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20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6792852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20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20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20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20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20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0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010102020303刘芃、朱汉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刘芃、朱汉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特点和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特点和影响;工业革命之响;工业革命之“突变突变”与与“渐进渐进”之争之争考点一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0303唯物史观: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唯物史观: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考点二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自主学习考点一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 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下列属于英国“变革”内容

2、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1832年的议会改革2.史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问史料体现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哪些条件?提示 (1)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2)资本条件:殖民掠夺和扩张、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财富。(3)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的自由劳动

3、力条件。 C考点一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3.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对共产党宣言中这句话的理解是国内外 的不断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 条件和直接原因。4.英国圈地运动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是英国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强迫农民与土地分离的过程。问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有何主要作用?提示 为其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国内市场及原料条件。市场必要5.有人认为:“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提示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

4、推广,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类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考点一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6. 197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840年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7.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人类从此进入了 时代。提示 改变了政治结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兴起,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改变了阶级结构: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改变了经济地理状况: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8.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社会革命。问(1)

5、工业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工厂蒸汽(2)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B B考点一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9.右侧“19世纪晚期海外贸易示意图”显示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拥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拥有广阔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问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等。10.右侧是19世纪英国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它体现工业革命的消极

6、影响是什么?初步世界市场提示 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的被过度开发;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的出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考点二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 ,并进一步扩大了 。1.下列条件中,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技术的大量创新C.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提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

7、学的新发展,科技发明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3.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科技发明有何不同特点?B资本海外市场考点二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4.读下图,概括哪四个方面的具体发明成果,谈谈你的发现。提示 发现:美国和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助记助学一个时代:电气时代。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

8、叉进行。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考点二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6.史料(2012 天津高考,T14)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问(1)“卡特尔”是一种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怎么产生的?5.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

9、现的是以 为动力的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 和飞机。提示 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汽车(2)其实质是什么?有何主要影响?提示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考点二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7.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10、B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8.结合所学,谈谈下表“关键词”的具体含义。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与条件生产关系技术发明和工业结构世界影响英国具备英国具备欧美许多国家具备欧美许多国家具备现代工厂,两大阶级现代工厂,两大阶级垄断等新经济组织形式垄断等新经济组织形式少数技师,蒸汽机,轻少数技师,蒸汽机,轻工业,纺织业工业,纺织业科学家,内燃机,重工业,科学家,内燃机,重工业,电力等新兴产业电力等新兴产业少数国家,蒸汽时代,自由少数国家,蒸汽时代,自由主义思想,世界开始一体主义思想,世界开始一体多国同时,电气时代,凯恩多国同时,电气时代,凯恩 斯主义,企业国际化斯主义,企业国际化

11、考点二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史料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问(1)史料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有: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 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提示 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直接动力:殖民扩张。交通工具2.完成工业革命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示意图。(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及直接动力是什么?各国生产的互补性,联系密切各国生产的互补性,联系密切( )( )条件条件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

12、( )体系的形成体系的形成原料、市场条件原料、市场条件交通运输革命交通运输革命( )( )条件条件国际交流准则国际交流准则保障机制保障机制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技术物质考点二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史料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中,无籽葡萄源自澳大利亚,带籽葡萄干源自南非,红糖源自西印度群岛,布丁香料源自印度,苹果泥源自加拿大,面粉则源于英国。问概括指出该配方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提示 趋势:世界市场逐步成型(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3、;交通与通讯的进步。点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对接高考(2016课标全国,33)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2016课标全国III,33)美国工业革命与统一市场(2017课标全国I,33)工业革命期间工人工资变化【例1】 (2017课标全国,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 工人生活整体上

14、没有改善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知识定位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素养解读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史料实证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历史解释对史料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历史解释。D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4848分选择题分选择题史论链接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见创新设计【例2】 (2016课标全国,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

15、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知识定位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素养解读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考查工业革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信息“1816 年”“18311841年”体现了时间观念;从英国、伯明翰、利物浦等地反映了空间概念。史料实证题干主要运用史料论证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伯明翰、利物浦等地人口死亡率的上升。A【例3】 (2016课标全国,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

16、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知识定位美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特点素养解读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考查美国工业革命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由“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等信息推知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特点。历史解释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由于政治的阻隔,国内统一市场尚未建立,南北铁路轨距的差异是表现之一。A【例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特点和影响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525分综合题分综合题史料一9 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

17、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全球通史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途径。提示 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有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学会用史 根据史料一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史料二 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学会读史 史料二反映了世界商品贸易的交流与发展。提示

18、特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掠夺海外原材料的同时,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条件: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殖民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学会用史 概括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市场的特点,并分析促成此特点形成的历史条件。史论链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阶段特征及评价 见创新设计史料 “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

19、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例5】工业革命之“突变”与“渐进”之争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1212分开放题分开放题读史用史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就史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思维提示:本题属于观点选择论证类题,可就“突变”或“渐进”展开探讨。案例分析观点选择探讨论证总结升华考生的考生的“突破突破”观点观点, ,论证内容论证内容即工

20、业革命的历即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史意义, ,在生产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力、社会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突破的突破, ,回答全回答全面面, ,思路清晰。思路清晰。观点选择:观点鲜明,便于论证的观点为首选,不可“标新立异”,如考生选择的“突变”观点较好回答。考生缺少部分考生缺少部分答题提示示例一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论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

21、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之,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发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示例二观点: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论述: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在欧美广泛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工业革命浪潮进一步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进步。总之,工业革命是一个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引起了世界的深刻变化。从唯物史观角度探讨“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例 中世纪晚期,在英

22、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 )A. 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 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 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 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A方法突破英国最先爆发工业革命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各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史学研究中,一般可从英国的地理环境、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社会观念、技术积累、殖民扩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史料选读关于工业文明起源于英国是一个被反复探讨、经久未衰的论题。有学者认为,工业文明起源于英国在于:(1)优越的岛国位置与自然条件;(2)不列颠社会结构的开放性;(3

23、)18 世纪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的促进;(4)外部世界(殖民地、海外贸易、国际市场等)的贡献。任何一种单一的解释只能说在某个角度上是对的,无法取得主导因素的地位。各种因素和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现,人为地寻找工业革命先决条件的所谓共性是意义不大的。史料选读 关于工业革命也有学者认为,高效农业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大众生活水准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扬以及近代国内消费市场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直接拉动力。英国在 18 世纪创造出了举世无双的生产与消费水准,获得工业社会的首张入场券。它是社会长期孕育和发展的结果,既是物质的积累,也是精神的积累,是生活过程与方式的不断改善,也是观念、心态、个人权利及

24、法律政治结构等一系列变迁的结果。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技术革命,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触发英国工业革命上起着关键的作用。18 世纪英国的消费革命首先是从供应方面增加储蓄和投资并创造需求的结果。当这样创造出来的需求增长以“大众市场”的方式超过现有的生产能力的水平时,企业家就必须使用节约成本的技术发明,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来满足市场对大众消费品加速增长的需求。供应方面的因素和需求方面的因素是在两个不同的阶段中各自起着主导作用。纺织业发明活动的模式所发生的转型也证明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一前一后辩证地发生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触发机制。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探讨“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25、【命题素材】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于发生国的社会,甚至对于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着难工业革命对于发生国的社会,甚至对于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着难以估量的改造作用。工业革命不像政治革命那样,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并引起以估量的改造作用。工业革命不像政治革命那样,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并引起局势的大动荡。但是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巨变,局势的大动荡。但是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巨变,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仅仅数十年间,以乡村和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仅仅数十年间,以乡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26、,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的人们大为惊讶

27、。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但是,当时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挡这个趋势,只能去适应它,即便是执政者也无法例外。当时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挡这个趋势,只能去适应它,即便是执政者也无法例外。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正是人类历史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表现。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正是人类历史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表现。刘芃、朱汉国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历史学习精要【命题预测】杨宁一教授说:“讲垄断和资本主义发展,(过去)基本上是从列宁的角度来看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垄断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至19世纪末,是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西方国家都制定政策或立法来制

28、止垄断,进而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据此分析,经济学角度上的“垄断企业”()A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B以企业规模和占有的股份为评判依据C是西方国家制定政策或立法来限制的企业D以企业垄断程度和垄断方式为评判依据【解读观点】 (1)工业革命的影响巨大:生产力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形成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人类历史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2)工业革命的趋势:工业革命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受到的影响不同,但工业革命的趋势不可抵挡,任何人和国家只能去适应它。D1.史论观点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

29、的影响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2.史论观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质疑有学者对传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念提出质疑,认为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1914 年)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强化了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支配地位,也给第三产业增添了新兴部分,但并未带来三大产业之间的另一次结构转换(质变),因此不能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