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56868073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环评报告书简本 1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1.1 规划背景西安市2005年3月编制完成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线网规划确定了6条主线和1条支线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km。其中1、2、3号线为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4、5、6号线为辅助线。该线网规划于2005年4月1日通过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复(市政发200535号),且已纳入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8.5获国务院批复)。该线网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

2、05年3月编制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5年,确定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为1、2号线,建设规模50.3km。该建设规划于2006年9月12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发改投资20061904号)。该建设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2009年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基础上,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年)编制完成。增加建设2条新线路,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港务区),建设规模36.3km;一号线二期工程(森林公园后卫寨)建设规模6.3km。2010年1月,建设规划调整通过国

3、务院批准。为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2011年5月西安市又编制了新一轮的建设规划,即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1.2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由3条线组成,规划线路总长116.2km,共设车站84座,换乘站15座,车辆段3座,停车场4座、主变电站6座。(1)建设规划各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该规划的3条线路的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见表1。表1 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及长度线路线路起讫点线路长度(km)敷设方式投资(亿元)备注4号线航天基地草滩34.3地下线231.45号线余姚和平村20.5高架线-远期预留线路和平村纺

4、织城火车站24.3地下线161.361.4地上线桥梁方式过浐河,长1.4km6号线侧坡纺织城35.7地下线225.55小计116.2618.31(2)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本次规划共设置3个车辆段,4个停车场。见表2。表2 车辆段、停车场设置及分工线路线路长度(km)车辆段/停车场名城辅助线路及功能占地面积(ha)备注434.3航天城车辆段4、5、6号线车辆的厂、架修基地;4号线定修、停车列检33草滩停车场4号线部分停车列检13525.7阿房宫车辆段5号线部分定修、停车列检32雁鸣湖停车场5号线部分停车列检1620.5余姚停车场5号线部分停车列检-远期预留634.7侧坡车辆段6号线部分定修、停车列检

5、28纺织城停车场1、6号线车辆运用停放11与1号线合建(3)主变电站本建设规划共设110kV主变电站6座,其中4号线拟于雁南四路站附近设主变电站1座。另外4号线在行政中心站附近与已建行政中心主变电站资源共享;5号线拟于和平村站、新桃园站和岳家寨站附近各设主变电站1座;6号线拟于科技四路站、田家湾站各设主变电站1座。(4)控制中心本建设规划4、5、6号线共享1个控制中心,其位于航天城车辆段内。2 规划分析2.1 建设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西安市城市基本情况完全符合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基本要求。(2)西安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过这一绿色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减少西

6、安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西安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3)西安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符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要求,使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4)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是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是优化调整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护历史文物和旧城风貌的需要。172.2 建设规划与西安市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与建议(1)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规划目标、布局要求和配套设施上与西安市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西安公共交通规划相协调。(2)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土地利用规划、西安历史名城保护规

7、划、西安市文物保护规划和西安市旅游规划基本协调。(3)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各相关规划都有较好的相容性。(4)轨道交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以比较充裕、再生能力较强的电力资源为动力的地铁作为城市骨干交通,具有无污染排放、快捷、安全、舒适、方便等特点,是改善城市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的基础。因此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较好的协调性。(5)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声环境功能区划、水源地保护规划、浐灞河生态区、曲江新区和航天城产业基地、沣渭新区规划基本相协调

8、。其中5号线远期预留线路张旺渠丰镐村(4.2km)经过沣渭新区规划的集中住宅区,丰镐村和平村段(3.5km)经过主城区规划的阿房宫遗址区和集中住宅区,高架敷设方式与周围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和景观环境协调性较差。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水源地保护区,工程施工期存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建设规划实施与水源地保护规划协调性较差。3 环境承载力分析3.1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到2020年4、5、6号线全部实施后,轨道线路、车站、车辆段场及综合基地总占土地资源面积约为251.36ha,占2020年主城区建设用地的0.51%。另外采用轨道交通这个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可以节约大约575.5ha的土地资源,作为轨道

9、交通建设的土地开发方式是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土地资源不会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制约因素。3.2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计到 2020年西安市年年需水量为25.63亿m3/a,总供水量为26.53亿m3/a,则剩余水量为0.9亿m3/a。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后,4、5、6号线总用水量127.75万m3/a,仅占剩余水量的1.42,因此,西安市水资源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水资源需求有足够的支持能力。3.3 能源承载力分析2020年规划建设的4、5、6号线线路总长为116.2km,估算得总耗电量约为6.62108kwh/a。根据西安市电网负荷预测,4、5、6号线耗电量约占当年供电量的1.62%,故

10、西安市电力系统完全有能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用电量。3.4 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西安市地铁建设规划线路涉及11条地裂缝。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4号线沿线地裂缝变形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堪察”资料,地裂缝的活动对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地表下6.0m,平面宽度10.0m范围内影响最为显著。地裂缝变形带的土体裂隙多、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基坑壁或隧道局部坍塌,也可能出现沿裂隙带的集中渗水现象,使基坑出现不均匀沉降。通过地裂缝对地铁4号线的影响类比分析可知,地裂缝对地铁线网的实施有一定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3.5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线位客运周

11、转量2020年为2349.58(万人km)/日。若轨道交通客运量均由公交车承担,则折算成公交车为3916(辆.次)。因轨道交通替代部分地面交通减少了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相当于释放了一定量的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因此建设轨道交通对西安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积极作用。3.6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预计到2020年,轨道交通4、5、6号线运营期污水总排放量占2020年西安市总污水排放量的0.064%0.122%,占西安市污水总处理量的0.068%0.129%。可见,此规划实施后,所排污水量占西安市总污水排放量及污水总处理量的比例较小,经污水厂处理后排放,不会改变相关纳污水体功能。3.7 声环境与振动承载力分析对于

12、规划线路,需要针对不同的敏感点采取相应声环境减缓措施,通过设置声屏障及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在规划未建区域,调整临路侧建筑物使用功能,控制轨道交通与声环境敏感建筑物的距离,可以满足当地声功能区划要求。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的前提下,轨道交通的振动影响也是可控的。4 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的主要环境敏感区主要有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居民住宅区和浐灞生态区。规划线路周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3。5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小结与建议5.1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建议地下线两侧44m和地面线、高架线两侧35m不新建振动环境敏

13、感建筑。(2)当轨道埋深为10m、15m、20m、25m和30m时,满足二次结构噪声标准的达标防护距离分别为30m、28m、24m、19和9m。建议在二次结构噪声影响的居民区,应当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降低其影响。(3)类比西安市地铁在建工程(1、2号线)对城墙、钟楼的振动专题研究结果,可以分析4、6号线经过明城墙产生的振动影响基本可以满足古建筑振动允许值0.15mm/s的要求,但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建议采取减振措施。参考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地铁4、5号线运营产生时对大雁塔、小雁塔、青龙寺产生的振动速度均在0.15mm/s限值以下。但考虑到大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14、位,且线路距其相对较近,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工程应采取减振措施。4号线运营时对西安事变旧址产生的振动速度超过了0.15mm/s的限制,建议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5.2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4、5、6条线,除远期规划和5号线过浐河段受地形限制规划设计1.4km高架外,其余全为地下线。地下轨道交通是对外部声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交通方式,一方面,工程自身产生的噪声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低,且污染治理可控性好;此外,由于替代部分地面公共交通,有利于线路沿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的改善。故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4、5、6条线走向及敷设方式基本合理。(2)根据预测,出

15、入线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m,2类区为64m,3类、4a类区为30m;高架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0m,2类区为620m, 表3 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区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汇总表影响因素名称及路段途径线路或停车场位置位置关系线路敷设方式环境影响原因措施与建议水源保护区渭滨地下水源地草滩停车场停车场位于水源地保护区附近,距距水源地二级保护区330m施工期和运营期存在潜在地下水环境污染加强场区污水处理单元防渗处理,尽可能避免生产、生活污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潜在影响浐河水源地(包括浐河地下水源地和田家湾地表水源地)6号线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地下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田家湾地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

16、护区分界线地下线施工期潜在地下水环境污染加强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明城墙4号线下穿遗址重点保护区地下线振动影响控制轨道埋深、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并在施工前采取预加固措施和盾构法施工的工程保护措施。6号线从明城墙建设控制地带下穿通过唐大明宫遗址4号线下穿遗址一般保护区地下线线路振动影响和风亭景观影响建议做好施工前的文物报批手续以及文物勘探工作;在丹凤门与区间之间设置隔离桩;对经过大明宫遗址周围的地铁车站、风亭进行特意景观设计。隋唐长安城遗址4、5及6号线下穿城址,但线路基本避开了隋大唐长安城遗址现存的地面遗址保护区地下线振动影响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根据勘察结果,采

17、取相应保护措施,做好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大雁塔4号线绕行通过大雁塔建设控制地带地下线振动影响控制轨道埋深、采取轨道减振措施,并在施工前采取预加固措施和盾构法施工的保护措施。制定严密的文物保护措施,包括营运期的振动和沉降监控要求。明秦王墓遗址区4号线下穿陵墓保护区地下线文物保护鉴于地下遗存尚未全面揭晓,建议进行详细的文物勘探,并根据需要做好遗迹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施工中一旦发现有未知地下文物,应立即报告当地文物部门,进行文物勘探和抢救性发掘或转移。西安事变旧址4号线在其建设控制地带外17m通过地下线振动影响地铁在运营时产生的振动速度大于0.15mm/s的限制,必须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集

18、中住宅区航天大道金滹沱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常青路凤新路行政中心凤城九路4号线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距离约1390m地下线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岳家寨荣家寨荣家寨长鸣路5号线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距离约885m地下线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侧坡纬二十八劳动南路丰庆路纺六路纺一路纺一路纺织城6号线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距离约1751m地下线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张旺渠和平村5号线高架线通过高架线远期规划部分,现状敏感点分布比较分散,未划定声环境功能区区域,参照2类区标准,轨道交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有一定影响。该路段应该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

19、标准,声环境预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在无遮挡时夜间的达标距离为620m,在有遮挡时夜间的达标距离为318m,且该区段居住区较为集中,规划控制距离较难实施。因此,建议该区段在建设规划实施时,预留声屏障条件或调整敷设方式。月登阁纺织城火车站5号线下穿方式通过地下线现状敏感点分布较分散,但该路段周围有少量规划居住用地,轨道交通建成后,轨道交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有一定影响。对存在声环境敏感点的路段,应采取减振扣件降低声源噪声以及设置隔声窗、声屏障等措施降低地铁噪声的影响;另外建议地面线路与规划居住用地相邻地块预留设置声屏障条件,或调整其临路第一排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商用等),达到前排建筑物对后排居民区的遮

20、挡效果。跨越浐河时采用桥梁方式通过(1.4km)高架线浐灞河生态区长鸣路纺织城火车站5号线下穿方式通过地下线景观影响和振动影响(1)重点做好施工期的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桥梁景观设计使之与周围生态区环境想协调。(2)对存在声环境敏感点的路段,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及通过用地控制时期满足功能区标准要求。(3)采取相应减振措施。跨越浐河时采用桥梁方式通过高架线万寿南路纺南路6号线下穿方式通过地下线振动影响采取相应减振措施3类、4a类区为325m。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部分地面线、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必须设置声屏障及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在规划未建区建议调

21、整临路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控制噪声敏感建筑物与轨道交通线路的距离,或预留声屏障架设条件。(3)根据预测4a、3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15m、冷却塔15m、风亭+冷却塔15m。2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22m、冷却塔15m、风亭+冷却塔23m。1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41m、冷却塔25m、风亭+冷却塔44m。风亭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风亭和冷却塔是轨道交通地下段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声源,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排风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4)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影响均不大,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

22、界标准。(5)变电站噪声,经过必要的隔声处理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对外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影响。5.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轨道交通规划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水资源的利用和运营期车站生活污水,车辆段和停车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影响。(2)从已建、在建和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时序和服务范围上,建设规划中的车辆段和停车场污水基本可以就近纳入相应的污水处理厂,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单元处理。生产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进行中水资源化(绿化或冲洗路面、冲厕等),其它排入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后续进入污水处理厂。(3)建设规划实施后,在主要规划年内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入

23、河总量较小,对西安市的污水处理负荷和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5.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西安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无论是在施工期还是运营期,在采取相应措施后,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2)西安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5年后线路迎水面地下水位雍高幅度为01.7m,背水面水位下降幅度为01.6m。其变幅在潜水位多年变幅范围(13m)之内,规划实施对地下水循环以及地面建筑物不会产生较大影响。(3)地铁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地下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保护区无站点设置,不存在地面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盾构施工对地下水(特别是承压水)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水源地水井的开采。6号线在田

24、家湾地表水源地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的分界线经过,盾构施工对地表水水源地的影响很小,只是地面施工车辆对水源地存在潜在影响,建议加强施工期水环境的防护措施。地铁4号线草滩停车场距离渭滨水源地保护区边界330m,考虑停车场在施工和运营对地下水环境存在潜在影响,建议加强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和运营期污水处理区的防渗处理。5.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在完成相同客运周转量的前提下,替代地面公交系统会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到2020年CO、HC和NOX减少量分别为5708.1、613.2和789.9t/a,对改善西安市城市大气环境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轨道交通运营对周围区域

25、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面风亭排风与地铁车辆段各设施排放污染气体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但影响较小。5.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西安地铁4、5、6号线主要采用地下运行方式,电动列车在运行中不会对沿线采用无线接收形式收看电视的居民产生影响。(2)主变电站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不会对围墙外的居民或流动人群健康造成影响。5.7 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以地下线方式经过明城区和西安重点地上文物古迹明城墙、钟楼、鼓楼、大雁塔、小雁塔、唐大明宫遗址,从而保护了它们的景观风貌。(2)规划线路5号线以高架线形式经过沣镐遗址区,建议对该段线位进行针对性的景观

26、设计,减小对文物的景观影响。(3)规划线位5号线以高架形式经过浐河,建议依据所经区域的景观特征、功能布局,对此路段进行景观协调性设计。(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是部分高架线路和车站出入口及风亭等地面构筑物对周围景观的影响,这些地面构筑物的设计应与周边景观相协调。(5)4号线草滩停车场在施工和运营期对渭滨水源地存在潜在影响,6号线线路在施工期对浐河水源地存在潜在影响。5.8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轨道交通具有能耗低、污染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对促进西安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城市综合交通客运体系的形成,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27、引导城市人口的重新分布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安的旅游交通环境,提升国际地位。(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5)严格按照征迁安置的有关政策开展征迁安置工作。征迁工作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详细拆迁安置计划,将受征迁影响公众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6)由于站点及明挖区施工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应制定区域交通分流疏解方案,并采取工程措施,避免封闭施工路段。(7)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换乘站点与公共交通枢纽点结合较好,但与大型公共停车场的结合未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在项目可研阶段应加强公共停车场与轨道

28、交通换乘的研究和规划,这样更有利于发挥轨道交通疏解地面交通的作用。5.9 文物保护结论与建议(1)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地铁4、5、6号线中各线位避开了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西周丰镐遗址。但规划中的4及6号线将从明城墙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通过,并且4、5、6号线均下穿了隋唐长安城遗址。因此,必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2)在建设规划的局部线路穿过明城墙、大雁塔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采用地下线形式。通过采取绕避变形敏感部位、加大隧道埋深、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选用盾沟法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前对文物主体进行预加固等措施,使下穿线路经过重点文物路段振动环境达到相应标准。(3)由于线位经过明城墙路

29、段采取盾构法施工不需工程降水,工程施工不会对明城墙处产生明显地下水扰动,引起地面沉降。营运期线位经过明城墙和大雁塔周围地下水水位的变幅较小。因此,规划实施过程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较小,不会造成古建筑和古遗址区的明显不均匀沉降。(4)建设规划经过南郊凤栖原明秦王墓遗址区,应对文物区进行详细的文物勘探,做好文物审批、勘探、挖掘工作。(5) 地铁4号线施工中对和平门站和火车站站点,主要采用明暗挖相结合的方法,车站主体明挖施工,站台、通道等暗挖施工,周边设置外围围护结构,占地小,且对地下水位影响小,对临近文物基本不产生影响。类比2号线在南门及钟楼站的施工方法,建设规划中的其他线路车站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方

30、法,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也可以保证文物安全。(6)建议地铁5、6号线对站点选址尽量避让文物保护单位。(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轨道交通规划中的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必须履行报批手续。6 规划环境可行性、合理性分析(1)5号线张旺渠丰镐村高架经过规划居民住宅区(2类功能区),月登阁纺织城火车站段以高架形式经过浐河和浐灞河生态区规划的集中住宅区(1类功能区)。在上述路段应加强降噪措施和景观保护措施,若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声环境仍不能达标时,对敷设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分析见表4。(2)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沿既有道路咸宁东路和纺南路,由西至东横穿浐河地下水水源

31、地二级保护区,规划实施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水质。4号线草滩停车场避开了渭滨地下水水源保护地,但距保护地仅330m,草滩停车场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地下水水环境存在潜在影响。但采取施工期的防护措施和加强场区防渗处理等措施后可减少轨道交通对水源地的影响。(3)4号线航天大道金滹沱路段、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路段、常青路凤新路路段和行政中心凤城九路路段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总距离约为1390m。5号线岳家寨荣家寨路段和荣家寨长鸣路路段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集中总距离约为885m。6号线侧坡纬二十八路段、劳动南路丰庆路路段、纺六路纺一路路段和纺一路纺织城路段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总距离约为1751m。在上述直接

32、下穿住宅区路段应采取相应减振措施。(4)建设规划采用“资源共享”原则,车辆段和停车场设置规模合理,只是建议4号线草滩停车场协调用地规划,加强场区内的防渗处理,尽可能避免生活生产废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潜在影响;对5号线狄寨停车场做好用地规划协调或采取相应降噪措施。车辆段和停车场选址合理性结果见表5。表4 建设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合理性分析结果线路路段敷设方式合理性分析分析结果及建议4号线航天基地草滩地下线城市人口及建筑物密集区合理5号线余姚张旺渠高架线沿线多为防护绿地,公用绿地和工业用地合理张旺渠丰镐村高架线沿线多为居住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对噪声影响比较敏感不合理,建议预留声屏障或改变敷设方式丰镐村

33、和平村高架线穿过绕城高速,受地形限制,且声环境和景观环境较为敏感不合理,建议改变敷设方式和平村月登阁地下线城市人口及建筑物密集区合理月登阁纺织城火车站地下线、跨浐河(桥梁)月登阁纺织城火车站路段由于要跨越浐河,考虑到浐河河谷地形条件,采用桥梁方式通过浐河,其他段下穿方式通过,敷设方式合理。合理,注意对高架段的景观维护及降噪措施的合理应用6号线侧坡纺织城地下线侧坡至西部大道段,现状道路较为宽阔,但受西部大道高压走廊影响,不具备高架敷设条件。其余段落沿主城区繁华街区布设,因此全线采用地下线敷设方式合理。合理表5建设规划的车辆段和停车场合理性分析线路车辆段、停车场名称现状用地规划用地噪声敏感区污水排

34、放趋向合理性分析分析结果及建议4号线草滩停车场农用地居住用地居民区第四污水处理厂占用居民用地,对周围居民有一定影响;位于水源地保护区附近,距保护区330m,对地下水具有潜在影响协调用地规划;加强场区污水处理单元的防渗处理,尽可能避免生产生活废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潜在影响航天城车辆段农用地市政用地无第九污水处理厂占地类型合理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合理5号线阿房宫车辆段农用地市政用地、防护绿地和工业用地无第十六污水处理厂占地类型不合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协调用地规划雁鸣湖停车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市政用地和居住用地居民区第三污水处理厂部分占地类型不合理,对周围居民有一定影响协调用地规划;合理布置场区构

35、筑物,使噪声源远离居民区余姚停车场(远期工程)所处地段为还未开发的沣惠新区,后期可纳入沣惠新区污水管网6号线侧坡车辆段农用和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防护绿地无第七污水处理厂占地类型不合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协调用地规划纺织城停车场工业用地和绿地市政用地无第三污水处理厂占地类型合理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合理7 公众参与(1)公众个人调查结果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西安轨道交通规划的线位走向、敷设方式及站点布置比较合理。99.6%的公众支持轨道交通规划的实施。在轨道交通规划实施中,公众认为应充分重视文物保护。在轨道交通规划实施中,公众认为应重点解决好地面交通拥堵和噪声问题。在轨道交通的运营期,公众认为应重点解

36、决振动、噪声和环境空气方面的问题。(2)沿线区政府、有关机构和单位、专家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布设科学、合理,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拉大城市骨架,促进城市布局结构调整,改善交通结构,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主要换乘点,应合理组织公交线路,并合理规划建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尽可能减小换乘距离,形成多元化、快速、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西安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主要采用地下线敷设方式,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风貌。在具体工程施工和营运中采取措施减少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废水、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文物保护和水源地保护。8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综合分析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

37、划,从线位走廊、敷设方式及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见表6。表6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优化建议汇总表线路优化原因优化建议及环境保护要求备注4号线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建议加强停车场场区内的防渗处理,尽可能避免生活生产废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潜在影响草滩停车场场区距水源保护区330m。文物保护对4号线影响文物路段采取施工前预加固古建筑、道床减振、增加隧道埋深等综合措施明城墙、大雁塔、西安事变旧址对于明秦王墓遗址区,鉴于地下遗存尚未全面揭晓,建议进行详细的文物勘探,并根据需要做好遗迹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振动环境保护建议对4号线直接下穿住宅区路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长度约1390m5号线声

38、环境保护和景观环境保护建议5号线远期预留线路张旺渠和平村段采用地下线方案5号线张旺渠丰镐村路段经过规划的集中住宅区和教研科研用地;5号线丰镐村和平村路段北侧为阿房宫遗址和集中住宅区振动保护建议对5号线直接下穿住宅区路段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长度约885m6号线社会环境建议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优化6号线的线路走向,在振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建议6号线沿东、西大街布线采集2号线运营期振动影响参数,专题论证2、6号线对钟楼的振动累计影响振动保护建议对6号线直接下穿住宅区路段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长度约1751m浐河水源地保护加强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水源地9 其他建议及说明鉴于5号线

39、远期预留的线路余姚新庄段(3.75km)目前是沣渭新区规划的预留用地,土地利用性质尚不确定。因此,在建设规划实施阶段应该根据沣渭新区的具体规划功能来考虑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10 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议规划中所包含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需重点论证项目实施产生的噪声、振动、电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对穿越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文化保护区、草滩生态绿地、浐灞生态保护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的线段和站点,应对其影响的方式、范围和程度做出深入评价,充分论证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与有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内容可以适当简化。11 综合结论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规划较为协调,有利于西安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规划拟定的3条地铁线路总体布局、敷设方式基本合理。在依据报告书结论进一步优化调整,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措施的基础上,规划实施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和环境规划的角度,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基本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