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5岳麓版选修

上传人:shi****01 文档编号:56768599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5岳麓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5岳麓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5岳麓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5岳麓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5岳麓版选修(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评 ( 五) ( 时间: 60 分钟 分值: 90 分 ) 1. (2015 全国卷n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则应自进而建 设政府, 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 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 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 属于人民, 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 足重轻之物, 而不以生命拥护之; 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 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

2、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 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 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 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 年 ) (1) 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7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8 分) 【解析】 第(1) 问根据材料中的“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 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等信息概括。第 (2) 问要从材料中归纳评价的要义即陈独秀主张唤起民众的

3、觉悟, 然后结合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组织答案。 【答案】 (1)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 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 (2) 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 政治的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 想解放作用。 2. (2016 枣庄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天下为客, 为天下也。 今也 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 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4、,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 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 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 盗霭群瓷裂利用乡愿; 惟乡愿工媚大盗。 二者交相资, 而罔不托之于孔。 被托者之大盗乡愿, 而责所托之孔,又乌能知孔哉?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 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 谭嗣同仁学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各自思想产生的背景。 (8 分 )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

5、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思想主张的异同。 (7 分 ) 【解析】 第 (1) 问考查的是黄宗羲与谭嗣同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结合二者生活的时 代从政治、 经济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第 (2) 问,比较二者思想的异同, 从材料中黄宗羲“天 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废君统, 倡民主”可知其思想的共同之处, 其不同结合背景答出 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但是没有系统的改革方案,谭嗣同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主张民主和平 等,二者思想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同。 【答案】 (1) 背景:黄宗羲:对明朝灭亡的反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群体壮大。谭 嗣同: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派力主建立君主立宪以救亡图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

6、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 同:反对君主专制,力主君民共主。异:黄宗羲主张限制君主权力,但未提出系统 化的社会变革方案;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与平等,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3. (2013 全国卷n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 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 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 公举者 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 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 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 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

7、,皆以叙议 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 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 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 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礼垣: 新政论议 (1895 年 ) (1) 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 (10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 (5 分) 【解析】 第(1) 问,注意归纳材料含义,先提取材料各个分句的主旨,再进行归类合

8、 并,用历史语言进行陈述。第 (2) 问,注意强调的是民主进程的意义,从制度变革的角度进 行阐释。 【答案】 (1) 议员选举与科举功名相联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仿行宪政, 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军国大政仍归君主。 (2) 进行制度设计;为之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 4. (2013 山东高考)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 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重以土匪蜂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 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

9、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 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 (1911 年1月11 日) (1) 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10 分) (2) 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名省民情”的。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第 (1) 问要搜寻材料中的有效信 息,找到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用专业性的语言概述即可。第 (2) 问要联系武昌起 义爆发后事态发展的进程, 注意清政府起初镇压革命到清帝被迫宣布退位这一过程, 用简短 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 (1)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实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 纷宣布独立;

10、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 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 ( 答出三个要点即可 ) (2) 起初,清政府拒绝实行共和,派兵镇压革命军;后来,迫于革命形势发展,清帝不 得不宣告退位。 5. (2016 河南名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 大总统不主持日常政 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 但已不容他置嚎。 他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不是公开否认其原则而 是根本蔑视其存在。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14年,袁世凯主持祭孔大礼,又庆祝 1911 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他称 赞科学及其净化迷信的作用, 而又率领全国祭天, 邀请所有的人都参加, 在

11、一定程度上使古 代皇帝的特权大众化。 1915年 8月在总统的默许下开展了一场拥戴袁为皇帝的运动。然而, 皇帝却要经过选举 (实际上是走形式 ) ,帝制必须是立宪的。 剑桥中华民国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和 结果。 (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9 分) 【解析】 第(1) 问可结合材料一“大总统不主持日常政务”“不悦”“根本蔑视”等 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去考虑作答。第 (2) 问根据材料二“祭孔大礼”“称赞科学及其净化迷 信”“拥戴袁为皇帝的运动”等并结合历史背景从辛亥革命的影响、

12、袁世凯的实力、 经济发 展的程度等角度作答。 【答案】 (1)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结果:袁世凯蔑视和破坏责任内阁制。 (2) 特点:将共和制的作风和帝制的作风融为一体。 成因: 辛亥革命影响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儒家思想影响力根深蒂固; 袁世凯掌握 着强大的北洋军阀, 拥有强大的实力;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民主政治发展十 分有限; 近代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较为淡薄; 使古代皇帝的特权大众化; 欺骗愚昧无知的选 民等。 (回答出其中 3 点,言之成理即可 ) 6. (2016 潍坊模拟)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目标。 阅读

13、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根据地的各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乡政权的建设, 乡工农兵代表会议设立了 经常的或临时的各种专门工作委员会,这种委员会的参加者都是不脱产的群众中的积极分 子。红色政权通过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把工农群众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政权机关, 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 材料二 在政权机关的构成上, 实行三三制, 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 中间派人士 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 18 岁的赞成抗日和 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

14、设 材料三 一种民主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多元性、 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 苏格拉底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 (5 分) (2) 材料二中“三三制”政权的组成体现了什么特点?这一政权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 响? (5 分) (3) 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第 (1) 问从材料中认识到革命根 据地民主具有专门机构、 群众基础上的普遍平等选举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上的民主措施。 第(2) 问从材料中提取民主的广泛性、 真实性、 民主性的特点,

15、 并指出享有民主的条件是“赞成抗 日”,由此得出“三三制”所具有的影响。 第 (3) 问材料三中指出“民主模式”完全取决于 一个国家的国情即政治历史、 文化多样性、 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 由此得出新 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答案】 (1) 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吸收群众参与政权管理;实行平等的选举制度; 实行民主集中制。 (2) 特点:广泛性、民主性、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影响: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 (3) 观点:民主制度要适合本国国情。 举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