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册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691114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三册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册第一单元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尽、染、叠”等11个生字,会写“谷、金、丰”等10个字。2、读好“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12个四字词语,感受秋天的美好。 3、养成积累词语、收集词语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教学难点是了解“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意思。2、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初读课文1、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谁会写“秋天”这个两个字?(指名上黑板写)2、播放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指导说话:的秋天。3、 初读诗歌(1)秋天

2、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如果给这些画面再配一首小诗,那肯定美妙极了。(2)看,(大屏幕出示识字一的词语)听,(老师读)(3)喜欢这首小诗吗?喜欢就打开书本读吧!朗读要求:(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识记生字。二、检查自学情况1、识记生字出示本课生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1)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自由试读。 (2) 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3) 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4) 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 组词练习:我会读。(6

3、) 抽卡片,认读词语。 2、说说发现(1) 读课文后的新发现。(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2) 齐读课文三、图文结合,感知文本过渡: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有新的发现。1、课文中每一个词语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咱们去找一找吧。(生独自观察,个别发言)。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在黑板上贴或写相对应的四字词语。想一想,这个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重点指导:叠翠流金 (1)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这样的词要抓住关键字,关键字理解了,这个词你就明白了!(2)借助查字典理解“翠”的意思。 (3)借助图片,

4、指导朗读。(出示图片)你看一层又一层的青绿色重叠在一起上面点缀着那么多的金黄色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这个词?(4)感受秋天丰收。想象一下秋天里什么是金黄色的?变成金黄色说明什么啊?(成熟了)层林尽染我仿佛看到一片树林像染发一样染上了红色,又一片树林被染上了金色,很多树林都被染上了颜色,这叫“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树林里有绿颜色,有金黄色,这叫“叠翠流金”。这个词中哪个字表示绿颜色呢?五谷丰登(1)借助汉字演变,理解“丰”的意思。(2)指导读。我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高粱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春华秋实(1)谁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抓关键字的方法来理

5、解这个词? (2)说说词语意思,指导读词语。 “大雁南飞”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做做动作。3、读景色美让我们感到愉快,丰收后让我们感到欣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师范读指名带读齐读四、指导书写“宜、层”。五、总结拓展 秋天是美丽的,让我们尽情享受秋天带给我们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吧!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秋天的词语或图片,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1、 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小黑板出示词语)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

6、高气爽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1、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2、秋天的景色美吗?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资料袋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丹桂飘香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7、 1秋天的图画教学目标:1、 会认“图、梨”等8个生字。会写“波、浪”等8个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3、 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能借助画面边读边想,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让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的美好。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会写“波、浪、灯、作”4个字。2、读通课文,会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初步感受秋天

8、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勤劳的的人创造了秋天的美好。教学过程:一、 出示情境,激趣导入1、学完识字1,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气候、美丽的景色、丰收的景象)2、(教师语言感染)是啊,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彩流金,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火红的风衣,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苹果挂满了枝头,棉花张开了笑脸,高梁举起了火把。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秋天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3、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出示课件:看,秋姑娘还给我们带礼物来了,是什么呢?哦!8个红苹果。每个红苹果都有一个名字,让我们来记住它们吧!2、出示学习要求,自主学习生字 看看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9、;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有什么好办法或者说有什么困难可以请教书上的红苹果或者老师同学;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三、 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说说哪些字特别难读,你想提醒小朋友。主要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2、说说哪几个字特别难记,你想提醒小朋友。你是怎么记住的?展示多种识字方法。梨、笼、浪、燃都是形声字,启发学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梁粱 高粱本是粮,米字底下藏。桥梁应是“梁”,木头来帮忙。勤、劳都有个力字,说明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小结: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3、 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的朋友是谁呢?他们

10、躲在课文当中和我们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并用“”把它划下来。图图画 梨梨树 笼灯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 梁高梁( “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燃燃烧(什么东西会燃烧?燃烧的时候是什么颜色?) 勤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用“勤劳”来说一句话)齐读这些词语。四、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入:这些都藏在我们的课文中,看我们小朋友有没有本领把课文读通顺?1、 自读课文,读准确。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注意正音。2、再读,读熟练。朗读展示:3、师引读课文,感知全篇: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梁谁使秋天这样美丽五、

11、组词,巩固生字。六、 写“波、浪、灯、丽”4字。1、 出示“波、浪”,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作:左窄右宽,注意“作”字右边的写法。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借助画面边读边想,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3、 书写“字、苹、丽、劳”四个生字。教学过程:一、 复习1、 火车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2、 选几个字组词说话。二、 诵读课文,读中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句子范例: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1)你

12、仿佛看到了什么?(2)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人们对秋天的喜爱?(3)连起来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读着这一句话,我仿佛看到了( ),特别是( )这个词,让我感受到了(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3、选出自己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4、读句子,师生交流、欣赏、评议,练习朗读(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第二句用比较法感悟句子的妙处:出示:梨儿黄了,苹果红了,稻子金黄金黄的,高粱火红红火红的。与课文的句子比较着读,说说文中的句子好在哪里。指名读、齐读、加上动作读。通过评价语来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迁移,仿说句子:如:香蕉划起弯弯的小船,秋菊绽开灿烂的笑脸,丹桂送来

13、迷人的清香(1)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它们这样美丽?(2)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3)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的图画。师:是人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出示课件)谁使你这样美丽?梨树说:“是_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稻海说:“_。”高粱说:“_。”(4)梨树、苹果、稻海、高梁要说的话,都被大雁说了出来,你如果是那大雁,你会怎么样地说这句话呢?出

14、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5)认识破折号,在这里起到具体解释的作用。三、齐读课文,质疑问难1、说说,在这个金色的秋天,你还看到了什么?2、还有哪些地方不懂的,提出来。四、背诵课文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课件背,同座位互背,找好朋友背)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丽:上下结构,上边一横不要写断成两画。劳:上中下结构。六、课外拓展,各展所长,赞美秋天。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1)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秋天(2)也可以用落叶做书签,贴树叶画(3)可以用金黄的玉米粒粘一个“丰”字。(4)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2、全班分工,在宣传栏中张贴作品。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 认识“区、尤”等1

15、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教学重点: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黄山石头的“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产生向往的情绪。教学时间:2教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黄山石头的奇、趣。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揭“奇”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

16、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二、初读课文,感“奇”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三、读文识字。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

17、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风景区 尤其 仙桃石 石盘 山峰 胳膊巨石 每当 脖子 著名 形状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6、巩固识字。 (1)、猜字谜: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 (2)、读新组的词语:山区其它仙人盘子巨人当然著作 图形形态 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四、检查课文朗读,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生字跑到词语里,词语又跑到句子中,句子组成了课文。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2、几遍读下来,回忆一下,根据刚才

18、欣赏的画面,刚才欣赏的课文内容,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1、 交流,归结。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黄山的石头的确是奇、趣、妙、绝2、 带着感受读读第一节,指名读,你为什么把“尤其”读得特别重?5、多种形式朗读第一节,注意最后半句的语气。五、指导写字。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3、比较字形。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笔顺分别为:区 巨尤其,都是独体字。 它安,都有宝盖儿。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六、作业:抄写生字课外实践:查阅关于黄山风景区的资料。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

19、感悟黄山石头的奇、趣、绝、妙。能有感情朗读,在脑海中留下形象。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热爱大自然。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一、细读探究,品味“奇”1、研读第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2)找出这一段中赞美黄山风景的词语,用“”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读第1句话,理解“闻名中外”这个词,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这句话。读第2句话,理解“秀丽神奇”(秀丽指清秀美丽,神奇指非常奇妙);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比较句子:那里景色秀丽神奇,那些怪石有趣极了。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理解“尤其”。(第2句加上了“尤其是”,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语

20、意有轻重之分,突出了怪石有趣,提示了下文。)(3)小结:这一自然段写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引出了黄山石(是全文的总起)。2、品读自然段。(1)轻声读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2)出示奇石“仙桃石”。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知道它的有关资料吗?怎么介绍的?指名读。对比句子:(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一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飞”和“落”两个字,突出石头形成的趣味性。)再读这一段,想象奇石的样子。(3)出示奇石“猴子观海”图。 指名朗读,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有趣?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呢? 结合插图理解“陡峭”

21、、“云海”;动作演示理解“一动不动”;练读这一段,怎么读出趣味来呢。 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4)出示奇石“仙人指路”图。阅读第4自然段。自由练读这几句话,并学着做一做仙人指路的样子,想象高山上仙人指路的神奇。(5)学习第5自然段。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重点理解:石头为什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并把自己的想象说一说。指导朗读,抓住“就变成了雄鸡”“就像对着啼叫”等句子指导,读出金鸡叫天都的可爱。(6)齐读第自然段。思考,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指名边说这三种石头

22、的样子边表演。选择一块仿说黄山的怪石很多,有些课文中没有提到,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几种黄山怪石)黄山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石头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课文里的省略号里藏着什么?二、回归整体,背诵1、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趣、神奇)题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奇形怪状)2、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3、背诵喜欢的段落三、拓展总结欣赏了黄山石的独特与神奇,老师送给大家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黄山看一看,也希

23、望你们给黄山那些还没有命名的奇石起一个充满想象与神奇的名字。板书设计1黄山奇石仙桃石飞落猴子观海抱 蹲 望仙人指路站 伸 指金鸡叫天都伸 啼 叫3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教学目标: 1 会认“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难字:旅、降、察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

24、的渴求。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2、会认“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访问植物妈妈好吗?你认识哪些植物呢?(相机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等植物图片)。你认识它们的孩子吗?(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及它们的种子对应的图片。)2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想出去旅行,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的孩子呢?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遇到生字多读

25、几遍。2录音朗读课文。3学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4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学听。三、识记生字。1集体拼读“树叶”、“苹果”中的生字。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旅蒲 降 娃 纷 苍 洼 啪 炸 蹦 察 识(1)自己考考自己,看能不能全部正确认读。(2)同桌互读互查。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读一读。旅 行 蒲公英 降落伞 娃 娃 纷 纷 苍 耳山 洼 炸开 蹦着跳着 观 察 知 识(1)指名读。(2)指导:“炸、察”是翘舌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3)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四、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

26、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植物旅行有哪些方法呢? 五、指导写字。1、让学生观察“已、甲”等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学生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3重点指导。比较“已己”的区别。“纷、经”两字有绞丝旁,写好撇折。“如、好”都有女字旁,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5写后师生共同评议。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27、。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以课件形式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2、选自己熟悉的字组词。二、品读(感悟文本)1整体感悟: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是发现植物妈妈的秘密,也可以是发现问题。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板书:传播种子)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2)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课件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全过程。

28、 教师描述:起风了,蒲公英娃娃乘着降落伞一个接着一个出发了。外面的世界多美呀,我们要跟着风婆婆去旅行了。妈妈,再见(3)重点指导理解:纷纷 我们书上用了哪个词来说“一个接着一个出发”了? 读词。雪花一片跟着一片落下,我们可以说“纷纷落下”。(4)朗读。谁愿意读这一节?同学们一个跟着一个举手,我们可以说“纷纷举手”。既然大家纷纷要求读,那我们就一起来读吧。 苍耳: 1) 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说一说? 课下同学们找了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2)苍耳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娃娃四海为家的?(板书:铠甲 动物)你从哪里发现的,能读给我们听吗?大家认真听听,看他找得对不对。(3)铠甲是什么呢(出

29、示实物:苍耳子)这是苍耳娃娃,大家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摸摸,有什么感觉?是啊,就像古代的战士打仗时穿的铠甲,可以保护自己呢。(4)是谁从苍耳身边走过?你们发现了什么?(苍耳被挂住了)小兔,你想到哪儿去?只要你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娃娃就被你带到了;小熊,你想到哪儿去?只要你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娃娃就被你带到了师:你们还能说说谁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就被带到哪儿?师:(引说)所以课文中说只要(生: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想想看,除了小动物外,苍耳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强调:苍耳主要靠动物传播种子)(4)指导朗读。苍耳妈妈的办法怎么样?那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夸夸她,好吗?豌豆: 1)

30、 找小组来说一说;豌豆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太阳)。(电脑演示豆荚在太阳底下炸开的情景。出示句子:啪的一声,豆荚炸开。)2) 看看图,你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吗?听老师读,比较一下哪一种读法好。(1. 慢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2. 较快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一起用较快的速度来读这句话。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植物传播种子的三种不同方法。蒲公英要靠风,也就是说有风的日子才能传播;苍耳要靠动物来传播;而豌豆呢,只要在太阳下一晒就能传播。你们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好,最容易?(豌豆的传播办法最好。)师:书上是用哪个词来说明豌豆的办法比其他两种好的呢?(更。)师:对呀,所以我们读“更”字时要突出它

31、,读重音。4、总结:这三种植物多么有趣呀!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小节,就坐在位子上读一读! 三、演读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2学生自由练背。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五、延伸: 1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就这几种吗?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资料:(1)小鸟和其它动物会吃种子,但它们不会把种子消化掉,当这些动物排出粪便时,种子也就随之散播出来。如野山参、野葡萄。(2)有的种子靠水来传播种子,椰子成熟后,椰果落在海里随海水漂到它的新家。(3)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爆裂,种子就被弹射出去。(4)春天,柳絮四处飞扬,那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

32、四面八方的。2仿照课文的二或三四小节写首诗歌(1)范文:椰子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孩子落在海水里面。 漂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家。(2)小组合作根据资料、编写诗歌。(3)汇报3这些植物的种子会到哪里?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就叫做“四海为家”,请你联系课文的内容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四海”指到处,“四海为家”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4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三、课外作业: 老师觉得你们都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推荐书目冬姑娘的礼物中41课奇妙的植物少儿百科中的

33、植物王国。课后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板书设计3、植物妈妈有办法 (准备) (靠)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 苍耳 铠甲 动物带 传播种子 豌豆 豆荚 太阳晒 (仔细观察) (增长知识)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2、课件(五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秋景。)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

34、资料,搜集有关秋天的古诗。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赠刘景文教学过程:赠刘景文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夸夸你所喜欢的秋天。2、我们还学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生吟诵山行、暮江吟。)3、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1、教师范读。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指名朗读古诗。3、再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4、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

35、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1)观景感受深秋气息:荷花谢: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荷叶枯: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菊花残: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2) 说理领悟深秋美好: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

36、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引导“最是”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c、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d、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

37、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2、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1)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2)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3)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

38、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4、交流:(1)苏轼想用这诗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2)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3)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5、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刘景文会怀着一种怎样的情会来呤诵这首古诗,请你们试试。6、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

39、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自己好吗?7、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8、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9、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

40、们的深秋感悟。六、学写生字。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2、学生认读。首,书空笔顺。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3、让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4、指名板书生字,师生共同评价,探索写好字的方法。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山行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 1、指名背诵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2、出示山行。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教师提示要利用插图。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帮助。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其他的组的同学和老师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3

41、、师讲解:“白云生处,指漂浮着白云的地方。“坐”,因为的意思。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想象一边读。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感悟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到的情景。 2、找个学习伙伴,一起练习背诵。 3、你见过满山的红叶吗?说说是什么样的。出示枫叶满山的课件。 4、讨论:你觉得红叶怎样? 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禁不起风吹雨淋就飘落了。而枫叶却是在与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多么了不起!正因为如此,杜牧才写诗赞美它。 5、最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世

42、人传诵的名句,常被用来给风景名胜提名。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有个亭子,换了好几个名字,都和这句诗有关。它开始叫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又改名爱晚亭。 6、一边听古曲,一边背诵这首诗。六、指导写字。1、出示字卡:枫、于。学生认读,说说怎样识记。如“于”,干钩于。2、书空笔画。提示: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斜钩”。3、看范字,说怎样书写美观。4、学生仿写。七、拓展活动。1、 你还读过哪位诗人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们听听。2、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郊外去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 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2、 在自主、合作

43、、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3、 自主策划秋游活动。4、 学习展示,乐于展示。课前准备:1、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2、 识字卡片3、 引导学生收集一些风景区的资料。4、 秋游活动计划表。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我的发现”部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认读已学过的熟字:郊、球、枝、帆、笼、梨。 2、启发:这些字在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中有什么作用呢?二、自学第一部分:“我会认”。 1、看拼音读一读,既读字,也读词。 2、辨别字形,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郊交 球求 枝支 帆凡 笼龙 梨利 3、讨论明确: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的表示读音的部分,前一个字是形

44、声字。这种识字方法可认为是“减一减”。 4、给生字“交、支、龙、求、凡、利”再组几个词。三、学习“我会写”部分。 1、读一读列出的汉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每组字都有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就是每粗字有相同的偏旁。 3、你还能写几个相同偏旁的字吗? 树 林 柱 桔 胜 胖 朋 腿 草 黄 花 荷 实 宝 室 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日积月累“部分。教学过程:一、学习“我会读”部分。1、自由读。2、熟读记忆。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如:接力读、分组读、竞赛读、同桌读。3、选词造句。如:旅游团去年暑假,我随东方旅游团到北京游览了长城、故宫。4、做找朋友游戏。用课件依次出示“娃娃

45、、橘子、降落伞“等图片,让学生在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二、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读后指导:庄稼 高粱 葡萄(加点的字读轻声) 黄澄澄 红彤彤 (加点的字读第一声)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读中指导读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5、同桌互相检查,比比谁会读,谁会背。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口语交际”部分和“展示台”部分。教学过程:一、学习“口语交际”部分。 1、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2、自由找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 3、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 讨论秋游计划:主要商量一下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4、班长主持会议讨论。

46、(1)、让个小组的组长谈自己组的想法和理由。(2)、集中意见。(3)、统一意见后,具体制订秋游的计划。 5、班长代表全班向老师建议。二、学习“展示台”部分。 1、谈话。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火红的风衣,苍翠的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是个多彩的季节;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张开笑脸,火红的高粱举起了火炬,秋天又是个丰收的季节。在美好的秋天利,你创作了什么作品呢? 2、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或其他有关秋天的作品,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并作简单介绍。 3、所有作品在学习园地里展示。 4、先自己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再互相评一评。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23 / 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