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56969308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6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资源描述:

《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1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 桂林市临桂县人民政府 桂林工学院高技术研究所二九年七月113 / 121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项 目 名 称: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项目主持单位:桂林市临桂县人民政府县 长:彭代元副 县 长:植 琳项目承办单位:桂林市临桂县环境保护局局 长:张国林项目承担单位:桂林工学院高技术研究所法 人 代 表: 王敦球 项目负责人: 黄 明主要编制人员:王敦球、黄 明、林华、闫谨玲、陆燕勤、许立巍、张 华、 黄海涛、赵成根、梁宁报 告 审 核: 王敦球 教授各部门主要参加人员临桂县县政府法制办主任:文初旺 临桂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永超临桂县环保局局长:张国林 临桂县发改局局长:廖真生临桂县国土

2、局局长:苏云爱 临桂县建设局局长:李章娥临桂县财政局局长:卜清亮 临桂县交通局局长:李国雄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燊 临桂县法院副院长:秦小云临桂县农业局局长:李全德 临桂县水利局局长:莫田生临桂县林业局局长:李基日 临桂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张国安临桂县卫生局局长:李玉春 临桂县教育局局长:李小华临桂县经贸局局长:梁楗林 临桂县科技局局长:骆国仙临桂县安监局局长:谢学义 临桂县工商局局长:阳惠林临桂县市容局局长:叶水华 临桂县团县委书记:苏艳华临桂县临桂镇镇长:秦香华 临桂县南边山乡乡长:唐良红临桂县六塘镇镇长:刘春吉 临桂县会仙镇镇长:李少波临桂县四塘乡乡长:于荣升 临桂县两江镇镇长:廖敏临

3、桂县茶洞乡乡长:石羽 临桂县五通镇镇长:李水波 临桂县中庸乡乡长:邓喆 临桂县宛田瑶族乡乡长:黄杰临桂县黄沙瑶族乡乡长:邓群学目 录1 总则11.1任务的由来11.2规划编制的范围21.3生态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21.4规划编制的依据22 生态县建设基本情况及制约因素52.1自然条件状况52.1.1地理位置、范围52.1.2地形地貌52.1.3气候52.2社会经济状况62.2.1行政建制62.2.2社会发展72.2.3经济发展82.3生态环境现状92.4主要资源状况102.4.1土地资源102.4.2水资源112.4.3矿产资源122.4.4 湿地资源122.4.5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132.4

4、.6旅游资源132.5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142.5.1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42.5.2生态环境趋势分析152.6生态县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172.6.1生态县建设的优势条件172.6.2生态县建设的制约因素193 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213.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13.1.1指导思想213.1.2基本原则213.2规划时限213.3规划目标223.3.1总体目标223.3.2建设规划分阶段目标223.3.3规划指标体系233.3.4生态县建设基本条件和指标的可达性分析264 生态功能区划314.1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314.1.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314.1.2 生态功能区划

5、方案324.1.3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344.2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374.3 生态建设总格局375 生态县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395.1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395.1.1 生态农业395.1.2 生态旅游建设435.1.3 生态工业455.2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485.2.1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485.2.2 耕地资源开发与保护515.2.3 林业生态建设535.2.4 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565.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恢复重建575.2.6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建设595.2.7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635.2.8 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705.3

6、生态人居体系建设735.3.1 建设目标735.3.2 优化城(镇)功能区布局与景观结构建设735.3.3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755.3.4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755.3.5 绿色社区、生态村建设775.4生态文化建设795.4.1 建设目标795.4.2 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805.4.3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与教育815.4.4 创建绿色学校815.4.5 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815.5 能力保障体系建设835.5.1 建设目标835.5.2 科技支撑能力建设835.5.3 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845.5.4 相关资源、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建设855.5.5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7、、民主决策机制866 临桂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876.1 生态农林牧渔业工程876.2 生态服务业及城乡环境基础建设工程896.3 生态工业工程906.4 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916.5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程926.6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936.7 减灾防灾工程946.8 能力保障工程947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967.1 重点工程投资经费概算967.2 资金筹措997.3 投资效益分析1007.3.1 经济效益1007.3.2 生态环境效益1027.3.3 社会效益1038 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的保障措施1068.1 制度保障1068.1.1 加大生态县建设规划制度扶持力度1068.1.2 完善

8、制度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1068.2 组织保障1078.2.1 将临桂生态县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078.2.2 成立生态县建设的组织机构1078.3 资金保障1078.3.1多渠道增加投入1078.3.2 建立生态建设项目库1088.4 技术保障1088.4.1 扶持培育科技创新1088.4.2 样板示范、大力推广1088.5 社会保障1081 总则1.1任务的由来不合理的人类开发与建设活动对流域、区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薄弱、生态保护管理与执法监督体系不健全等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生态城市作为一种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既有

9、城市问题的可行方案,还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途径。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为生态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等重要文件均确立了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总体思路。自2001年临桂县开始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

10、示范区工作。2007年9月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2005年广西生态省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生态广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通过论证,至此,覆盖整个广西的生态省建设工作走入全面实施阶段。因此,为配合桂林生态市建设及广西生态省建设的整体战略部署,也为更好的推进临桂县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临桂县结合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桂政发200734号)对临桂县的功能定位,在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建设生态县,实现生态富民强县的目标。根据临桂县实际县情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计划,正式启动生态县建设,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

11、环保工作的力度,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桂林工学院高技术研究所接受临桂县人民政府的委托,2008年4月开始着手编制临桂生态县建设规划。1.2规划编制的范围临桂县行政区域,辖5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临桂镇、五通镇、六塘镇、两江镇、会仙镇、南边山乡、四塘乡、中庸乡、茶洞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共16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土地总面积为224984.39公顷。1.3生态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临桂生态县规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在环境、资源和整个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贯彻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学和循

12、环经济的原理与方法,对全县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优化,调整人们的生产、管理以及生活和消费方式,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进全县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基本实现区域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把临桂县打造成广西经济强县、生态旅游胜地、环境优美和谐的人居佳地。临桂生态县建设,无疑对推动临桂县社会经济发展向生态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改善、优化,保障桂林市供水源地生态与环境安全,促进创建人居宜

13、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4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城市绿化条例(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

14、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桂林市经济统计年鉴(2007)临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临桂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3月)(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2002)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

15、0028号)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3号)广西生态省(区)建设工作方案(桂生态发20051号)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2007.8)生态市、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广西生态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8)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总体规划(20072025)(临桂县人民政府,2007.11)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临桂县人民政府,2005.7)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997)

16、临桂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临桂县人民政府,2002.8)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2003)桂林市临桂县城(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2008)关于开展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桂林市环境保护局,2007.6)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2)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004109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环发2007195号)2 生态县建设基本

17、情况及制约因素2.1自然条件状况2.1.1地理位置、范围临桂县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西郊,县城为桂林市西城工业开发区,距桂林市区6公里。临桂地处南岭南缘,北纬24512541、东经1094511020之间,地势西高东低。东北邻桂林市区、灵川县,南接阳朔县,西连永福、融安县,北接龙胜各族自治县,有“桂都首邑”之称。2.1.2地形地貌县境地处南岭南缘,南北长,呈火炬状,北部群山巍峨高耸,南端峻岭连绵,东部略低于西部,由西北向东倾斜,形成东西分水岭。西北属三台山系,为越岭余脉,山体庞大,峰峦挺拔,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64处,最高点为香草岩,海拔1176米。东南部为峰林平原,石灰岩山林立,孤峰突兀

18、,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该区地下河,岩溶山洞奇多,中部属丘陵平原及岩溶山地。2.1.3气候临桂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降水量1862mm左右(正常年份),年平均气温18-19.1,一月平均温度8.5,七月平均温度27.1,极端最低温3.3,多出现在元月份,极端最高温38.8,多出现在七月份,10年积温6063,日照时数多年平均1667.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05千卡/平方厘米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平均无霜期270300天,是杉木、毛竹适生区。气象特征参数值详见表2-1。表2-1 气象特征参数气象因子参数值气象因子参数值多年平均气温19.2无

19、霜期312天极端高温38.8多年平均风速2.7m/s极端低温-3.3年均大气压995Pa平均相对湿度76%多平均风速2.7m/s多年平均降雨量1862.7mm最大风速31.39m/s多年平均蒸发量1560.3mm主导风向北偏东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67.6h主导风频率37%2.2社会经济状况2.2.1行政建制临桂县辖5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临桂镇、五通镇、六塘镇、两江镇、会仙镇、南边山乡、四塘乡、中庸乡、茶洞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共16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3091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临桂镇。临桂镇辖:金水街、榕山街、虎山街3个居委会;大律、二塘、兰塘、秧塘、水口、独峰、花橆、

20、凤凰、上全、天华、麒麟、灵山、塔山、乐和、庙岭、沙塘村16个村委会。 六塘镇辖:六塘街居委会;羊田、三塘、道莲、广洞、岩岭、船岭、清泰、小江、罗塘、清塘、大村、保联、诚正、诚桂、六塘15个村委会。会仙镇辖:新立、马面、文全、新民、山尾、睦洞、四益、燕山、矮山、陶淑、七里、寺山、大联、会仙、同助、陂头16个村委会。两江镇辖:两江街居委会;二圳、山口、保全、信果、定村、宝山、大洲、城联、高寨、琅琥、车梁、两江、高妙、洲村、大厦、培塘、渡头、贺村、罗城、上宅、宿棠、高塘、粟村、油麻、谢家、河沙26个村委会。五通镇辖:五通街居委会;五通、泗江、桐山、罗江、柳山、三友、仁和、大塘、西南、江门、蓬莱、梅村

21、、西山、板屋、保宁、伍家、上祥、北塘、西塘、浔江、白马、步厄22个村委会。南边山乡辖:朗联、钱村、东山、五敬、南新、玉联、富汴、塘头、军洞村、永平、升平、永忠、靖远13个村委会。四塘乡辖:新村、界牌、大湾、土桥、李家、四塘、大约、腊村、横山、刘村、江西、太平、自信、面村、岩口15个村委会。茶洞乡辖:茶洞、护山、花岭、定安、富合、江洲、仁义、温良、安乐、保合、三合11个村委会。中庸乡辖:江泉、华境、三联、中庸、穴田村、合峰、高田7个村委会。宛田瑶族乡辖:宛田、瓮洲、中江、柳厄、河北、小河、楠木、庙坪、东江、平水、陶善、永安、洞头、合作、流丰15个村委会。黄沙河瑶族乡辖:黄沙、翻水、宇海、滩头、围

22、岭5个村委会。2.2.2社会发展临桂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2008年末,总人口为4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5万人。全县人口中,除汉族外,还有瑶、苗、壮、回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7.9%。2008年,临桂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兴县方面取得新突破。2008年临桂县投入规模企业技改资金3.4亿元,完成了福达汽车等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改扩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成效明显,引进农业新品种32个,推广农业先进技术28项。教育广电事业不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力推进,新

23、职中建设有序展开。文体事业取得新成绩。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卫生工作成效明显。加大了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计划免疫工作和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年无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5.36万人,参合率85.29%,报账金额2621万元,比上年增加1639万元。认真抓好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创建市级文明卫生村46个,圆满完成改厕任务800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人口计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4万元,完成会仙、四塘计划生育服务所建设。全县区间内出生人数539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0.28%,全面完

24、成了人口和计生工作各项任务,获自治区人口计生工作进步奖和创新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531人。临桂县一直坚持实施生态城镇设战略,不断完善城镇人居环境。一是组织新建了世纪大道、大学北路、仕通路、秧塘山水科技园三纵五横路网等,修建改造了会元路、金水路慢车道、龙门路等,配合市政府建成万福路临桂段。目前全县已建成主次干道15条,总长587公里,道路路面总面积54.1万平方米。县城共安装路灯3583火,其中景观灯23杆,华灯258杆。县城绿化覆盖面积448.8公顷,覆盖率30.25%,绿地率25.44%,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1.14平方米。三是实施了西城污水处

25、理系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县城地下排污主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配套完善了垃圾中转站、公厕、果皮箱、消防栓等市政设施。四是建成了金水湾花园、山水凤凰城、九里香堤、佳和花园、时代花园等30多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高尚住宅小区。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组织完成了县城青源、翠湖、金源、龙泉居住小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加强对自住居民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五是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改善市容市貌。2006年8月被自治区建设厅确定为全区城镇化建设示范县。2.2.3经济发展近年来,临桂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原则,以扶强做大优势企业为突破口,互动推进工业化、农业

26、产业化和城镇化,“三驾马车”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6.35亿元,增长15.1%,其中:一产增加值21.51亿元,增长5.0%,二产增加值47.80亿元,增长23.7%,三产增加值17.03亿元,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亿元,增长20.7%;组织财政收入7.04亿元,增长2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2元,增长11.02%;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增长13.9%。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2006年的30.81:45.44:23.75调整为24.91:55.36:19.72,二产比重提高近1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7.04亿元,与2006年对比,财政

27、收入增加3.22亿元,年平均增长35.75%;农民人均收入5143元,与2006年对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384元,年平均增长16.97%。200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结果显示,临桂继2006年、2007年之后,第三次跻身“2008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6.524.4亿元,较2005年增长49.5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143元/人,较上一年增长22.5%;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38492.8公顷,保护率为85.49%,为实现粮食自给打下了良好基础;智能化精准施肥、旱育稀植、免耕抛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2008年临桂县化肥使用强度

28、指标为219公斤/公顷,使用强度逐年降低。种植优质稻面积37.8万亩,水稻免耕抛秩栽培技术推广面积19.3万亩,水稻抛秧种植面积39.9万亩。优质粮、优质水果、优质蔬菜、食用菌、罗汉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县优质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亩,苗木水果总植面积17.5万亩,瓜果类的西瓜、香瓜水果13.43万亩,闻各中外的罗汉果8.56万亩。各种食用菌栽培面积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03万元,其中二次发酵蘑菇大棚330个,16.5万平方米,香菇、金针菇栽培棚196个6.8万平方米。2008年,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狠抓协调服务和项目引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临桂县积极发展园区经

29、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至目前为止,桂林市西城工业园区内已引进规模企业70家。支柱产业制药行业和水泥行业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延伸产业链,形成了制药一生物肥一绿色食品、矿山废渣一水泥产品等工业产业,实现了循环生产。2008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9.4亿元,增长35%;增加值43.1亿元,增长26%,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8.6%,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5%。2.3生态环境现状近年来,临桂县大力推进了以村庄规划、旧村改造、人畜分离、沼气建设、改厨、改厕、改水、排污沟建设、道路硬化、农户庭院绿化、村庄绿化、村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六年全

30、县己创建了140多个生态文明卫生示范村,其中,有5个自然村先后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卫生村,有4个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卫生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成绩显著。截止2008年底,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30.3万元实施生态能源建设,共建成入户使用沼气3.15万座,其中当年新建沼气池22801座,农村沼气的入户率达到37.9%,实施完成7个乡镇1740户农户一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任务,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231个,既解决了大部分农户生活能源问题,而且改善能源结构,实施退耕还林,严格控制森林砍伐,从而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每年都有3000多公顷森林资源免遭破坏,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5万m3,

31、目前森林面积133881.81公顷,森林覆盖率59.5%,森林蓄积量336万立方米。同时,我县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和推广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2333多公顷,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逐年减少,农业方面的污染逐步得到控制。沼气池的逐年发展 ,提高了秸秆这一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2008年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4%。城镇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08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116.91万吨,COD排放量34528.1吨,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8.48%;工业废气排放量480853万标m3,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3751.71吨,烟尘765.8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057.

32、47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9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100%。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县内主要河流洛清江所划分的两个断面的水质分别达到国家一、三类水质标准;县城烟控区覆盖率达100%,城市噪声达标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过共同努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临桂县“生态立县”格局基本形成。2.4主要资源状况 2.4.1土地资源临桂县属于红壤地带,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由于受地形和成土母质的影响,黄壤、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耕种土壤则以水稻土为主。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临桂县共有7个土类,17

33、个亚类,34个土属,118个土种。其中:红壤约占57%,水稻土和黄壤各约占18%,其他四个土类共占8左右。临桂县成土母质以砂页岩分布最广,约占76.4%,其它类型的母质包括沉积物、河流冲积物、石灰岩、紫色砂页岩、变质岩等,分布面积均较小。全县土地总面积224984.39公顷。其中农用地17462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62%;建设用地7554.l公顷,占3.36%;未利用土地42808.6公顷,占19.02%。各乡镇土地利用面积组成中,宛田乡土地总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14.9%;临桂、四塘、会仙、两江、五通五个乡(镇)耕地面积较多,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8.6%;在这几个乡(镇)中耕

34、地所占比重也较大,均占土地总面积的27%以上,而且土壤肥力较高,灌溉条件较好。黄沙、宛田等乡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低,前者耕地面积为586.7公顷,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89%,后者耕地面积为253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园地主要分布在茶洞、会仙、五通、两江、四塘等乡(镇),而牧草地则主要集中在六塘镇。林地面积以宛田瑶族乡最大,为27457.5公顷,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22.8%,此外黄沙瑶族乡、茶洞乡的林地面积也都在1.7万公顷以上,分别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15.0%和14.1%。四塘乡林地较少,仅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2.0%。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面积中,临桂镇因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上

35、西城工业区占用,该地类面积1373.7公顷;会仙、四塘、五通、两江、六塘镇,都在400公顷左右,占全乡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均高于2.5%。交通用地的比例以因新建机场及机场路等的两江镇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3.4%。面积和比例最小的为黄沙乡,分别为18.5公顷和0.1%。水域面积以会仙和四塘乡最大,均在1000公顷以上,此外六塘、临桂、两江、五通、渡头等乡(镇)的水域面积也都在400公顷以上。而茶洞、黄沙乡水域面积较少,只有100200公顷左右。会仙、四塘、临桂、宛田、五通等乡(镇)的未利用地面较大,这五个乡(镇)未利用土地面积占了全县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56.0%。中庸、黄沙这几个乡(镇)的未利用地

36、面积较少,均在1500公顷左右。2.4.2水资源临桂县河流众多,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6条,主要有义江、相思江、桃花江等河流,其中境内第一大河义江发源于宛田东江,85公里的河道滋润着宛田、中庸、五通、两江等四个乡镇的93200公顷的土地,进入永福,汇入洛清江(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义江全长85公里,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有6万千瓦的水电容量。大江水库是桂林目前较大的水利工程。该水库是一个风景秀丽的长形人工湖,库区长4.5公里,正常水位面积 2865亩,水清无污染,两岸松竹成林,绿树成荫,满目清翠,空气清新。区域内的地表水系主要是洛清江。洛清江属柳江水系,流域面积3688.48k

37、m2,河流总长14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0.4亿m3,多年平均流量154.29 m3/s。相思江属洛清江的支流,发源于临桂县六塘镇。相思江河流长45km, 集水面积574. 6km2,相思江支流太平河长20km,集水面积94km2,多年平均流量17 m3/s。区域内地下水主要碳酸盐岩类岩溶洞裂隙水,地下岩溶发育,有较好的地下水贮存条件。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主要贮存运移于灰岩岩溶裂隙溶洞中,分布不均一。埋深一般为28m,水位标高145149m,年变幅小于5m,水温1821,属地下水径流排泄区,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渗入补给,稻田灌溉回归,渠道渗漏补

38、给。2.4.3矿产资源临桂县矿产资源比较贫乏,迄今已发现的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主要矿种有:铅、锌、铁、金、重晶石、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水泥页岩等。在以上矿种中,尤以石灰岩、粘土、白云岩储量最大,优势矿种为石灰岩,石灰岩除五通乡、宛田乡外,其余各乡(镇)均有。目前临桂县已发现小型矿床13处、矿点15处、矿化点3处。固体矿产地中,勘探1处、详查5处、普查9处、预查16处。铁矿查明资源量3087千吨,硫铁矿查明资源储量48万吨,重晶石查明资源储量36万吨,大理岩查明资源储量271万立方米,石灰岩查明资源储量20525万吨,粘土查明资源储量2000万吨,白云岩查明资源量6000万吨。2

39、.4.4湿地资源临桂是广西湿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县,总面积达28.6平方公里。而临桂县湿地分布最多的两个地方分别是会仙镇和四塘乡。会仙镇的湿地以睦洞湖为代表,四塘乡的湿地以寺湖为代表。临桂会仙湿地属湖泊类型湿地,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仙湿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位于全球最具典型意义的热带峰林地貌的中心地带,分布在会仙镇、二塘乡和雁山区东部一带,主要集中在临桂县会仙镇,以其规模之宏大、生态区位之重要、功能价值之齐全,成为“桂林之肾”。 寺湖,位于临桂县四塘乡塘北村与龙山村之间的田垌里。四塘乡的寺湖与会仙镇的睦洞湖自古相互连通,舟楫可以自由穿梭往返,历史上成为连结太平古圩与马面圩之间的重要“水上

40、丝绸之路”。 湿地有许多植被类型,是候鸟迁徙中途栖息之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资料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临桂湿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水量减少加之开荒造田、围湖造塘等行为增多,临桂会仙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到现有的6平方公里,湿地功能接近丧失,其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目前通过划定核心湿地区域,进行青狮潭水库西干渠的渠道疏通和蓄水及新建和修复堤围,拦蓄洪水,引入渠水,抬高恢复湿地水面,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并通过制定保护措施,有效的防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行为。保护重点为,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在湿地区域开展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防止水

41、土流失,加强湿地区域的生态重建和恢复工作。2.4.5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十五”期间累计新增造林面积2671公顷,其中:2005年实施珠防林人工造林工程400公顷,珠防林封山育林667公顷;实施退耕还林1667公顷,配套荒山造林333公顷,配套封山育林667公顷。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面积41120.7公顷;幼林抚育3825公顷。临桂县目前森林面积133881.81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56.7 %提高到59.5%。临桂县有寿城水源林保护区和花坪自然保护区(临桂部分) ,这两个保护区是临桂、永福、龙胜等县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至2008年底,县辖区内受保护地区总面积为49149.8公

42、顷,其中寿城水源林保护区1703.6公顷,花坪自然保护区(临桂部分)9392.9公顷,还包括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38053.3公顷,全县受保护地区面积达标率为21.8%。临桂县境内植物种类繁多,仅维管束植物就有1275种。其中厥类植物25科86种,裸子植物9科38种,双子叶植物133科1072种,单子叶植物24科203种。在各种植物中,银杉、桫椤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一级保护;银杏、水松、福建柏、秃杉、白豆杉、蓖子三尖杉、鹅掌楸、观光木、银钟树、伯乐树、格木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二级保护;台湾苏铁、黄枝油杉、长苞铁杉、油杉、穗花杉、华南五针松、南方红豆杉、凹叶厚朴、华南锥、青檀、银鹊树、马尾树、半枫荷、巴

43、戟天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三级保护。拟建项目范围内主要是少量稻田、田界之间的少量树木以及大片荒草地。临桂县境内动物种类丰富,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和虫类。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县境内西北部和东南部的中低山中。2.4.6旅游资源临桂县以321国道为主线和义江上游两岸的风景带为平台,积极开发具有临桂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特别是运动休闲、农家乐等方式,高起点、高品位的完成了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目前我县共有上规模、上档次的景区景点8个,生态游景点7个,30多个农家乐接待点遍布11个乡镇。临桂县还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几条通往景区景点的柏油路均已开工建设,部分已经竣工。现已建成

44、了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如十二滩漂流景区、义江缘休闲山庄、中庸红溪休闲山庄、花坪旅游度假区、蝴蝶谷瑶寨景区、刘三姐茶园等生态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开业。还有很多很好的旅游项目有待开发,如九滩瀑布、罗山水库、古桂柳运河、八仙岩、水仙岩、大江水库等。2.5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2.5.1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008年,临桂县总人口4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低于桂林(8.5)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人口密度达0.021万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的增长给临桂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给资源的开发、分配和利用以及城镇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如就业问题、住宅拥挤、生

45、活环境质量难以提高等。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临桂县的人口增长还将进一步延续。2008年,临桂县人均占有土地0.48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4公顷(或2.08亩)、人均占有林地0.25公顷、人均占有园地0.006公顷(或0.09亩)。从整体情况看,人均占有林地面积小,人均耕地拥有量也较低。2008年,人均拥有粮食520kg,较广西平均多201kg,较桂林市平均多102kg,较全国平均多122kg,粮食自给程度能力较强。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6.35亿元,较上年增长15.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4.91: 55.36 : 19.72,其中第二产业增速非常快,而第三

46、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全县基本实现了“稳定农业、提高工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要求,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全年GDP比上年增长22.67%,均高于全国(9.0%)、广西(12.8%)和桂林(10.0%)的增长速度;人均生产总值18451元,比上年增长22.67%,高于广西的11417元,但低于全国的22698元和桂林的1855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143元,高于桂林的4465元;人均财政收入1504元,略低于广西的1876元和桂林的1797元。显示临桂县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相对较好,财政经济规模逐渐壮大,农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亿元,增长20.7%

47、。临桂县农林牧业发展不够平衡,林业、林牧渔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影响落实林业惠农政策,增加农业直接收入。林业产值与林地面积极不相称,林地立体种养(含养鸡、养鸭、养鹅、养蚕等)与牛、羊、兔等圈养较少,林木资源、林地空间和野草纤维等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竹类和药材种植相对较少,养殖业、药材种植、林产业发展较为落后,严重制约了山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农业种植看,近年园地种植得到加强,特色水果种植发展迅速,特色水果种植已成为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但大多数水果单产不高,柑桔、柿子、梨子产量低、效益差,需要进行低产田改造,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种植调整。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9.4亿元,增长3

48、5%;增加值43.1亿元,增长26%,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8.6%,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87.7亿元,增长40.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3%。县域水力资源得到较好开发,但竹木、松脂、蚕茧、茶叶等加工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工业比例不高(仅占46.64%),轻重工业比例不够协调。2008年大力发展休闲、农家乐和生态旅游,全年接待游客35.28万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99.8万元,增长11.6%。刘三姐茶园和蝴蝶谷瑶寨景区顺利通过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验收,有效提升了旅游接待的档次。十二滩漂流景区、义江缘休闲山庄、九滩瀑布、罗山水库、古桂柳运河等项目的开发,不仅加快临桂县旅

49、游业的飞速发展, 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2.5.2生态环境趋势分析1 土地资源随着农林牧渔副各业生产蓬勃发展,城乡建设和工业用地迅猛增加,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如下趋势: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全县1996年耕地面积为46359.1公顷,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农业建设用地等增加,耕地面积至2008年降为45028.5公顷,十二年间减少了1330.6公顷。随着临桂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临桂新区建设和扩张,未来耕地面积还会继续减少。2)园地面积逐渐增加全县1996年园地面积2525公顷,随着林果业发展步伐加快,园地面积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5270公顷,十二年间增加了2745

50、公顷。3)林地面积增加,经济林木发展迅速全县1996年林地面积122153公顷,随着大规模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树种、药材树种等,至2008年增为129256.3公顷,十二年间增加了7103.3公顷。4)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多全县1996年建设用地面积2473公顷,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资源城镇建设和其他用地逐年增多,至2008年增为2621公顷,十二年间增加了147公顷。5)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潜力巨大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996年全县未利用土地面积为48178公顷,到2008年,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了5369.4公顷,但仍有42808.6公顷,开发利用潜力巨大。2 植被状况及发展

51、趋势2008年森林面积133881.81公顷,全县土地总面积224984.3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9.5%。当年新增森林面积113公顷,减少森林面积454.2公顷,其中森林采伐404公顷,项目用地采伐50.2公顷,当年实际森林面积减少341.2公顷。“十五”以来,全县造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珠防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期间累计新增造林面积2671公顷,其中:2005年实施珠防林人工造林工程400公顷,珠防林封山育林667公顷;实施退耕还林1667公顷,配套荒山造林333公顷,配套封山育林667公顷。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面积41120.7

52、公顷;幼林抚育3825公顷。通过这一系列利民富民林业政策的实施,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结合起来,促进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森林资源,促进了全县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森林覆盖率的稳步提高。几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30.3万元,新建沼气池22801座,农村沼气的入户率达到37.9%,实施完成7个乡镇1740户农户一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任务,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231个,既解决了大部分农户生活能源问题,每年使3000多公顷森林资源免遭破坏,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5万m3,同时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家居环境,推动了农村的

53、文明进步,使一大批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家居环境清洁美化的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3 矿产资源与利用近年来临桂县加强了矿山开发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重点实施了熊虎山山体恢复、名人园山体恢复,临桂县硫铁矿、两江重晶石矿上黄沙矿、两江工贸实业公司霍家浪重晶石矿的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至到2008年底,全县已设置的采矿权61个(其中河砂7个、粘土20个、其他矿种34个),开采从业人员2200多人,开采量250万吨,产值6200多万元,矿产品选矿、冶炼加工企业300余家。主要产品有硅锰、锰铁、富锰渣、矿泉水、锑锭、氧化锑粉等。还有萤石

54、、硅石、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石材、石英砂资源蕴藏量大,其中花岗岩、大理石品种多,分布广,储量达11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达15亿吨。石材产品、工艺品遍销全国各地,石材成为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4 生态环境状况“十一五”期间,临桂县加快了“生态立县”的建设步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县城已建成主次干道15条,总长58.7公里,安装路灯3583火,绿化覆盖面积448.8公顷,覆盖率30.25%,绿地率25.44%,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1.3平方米,现代化高尚住宅小区30多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投入建设,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由2005年的56.68%提高到8

55、8%。临桂生态县建设指标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和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等共10项指标已经达到生态县标准的要求。但随着临桂县社会经济发展,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充分显现: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和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用水重复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秸秆综合利用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

56、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等12项尚未达到建设目标。2.6生态县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2.6.1生态县建设的优势条件1 区位优势临桂地理位置优越,陆空交通十分便捷,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东邻桂林,是进出桂林的西大门和窗口。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00多公里。北至湖南、贵州约200公里。境内有西南最大的航空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机场专用道路、桂柳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桂林环城高速公路、国道321线、省道20171线、湘桂铁路等交通大动脉交汇境内,是湖南、湖北及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交通要冲,交通十分便利。全县由广西主电网供电,生产

57、、生活用电有保障,县内有33个大、中、小型水库,由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供水,邮电、通讯覆盖城乡,非常便捷。社会配套设施完备,依托桂林市海关、商检,出口方便,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发达,银行、保险、宾馆、饭店和商贸中心及文娱、体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设施齐全,完全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 资源优势(1)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临桂县地处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充足,仅秧塘山水科技园区存量国有土地就达1万余亩,充足的可利用土地资源,为临桂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临桂县依托桂林市大专院校集中的优势,当地高素质、成本低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能保证。(2)丰富的物产资源临桂县境

58、内有轻质碳酸钙、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主要经济作物有:马蹄、甘蔗、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罗汉果等,其中罗汉果被定为源产地县。这些经济作物在国内外久誉盛名,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临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林业基地和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蔬菜、水果丰富,牛、羊、猪、鸡、鹅等畜牧业养殖已形成规模,拥有鹅基地、猪花基地等,为临桂发展消费类饮食加工和木制工业品提供了良好的工业物资原料基础。3 科教人文优势目前全县共有小学168所、独立初中19所、完全中学6所、职业中学1所、私立中学2所、职业学院(大学)1所。科研机构有农科所、林科所、科技情报所。临桂县文化厚重、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号称“古

59、今第十三人”的陈继昌曾连中“三元”。“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一时传为佳话。清代名臣陈宏谋、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奥运举重冠军唐灵生、跳水冠军李婷都出自临桂。4 政策优势在临桂县投资的企业,可享受西部开发优惠政策、自治区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还享有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政策支持。入园项目可享受绿色通道审批服务,投资于秧塘山水科技园的高新企业同时还享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视投资企业的规模,还可给予“一企一策”的优惠政策。5 临桂新区建设优势建设和发展临桂新区是实现“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60、的重要战略目标。临桂新区建设能有效缓解桂林城区因城市建设和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为桂林城区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难得机遇,这也使其成为桂林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这也为临桂生态县建设及其顺利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临桂新区建设为契机对县域内的产业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鼓励和扶持环境友好性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临桂县产业集中管理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临桂县新城规划的实施,政府大量资金将用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整个临桂城区人居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临桂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中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更有助于合理规划新城区各功能区的布置和用地分配,

61、缓解原临桂镇久县城发展的生态压力;随着临桂新区的建设,临桂县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功能将更为突出,区域经济和社会将得到快速发展,并对周边乡镇起到辐射作用,促进临桂产业链的延伸和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为实现生态临桂县的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当前大举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临桂新区的建设作为桂林向西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得到桂林市及广西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为临桂生态县建设提供了难得的优惠政策支持,有助于协调和缓解生态县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为临桂生态县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2.6.2生态县建设的制约因素1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经济总量小2008年,临桂县总人口为46.8万人,人口密度为2100人/

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28.5公顷,人均耕地926.5平方米,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08人/平方公里)。近年来,临桂县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在桂林十二县中稳居前列,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低于桂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水平。2 农业耕作分散,节水灌溉技术落后 目前全县的耕地多是分散式耕作和管理,缺乏统一管理,难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推广集约化农业生产。农业耕作中仍采用传统的灌溉手段,对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县域内的耕地的整合、推广生态农业耕作模式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是巩固和提高临桂县商品粮生产基地作用的重要途径。3 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建设布局分散,产业依托不强,城镇管理水平不高,如临桂镇、会仙等中心镇,对全县经济发展的集聚和辐射效益不明显。城镇功能区局部布局不尽合理,局部地区的区域环境矛盾比较明显。4 局部区域环境问题严重工业污染源虽然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但仍有少数污染源单位设施运转水平不高,不能保证稳定达标排放,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