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00062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实物、结构、系统( 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 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 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 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如中国 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在方法论上我们称之为实物观。(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方法论上以结构主义为代表。( 5

2、)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为依据,把世界看成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整体观的否定之否定。 方法论上以系统观为代表。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是 我的精神(感觉、观念、情感、意志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 精神原则确定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这个 “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唯物主义的分类?不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

3、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指不成熟的唯物主义,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 本原和统一 的物质基础。它是唯物主义的最初形态,客观物质决定主观意识.意识反作用与物质,有其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 的哲学学派,它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观点,并且把原子作为物质的本源,是错误的,但它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深化,有其进步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 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 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

4、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 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 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 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 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 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4)近代形而上学唯

5、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的辩证法观点。朴素唯物主义 又称自发的唯物主义。产生发展于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其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 自然现象看作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 找这个统一。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 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 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物主义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欧洲 出现了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

6、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 开始从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本原。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种极 细 微 的流动 的物质“气”构成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气一元论。如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 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荀子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东 汉王充提出: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在说明神形关系时说: “神即形也,形 即神也 .是以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也 .”北 宋张载认为: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 物。”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

7、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的本原时, 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 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 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观性的特点。机械唯物主义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他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经院哲学;培根在总结当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概括了 观察、实验和归纳等认识自然

8、界的实验方法。霍布斯继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机械 唯物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 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时代,尚处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手工工场阶段。 近代自然科学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初期,机械力学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而其他自然科学部门还很不 成熟。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的特点。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发展的顶峰。它既有明显的机械性,又有一些辩证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里、狄德罗、 霍尔

9、巴赫、 爱尔维修等人。 法国唯物主义在理论上继承并发展了 1 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笛卡 尔物理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日益成熟,在哲学上表 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解体和L.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产生。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地阐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费尔巴哈的人本 学唯物主义推翻了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 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 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

10、义观点。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 现象和过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离开人的社 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 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资产阶级哲学范围内, 19 世纪中叶在欧洲还曾出现过庸俗唯物主义。它仅仅用生理学的观点去解释人的精神现象,把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抹杀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使唯物主义庸俗化、肤浅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 、恩格斯在 19 世纪 40 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

11、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上 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了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 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

12、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 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新的阶段。列宁逝世 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 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方面, 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马克 思主义者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是其中最杰出的 代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 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出处:唯物主义的分类和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网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