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文本(共8页)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5686351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开题报告文本(共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题报告文本(共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题报告文本(共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文本(共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文本(共8页)(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 北 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院( 中 心 ): 经 济 学 院 学 科、专 业: 人 口 学 研 究 方 向: 人口健康 指 导 教 师: 包 芳 研 究 生: 刘 丹 入 学 年 月: 2008年9月 论 文 题 目: 我国的人口健康与卫生资源配置 开题报告日期: 2010年5月 研 究 生 学 院一、题目名称及来源(一)题目名称:我国的人口健康与卫生资源配置(二)题目来源:在导师指导下自选题目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医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政府及相关学者越来越关注卫生资源配置对人口健康的影响。事实上,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

2、,卫生资源配置都有不同的重点领域,其总目标是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社会公平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复杂的人口转变与健康转变过程,生育率死亡率均已显著下降,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其他特征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无疑对人口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行为、卫生资源的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我国人口健康与卫生资源配置的研究,需要全面了解人口面临的各种显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因素,以便更好地探讨人口健康与卫生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兼顾卫生资源投入的效率与公平,确保卫生资源投入与健康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发挥非卫生保健因素的作用,对于保障

3、我国人口健康,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人口健康的提出和发展人口健康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的深入而扩展,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了加拿大人健康的新展望。该文献阐述了健康的概念及决定健康的不同因素。该文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卫生策略的重点转移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通过了健康促进渥太华宪章。同年,Jake EPP在发表的“实现人人健康:健康促进框架”中指出,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决定个体行为和选择,继而影响人类健康。(Geneva,2008)1989年,加拿大高级研究所(CIAR)最先提出人群健康的概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了有力

4、的科学依据。1994年人群健康被加拿大卫生部正式纳入卫生政策,并发表了人群健康策略:加拿大健康的投资报告。该报告总结了健康的决定因素,提出建立在这些因素基础上的人群健康框架。现阶段,人群健康策略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的卫生政策的重点。(Mustare,FraserJ.and Frank,John.The determinants of healthM.Toronto: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de Research Publication,1991:6-7.)2.我国人口健康及卫生事业发展状况我国健康人口学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

5、人口学与健康科学问题。游允中,郑晓瑛编写的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康,主要侧重于研究人口死亡,目的是想从对死亡的了解去促进减少人口的死亡,也就是促进人口的健康。把死亡的水平、模式、发展趋势、原因和人口健康联系在一起,提出在死亡水平下降以后的社会不仅应该是死亡率很低的社会,还应该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该著作为本文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口健康的研究是利用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健康、健康相关行为和卫生保健服务,在不同人口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找出人口特征变化和健康转变间相互作用和朴素制约的规律。(郑晓瑛,宋新明. 2000) 人口健康受诸多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婴儿死亡率就是是综合反映一个

6、国家或地区人口死亡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及生命素质高低的重要人口学指标。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婴儿死亡率水平迅速下降,对我国人口总死亡水平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婴儿死亡率对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过程与规律,认识我国人口的现状与特点起到重要作用。(刘爽.中国婴儿率的初步分析.人口研究,1989年第3期) 根据以医院为基础的疾病构成和死亡构成及人口统计资料,再度审视人口与健康的关系,初步界定了人口健康、人口健康储量、人口健康风险比、疾病危害潜力等研究领域的定义,在探讨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潜在健康问题和健康结局的规律基础上,通过疾病发生强度和小概率疾病增扩的研究,在人口健康的研究领域提出进一

7、步的方法学假说。(郑晓瑛, 2003)对人口健康的研究不仅限于医疗卫生学的范畴,还涉及到与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张开宁,邓启耀编写的多学科视野中的健康科学一书,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健康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重大变化,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们从各自学科的视角对人口健康领域的变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为了解中国人口健康学科发展历程和发展方面全面而独特的观察角度。该书对本文写作中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新领域的研究有很大帮助。我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经济生活里还存在许多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转型都落后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导致医疗卫生成为许多社会矛盾的集中点和爆发

8、口。探讨和研究了如何利用好后发优势,解决好转型中的各种问题,把握好新时期的新形势,使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杜勒勋等主编的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报告为本文写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具体经验。周绿林编写的卫生经济及政策分析,着重对卫生经济及卫生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和研究注重量化研究和定量分析。主要内容有:卫生服务需求、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政策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及政策分析、卫生资源配置与国有资产管理、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等。为本文写作中的对策研究提供了帮助。3.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群中年龄结构、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医学的理论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以前,医学是

9、在生物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以生物学因素为出发点,着重在个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日渐显露出它的局限性。美国的研究表明,人群的疾病大约5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20%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20%与遗传衰老等生物学因素有关;还有10%与卫生服务的缺陷有关。(Engel G,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ediding,Science,1977,196,129-135.)美国学者提出

10、通过引进激励机制,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最大限度的增进人民健康。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介绍了美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未来美国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设。初衷是为西方国家以市场为基础的卫生体制提供一种改善健康效果的新方法,(美Davie A.Kindig,MD,PhD.著,石光、李明柱等译. 为人群购买健康-为健康结果付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在理论层面上,揭示了作为健康人口学基础的一般原则。在应用层面上,证明了人口学和卫生保健的联合如何对医院、医生团体、诊所、看护所和其他卫生保健机构的规划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美Louis G.Pol Richard

11、K.Thoms著,陈功等译.健康人口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健康水平与受教育时间迈出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无论是从死亡率到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的各种健康指数,还是从个人比较到人口群体的比较,这一结果都能成立。在收入方面,发达国家中排除赤贫人口以后,人口健康水平与人均收入没有关系,寿命长短和人均收入之间的传统联系也消失了。对医疗服务而言,一定的最低收入水平固然重要,但在该水平之上,无论是工业化国家之间还是一国之内,死亡率和收入的相互联系就几近于无了。(美V.R.Fuchs,“经济学、价值观和医疗改革”,美国经济回顾,1996年3月,第86(1)期,1-24。参见:V.R

12、.Fuchs著,罗汉等译,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在医疗卫生服务因素方面,国外的研究大多认为,当医疗数量超过一定的变动范围后,其边际效用极小。也就是说,国与国之间或是一国之内的死亡率差异与医生和其他医疗要素投入的差异几乎没有关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并一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最有望改善健康状况的途径。(美F.D.Wolinsky著,孙牧虹等译.健康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一)主要研究内容1序言1.1 选题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研究基础1.3.1相关概念的界定1.3.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

13、.4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1.5.1研究思路1.5.2创新点2我国人口健康状况及人口健康转变2.1我国人口健康状况 2.1.1人口健康评价 2.1.2人口健康的主要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出生死亡率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儿童生长发育慢性病发病率2.2人口健康转变3人口健康的影响因素3.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2环境因素3.3人口因素3.4公共卫生政策4人口健康视角下的卫生资源配置4.1卫生资源配置原则4.1.1公平与效率兼顾4.1.2充分考虑人口国情4.1.3对弱势群体的倾斜 4.2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模式 4.3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模式对人口健康的影响5政策建议(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以理论研

14、究为主,对资料进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适时穿插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用人口学特有的分层技术研究卫生资源分配对人口健康的影响程度。(三)创新点 用人口学特有的分层技术研究卫生资源分配对人口健康的影响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此外,本文将提出“中国现阶段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应该更加关注人口不良出生结局,以便实现提高人口素质的奋斗目标”这一政策建议,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这将是本文的又一创新点。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资料,理解人口健康与卫生资源配置的内涵,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多途径收集权威和全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文献资料进行细致、深入、系统的研读,

15、在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取舍,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框架、进行论文写作。(二)速度安排和预期目标第一阶段(2010.032010.08):选题、收集文献资料并对其加以分析、整理;第二阶段(2010.092010.12):论文初稿写作阶段,争取在此阶段完成初稿;第三阶段(2011.012011.03):上交论文初稿并按导师评审意见及时修改;第四阶段(2011.042011.05):修稿合格后,最终定稿。五、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一)本论文的研究和写作遇到下面的问题1、人口健康和卫生资源配置都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在分析时要注意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平衡。2、卫生资源的配置涉及到国家政

16、策、法律法规、技术因素、人口因素、标准的设置等多方面因素,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涉及到交叉学科的运用。 3、本论文的预期目的是,提出人口健康视角下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的主要对策,为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人口学方面的知识指导,但对其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有一定的难度。(二)解决方法1、拓宽资料收集渠道,尽最大努力将文献资料搜集完备,并对资料进行全面、细致、反复的研读。在研读过程中努力思考,要理解书籍或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分析方法,做好资料的整理记录,敢于质疑,提出问题,找到有效方法来解决。2、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利用在学校的学习机会,弥补专业知识的欠缺,多征询老师们的意见,广泛吸取研究经验。3、

17、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本论文中许多观点需要医疗卫生学、人口健康学相关的知识。因此,需要对本论文所涉及到的交叉学科知识的部分进行学习和研究,为本文的写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参考文献1 郑晓瑛.再论人口健康J,人口研究,2003(4)2 郑晓瑛、宋新明.健康人口学的定义界定和内涵研究J,人口研究,2000(4)3 郑晓瑛.人口科学中新的研究领域人口、健康与发展.人口研究,2001(4)4 张开宁,邓启耀主编.多学科视野中的健康科学.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05 顾江等.中国婴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人口与经济,1991(4)6 黄荣清.高龄老人的健康、疾病与死亡.中国人口科学,2001,20

18、-237 明艳.中国人口健康水平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8 姜晶梅等.我国老年平均预期寿命的多层次分析.中国卫生统计,1999(4)9 李文彬.寿命学的难题.中国人口科学,2001,121-12410林殷.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中国人口科学,1990(6)11刘爽.中国婴儿死亡率的初步分析.人口研究,1989(3)12宋新民.人口与生育健康.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13王梅.老年人寿命的健康状况分析.人口研究,1993(5)14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比较,2003(7)15王树新.北京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及余寿的健康质量.人口学刊,1996(2)16

19、翁世贵,王绍贤.中国婴儿死亡率变化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2(3)17吴卫红,王瑞梓。影响育龄妇女死亡率对平均寿命的影响.人口学刊,1995(5)18于学军.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9(4)19张开宁等.贫困人口的健康服务-人口与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5)20杜勒勋等主编.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1国家统计局.医疗卫生.见:新中国5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2世界卫生组织宏观经济与卫生委员会.宏观经济与卫生:投资卫生领域,促进经济发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游允中,郑晓瑛.中国人口的死亡和健

20、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周绿林编著.卫生经济及政策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5国家统计局.医疗卫生.见:新中国5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6石雷雨著,要林贵译.卫生服务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Engel G,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ediding,Science,1977,196,129-13528Mustare,FraserJ.and Frank,John.The determinants of healthM.Toronto:Canadian Inst

21、itute for Advancde Research Publication,1991:6-7.29Mustare,FraserJ.and Frank,John.The determinants of healthM.Toronto: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de Research Publication,1991:6-730美Louis G.Pol Richard K.Thoms著,陈功等译.健康人口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1美V.R.Fuchs,“经济学、价值观和医疗改革”,美国经济回顾,1996年3月,第86(1)期,1-24。参见:V.R.Fuchs著,罗汉等译,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2美F.D.Wolinsky著,孙牧虹等译.健康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