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案题模板.doc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56964597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案题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教师资格证教案题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教师资格证教案题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案题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案题模板.doc(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教案题模板Teaching material:必修。Unit .题目要写上 Teaching aims: Knowledge&skill 1.students will know some useful words and e_preions(so they they can talk about.in English) and the skill of skimming and scanning.Method&proce 2.students can get the main idea and find specific details through skimming and s

2、canning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skills and get familiar with the topic of .through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Emotion& value 3.情感方面。知识与技能一般是重点过程方法是难点key points: 1.how to ge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words and e_preions of the te_t.2.how to improve studentsre

3、ading skill and their ability to summarize.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get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words and e_preions other conte_ts correctly.2.how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peed and ability to summarize.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ing-up and leading-in (3-5min)重点(可以是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抽个别或者老师对全体) step

4、 2: Pre-reading (1min)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itle of the paage below.gue what the te_t is mainly about? (二种情况:1.太简单,直接看出来,不用学生回答。说辞2.让学生猜,记录下,看结果谁对。说辞) step 3: Reading task 1: fast reading (8min) Q1: whats the paage mainly about? try to summarize it with one sentence.Q2: 课后细节问题(说辞)+为什么要锻炼fast re

5、ading skill?说辞 task 2: careful-reading (total:15min)R1.underline the words and e_preions that trouble you in the te_t.try to understand them in the conte_t.while you read,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where you stop in a sentence.R2.listen to the Mp3 and read after it to check if you stopped at the right

6、 place.If not, adjust your rhythm.step 4.practice (15min)let students discu in pairs/groups 和话题相关,每个不同。discuion or debate.讨论说辞 step 5: summary (2min) ask students to make a summary of the cla.Homework:(1min)1.listen to the record for at least three times.try to imitate its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

7、on and memorize the new words and e_preions in this te_t.2.write a paage under the topic of “.”.you can refer to your notes while writing.结束语说辞 Blackboard design.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篇1:教案模板【教师资格必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认识本文中_个生字,正确读、写“_、_、_、_”等相关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课文内容,了解?;c.能够背诵课文第_自然段;d.通过理解生字的含义,会运用_、_

8、等词语造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a.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边品读课文,边感受?,做到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b.学习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_、_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c.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能力;d.通过探究学习发现文章的结构,学习与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感受?,更加?,增强?;b.通过作者对?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c.通过?,理解?,体会?,懂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a.掌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含义,让学

9、生学会新字、词的认与写; b.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难点:理解?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分钟以内):直观、设疑、趣味例:直观: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的共同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二)传授新知(5-6分钟):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3)检查自读效果:a.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练习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b.指名读课文,教

10、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2.深入阅读、攻克难点:(1)教师引读;(2)引导学生概况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4)分角色朗读,在先?;(三)总结全文巩固:(1)学习了本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四)作业布置a.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讲述本篇文章; b.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 c.做一做,写一写;(五)板书设计:(脉络式、提纲式、图标式、点睛式、对比式)【篇2: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一、教学设计理念二、教材分析p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

11、,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三、学情分析p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

12、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p 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13、。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六、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作业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熔点_(高、低),密度_(大、小),硬度_(大、小)。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溶

14、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十一、教学反思【篇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教案范例一.课题:立定跳远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立定跳远,熟记动作要领。2能力目标:通过老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练习,掌握立定跳远这一技术动作。3情感目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立定跳远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学过程 1导入(1) 教学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进行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2) 青蛙跳。 2新课讲授(1)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示范

15、练习动作。动作方法:第一部分预备姿势:两脚平行自然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后举。第二部分起跳: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蹬、展开,迅速向前跳出。第三部分腾空:起跳后充分挺胸、伸髋,使身体尽量伸展。第四部分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立定跳远的分解动作的练习,针对重难点着重练习。集中纠正,个别辅导,观察和鼓励学生多练习。 将学生进行分为人数相等的四组,每组安排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练习完整动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自由结伴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帮助指出对方的不足。(2)游戏练习: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在规定的起跳线后,每组派出一名成员用立定式跳远来完成“立定跳远接力赛”,后面的队员在前面

16、队员落点上跳跃接力,以累计成绩评出优胜队。(3)结束部分整理放松总结讲评 师生再见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 ) A明代B宋代C汉代D清代E元代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A僧院学校B宫廷学校C大主教学校D职官学校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 )构成。A观念文化B物质文化C设施文化D环境文化E规范文化 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

17、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 A导向功能B甄别功能C诊断功能D调节功能E促进功能 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B奋斗目标明确C规章制度严格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C为学生指定书目D加强评价和辅导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常规训练包括(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D卫生常规训练E实践能力训练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A背景评价

18、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2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 )学分。A6 B7 C5 D8 E10 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 )。 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

19、社会的建立 1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A高难度教学B高速度教学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D理解学习过程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5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 )。A目标明确B内容准确C方法得当D组织有效E体验积极 16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发展性B时代性C基础性D选择性E自主性 17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典型研究 C教育质性研究 D教育对象研究 E教育叙事研究18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1 A发展性研究B评价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D预测性研究E应用性研究19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教

20、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B朋友C榜样D管理者E授业、解惑者20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的活动。A发展智力B发展体力C陶冶品德D陶冶美感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1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E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 2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 )的精神相一致。

21、A说服教育法B事实说服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E榜样示范法 23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 )。A目的游离模式B认知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E目标模式24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519世纪初( )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美国B法国 C捷克D英国 E德国 26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A认真讨论,科学合理B严肃慎重,相对稳定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D教育为主,不断完善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7分支制学制是( )建立的一种学制。A苏联B美国

22、C印度D欧洲E中国 28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特朗普E华勒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 )。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学而 C庄子应帝王 D礼记中庸E诗经国风30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A发展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E教育性原则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布鲁纳的代表作品是_。2西周建立了典型的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_。3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_。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_。5_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

23、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共_个学分。 7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育家是_。8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是_。 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_提出来的。2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11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_。 12新课程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建构学习理论和_。1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 14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_方向性。1

24、5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_查找法、【参考文献】:p 查找法。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4课程资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

25、0分) 1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一、不定项选择题1B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考试依据,故选B。2ACE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学校教育,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要注意审题以及对干扰项B项的区分。3ABE 本题考查学校文化的构成,学校文化由规

26、范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4C本题属于对流派、学说、制度方法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一类知识点的考查,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5AD根据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 6ABCDE根据课程评价的内涵及方法、步骤,我们可以推断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甄别、诊断、调节、促进的功能,故选ABCDE,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对课程评价部分的内容深刻理解。7ABCDE 本题考查班集体的特征,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27、;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8ABDE 运用读书指导法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ABCD本题考查对常规训练的理解和记忆,常规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10ABCE 本题考查对CIPP评价模式的过程的记忆,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conte_t evaluation)评价、输入(input evaluation)评价、过程(proce evaluation)评价和成果(product evaluation)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

28、合评价模式。11ABCE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第一,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第二,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三,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第四,课程评价的直接3 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2D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所占的学分是8分。13AC本题考查对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个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14ABCDE 本题考查赞可夫的教育理论,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

29、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15ABCDE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故选ABCDE。16BCD 我国高中课程设置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17ACE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识记,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18ABD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的记忆以及对分类方法的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19C本题考查对相关教育理论及经典论述的理解以及联系理论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对题干所引夸美纽

30、斯的名言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联系教师的角色部分的知识点得出夸美纽斯所指的是教师的榜样角色。20ABCDE 本题考查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21C 本题考查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22D 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实际锻炼法被很多教育家所重视,我国的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故选D。23C

31、 体谅或者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与认知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24ABCDE 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故ABCDE均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原则,本题要注意审题,看清题干中“不属于”的要求。25D 本题考查对细节知识的记忆,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6ABCD 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慎重,相对稳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

32、四,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故选ABCD。 27A分支制学制是苏联建立的一种教学制度。28E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早在1932年就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使用“学校文化”一词。29D本题是对教学过程理论的考查,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30BCDE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二、填空题 1教育过程 2六艺教育3文士学校 4伊拉斯谟5信度 623 7朱熹 4 8操行评定9斯克里文 10上课11裴斯泰洛齐l2多元智能理论 13京师

33、同文馆l4社会主义15检索工具三、判断说明题1答: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2答:错误。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3答:错误。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

34、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4答:错误。课程资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是素材性课程资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5答:错误。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四、简答题1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

35、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1分) (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1分) 2答:(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3分) (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分) 3答:(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

36、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3分) (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分) 4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

37、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五、论述题1答:(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分)自我 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5 价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3分)自我调控能力则可以使学生自主行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2分) 例如: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内在要求,把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

38、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社会成员。(2分)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阶段,到“他律”阶段,再到“自律”阶段。(3分)(3)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3分)2答: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2分) (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39、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分) (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2分) (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

40、到最好的发展。(3分) (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2分) (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2分) 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2分)6 教育心理学真题(中学部分)一、不定项

41、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E学习方式差异 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 A准备律 B反馈律 C练习 D效果律E惩罚律 3以下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自省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E体能智力 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视策略E调节策略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

42、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B自由体操 C汽车驾驶 D游泳E跳水 6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 )。 A模仿B服从C去个性化D从众E认同 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E运动技能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

43、于( )。 A直接近景性动机B直接远景性动机C直接近期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E间接远景性动机 9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 )。A对象具有客观性B执行具有外显性C结构具有展开性D对象具有观念性E执行具有内潜性 10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E精细加工策略中的缩简11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1:L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 )。 A

44、83B110C120 D183E100 12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A自身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情绪唤醒D言语暗示E个体的品德 13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C无条件反应D条件反应E强化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 具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又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两大类,下列属于生长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C审美需要D认识和理解需要E尊重需要15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

45、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7 16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分为( )。A陈述性组织者 B比较性组织者C直观性组织者 D概括性组织者E抽象性组织者17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A强化说B动机归因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E概括说 18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A灵活性B创新性C流畅性D目的性E开放性19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的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 )。 A10次B11次C15次D8次E20次

46、20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畅所欲言B鼓励创新C多多益善D注重质量E改进补充 21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A归属学习B符号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 2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明确性E开放性23奥苏贝尔认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 )。A逐渐分化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C概括性原则D先行组织者策略E并列结合学习策略 24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A喜欢幻想B具有独立性 C有强烈的好奇心D有幽默感E有抱负 2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 C合作道

47、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E后道德阶段 26依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教学环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E关注职业压力阶段 27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A肯定性训练B系统脱敏法 C全身松弛训练D自我控制法E强化法 28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A情绪消极B食欲不振C失眠D失去满足感E疲劳 29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A个体品德的内容社会道德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相同D道德与品德的直接根相同 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30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 )。 A归属学习B

48、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认知内驱力、_及附属内驱力。2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_。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4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称为_。 5为了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常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_、言语直观。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8 7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_。8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

49、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9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为_。 10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 1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12为使学生掌握“果实”的概念,在向学生提供各种实物或例子时,除具有可做种子这一本 质特征外,其他非本质特征,如可食或不可食及形、色、味都不断变换,从而使学生形成关于果实的正确概念,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 1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

50、转化和_三个过程。14假如问题的结构不明确,其解法规则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则该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_。 1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3不能加快的内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4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7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5具有不同认知方

51、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布鲁纳为什么特别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2简述品德的特征。3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4简述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情感发展特点。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 1结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联系教育实际,谈谈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一、不定项选择题1ABCDE本题考查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这一要素。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

52、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ACD本题考查学习理论中桑代克的联结说,他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3ABCE 本题考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属于识记型题目。加德纳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4CDE 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元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5BDE 本题考查对各种类型的操作技能的掌握。打排球、汽车驾驶属于开放性技能,它们对外界变化的情况有处理能力,并对由此所发生的事情有预见能力。9 6B 本题考查

53、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掌握,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又包括从众和服从。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它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题干所述为服从,故选B。7ABCDE 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属于识记型题目。具体考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认为,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8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具体考查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的区分。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它又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题于所述为父母意愿在学生头脑中

54、的反映,属于间接近景性动机。9ABC 本题考查技能的特点,具体是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分。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DE两项是心智技能的特点。10A本题考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各种策略。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 11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_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 12ABCD 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个: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唤醒,言语暗示。13ABCD 本题考查

55、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具体内容是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14AC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具体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理解。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15E 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阶段顺序的掌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依次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16AB 本题考查对奥苏贝尔的认知观的掌握。奥苏贝尔认为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17B 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属于识记型题目。强化说的提出者是斯金纳,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概括说是学习迁移的理论。18A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

56、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题干所述指的是变通性,即灵活性。19 C 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内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150%=15。20ABCE 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是对头脑风暴训练的掌握。头脑风暴训练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它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为目的的。21AC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是奥苏贝尔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

57、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对知识学习的分类。22ABC 本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特点的掌握。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还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故选ABC。23ABD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24ABCDE 本题考查影响创造性中的个性因素。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10 25ABCD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

58、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26ABD 本题考查对教师成长的历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27ABC 本题考查中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它包括肯定性训练、系统脱敏法和全身松弛训练;自我控制法和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28ABCDE本题考查考生对抑郁症的理解。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它不仅表现在精神上的消极、失去满足感,也表现在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29ABCE 本题考查道德和品德的关系。它们的

59、直接根是不同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 30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种类划分的掌握情况。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的。二、填空题1自我提高内驱力 2最近发展区 3诱因4自我效能感5模象直观 6态度 7加里培林8内化9问题解决10学习动机的激发11情感成分12变式13评价 14无结构的问题15学习策略三、判断说明题1答:错误。 惩罚是指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2答:正确。 意义识记是通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找到新材料和已有知识问的联系,使新材料成为已有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材料。即使是无意义的材料,也要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3答:正确。 学习者把保持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