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

上传人:na****u 文档编号:5686371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论文-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号: 1911120222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论文 (人文科学) 题 目: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 院(系、部): 教育学院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职 称 教授 2012年6月5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资料目录1.学术声明11 页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19 页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12 页4.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4 页5.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11 页6.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11 页7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汇总表12 页8.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13 页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院(系、部)名 称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教育技术学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2016年5月28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学 术 声 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3、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人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摘 要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慕课(MOOC)在教育界应运而生。2011年,慕课开始发展;2012年,慕课在世界范围内风靡;2013年,慕课浪潮席卷中国。慕课,因为其所具备的大型,开放,在线等特点,慕课的应用已从最初针对于高等教育受教者而开发的平台,逐渐向各级各类教育渗透,如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以期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产生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检索分析近五年间内(2012-2016)在中国知网上关于慕课研究的文章,并进行内容分析,分析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现状,对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理念、模式、方

4、式进行梳理,总结出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注意问题与对策,帮助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慕课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关键词:慕课;中小学;教学;应用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 MOOC emerges as the digitized time requir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Originated in 2011,MOOC swept over the whole world in 2012 and rolled up in China in 2013. Wit

5、h the large,open and online characteristics,the researches of MOOC tend to seep from the platform of the educated in higher education originally into various types and levels of MOOC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by consulting of MO.OC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by consulting CNKI about the

6、 researches of MOOC from 2012 to 2016.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being based on content and information,and combining with self-reflection and summary ,the author studi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make assistant offects in this field.Keywords: MOOC; Middle and Primary

7、School;Teaching;ApplicationII目 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绪论1(一)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问题研究的背景12问题研究的意义2(二)相关概念的界定21慕课22微课23微视频24翻转课堂3(三)慕课的分类3(四)问题的研究方法4二、数据统计分析与问题分析4(一)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基本状态数据统计分析41知网中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文献占慕课研究文献总比的情况42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地域分布53研究者所处的研究机构分布54中学和小学研究分布65 按应用学科分类76问题小结8(二)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发展状态数据统计分析8三、慕课在中小学教

8、学应用中的原则与方式分析9(一)慕课在中小学应用原则91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92慕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3慕课的表现形式应该多样化104慕课学习的共享性105慕课学习内容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容量10(二)慕课在中小学应用方式101先学后教102顺情而导103碎片化学习104双师教学10四、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注意问题与对策11(一)慕课在情感传递的欠缺11(二)慕课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控能力要求较高11(三)设备及网络条件限制了慕课的发展11(四)慕课联盟急需中小学教师的参与11(五)慕课教学方式应积极倡导双师教学11(六)慕课在中小学应用应强调本土化12总结12参考文献12致谢131

9、4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一、绪论(一)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问题研究的背景慕课起源于针对高等教育者开发的在线课程,因其特有的大型,在线,开放等特点,成为近几年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以及研究对象,对其研究也已经覆盖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大多数研究文献中,慕课是把2008年慕课概念的提出以及实践当做慕课的起源1,但事实上,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开放式课程计划以及随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都对慕课理念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到2007年,出现了慕课的早期雏形,即美国学者戴维维利开发的开放教育导论和加拿大阿勒克科瑞斯博士开设的社会性媒介与开放教

10、育2。2008年,慕课这一概念正式在美国提出,并被加拿大学者率先实践,当时被认为是慕课开端的连通主义与联结知识课程基于联通主义。但真正引起关注,是在2011年,全球16万学生,在线注册学习人工智能论课程,本门课程是斯坦福著名教授开设并上传分享,受到世界范围的追捧3。随后的2012年,伴随着三大慕课平台的建立和各大世界名校的积极响应加入,国外MOOC研究开始轰轰烈烈的展开,迎来了国外的“世界元年”4。在2013年随后的时间里,一方面,对于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带来的教育希望,许多国家、高校,纷纷投入到实践应用中,加入到世界慕课热潮流。最显著的是注册三大机构的学习者人数骤增,开放课程以及签约高校增多

11、,而且在世界各地开始建立自己的慕课平台及联盟性组织;另一方面,作为慕课创始人之一的乔治西门斯甚至提出,“如果2012年是慕课元年,2013年将成为批判慕课之年”。乔纳森里斯教授则直接讥讽道:现在焦点已经不是慕课,而是“批判慕课” 5。一些人开始针对慕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如高退出率,低通过率,脱离开慕课热的浪潮,开始冷静思考慕课的合理定位。而对于中国国内,2013年刚掀起一股慕课浪潮,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等顶尖高校相继签约 MOOC 平台,对于慕课的研究大量涌现,郭英剑(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认为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年。同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慕课中心,涵盖了高中,初中

12、,小学慕课课程,并联合复旦大学附中等知名高中、初中与小学,组建 C20 慕课联盟(高中) 、C20 慕课联盟(初中) 与 C20慕课联盟(小学) ,其他联盟相继成立,各大慕课网遍地开花。在随后的时间里,基于慕课研究下,翻转课堂,双师教学等教学模式进入实践应用。近年来国内关于慕课的研究应用,如火如荼的进行,慕课虽未像起初担心的那样代替传统教育,但也在我国部分地区慢慢发展成型,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2问题研究的意义 对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吸取在探索实验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并借鉴当中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中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的进一

13、步深化,有利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创新应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慕课 慕课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慕课”定义的第一次提出,是在2008 年加拿大6。牛津字典将 MOOC定义为: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并能被大量用户免费访问的学习课程,任何人都可以登录该网站并注册账号、参与学习7 。 关于MOOC,维基百科是这样界定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也散布于互联网上。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才可以称之为MOOC,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MOOC。金英在浅析互联网时代慕课的来世与今生中对慕课的

14、阐释是:大型开放在线课程,发端于那种分享资源和将学习管理系统与开放的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微课为基础构成的、针对非特定群体学习者的开放型在线课程8。樊文强在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的研究文章,中将“慕课”定义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MOOC),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9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

15、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2微课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本文对微课的解释采用的是“微课”重要实践者胡铁生在“微课”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的一个与时俱进的定义“ 微课”3.0 概念,其特征为:教学内容突出、时间短、课程精致,制作精简。3微视频微视频是指时长为几分钟多至十几分钟的短视频,可以依托网络或移动终端,视频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一种新媒体。其特征为:资源容量小、制作要求低、群众参与度高、视频

16、内容广泛。4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10。其特征为:翻转了教学顺序,课前自学,课中讨论和问题的解决。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但微课不仅仅是微视频,还包括完整的教学设计、相应的学习评价和教学支持服务。慕课的核心是微课,虽然慕课和微课都具有在线的特点,但慕课的特征之处在于,慕课具有大规模,开放的特点;而微课的特征在于“微”,为特定的知识点或环节开设,微课不具备开放特征,系列的微课大规模开放就等同于慕课。微视频是翻转课堂课

17、前自学的核心内容,但翻转课堂还包括课堂老师组织的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慕课、微课和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三)慕课的分类根据不同教育理念将MOOC分为cMOOC、xMOOC和tMOOC 三种形式。x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的课程形式,主要以知识的转移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播与复制。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连接,学习是教师刺激与学习者反应之间的连接,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与训练者,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被动接受知识。“有效的行为主义教学方法包括两方面:课程内容讲授与准备充分的学习者。课程内容由教师事先设计、精心讲授,学生通过教

18、师的讲授接受并内化知识”11。研究者们批判,xMOOC的教育理念陈旧,限制了新的实践本该具有的变革潜力。但xMOOC 保留了学习大纲、知识讲授、章节练习、练习反馈等常见的规范性课程的基本要素,比较符合主流的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模式,因此xMOOC是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慕课”模式,如Coursera,edX等。cMOOC 是基于联通主义(自主、多样、开放、连接和互动)学习的课程形式,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将规模大、开放、认学分三个要素融合一体,这是其独特之处,符合数字经济的参与特性。该理论认为:学习不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不同知识源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构成一个

19、知识源,学习者通过交流工具、对话等方式相互学习,获取所需知识。唐斯指出,“知识是一种网络现象, 通过网络进行建构与传播;知识并非固定的实体,而是来自学习者之间的交互”12。与xMoocs不同,cMoocs不是由教授主讲全部课程,而是强调学习者个人通过与其他学习者交流获取知识,学习者需要提供并分享一定的课程资料与学习资源,并对其他学习者的观点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视频只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学习活动则全部由学习者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研究者们认为,cMOOC可能会成为正规教育的有力对手。tMOOC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主要以任务为前提,强调对复杂技能的掌握。(四)问题的研究方法

20、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记录中国知网当中关于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文献,按照地域、应用学科、研究者信息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年来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现状;通过查找慕课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应用研究文献中出现关键词,对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出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模式和方式以及应用中应注意问题。二、数据统计分析与问题分析(一)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基本状态数据统计分析1知网中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文献占慕课研究文献总比的情况进入中国知网,通过高级检索,按照主题关键字输入“慕课”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索到3592条结果。然后对这3592条检索结果进行删选,找到其中慕课在中小

21、学教学应用现状的相关文献有186篇。从这个数据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知网当中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文献占慕课研究文献总量的比例为5.18%。从数据看,慕课并没有在教育中广泛的应用,对基础教育影响更小。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学内容,除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外,还应包括情感、德育方面的引导和培养,而慕课在这一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还有所欠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仅就目前的中小学教育而言,还不存在单纯的“慕课”。因为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以外,还有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这一点,“慕课”很难做到。13教师面对慕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准备不足,经验缺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

22、心主任李志民认为,如果从知识传授的内容来讲,“慕课”适合于各类教育 ;但从受教育的群体来分析,与大学生相比,中小学生毅力稍弱,“慕课”需要更多的来自老师的配合。14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提出要用审慎研究的态度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他指出中小学与大学在教育要求与教育形态上有很大不同,因此推广慕课的方式与效果也会呈现出不小的差异。首先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基础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对于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和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有很大不同。其次,高等教育的课程大多是专业类课程,专注于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还有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这一点慕课是无法实现的

23、。再则,高等教育的学生是经过选拔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好,而基础教育学生差异极大,教师的高水平更体现在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把握上,这个差异看上去无关紧要,却是根本的问题15。网络学习的学习环境还没有发展成熟,家长对于中小学生上网会影响学习的传统观念短时间内不易扭转,多持不支持态度。另外在线学习对中小学生视力造成的不良影响、慕课在中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不足,同样制约着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大范围推广研究。2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地域分布在选择的186篇文献中,删选掉研究者信息不详的文献,在剩余的136篇文献里,研究者地域分布比例见表1。表1 研究者地域分布研究者地域文献篇数所占比例东部8867.

24、41%中部3425.00%西部1410.29%统计结果显示,研究文献以东部为主,中部和西部虽已有相关文献研究或报道,但与东部差距较大,且中西部间在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慕课能够更好地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但是数据显示,东、西、中部在慕课研究方面存在的差距依然很大。其中,深入性价值研究或者前沿报道和最新成果多在东部研究者文献当中体现,中西部的研究文献当中多以借鉴和浅谈为主,深入性的理论研究较少。现有的参与到慕课平台及发展应用的中小学,大多依托本地的优质高校教育资源,来实现其在技术和知识上的效果呈现,而优质高校资源本身就在地域上呈现阶梯分布,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

25、最少。经济发展决定了东西中部的慕课发展差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慕课依托在线网络,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支持,东部整体经济发展较好,有利于慕课的推进和应用。而中西部发展的普遍不平衡,许多地方电子白板PPT等的应用都已经称得上的是先进,慕课实行的难度显而易见。教师在慕课形式下重构教学过程的能力限制了慕课的应用进程,现代教学条件下,需要教师不进要有优秀的教学知识储备和能力,还要有一定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最优化教学的能力。3研究者所处的研究机构分布表2 研究者所处的研究机构分布研究者所在机构文献篇数所占比例中学6245.59%大学3928.68%小学2921.32%职教42.94%其他21.47

26、%在剩余的136篇文献里。文献按研究者所在机构分类,统计数量和比例见表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对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现状的文献里,来自中学的研究将近一半,远远超过来自大学和小学的研究者文献。大学研究者文献排在第二位,小学研究者紧随其后,而职教研究者的文献不到3%。相对于大学,中学研究者处在中小学慕课应用的第一线,此类研究与自己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实践多依托优质高校资源,加上大学本身固有的学术研究环境,使得大学研究者文献数量仅次于第一线中学研究者后;小学研究者文献研究数量少,且少有深入研究的文章,小学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水平以及学术研究氛围相对不如大学和中学职业教育学校,重

27、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对技能的应用上,对教师的评价重在学生的毕业就业率而不是自身的论文成果上,学术研究氛围相对没那么浓厚。 4中学和小学研究分布136篇文献里。文献按研究对象分类,统计数量和比例见表3。表3 中学和小学研究分布研究对象文献篇数所占比例中学5833.82%小学4936.03%其他2921.32%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按研究对象划分,对慕课在中学和小学的应用研究文献数目差距不大,相对于在中小学应用研究在总体中仅占5.18%的比例,可以看出对慕课的研究与慕课的起源几乎一致,针对于成人高等教育,虽有向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主流研究群体依然为成人高等教育。在中小学应用研究上,因中小学所处的

28、品格性情养成的重要阶段,且不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及自控能力,学业任务重等共性特点,在中小学应用研究上,差距不明显。以中学为研究对象的58篇文献中,按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分类,统计结果见表4。表4 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研究分布研究对象文献篇数所占比例职业中学58.62%普通中学5391.38%表4中数据显示,以中学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里,几乎都是对普通中学应用的研究,对职业中学的研究仅占8.62%。分析原因:(1)职业中学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基础义务教育中学习水平不高或者自控能力差的同学,他们更适合传统教育接受面对面的严格管理(2)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掌握生存技能,提高就业率。而慕课对讲授的知识是否能够运用到

29、生活当中,无法保证,且无法做到现实的设备提供,只有言传没有身教的技能传递,不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以普通中学为研究对象的53篇文献中,按高中和初中分类,统计结果见表5。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以中学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对初中的应用研究为主题,高中有相关应用研究文献,但数量很少。分析原因为:(1)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升大学的关键阶段,学业任务更重。(2)慕课研究虽已发展但未成熟,高中这个关键阶段,应用推进持审慎态度。表5 高中和初中研究分布研究对象文献篇数所占比例初中4686.79%高中 713.21%5 按应用学科分类在有具体应用学科的60篇文献中,按应用学科分类,统计结果见表6。表6 慕课在学科应

30、用中分布应用学科文献篇数所占比例英语1321.67%语文915.00%信息813.33%数学813.33%物理610.00%历史46.67%德育35.00%地理23.33%其他610.00%其他学科各一篇文献,包括:化学、科学、劳动技术、生物、音乐、体育。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按应用学科分类,慕课几乎在中小学的大部分课程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慕课在英语应用的研究文献最多,其次是语文、信息、数学、物理等。原因有:(1)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偏重于书面英语教学,虽然在口语应用、听力等方面有所侧重练习,但效果不佳。且英语老师本身也不保证都具备标准的英语发音和熟练的应用能力,再加上缺少对应的英语应用环境。而慕课

31、的用应,可以分享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开放在线的网络讨论环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因为怕说错害羞而不敢张口的问题,也有机会让学生与国外的英语使用者直接交流讨论;(2)语文课程与慕课的合理结合,慕课中提供的微视频教学以及一些课程内容的情节视频,使得学习内容更生动形象,便于记忆和理解,开放的在线网络讨论环境,有利于部分主观性较强的语文作业的思路拓展;(3)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与慕课这种在线网络学习贴近,在已有的设备支持下,免去了必须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进行教学的麻烦,学生可以更加方便且能接触到更多优质资源及前沿科技去丰富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4)中小学阶段是数学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慕课的应用使得其中的一些

32、抽象思维以及图像线段等更具体直观准确,也因此,慕课在中小学物理的应用紧随其后。数据显示,除信息技术与慕课网络在线本身就有所联系的课程外,学科应用研究文献数量居于前列的都是中小学主科:英语、语文、数学。而那些偏向于实践,重在现场参与活动的学科,如:音乐、体育、劳动技术等,排名靠后6问题小结慕课的起源是针对于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及自控能力,还要有必要的应用电脑学习的能力和网络条件。慕课的授课形式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及能力不相适应。加上慕课没有现场的现实互动交流,现行的慕课发展模式还不成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慕课与传统教育教学相比,还需要继续完善发展。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应用中

33、,无法替代传统教育进行大面积推广。慕课制作上需要有优质的师资阵容及技术人员做保障,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缺乏做好慕课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从情感态度上,网络在线的虚拟环境在中小学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显然是比不上传统教育面对面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利用慕课开展学习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评价及学分认证,特别是数据分析和自我检测,这对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水平鉴定以及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慕课的运作与维持需要必要的经费,学校财政困难限制慕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二)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发展状态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文献中出现关键概念的先后次序分析, 2013年到20

34、16年,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发展研究中学科范围和内容关键词出现的年度顺序见表7。表7 学科范围和内容关键词出现的年度顺序时间学科内容2013数学微视频、翻转课堂、前置学习、自我发现和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201420152016 数学、物理、语文、历史、化学、英语数学、物理、语文、历史、化学、英语、生物、信息技术数学、物理、语文、历史、化学、英语、生物、机械、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微课平台、点播、系列微课、微课资源库、慕课课程模式、先学后教、顺情而导、深度融合、碎片化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微翻转、慧学云、翻转路径、农村学校碎片化教学、分层教学、互联网+、个性化学习设计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2013至20

35、16年度期间,慕课应用的学科范围逐渐扩大。2013年慕课在中小学教学的应用学科中,只有数学学科,研究单位位于上海和济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14年起学科范围逐年扩大,应用学科扩展到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物理、历史等其他学科,表明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学科范围扩展,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研究单位从城市向农村发展。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设备资金教师专业能力等优势,率先开展慕课在中小学教学的应用及研究,但随着慕课的进一步发展,从2015年,已经开始向农村中小学应用研究发展。早期的慕课应用研究沿袭成人高等教育模式,集中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如利用微视频教学公开课课程结构为,先让学生观看微视频,然后知识的

36、梳理与答疑,最后是巩固练习。并没有利用网上开展微视频的教学,为学生自我发现和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更适合的学习环境和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从2014年开始,开始真正的符合慕课要求的应用状态研究,出现了视屏点播、先学后做、顺情导入等教学环节,实现了网络虚拟教学和现实课堂相结合,课程的基本模式,从网络平台学习微视频,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点上能够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主题学习,扩展学习范围,构建自己的学习问题。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师生就学生构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通过社会协商构建答案。通过网络和课堂,进一步提出问题,延伸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大规模的慕课平台和慕课联盟组织出现,开始了系列微课的建设,丰富和优化

37、了微课资源,学生能够基于微课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可以进行基于个人需求的碎片化学习,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激发学习情趣。慕课应用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融合,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方式。 慕课联盟出现,改变了教师个人进行的慕课应用研究,老师和学校开始寻求加入联盟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 通过联盟中技术协助及资源共享,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2015年起,慕课应用从课堂全员集中翻转到个人微翻转。个性化学习进一步加强,教师多样化教学资源设计、多层次教学过程设计应用于慕课应用过程中。慕课学习路径的设计更多的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慕课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但农村中小学慕课应用研究困难重重。

38、慕课应用最需要的地方是农村边远学校,最薄弱的地方也是农村。加强农村中小学慕课建设,开展慕课应用研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2016年起,碎片化学习研究更加深入,“互联网+”理念结合慕课学习理念推动了慕课应用发展,个性化学习设计与评价相互联系,构建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路径。同样条件下,不同学生依据原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思维智力水平,通过慕课平台选择微课程进行学习。三、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中的原则与方式分析(一)慕课在中小学应用原则1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慕课学习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慕课内容的构建、表现方式要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慕课学习,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理解的思维方式,才能

39、满足个人发展需求。2慕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慕课开发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知识表达要艺术性,问题设置要以学生的知识学习和问题探索方式相联系,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3慕课的表现形式应该多样化慕课开发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目标构建知识信息的表达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路径。4慕课学习的共享性通过慕课学习,学生要将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结果与他人共享,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发现自己的不足,产生新的知识思考点,从而引发自我学习的原动力,理顺自己的知识结构。5慕课学习内容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容量教师选择慕课课程内容应尽量达到课程的最优搭配,适当地、适度地表征知识,创设情境提供学习参与,确保

40、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二)慕课在中小学应用方式1先学后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要求,课前先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目标的自学,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高知识的构建意义水平。2顺情而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等基本情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的学习。3碎片化学习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生能够利用手机和移动浏览器在不同场合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有效调整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想学和乐于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4双师

41、教学2013年, 为了在适应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更好的实现慕课在中国的应用,达到促进教育均衡,优质资源共享的效果。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其他教育研究组织联盟及企业发起了名为双师教学(又称“慕课1+1”)的公益性远程教学模式新项目。双师教学是指整个课程结构当中有两名教师参与教学,主讲老师是来自人大附中的老师,负责课程的远程授课;辅助教师是项目学校安排在现场辅助主讲教师,参与现场管理、组织,根据现场同学的进度及理解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并组织谈论、答疑等教学活动。四、慕课在中小学教学应用的注意问题与对策慕课作为教育界新兴教学模式,本身发展不够完善,进入我国时间也短,必然在我国践行应用中,会出现

42、一定的困难。(一)慕课在情感传递的欠缺慕课在基础教育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现实难题。陈江教授认为:仅就目前的中小学教育而言,还不存在单纯的“慕课”。因为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以外,还有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这一点,“慕课”很难做到。(二)慕课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控能力要求较高慕课起源于高等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符合成人自主学习,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控能力达不到慕课学习的要求。(三)设备及网络条件限制了慕课的发展现代技术设备以及对应的网络条件在我国中小学还远远未达到普及状态,因此出现了东西部慕课应用的差异,且出现了慕课应用程度的差异,部分学校只能采取慕课加传统面对面

43、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慕课使中小学生意识到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不再只是娱乐消遣的工具,还可以作为促进学习,进行课下学习的好助手。(四)慕课联盟急需中小学教师的参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早实施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的是重庆聚奎中学。在目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面组织的慕课联盟 C20 ( 小学、 初中、高中) 中,学校所践行的就是翻转课堂。在2015年对118所包括C20慕课联盟在内的翻转课堂应用实践学校的调查中显示,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习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同伴互助思维的培养上都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五)慕课教学方式应积极倡导双师教

44、学慕课教学过程中,缺乏授课老师对现场同学理解情况、吸收程度的掌握,对于学生的专注度等自控能力方面的监督有待完善。双师教学结合了慕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优点,以及传统面对面教学中在课堂管理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进度跟进情况、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等方面的现场管理优势。经过应用实践,双师教学在项目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高校的优质课程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直观、形象呈现在师生眼前,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和形成,并明显提升了项目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六)慕课在中小学应用应强调本土化 因为慕课起源于美国成人高等教育自学模式,我国借鉴慕课学习理念时,要考虑慕课原有的

45、特征,在我国中小学应用研究时,结合我国中小学学习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教学。总结慕课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应用现状,受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慕课本身特点等多方面影响,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上,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慕课想要更好的在中小学教学上进行应用,我们需要将慕课本土化,结合中国国情,将慕课适度的镶嵌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高自身使用慕课进行教学的能力,国家应加大对偏远地区学校的扶持。慕课短期内替代不了传统教学在我国教学当中的地位,但慕课可以辅助我国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参考元素。参考文献1姬十三.MOOC如何改变学习N.文汇报,2014.01.20.2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

46、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3慕真,薛海峰.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78804付检新.基于xMOOC和cMOOC 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2):112-113.5陈竹.北大清华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N.中国青年报,2013-5-23(3). 6Richard F Heller.Learning by MOOC or by crookJ.MJA,2014,200(4):192-193. 7蓝晓宁.基于MOOC模式的高职教学思考J.高教学刊,2015,(1):49-50. 8K K

47、irkwood.The wisdom of the clouds: Distributed learning, MOOCs, edupunks, and the challenge to formal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Open Source and Open Content (WOSOC) 2010C.Jakarta,Indonesia,2010:96-103. 9付检新.基于xMOOC和c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 17(22):112-113. 10唐九

48、阳,郑龙.MOOC:军事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3):9-11. 11Laura Pappno. The Year of the MOOCN.New York Times,2012-11-02(3). 12Letter from 58 professors to Smith Addressing ed XEB.(2013-05-23). 13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18-23.14刘森,吴兵.全球教育资源共享新途径慕课J.才智,2015,(8):203-203. 15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

49、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 2013-5-23(3). 16谢宾. MOOC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5,11(3):42-45. 17Waters A.Top ed-tech trends of 2012: MOOCsZ.2012. 18尹鹏.高校MOOC课程制作的分析与思考J.软件导刊,2015,(1):74-75. 19何琦.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应如何看待慕课J.学术探讨,2015,(5):245-245. 20段丽华,周霖,柳海民.MOOC 的全球化发展与高等教育公平J.现代教育管理,2015,(4):11-16. 21陈希,高淼.MOOC 课程模式及其对高校的

50、影响J.软件导刊,2014,13(1):12-14. 22孙雨生,程亚南,朱礼军.基于MOOC 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2015,(3):65-71.23慕课,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专访华东师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上海教育,2013,(11):102-10524慧君.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J.职业技术,2008.25李志民.MOOCs 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3-09-23(3).26美NMC地平线项目,龚志武,吴迪,陈阳键,苏宏,王寒冰.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6/106.27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215/5.28杜杨.“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08-21(014).29刘戟锋.“慕课”挑战传统教学N.人民日报,2013-11-05(21).30刘杨钺,刘戟锋. MOOC:传统型大学面临的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6-26(B07).致谢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帮助,特别是指导老师白院长,不耐其烦,认认真真的帮我把论文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逐一检查指出,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在此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