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30诗五首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6980031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 30诗五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八年级语文 30诗五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八年级语文 30诗五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 30诗五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 30诗五首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词曲五首学习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熟读并背诵课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2、赠。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

3、),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白居易曾称其为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诗豪”,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价甚高,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要的地位。 沉舟沉舟侧畔侧畔千帆过千帆过,病树病树前头前头万木春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今日听君歌一

4、曲,暂凭暂凭杯酒杯酒长长精神。精神。1,2:写被贬地的荒僻;贬时之漫长。:写被贬地的荒僻;贬时之漫长。3,4:运用典故,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乡,重返旧地,仿如隔:运用典故,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乡,重返旧地,仿如隔世。世。5,6: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世事变迁的感概,充满人生的乐观感悟: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世事变迁的感概,充满人生的乐观感悟和哲思睿理。和哲思睿理。7,8:是诗人对白居易关怀的感激及相互慰勉;表现诗人乐观向:是诗人对白居易关怀的感激及相互慰勉;表现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上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沉舟,病树: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

5、感,自比遭贬。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暂凭:暂时凭借。暂凭:暂时凭借。 长:振作。长:振作。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1.首联交代了什么?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凄凉地”、“弃置弃置身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痛苦、寂寞痛苦、寂寞巴山巴山楚水楚水凄凉地凄凉地,二十三年二十三年弃置身。弃置身。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

6、情。用典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一是一是“闻笛赋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思旧赋来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另一是“烂柯人烂柯人”,据,据述异记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所载

7、,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尽。 “怀旧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悼念,“到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感叹。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沉舟”“

8、”“病树病树”自比遭贬,自比遭贬,“千帆过千帆过”“”“万木春万木春”比喻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精神。长期遭贬长期遭贬遭遇坎坷遭遇坎坷归来感慨归来感慨世事变迁

9、世事变迁感叹身世感叹身世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感谢赠言感谢赠言振作精神振作精神辛酸、愤懑辛酸、愤懑怀恋、怅惘怀恋、怅惘豁达、进取豁达、进取积极、昂扬积极、昂扬用典用典比喻比喻富有哲理富有哲理积极进取、乐观豁积极进取、乐观豁达达 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纵,一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纵,一味地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味地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与友人相互劝慰,相互鼓励。又与友人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很深,但读起来给人诗中感慨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的感受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振奋。

10、赤壁赤壁 杜牧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

11、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书舍人,世称世称“杜舍人杜舍人”。为人刚直,不。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人称“小杜小杜”,以别,以别于杜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韵跌宕见长。

12、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十三篇。有樊川文集樊川文集。 赤壁赤壁 杜牧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自,自将将磨洗认磨洗认前朝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铜雀春深春深锁锁二乔二乔。销:销蚀。销:销蚀。 将:拿起。将:拿起。 前朝:三国时期。前朝:三国时期。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乃周瑜之妻

13、。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乃周瑜之妻。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如果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二乔将被虏去二乔将被虏去 。二乔。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 诗人发现了这片沉埋沙里仍未销蚀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诗人发现了这片沉埋沙里仍未销蚀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前朝

14、”三国赤壁之战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时的遗物。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戟沉沙铁未销2.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3.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前两句是叙事,

15、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1 1,2 2: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浮想联翩。 3 3,4 4: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铜雀春铜雀春深锁二乔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人巧于立言处。 【简析】【简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

16、人物事迹,后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染用功。 兴感之由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有侥幸心理小结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出于侥幸幸

17、”,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思。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过零丁洋过零丁洋 文天祥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

18、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纪念錧文天祥纪念像 内容评析内容评析 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国家整个局势而言国家整个局势而言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写了个

19、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受到皇帝的岁时,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朝廷响应朝廷“勤王勤王”号召号召 ,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凄凉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艰苦卓绝的斗争艰苦卓绝的斗争坎坷不平的一生坎坷不平的一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比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

20、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悲而壮,由郁而扬,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壮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主题意义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来激励自

21、己为民族大业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心照汗青知识拓展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李清照乌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曹植白马篇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柳宗元韦道安)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于谦立春日感怀)我自横刀向天

22、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谭嗣同狱中题壁)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徐锡麟出塞)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 秋瑾秋瑾爱国诗词爱国诗词 对月吟诗,走近苏轼举头望明月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低头思故乡 -李白李白露从今夜白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 -杜甫杜甫海上生明月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张九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王昌龄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天,

23、,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张继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的夜晚响起. . -席慕容席慕容 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中秋词自( )一出,余词尽废。 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水调歌头 苏轼(10371101),别号东坡,北宋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苏辙都是诗文大家,当时并称为“三苏” 。苏轼的词,笔力雄健,内容广阔,风格多变化。他在政治上属保守派,为王安石等变法派所不喜,所以长期贬居外地,一生坎坷,漂泊不定。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

24、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苏 轼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下阕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明月天上宫阙玉宇琼

25、楼 月圆人圆想象想象联想联想景物景物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宫阙、琼楼玉宇实写实写虚写虚写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情感内涵:情感内涵: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情感剖析情感剖析 人们常说 “文如其人”,通过这首词的学习,你觉得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合作探究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得虽然有些夸张,其他的词也在继续流传,并没有作废,只是有些相形见绌罢了。仿佛是群星灿

26、烂的天空出现一轮明月,其他的星宿马上显得黯淡无光了。也可看出这篇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拓展延伸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以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7、。 【简析】【简析】这首词时是苏轼贬于黄州时写的。词中描绘祖国壮丽的江这首词时是苏轼贬于黄州时写的。词中描绘祖国壮丽的江山,咏叹古代英雄的业绩,抒发怀古之情,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山,咏叹古代英雄的业绩,抒发怀古之情,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但也流露了自己功业未就的苦闷。但也流露了自己功业未就的苦闷。 全篇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全篇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气势豪迈,历来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融合在一起,气势豪迈,历来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28、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以抒情为主,写自己这首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以抒情为主,写自己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天才者,或数十

29、年一出,或数天才者,或数十年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以之学问,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以之学问,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生真正之文学,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生真正之文学,其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其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旷世而不一遇也。 王国维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华山黄河(1270-13291270-1329) 元散曲家元散曲家。字希。字希孟,孟,号云庄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济南(今属山东)人。曾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

30、,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风格清逸而豪放。格清逸而豪放。 【作者小传】张养浩 当时关中大旱,饥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弃官归养;但得知关

31、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途经潼关关。后因积劳成疾,客。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兴,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波涛如波涛如怒怒山河表里漳关路 突出潼关地势突出潼关地势险要险要的特点。的特点。 拟人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修辞,把本来静态的 山写山写动动了,本来无情的水了,本来

32、无情的水 写得写得心潮翻滚心潮翻滚。 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 情语,情语,“聚聚”“”“怒怒”两字透露两字透露 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暗示潼关历来是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兵家必争之地,铺垫必争之地,铺垫下文。下文。字词赏析字词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

33、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内容评析1.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积累: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范成大)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崔道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