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教案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56796401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气与气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天气与气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天气与气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天气与气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与气候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的特征选择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天气的 特征 通过天气预报的符号,气候特征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气候的时间分布规律,通过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来分析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贯穿始终的是天气、气候和人类的关系。 学情分析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 能力 。 学生在小学及中学数学课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图表能力。但是在中学地理课中还是第一次接触绘制和阅读曲线及柱状图。而

2、且,数学的折线图与地理气候图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如何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曲线及柱状图的绘制方法,及分析规律是教学的关键。详细分析、反复练习、重在落实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 “ 天气 ” 和 “ 气候 ” 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学生能识别 天气预报 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通过分析天气、 人类的关系,学生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初步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天气符号,天气和气候的区别。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与气候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团的形成及其对

3、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学生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知识,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 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 第五节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

4、了这几天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 我们天天在听天气预报,今天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情况?什么是天气?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提出问题】 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 【板书】 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1气团 介绍气团的概念。 学生看书,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 “世界气团分布图” 【提出问题】 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大范围”

5、有多大? 【指图讲解】 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 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 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 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看投影片在陆地和洋面的交界处有没有气团形成?为什么? 如果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马上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气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在陆地与洋面交界处不可能形成气团,因为下垫面性质不均一;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马上又移走了,不会形成气团。因为

6、大团空气要较长时间停留在源地,才能获得与陆面或洋面一样的物理性质。因此,形成气团的条件: 【板书】 例如在热带洋面形成暖湿气团;南极大陆上形成冷而干的气团。 【承转】 当环流条件发生变化时,气团要离开源地向其他地区移动,并进行热量和水汽的交换。(用投影片介绍) 【板书】 (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 【提问、讨论】 北京冬季天气状况?北京夏季天气状况?为什么?受什么气团的影响?【引导提问】 冬夏影响我国的气团及天气状况? 【概括总结】 冬季受形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我国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受形成于副热带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和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的控制,给我国带来丰沛的水汽,

7、影响降水。 【板书】 介绍气团对天气的影响。 【联系实际】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华北是一片晴空区。 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单调,一般为晴朗天气。 【小结】 气团是广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赤道气团,在单一气团控制时,天气单调。 【转折】 当原有气团被新移来气团代替时,天气变化了,特别是两种气团的交界地区,天气变化剧烈。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锋面。 【板书】 2锋面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把锋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板书】 (1)冷锋与天气 教师画冷锋板图,边画边讲。 冷锋的形成:冷气团主动向暖

8、气团移动的锋。 【提出问题】 冷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提问、学生讨论】 冷锋过境为什么出现较大的风?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 【提出问题】 冷锋过境后,什么气团控制该地区?出现什么天气?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板书】 【承转】 根据冷气团的移动速度,可将冷锋分为两类。 【板书】 快行冷锋的形成:冷气团移来的速度很快,迫使暖气团急剧抬升。 【学生讨论】 那么暖气团急剧抬升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如果锋前的暖气团较干燥,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狂风暴雨,出现较大的风、沙暴天气。 【实际观察】 观察中央

9、电视台天气预报中的冷锋符号,体会冷锋过境时、过境后天气? 【老师总结】 冷锋在我国活动范围广,例如,快行冷锋可造成我国北方冬春的大风或沙暴天气,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慢行冷锋的形成:冷气团移来的速度较慢,暖气团被迫沿冷气团平稳爬升。 【提问】 暖气团平稳爬升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板书】 (2)暖锋与天气 暖锋的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教师画暖锋板图。 【学生讨论】 暖气团如何爬升?过境时出现什么天气?过境后该地受什么气团控制?天气如何? 【概括总结】 【板书】 暖锋在我国影响范围小。 【板书】 (3)准静止锋与天气 【提问,学生

10、讨论】 何为准静止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概括总结】 准静止锋的形成: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 【板书】 天气状况:持续性阴雨连绵的天气 介绍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 【引入古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冬半年:昆明准静止锋,形成冬半年贵阳阴雨冷湿天气。 【提出问题】 无论是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沿锋面上升的都是什么气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是暖气团。它在锋面附近使天气变化复杂,冷、暖锋过境后天气转好。 【本课小结】 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团和锋面。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冬季是形成于西伯利亚

11、、蒙古一带的极地大陆气团,在它影响下,天气寒冷、干燥;夏季给我国带来丰沛水汽的是来自于副热带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及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我国处在中纬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快行冷锋造成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大风、沙暴天气及冬季寒潮,夏初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冬半年贵阳的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1气团 (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 2锋面 (1)冷锋与天气 (2)暖锋与天气 (3)准静止锋与天气 天气状况:持续性阴雨连绵的天气 天气与气候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

12、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

13、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

14、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

15、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关键: 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二、教法阐述: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16、,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17、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过程有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的是从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的能动飞跃。这是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体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教学手段及

18、其理论依据。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用声光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学指出,多媒体教学应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教育技术飞在迅速走向多媒体化。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

19、和方式,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各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终身学习。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一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 1、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

20、,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竞相发布自己从书上、报上、网上、电视上的发现,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把使用智慧,体现自我的机会十分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现代科学研究的社会化

21、趋势需要群体研究方式,互动能力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本堂课讨论的机会较多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 3、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观察卫星云图,了解卫星云图,初步学会看卫星云图,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说明:虽然“卫星云图”有关知识非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但由于学生看天气预报时首先要接触到,但又不能一下看懂,因而很好奇,要求教师介绍,所以教学中做了一定安排)。 4、每位同学自制一版阶段“学习成果”小报,来交流展示,并自制一个30cm30cm的某城市天气图(用天气符号表示),课堂用来互相提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动手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又能使全体同学广泛参与。 5、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四个

22、可能就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空气污染的例子,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较感兴趣的问题谈看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谈对一些地理问题的看法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法的理论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的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可见,地理学习动力,包括了地理学习兴趣指向和地理学习动机层次。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课堂教学程序: 展示阶段“学习成果”(小报一版)在小组内交流(下课后交) 简明导入后请23学生发布收听、收看并记录下来的厦门地区近二日天气情况,并询问学

23、生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的资料?(可从电视、广播、报纸、气象网站等途径获得) 阅读P55/1、2框题,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提问层次较低学生) 讨论 2、的区别(提问层次中或上的学生) 3、P57/练习题(四成语各描述天气或气候?) 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有二大 天气 气候 方面区别,并举例加以说明。 短时间 多年的、长时间 多变 具相对稳定性 通过P57/2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请23学生发布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后教师也发布三条,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天气对我们很重要(请学生结合实际谈天气与

24、人类息息相关) 这节课着重学习“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 演示课件: 第1屏:天气预报的意义。 第2屏:卫星云图(演示如何读图)。 第3屏:卫星云图的来历。 第4屏:“风云一号”台风云图 第5屏:问题讨论有了卫星云图,为什么还要城市天气预报? 第6屏:天气符号与天气预报图。 第7屏:再现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某些城市天气预报。 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和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经验与形象的图示和抽象的符号之间的有机联系。 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图例。 运用电脑“课件”做课堂练习,巩固新课知识。 1、连线: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

25、、白色各表示什么?(请层次较低学生做答) 蓝色 陆地 绿色 海洋 白色 云雨区 2、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 (请层次中等或较好的学生做答) a、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 b、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 c、长江中下游又是什么天气? d、较大范围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 3、P57/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吻合? 4、学生举自制某城市天气图(用符号表示),互相提问,学当天气预报播音员。 由于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 学生阅P57一段及表。 结合厦门实际,教师询问: 1、厦门市有无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哪些途径可得到此资料?(厦视二套晚9:

26、30收看或报纸) 2、“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 教师给出厦门市几个区昨晚播报的空气污染指数,请同学说出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如何?(污染指数在5171空气质量良) 课堂小结:1、的区别,正确使用二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学会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举四个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选择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思考即可,下节课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在最近三日

27、晚9:30看电视(厦视二套)收看并记录“厦门市空气质量预报”,看哪个区空气质量较好?我们所在的湖里区空气质量如何?(下节课来告诉全班同学) 课堂师生活动过程流程表: 教师导入新课 教师了解信息来源 教师引导,加以举例说明 教师也发布三条资料趣闻,并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 “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概念的区别 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 让学生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 教师引入“大气环境质量”问题 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天气与气候教案4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

28、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

29、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

30、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31、。 三、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

32、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

33、、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地区差异 1、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一般只注意气温,降水两个因素。 3、热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雨季和干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4、温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湿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分配均匀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34、 5、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极地气候:终年寒冷干燥 6、高原山地气候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 天气与气候教案5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

35、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重点: 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

36、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天气的概念 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 四季如春 冬长夏短 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学生交

37、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

38、示) 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练习反馈 分组练习 天气播报 (三).灾害性天气 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今年

39、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 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 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 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最后给出图片答案。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

40、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况 时间阴晴状况风力大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

41、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

42、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

43、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

44、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

45、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

46、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月()4 月()7月()10月() 北京43102227104 伦敦305017.0100 开普敦24612998162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

47、,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 大屏幕投影: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

48、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

49、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

50、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3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该教案对教材的处理合理,既考虑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填鸭式为启发式,由我要学转变为我会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

51、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为适应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本人试写这一教案,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

52、异。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

53、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关键是由此项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