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模式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56790295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模式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模式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模式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教育模式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模式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模式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全国学术年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27日,山东省泰安市。查有梁摘要 本文研究了素质教育与思维模式的关系。又由思维模式研究相应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组合。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模式,解释了为什么每一学科能实际建构30种教学模式,为什么教学模式可分为4大类。论述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最后,提出了对素质教育的4条信念,并对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建议。关键词 素质教育;思维模式;教学模式作者简介 查有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71)一,素质教育与思维模式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

2、为宗旨的教育。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立美素质。素质教育就是按照我国的“教育方针”进行的教育。对个人而言,其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后天因素为主,也有先天因素;文化科学素质:后天因素为主,也有先天因素;劳动技能素质: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因素;身体心理素质: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因素。每一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不可能是一样的。因而,素质教育必然是“有差异”的教育, 必然是“多样性”的教育,必然是“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有针对性”的教育,必然是“因材施教”,必然不是要求“平均发展”,必然不是形式主

3、义的“一刀切”,必然不是“非此即彼”绝对选择,必然强调“和而不同”。“素质教育”最鲜明的特点是:以不断提高和完善人的各种“素质”为目的,使之真正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这种教育目的观,有利于使教育的功能真正得到体现:既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和平发展,还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求为学生打好“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四能”,就需要有四种基本的思维。用逻辑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逻辑思维(A);用实验

4、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操作思维(B);用艺术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艺术思维(C),或称为形象思维,或称为情感思维;用交往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交往思维(D)。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是应用整合方法,是A,B,C,D的两两组合,以及更多的综合,方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用整合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系统思维(E)。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就是要培养人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是要培养人的逻辑思维,操作思维,情感思维,交往思维,以及4种思维模式整合起来的“系统思维”的

5、能力。研究杰出人才创新的过程可知:发现问题通常需要“直觉思维”(属于形象思维),提出问题需要应用语言进行“逻辑思维”; 分析问题需要4种思维交替使用,解决问题通常需要系统思维。从上述4种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相对地说,较为全面。应用四种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孔子。论语中写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用4种方式教育学生,恰恰对应着上述4种思维模式:文化知识,强调逻辑思维;行为实践,强调操作思维;忠心处事,强调情感思维(或艺术思维);信约交际,强调交往思维。这4种思维模式也对应着现代心理学强调的4要素:“知、行、情、意。”可以用4句通俗的话来表述上述4种思维模式:“晓之以理”,

6、是逻辑思维;“导之以行”,是操作思维;“动之以情”,是情感思维(或称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传之以神”,是交往思维,即在交往中传播出精神实质。在解决教学问题时,“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4种方式都组合起来应用,是系统思维。A“晓之以理”,重在应用逻辑思维。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概念与原理,一通百通。讲概念与原理这些“基本知识”时,教师着重于“晓之以理”。B“导之以行”,重点应用操作思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探究学习,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示范实验与操作这些“基本技能”时,教师着重于“导之以行”。C“动之以情”主要应用情感思维,或称为艺术思维。让学生在审美立美中提升境界

7、,学会想象。讲情感与态度这些“基本态度”时,教师着重于“动之以情”。D“传之以神”,主要应用交往思维。在教学交往中要“画龙点睛”,传播出精神实质,让学生得其要领。讲过程与方法这些“基本方法”时,教师着重于“传之以神”。教师在教学中“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对应也有四种学习方式,“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a“思考接受”重在应用逻辑思维。要“学思结合”,在教师和教材的启发下,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在掌握“基本知识”时,学生要学会“思考接受”。b“活动探究”重在应用操作思维。动脑动手,尝试操作,在做中学,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在掌握“基

8、本技能”时,学生要学会“活动探究”。c“情感体验”,重在应用情感思维,或称艺术思维。要选择审美视点,在鉴赏中学会创新,发展个性。学生在掌握“基本态度”时,学习要学会“情感体验”。d“合作交流”重在应用交往思维。在相互传播中,加深理解,能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又能外化表达给他人。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时,学生要学会“合作交流”。教学的内容无论何种学科,主要有四大内容:逻辑型的“基本知识”、操作型的“基本技能”、情感型的“基本态度”、交往型的“基本方法”。与此对应,人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逻辑型、操作型、情感型、交往型,以及两两协调的组合型,较均衡发展的综合型。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显然四种都具有。

9、只是比例不会相同,有长有短。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就要扬长补短或扬长避短;学生要“因材择学”,也要扬长补短或扬长避短。教师学生都要通过教学,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发展”,即是“德、智、体、美”这4方面都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得到持续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二,思维模式与教学模式作者研究4大思维模式之后,在新教学模式之建构(2003年)一书中,提出5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启发创新”教学模式(A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B型),“审美立美”教学模式(C型),“调查反思”教学模式(D型),以及“整体融合”教学模式(E型)。与此对应,作者提出5种学习模式分类:启发接受、活动探

10、究、形象体验、合作交流、整体领悟,分属A、B、C、D、E。“交流互动”教学模式B“启发创新”教学模式A活动探究学习模式B启发接受学习模式AC“审美立美”教学模式D“调查反思”教学模式C形象体验学习模式D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图1. 作者提出的教学模式 图2. 作者提出的学习模式分类美国学者乔伊斯(Joyce, B.)等人在教学模式中,应用归纳法,提出4大类教学模式:“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个人型教学模式”、“社会型教学模式”。作者认为,这4大类教学模式也是分别属于A型、B型、C型、D型。如果分析一下,也可简化归类为:A“认知模式”,因为“信息加工型”,主要应用“认知心理学”

11、的原理,重在认知,可分类为“逻辑型”的教学模式;B“行为模式”,因为“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主要应用“行为主义”的原理,重在操作,可分类为“行为型”的教学模式;C“情感模式”,因为“个人型教学模式”,主要重个性发展,重个性差异,主要应用“人本主义”的原理,重在人的情感,可分类为“情感型”的教学模式;D“群体模式”,因为“社会型教学模式”,主要应用“建构主义”的原理,重社会交际,重角色扮演,重群体沟通,可分类为“群体型”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也都分属A、B、C、D: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B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AC个人型教学模式D社会型教学模式行为模式 B认知模式A C情感模式D群体模式图3. 乔伊斯的

12、教学模式 图4.简化的4大类教学模式根据思维类型,认识教学内容和基本课型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思维类型,可得知教学的5大内容,由此,可以得知10种不同的课型:A 逻辑的内容,有概念课、原理课;B 操作的内容,有实验课、实习课;C 情感的内容,有鉴赏课、创作课;D 交往的内容,有讨论课、评议课;E 综合的内容,有绪论课、复习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的不同课型,教师就应当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思维类型,认识学习模式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思维类型,可得知教学的5大内容,由此,可以得知5种不同的学习模式:a1逻辑内容,选择“思考接受”模式,即问题思考,主动接受;b1操作内容,选择“活动探究”模式,即活

13、动探究,尝试实践;c1情感内容,选择“形象体验”模式,即形象感悟,情感体验;d1交往内容,选择“合作交流”模式,交流反思,合作分享;e1综合内容,选择“整体领悟”模式,即整体把握,领悟实质。根据思维类型,认识教学模式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思维类型,可得知教学的5大内容,由此,可以得知5种不同的教学模式:a2逻辑内容,选择“认知模式”。启发,由浅入深,晓之以理;b2操作内容,选择“行为模式”。示范,动手尝试,导之以行;c2情感内容,选择“情感模式”。鉴赏,审美入胜,动之以情;d2交往内容,选择“群体模式”。交流,画龙点睛,传之以神;e2综合内容,选择“整合模式”。综合,引导创新,合之以道。根据思维

14、类型,将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统一起来,可根据教学的5大内容,得知5种不同的教学模式:a逻辑内容,选择“认知-接受”的教学模式,简称为“认知模式”;b操作内容,选择“行为-探究”的教学模式,简称为“行为模式”;c情感内容,选择“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简称为“情感模式”;d交往内容,选择“群体-合作”的教学模式,简称为“群体模式”;e综合内容,选择“整合-领悟”的教学模式,简称为“整合模式”。其中a是整合了a1和a2;b是整合了b1和b2;c是整合了c1和c2;d是整合了d1和d2;e是整合了e1和e2。三,教学模式的组合创新基本教学模式的两两组合,就有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是基础教育中很有效的教学模

15、式。认知模式a、行为模式b、情感模式c、群体模式d,这4种教学模式两两组合起来,便会成为新的组合教学模式:ba成为“行知教学模式”;ca成为“情知教学模式”;da成为“群知教学模式”。(1)行知教学模式。行知模式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其特点是:行知结合,教学做合一。行知模式的教育过程是:联传知行即传即联即行即知即知即传即联即前前图5 行知模式的教育过程即:活动探究导之以行晓之以理知识创新上图中,“传”指传授给他人;“联”指联系世界、联系历史;“前”指前进、发展。(2)情知教学模式。情知模式是冷冉先生提倡的。其特点是:情知结合,优化教学。作者将情知模式的教育过程表述为:乐美知情即美即乐即行即知即知

16、即美即乐即创创图6 情知模式的教育过程即:设置情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识创新上图中,“美”指审美、立美;“乐”指乐教、乐学;“创”指创造、创新。(3)群知教学模式。群知模式是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的体现。其特点是:群知结合,人民教育。群知模式的教育过程是:参讨调群即讨即参即群即调即调即讨即参即群群图7 行知模式的教育过程即:活动探究导之以行晓之以理知识创新上图中的第一个“群”指从群体中来;“调”指调查研究;“讨”指讨论商量;“参”指参与;后一个“群”指到群众中去。群知模式体现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查、讨论、参与这是人民教育的重要方法。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

17、生中去。调查、讨论、参与这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掌握多少教学模式?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应组合起来,可以形成25种教学模式。这25种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应当掌握的。教师若只应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不会很好,教学质量不可能很高。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方能使教学生动有效。作者给出25种教学模式的“矩阵”表示:方法内容abcdeABCDEAaBaCaDaEaAbBbCbDbEbAcBcCcDcEcAdBdCdDdEdAeBe

18、CeDeEe(1)基本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匹配。这正是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统一起来的5种基本型教学模式:Aa:“认知接受”教学模式,用“知”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知”的教学内容;Bb:“行为探究”教学模式,用“行”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行”的教学内容;Cc:“情感体验”教学模式,用“情”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情”的教学内容;Dd:“群体合作”教学模式,用“群”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群”的教学内容;Ee:“整合领悟”教学模式,用“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合”的教学内容。(2)认知型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交叉,落实到“认知”的内容。有4种教学模式。Ab:“行为认知”教学模式,用“行”的教学方法,

19、落实到“知”的教学内容;Ac:“情感认知”教学模式,用“情”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知”的教学内容;Ad:“群体认知”教学模式,用“群”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知”的教学内容;Ae:“整合认知”教学模式,用“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知”的教学内容。(3)行为型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交叉,落实到“行为”的内容。有4种教学模式。Ba:“认知行为”教学模式,用“知”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行”的教学内容; Bc:“情感行为”教学模式,用“情”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行”的教学内容;Bd:“群体行为”教学模式,用“群”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行”的教学内容;Be:“整合行为”教学模式,用“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行”的教

20、学内容。(4)情感型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交叉,落实到“情感”的内容。有4种教学模式。Ca:“认知情感”教学模式,用“知”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情”的教学内容; Cb:“行为情感”教学模式,用“行”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情”的教学内容;Cd:“群体情感”教学模式,用“群”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情”的教学内容;Ce:“整合情感”教学模式,用“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情”的教学内容。(5)群体型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交叉,落实到“群体”的内容。有4种教学模式。Da:“认知群体”教学模式,用“知”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群”的教学内容; Db:“行为群体”教学模式,用“行”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群”的教学内容;

21、Dc:“情感群体”教学模式,用“情”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群”的教学内容;De:“整合群体”教学模式,用“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群”的教学内容。(6)整合型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交叉,落实到“合”的内容。有4种教学模式。Ea:“认知整合”教学模式,用“知”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合”的教学内容;Eb:“行为整合”教学模式,用“行”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合”的教学内容;Ec:“情感整合”教学模式,用“情”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合”的教学内容;Ed:“群体整合”教学模式,用“群”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合”的教学内容。上述基本型的教学模式5个,交叉型的教学模式20个,一共有25个教学模式。加上作者在新教学模式

22、之建构一书中建构的5种基本型教学模式:“启发创新”的教学模式,;“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审美立美”的教学模式;“调查反思”的教学模式;“整体融合”的教学模式。总共就有30个教学模式。对一节课而言,教学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但是教学方法却可以灵活选择与组合,从而形成5大基本的教学过程:逻辑的内容(概念课、原理课)A类:AaAbAcAdAe操作的内容(实验课、实习课)B类:BaBbBcBdBe情感的内容(鉴赏课、创作课)C类:CaCbCcCdCe交往的内容(讨论课、评议课)D类:DaDbDcDdDe整合的内容(绪论课、复习课)E类:EaEbEcEdEe逻辑的内容(A),可以分别用“知”、“行”、“情

23、”、“群”、“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这就是前面论述的教师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合之以道”。对应的,学生要:“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整体领悟。”以上的顺序,在教学中需要灵活交换,并非固定的顺序。在中小学里,一节课40分钟,平均58分钟,教师要换一个“节目”。教师灵活交换“晓理,导行,动情,传神,合道”; 对应的,学生灵活交换“思考、探究、体验、交流、领悟。”这是可以做到的。同理,推之(B)(C)(D)(E)其它的教学内容。交叉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更是多种多样,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因材择法”,灵活应用。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创新

24、教学模式作者于2001年2003年,主编了一套“学科教学建模从书”(共10本),包括中小学的主要学科。平均每一学科,由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建构了30种有所创新的教学模式。大约有10种不同的课型:概念课、原理课;实验课、实习课;鉴赏课、创作课;讨论课、评议课;绪论课、复习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的不同课型,教师们就分别建构和创新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平均每一课型,建构了3种教学模式。我深深地感受到,第一线的优秀教师是很有创造的,是乐于创新的。作者在本文中,根据对“思维模式”的研究,提出有30个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是希望能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平均每一学科需要建构大约30个教学模式。既然在教学实践中,每一学

25、科平均可以建构30个教学模式。理论上给出一种解释,总比不加解释要好些。当然,希望有其他更好的解释。作者的理论解释只是一种尝试。为什么教学模式通常分为4大类呢?作者在教育模式中(1993年)解释为:因为有4大类学科: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所以,相对应就由4大类教学模式。作者在新教学模式之建构中(2003年)解释为:因为人类的基本思维模式有4大类:逻辑思维、操作思维、情感思维、交往思维,所以,相对应就由4大类教学模式。这两种解释内在是一致的。我对素质教育有四条信念: 信念一:教育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系统性) 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

26、,能得到较大收获。(科学性) 信念三:教育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艺术性) 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技术性) 要实现素质教育的上述信念,做到教学有“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我认为,必须要让教师有创新教学模式的自由。绝不能“自上而下”用“行政推动”的方式,用一些不合实际的“框框”、“形式”、“教条”限制教师的创造。少数的几种教学模式不可能“包大天下”。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应用条件和它的局限性。同理,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实用性和它的必要性。不同的学科,主要的学习特点

27、是很不相同的。在基础教育中,不可能用一种“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去作普遍要求。学习科学,应该强调“探究问题,理解规律”;学习文学时,学习的特点是:熟读经典,领悟发挥。学习技术时,学习的特点是:设计方案,操作试验。学习艺术时,学习的特点是:模仿鉴赏,审美立美。文学、艺术的学习方式与科学、技术的学习方式是很不相同的。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生动的“启发式学习”,在基础教育中仍占主要。“研究性学习”只能是“适当渗透”,不能喧宾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主体性。由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耦合”的强与弱,或者说由教学过程的“重心”偏向教的方面还是偏向学的方面,可以引申出5种教学模式:问答模式

28、、授课模式、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和中学),问答模式、授课模式、自学模式仍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而合作模式和研究模式只能是渗透其中,孕育其中,而不可能作为一种普遍实施的教学模式。这是由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新课程改革中,有人要求教师每一节课中,仅仅有40分钟,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要求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有“三维”共“七个方面”的目标,这是不合理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不是一节课的目标。在基础教育中(19年级)一节课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专一,不可

29、能完成太多的目标,目标过多,其结果必然是所有的目标都落空。那有可能一节课面面俱到,要“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是艺术,要在全国范围推行一种作法,不可能成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是有条件的。“自主”方法并不完全适合基础教育。所谓“自主”,在基础教育中常常容易导致“放任”。这不利于儿童成长。“探索”“探究”的方法,适合于自然科学的课程,但并太不适合于其他课程。语文和外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是“阅读和背诵”,而不是“探索”;数学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思考与练习”;艺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是“鉴赏和创作”;技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设计和制作”。“合作”方法,也并非对人人都适合。首先要强调“独立思考”“独

30、立行动”,在此基础上才会有较为有效的合作。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用榜样和身教,不是用表演和说教,不能硬性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作为“教学目标”用文字写出来。对于品德教育而言,“无言之教,乃为至教。”老子说:“无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第四十三章)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做出榜样,“潜移默化”。 学习方式有多种水平。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分别采用相应水平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参考文献1查有梁:教育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994,1996,1998。2查有梁:系统科

31、学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996。3查有梁:教育建模(第3版),广西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4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5查有梁编著:课堂模式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查有梁著:给教师的20把钥匙,四川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7查有梁:大教育论,四川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8查有梁:论思维模式的分类及其应用,教育研究,2004,第1期。9查有梁:从思维模式看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0期。10查有梁:教学建模:理念操作化,四川教育,2004,第(78)期。11查有梁:“启

32、发创新”教育模式建构,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0期。12查有梁:“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4期,第5期。13查有梁:“审美立美”教育模式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3期,第4期。14查有梁:“整体融合”教育模式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6期,第7期。15查有梁:用教学建模进行评课,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2002年,第16期。16查有梁:教育模式与教育过程,上海教育情报,1992年,第3期。17查有梁:教育模式的新探索,人民教育,1996年,第7,8期。18查有梁:论教育模式建构,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19查有梁:课堂教学审美设计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期。20查有梁:校本学习与教育建模,中国教育学刊,2005第2期。21查有梁:小学教育的科学模式,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第1期。22查有梁: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07,第2期。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