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背诵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56849561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化生活背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化生活背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化生活背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背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背诵(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化生活主干知识整合一、文化(产业)的作用(发展文化的意义)1.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文化为经济政治发展提高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

2、要精神武器。2.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二 全面认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2.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表现形式: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意义3.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各民族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多

3、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造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4.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5.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必须有正确的态度: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还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

4、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要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三 全面认识文化交流与合作1.原因: (1)今天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同时文化具有多样性,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可以使各国文化相互学习、借鉴,所以,我国必须大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弘扬中华文化,同时也可以学习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使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政治经济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构建和谐世界。2.措施:(1) 我们要通过经济交往,教育、人才交流等途径,运用大众传媒等手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2)在

5、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既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3)文化交流要做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四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的特征:(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因时而变;第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

6、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于,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下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

7、造或剔除。(3)要在实践基础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五 全面认识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也是一个民族永保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因素。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

8、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发展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六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

9、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七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 (1)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民族精神的力量上。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

10、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聚集在党的周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如何弘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11、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承者、建设者。八 、如何有效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证其健康发展?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加强

12、对文化市场的规范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生产单位,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努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不生产、不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青少年应当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深刻认识不良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危害性,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其影响的能力。九 、如何发展大众文化?发展大众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以适应大众文化消费的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发展大众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人

13、民利益与呼声,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发展大众文化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大胆创新。 十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

14、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十一 为什么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其要求是什么(1) 原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应该是亿万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2)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广

15、泛发动亿万人民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当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十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16、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十三 青年学生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

17、灵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十四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