,决定留在珊瑚岛,替父亲阻挡敌人。珊妹担心渔霸怀疑自己逃奔龙山,派船追赶自己,自己没有逃成是小事,担心耽误了大事。这一场中,珊妹那种宁可舍弃自己生命,也要救渔民的高尚品德让人感到崇高。推荐精选这种为了人类事业的进步,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珊妹”,让人感到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崇高。2、珊妹人物形象的优美审美价值分析自然景色中的风和日丽与鸟语花香,会给人以优美之感,柔和的线条与舒缓的节奏、调和的颜色与悦耳的声音同样也会给人以优美之感。和谐是优美的表现形态,优美给人以和谐安静的审美享受。自古以来,美就与

10、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古人云“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也。”说明美的音乐是和谐的。优美不是双方的斗争,而是双方矛盾的解决。奔腾的黄河给人崇高之感,碧波之中的帆影给人以优美之感。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冲突得以解决,斗争趋于平息,生活就会和谐。古人又云“治世之音哀与乐,乱世之音怨与怒”。“治世之音”与“乱世之音”分别反映了社会中人的安定平和,优美的情调与社会中人的激荡对抗。依此看出,优美是优雅、安静及静态的美。和谐是其特点,体现了事物的均衡与协调。歌剧红珊瑚的女主人公在让人感觉其优美中出场了,给人典雅文静与如沐春风之感。从其诉说对其父亲病情的担忧与对心中人阿青的担心中,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优美

11、。第七场审妹中,珊妹为顾全大局,被渔霸关进牢狱后的优美唱段,发泄自己对恶势力的愤懑,对亲人的担心,让人感到了一个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作品塑造的典型人物珊妹身上那种充满正义,为了胜利甘愿奉献自己的精神,无不给人以美的气息。第八场下山中,王参谋与乡亲们商量行动大计之时,匪军却已登上珊瑚岛。渔民们改变了作战计划。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中刀伤昏迷后醒来的珊妹,忍着伤痛走到旗杆前,唱起了“一束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这首优美的民歌。作品塑造了珊妹优美的人物形象,冲突没有了,斗争平息了,渔民不再过受渔霸欺辱的日子,渴盼已久的解放到了,表达了生活的和谐与优美。三、歌剧红珊瑚演唱技术分析作曲家在歌剧中,融入了

12、大量的戏曲音乐内容,把音乐的抒情及心理刻画充分运用到歌剧中,创作了很多优美抒情的唱段,许多音乐的元素凝结成了深情的旋律,形成了红珊瑚独特的演唱风格。(一)对基本音乐元素的把握分析1、节奏、节拍、速度的有机运用作曲家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主题抒发感情的基本手段,就是通过速度、节拍及节奏来组织音符。因此,在表现人物的情感以及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节拍、节奏及速度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对谱面进行详细研究,理解谱面要表达的涵义,但又不能被谱面所束缚。咏叹调的演唱更是如此,对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及剧情了解后,才能灵活合理的表现歌曲,一定不能生搬硬套。2、语调、语气与音调分析大量传统戏曲的元素应用

13、到红珊瑚的音乐中,红珊瑚的音乐个别场采用了民歌,主要是以河南地方戏曲音乐为素材。作者在红珊瑚音乐方面,不仅运用了戏曲音乐拖腔的表现手法和富于戏剧性结构的板腔发展手法,同时还吸取了戏曲帮腔来进行创作。推荐精选3、乐句强弱的分析以及戏曲风格的把握乐句不同的力度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合理的安排乐句的强弱,才能使音乐达到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也就会使整首乐曲具有生命力。歌剧红珊瑚,不仅具有革命的新内容,而且具有音乐的戏剧性,吸收了传统戏曲元素,在歌剧民族化方面实施广泛的尝试与创造,对地方的音乐元素适当地进行吸收。戏曲当中的拖腔和富于戏剧性结构的板腔发展手法,被作者运用到歌唱之中,同时运用打击乐器,演唱中唱

14、出了戏曲的味道。韵味,是戏曲唱腔的精华。拖腔,是戏曲唱腔最具特色的部分。拖腔是人物感情的延伸,歌剧红珊瑚中拖腔随处可见。 (二)演唱技术分析1、演唱气息分析气息是歌唱的根基。歌唱中演唱者必须按照乐谱发音,声音的美与高低长短,都需要有连贯的气息支撑。即使一个音的圆润与一个乐句是否连贯,也要看演唱者如何调节气息的压力。近两个小时的歌剧珊瑚颂,演唱者没有扎实的气息基础是不太可能完成高难度的演唱的。人物的内心的情感冲突与跌宕起伏的剧情,都需要演唱者有很好的气息支撑,高音不能喊,低音不能虚。珊瑚颂第二段曲调曲折低回的旋律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适合低气压抑气愤,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下沉和喉头及身体的放

15、下,有意识的把声音唱得低沉浑厚些。第二句的曲调基本上是第一段音乐素材的重新组合,需要逐渐把音乐推向高潮,需要逐渐加强气息的力量,声音也要在气息的支撑下逐渐奔放回来,配合旋律把声音推向高潮。这样才能把珊妹英勇顽强下的坚毅性格和渔民们盼望救星的急切心情烘托出来。2、腔体、共鸣、声音位置的分析共鸣是发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获得人体内硬体腔的共鸣,器官及肌肉内必须松弛,才会获得美好的效果。 演唱者一定要运用饱满的腔体共鸣和高位置的发声方法,去体现珊瑚颂这首具有浑厚的民歌风味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充分发挥歌曲的抒情性和艺术性。演唱者有较好的气息功底,才能把歌曲前半部分音乐曲调的跌宕起伏,连贯通畅及

16、宛转悠扬的声音表现出来。演唱者唱高音时,要保持喉咙的打开,不能有丝毫紧挤的现象。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下沉和喉头及身体的放下,有意识的把声音唱得低沉浑厚些,才能把后半部分的曲调与前半部分的形成对比。这不仅需要演唱者运用胸腔共鸣,而且要保持高位置。3、演唱者咬字与吐字分析 咬字吐字主要是声母发音部位构成的用力阻碍。吐字是破除阻碍之后迅速向字腹过度与延长韵母音的过程。吐字时,字头要咬准确。既要把字咬住又不能把字咬得太死,咬死了会影响声音的统一,不把字咬住就会导致歌词含糊不清,歌曲的感情就不能表达清楚。咬字力度的控制有力而不能过大,唇齿之间的摩擦要迅速而敏捷,不能拖泥带水,字头要一带而过,不占时值。字腹

17、部分要唱得圆润,气息不能松垮,口腔调节要到位。字尾要归韵。演唱者演唱珊瑚颂第一句时,要唱得委婉动听,对一字多音的乐句更应注意。如:红、照、碧等字,应该有意识的唱响延长该字的字腹,使歌声的旋律悠扬甜美、婉转质朴,但延长字腹必须咬准字头3。 四、结语通过对歌剧红珊瑚的创作背景、审美研究及人物形象塑造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这部歌剧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许多吸引观众的地方。歌剧红珊瑚,不仅具有革命的新内容,同时在艺术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歌剧创作民族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它继承与发展了民族戏曲的优秀传统,具有统一和谐的形式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推荐精选参考文献:1雷平.谈如何演唱歌剧红珊瑚的主题歌珊瑚颂J.歌海,2012,05:57-58.2王春萌.谈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音乐创作,2012,04:186-187.3张振江.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6:93-94.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