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56867994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学习迁移的实质及机制#TRS_AUTOADD_1291883165891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TRS_AUTOADD_1291883165891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TRS_AUTOADD_1291883165891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TRS_AUTOADD_1291883165891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TRS_AUTOADD_129188

2、3165891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探讨学习的迁移规律,必须研究迁移是如何实现的,其基本 的过程是怎样的。迁移是自动实现的,还是在一定条件下, 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实现的?从早期的形式训练说到现 在的各种迁

3、移观点,都是围绕着这些基本的问题进行的。一、早期有关迁移机制的观点(一)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 (formal discipline theory) 以官能心理学 (faculty psychology) 为基础,认为心体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 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官能即 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对 肌肉的训练一样,注意、记忆等各种官能都可以通过多种不 同形式的训练而得到增强,并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形式训练说认为, 进行官能训练时, 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因为内容经常容易

4、忘记,其作用是暂时的,但形式是永久的。某些学科如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难题等都具有训练官能的价值 由于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 怀疑和反对。詹姆斯 (James,1890) 首先用实验方法对迁移问 题进行研究,以试图验证形式训练说。其结论与形式训练说 相悖,即记忆能力并未因训练而得到改善,记忆能力的迁移 也不是无条件、自动的。但由于其实验方法太粗糙,所得结 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此后,桑代克等人以严密的实验 来检验形式训练说,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桑代克提出了相同 要素说。(二)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首先在知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 1901 年的一个实验为例,训

5、练大学生判断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面积。实验中先让被试估计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面积(10100平方厘米),当达到显著进步后,再以稍大的各种长方形( 150300 平方厘米)或面积相同而形状不同的种种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进行测验。结果发现,当面积与练习 时相等而形状不同时, 所得进步仅是练习时进步的44;当形状相同而面积不同时,进步只有 30。对于长度、重量所 进行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的结论,即被试的知觉估计能力并未因练习而得以提高,也不可能无条件地迁移到其他任务中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中训练某一官能未必 能使它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而任何一种官能的改变也只 限于一定的活动范围,训练某一官

6、能并不能保证自动地迁移 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 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刺激相似且反应 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 大。伍德沃斯 ( RSWoodworth )后来将相同要素 (identical elements)改为共同成分 (common components),认为两情境中 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桑代克等人用大量的实验证明,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 有限的, 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迁移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 同的要素。这些都是对形式训练说的否定,也使迁移的研究 有所深入。但仅将迁移视为相同联结的转移,认为两情境中

7、的客观方面的共同要素是决定迁移的唯一因素,这在某种程 度上否认了已存在的迁移,也否认了迁移过程中的复杂的认 知活动,因此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三)经验类化理论 贾德(Judd, 1908)以水中打靶的实验说明了原理、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他训练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射击置 于水中的靶子,其中一组在练习射击之前学习折光原理,另 一组则不学习该原理。 先将靶子放在距离水面 12 英寸( 1 英 寸=254 厘米)处,结果两组成绩基本相等。然后将靶子移 至距离水面 4 英寸处,学过折光原理的那组能迅速适应新的 情境,进步很快,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超过没学折光原理的 那组。贾德认为,掌握了折光原理

8、并不一定马上产生效果, 还需要领会和实际的练习,即理论不能代替实际,所以两组 的第一次的成绩并未因学习了折光原理而有所差异。但当有 了实际经验后,概括化的原理就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 能随情境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即根据水下靶子的不同的深度 进行调整。贾德认为,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对 原理学习得越透彻, 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 迁移就越好。 后来,亨得里克森等人 (Hendrickson & Schroeder , 1941)在贾 德的实验基础上,又进行了更为严格控制的实验,得到了类 似的结论,而且指出,概括化的过程不是自动化的,与教学 方法密切相关。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

9、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认为迁移 更多是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在新旧情境 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但概 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 的全部。(四)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 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对 事物间关系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 性,认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并不取决于是否存在某些共 同的要素,也不取决于对原理的孤立的掌握,而是取决于能 否理解要素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 间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K hler,1929)曾用小鸡和

10、一个 小孩为被试做实验。先让被试对深灰纸和浅灰纸形成分化性 条件反射,即对深灰纸产生食物条件反射,对浅灰纸不发生 食物条件反射。然后,以黑灰纸代替浅灰纸,以观察被试是 对原来的深灰纸发生食物反射还是根据刺激物的深浅关系 对黑灰纸发生食物反射。结果表明,小鸡的前一种反应为30,而后一种反应为 70,小孩则 100地对黑灰纸产生 反应。这表明被试的反应并不是根据刺激物的绝对性质作出 的,即不是根据情境中的相同要素进行反应的,而是受制于 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苛勒认为,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 系,则越能加以概括、 推广, 迁移越普遍。 而对关系的发现、 理解又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顿悟是迁

11、移产 生的机制。(五)分析概括说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 (1963) 从迁移过程入手,探讨了迁移 中所涉及的认知问题。他认为,概括是迁移的基础,概括本 身是揭示本质联系的那种分析的结果。要使迁移得以实现, 学习者必须首先把两个课题相互联系起来,使之包括在一个 统一的分析与综合过程中。在这种相互联系中,通过概括活 动,分析出课题的条件,揭示课题间本质上一般的共同的东 西。概括是同排除一个课题中的非本质因素并参照另一课题 使其具体化相联系的,概括过程的进行主要依赖于对课题分 析到何种程度。简言之,迁移发生的内在机制是对两个课题 的分析与概括。鲁宾斯坦的迁移理论是对迁移过程中的认知问题进行探讨 的早期

12、代表,但对于迁移的内在机制的分析还是比较宽泛、 一般的,仍有待于深入和具体化。这些早期的迁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迁移的机制进行探讨, 但囿于研究手段的落后、研究范围的狭窄以及缺乏其他相关 学科的新观念的影响,对迁移的研究仍无实质性的进展。随 着认知科学与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研究者试图用认 知的观点与术语来解释、 研究迁移问题,如马丁 (Martin ,1968) 提出了迁移的编码变异性理论, 莱文 (Levine ,1974)提出了迁 移的 H 理论, 即迁移的假想理论。 这些早期的对迁移的认知 性研究仍是较粗糙的, 缺乏深入、 细致、 系统和全面的探讨。 随着认知研究的不断进行,尤其是对

13、认知操作及认知技能的 获得的理解的加深,有关迁移是如何实现的理论也逐渐增 多,对迁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二、现代有关迁移机制的观点奥苏伯尔曾对学习的迁移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论述,他认为任 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 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其中认知结构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 的中介, 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 稳定性、 概括性、 包容性、 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组织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 得与保持 (奥苏伯尔, 1978, 1994)。奥苏伯尔的观点代表了 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随后的迁移理论 对迁移的过程、原有认知结构(即表征)的特性等进行了

14、更 为深入而具体的探讨。(一)符号性图式理论以霍利约克(K . J. Holyoak)、巴索克(M . Bassok)和吉克(M L Gick) 等人为代表,提出了符号性图式 (symbolic schema) 理论。认为最初学习中包含了一种形成抽象的符号图式即抽 象的结构特性的学习过程,这种图式是一种可被激活的数据 结构,即当新的情境特征与该图式中的符号匹配时,则激活、提取和应用这种表征。简言之,当原有的表征(表征 1)与 新的表征(表征 2)相同或相似时,即产生迁移,图式匹配 或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该观点认为,为产生迁移,学习者需获得充分的一般性的符 号图式(即抽象的结构特性) ,并

15、能将此图式解释为迁移情 境的表征。未能迁移是因为学习活动中没有包括足够的经 验,以便将不同事件的特征匹配到符号图式中。该理论后来 也承认,某些起特殊作用的非结构特性(即表面特性)也影 响迁移。二)产生式理论以安德森等人 (Anderson , 1983, Singley & Anderson , 1989) 为代表,着重研究了认知技能的迁移问题,提出了迁移的产 生式 (production) 理论。产生式法则是认知的基本成分,一个 产生式法则包括一种条件表征(IF)和一种动作表征(THEN),条件表征用于再认情境中的特征模式,动作表征用于形成一 种符号性信息。个体在最初学习任务中所形成的表征(

16、表征 1)是产生式法则的集合,同样,在新的情境(迁移情境) 中也形成产生式法则的集合的表征 (表征 2)。若两表征含有 相同的产生式或者产生式的交叉与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产生式是决定迁移的一种共同要素。虽然产生式理论也强调迁移中的共同要素,但这种共同要素 更侧重于认知成分,因此,与传统的强调客观的共同要素的 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三)结构匹配理论以金特纳 (Gentner , 1983, 1997)等人为代表,提出了迁移的 结构匹配理论 (structure mapping) 。该理论假定迁移过程中存 在着一个表征匹配的过程,表征包括事件的结构特征、内在 关系与联系等,若两表征匹配,则可以产

17、生迁移。其中,事 件的结构特征或本质的关键特征的匹配在迁移过程中起决 定作用,事件的表面与具体的特征对迁移的影响是微不足道 的。抽象的表征是在迁移情境中构建的,这种构建仅部分依 赖于最初学习情境中有关信息的提取。(四)情境性理论以格林诺等 (Greeno, Moore & Smith ,1993)为代表,提出了 迁移的情境性理论 (situated theory) 。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 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 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中的事件的 相互作用,是对情境中所具有的特征的一种适应。通过相互 作用而形成的是动作图式。该图式是活动的组织原则,

18、而不 是符号性的认知表征。迁移就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或 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这种活动结构的建立既取决于 最初的学习情境,又取决于后来的迁移情境。上述各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迁移问题,但在许多方 面仍有一定的分歧, 比如,决定迁移产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是共同的主观成分还是客观成分,是抽象的表征还是活动, 或者是其他因素?这些关键因素是何时建立、形成的,是在 最初的学习情境中,还是在迁移情境中,或者由前后两种情 境共同决定?迁移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决定迁移的根本成 分是一般的基本能力、基本原则或结构还是一些具体的成分 或活动要素?这些分歧实际上反映了迁移研究中存在的普 遍性问题。究

19、其原因,主要是对迁移研究缺乏一种整体构想, 只重视局部、微观的探讨,忽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 间的联系的建构。再者,用相同的过程或认知成分来描述各 种不同类型的迁移,难免流于空泛。鉴于迁移过程涉及复杂的认知活动,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 因此,要揭示其内在机制,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 析。三、学习迁移的宏观整合机制从宏观角度来看,学习迁移的过程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也就是经验的有序化过程。众所周知,人类大部分经验的获 得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在不 同地点逐渐习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脑是经验的储存器 但人脑对经验的储存同仓库对物件的储存不同,人脑不是机 械、简单

20、、被动、消极的经验储存库,而是一种复杂的、对 不同经验主动的组织加工过程。人脑总是倾向于把不同时 间、不同地点学习中获得的不同经验加以综合,从而组织起 一种一体化的经验结构。在这种一体化的经验结构中,各种 经验成分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均沟 通的一种网络型结构。这种网络型结构形成的过程,即经验 的整合过程,也就是迁移的宏观机制。整合可通过三条途径 实现:同化、顺应和重组。(一)同化性迁移同化是指不改变原有的经验结构,直接将原有的经验应用到 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 用,或者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经验结构中去。这种经验的整合 过程即同化性迁移过程,如已掌握的

21、“金属”概念对学习新 概念“铝”的影响。同化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经验结构是上位结 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一方面,原有的上位结构可 以将新的下位结构吸收到自身中去,实现旧经验对新经验的 同化;另一方面,新习得的下位经验结构又可以归入到旧的 上位结构中去,实现新经验的类化。可以说,同化和类化实 际上是同一过程,只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而已。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 立的,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 是得到某种充实。同化性迁移是学习迁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 型,也是比较典型的迁移现象。(二)顺应性迁移顺应指将原有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所发生的

22、一种适应性 变化。当原有经验结构不能将新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 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 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种经验 的整合过程即顺应性迁移,如“铜”、“锌”、“铝”等概念的 掌握对形成“金属”这种概念的影响。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 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将 前后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形成一种更高级的、包容范围更 广泛的上位经验结构。学习中的顺应性迁移也是比较常见 的,如学习那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并列内容时,个体有一 种去建立某种上位结构的倾向,以便将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的下位经验

23、纳入其中。三)重组性迁移 重组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 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这种 经验的整合过程即重组性迁移。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只是各成分间的结合关 系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比如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许 多不同成分的动作被结合成连续的整体动作,其中不涉及新 的动作的增加,只是各动作成分的重新结合、重新排列。同 样,在语言学习、问题解决等许多活动中都存在着各种形式 的经验重组。例如,小学生学完 20 以内加减运算后,所有 加减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成分都掌握了,此时学习万以内的加 减运算时只需进行重组性迁移。因为除了位数增多外,并未 增

24、加任何新的运算成分。直接运用重组性迁移,可以大幅度 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与此类似,如果学会了分数 的意义、性质以及通分与约分等知识与技能后,就可以在同 分母分数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和带分数加减中,应用重组 性迁移进行教学。总之,重组性迁移在教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首先应教 给学生进行重组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善于利用 这些要素进行重组。教师则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各部分 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重组性迁移,提高学生经验的增殖 性,扩大其基本经验的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的重组性迁移能 力,也是培养其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四、学习迁移的微观认知成分机制从微观角度来看,无论是哪种迁移,都

25、离不开一系列认知活 动的参与。就迁移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认知成分而言,主要 包括以下两类。(一)不同学习中的经验构成成分的分析与抽象分析是指把事物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或者分出事物的不同特 征及不同的联系或关系。例如,把某株植物分解为根、茎、 叶、花等部分;把人的心理活动分解为认知、情绪与情感、 行为、自我调控等方面。分析可以在不同层次和水平上进行, 对个别事物进行分析属于低水平,对一类事物进行分析则属 于高水平。抽象是在区分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与非共同的、非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把共同的本质特征及联系抽取出来, 而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及联系的高级分析过程。例如,人 类个体虽然在种族、语言、肤色

26、、性别、文化等方面存在差 异,但人都能够使用语言,都能够进行思维和从事社会劳动, 这些是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把这些本质特征 抽取出来,并与非本质特征相区分,舍弃非本质特征,就是 抽象。抽象与分析的区别就在于所指向的范围不同。分析是对个别 事物的个别要素的认识,抽象则是对一类事物的本质要素的 认识。抽象从其实质而言,也是一种分析,是在分解同类的 许多个别事物的特征或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出哪些是 共同的,哪些是本质的,即分解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要素 的过程。因此,抽象是高级的分析。由于人类个体的经验水 平不同,其抽象水平也有差异。在任何迁移过程中,学习者都需要对新的学习中的经验成分

27、 以及与之相关的原有经验进行分析,对新旧经验的组成成分 加以识别,从而进一步抽象出这些不同经验之间的共同的本 质要素。分析与抽象是实现迁移所不可缺少的认知成分。(二)不同学习中的共同经验成分的综合与概括 综合就是将分析得出的个别事物的组成要素联合为一个整 体,从而形成对该事物的整体认识。综合与分析是对应的。 在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既有分析,也有综合。综合是 在对相互联系的各组成要素的分析基础上实现的。例如,在 学习某篇课文时,通过对课文各部分的分析,找出各部分描 写或论证的主题、写作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全篇文章 进行综合,总结出文章的中心及写作特点。概括与抽象对应,是把抽象出来的一类事

28、物的共同的本质要 素联系起来,形成对该事物的整体认识。从本质上来说,概 括也是一种综合,由于它是对一类事物的认识,因此它是一 种高级的综合。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几篇说明文之后,通过 分析、抽象获得了有关说明文写作上的共同的、本质的特点,如说明的顺序、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对说明文的写作加以 概括,从整体上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在迁移过程中,不但要分解出不同经验的构成成分,抽象出 新旧经验之间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或联系,而且还要对这 些经验进行综合或概括。通过综合,对不同经验产生完整的 认识;通过概括,对新旧经验间的本质要素产生整体认识, 这样才能实现迁移。因此,综合和概括也是学习迁移产生所必需的认知成分在任何迁移过程中,学习者都要对新的学习中的经验成分以 及与之相关的原有经验进行分析,对新旧经验的组成成分加 以识别,从而进一步抽象出这些不同经验之间的共同的本质 要素。同时,学习者还要通过综合,对不同经验产生完整认 识;通过概括,对新旧经验之间的本质要素产生整体认识。分析、抽象、综合和概括这四个基本认知成分在任何迁移过 程中都存在,而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完成迁移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