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加湿器设计开题报告

上传人:na****u 文档编号:5673925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能加湿器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能加湿器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能加湿器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智能加湿器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加湿器设计开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6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用)学号2010110572学生姓名吴小玲系 名物电系专业年级电子信息工程2010级(2)班指导教师陆世鹏职称助教论文(设计)题目智能加湿器1.本论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家用加湿器的商业开发非常活跃,各大电器公司都在投巨资研制家用加湿器,同时也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家用加湿器,家用加湿器已经成为电器领域的产业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对家用加湿器智能控制系统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重视。 目前国外在智能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在硬件上主要是从单片机向ARM以及DSP与FPGA方面转化。研究意义:湿度作为影响空气质量的

2、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中的人和物会被在我们周边生活空气中相对湿度的高低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在冬季的时候,气候比较干燥,悬浮颗粒物污染严重超标,处于这种环境中,人们比较容易生病,免疫力下降,皮肤青涩,最主要的是身体内的水分也在快速流失,皮肤干燥脱皮。当代我们生活素质的提高,对我们生活空间环境的要求就变得更加苛刻严格。 就此,在秋冬季节有效的洁净加湿成为改善生活空间的主要要求。所以,小型空气加湿器进入了市场。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使用加湿器的场合。但是现有的加湿器都需要手工控制开启和关闭并且不具备对室内空气湿度的监测,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加湿和干烧的问题,不仅给

3、室内空气舒适度造成负面影响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开发设计一种价格低廉、功耗低、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加湿器显得尤为必要。本课题能够锻炼一个人在面对一个具体的项目时,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独立策划、实施课题,并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开发的经验,以及查找相关文献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对于单片机控制系统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宝贵的经验。2.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设计采用智能控制,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外接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按键、LED显示等外围辅助电路,使系统能够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完成对环境湿度信号的采集、转换、

4、调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环境湿度值以及定时关机时间的设定,并且可通过LED进行显示。通过实现加湿器的防干烧、声光报警、智能开启和关闭以及室内湿度的显示功能基本实现加湿器的智能化。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亦即本课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家用加湿器智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在硬件设计上采用现今研究较多的单片机控制模块来构建最小系统,再选择适当的湿度传感器来构成外围电路;在软件设计方面主要采用适当的控制算法。学习和熟悉单片机,并利用单片机和电阻型湿敏传感器设计制作能够自动调节空气湿度的智能加湿器。设计出来的产品应可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3.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1)确定毕

5、业设计题目之后,首先从个人图书、学院资料室、大学图书馆,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献和文档等资料,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软件程序,搜集开发平台所需要的插件。(2)阅读搜集到的文档,熟悉课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开发工具。查漏补缺,继续完善。 (3)对于课题进行功能分解,抽取其系统结构图,划定功能模块。(4)尝试编写功能模块,坚持完成一块,调试一块,解决一块的原则。 (5)进行系统调试,并测试系统的实用性以及可靠性。 (6)在各阶段中,做好相关的文档;在调试结束后进行文档的整理与汇总,完成毕业设计文档的撰写,并做好演示课件,准备毕业答辩。4.主要参考文献:1 赵世强、荆炳礼等. 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的最小

6、系统及开发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3(05).2 黄飞、毛钢元. 基于凌阳16位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05). 3 宋新新. 空气加湿器及其控制技术J. 机电设备,2001(02).4 朱海星. 加湿器工作原理简介J,物理教师:2006(10).5 雷如意. 湿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J. 新技术新工艺: 1994(01). 6 钱亮. 加湿器及其种类J. 中外轻工科技: 2000(04).7 耿峥. 空气加湿器 市场规模稳步扩张 有望打破垄断格局J,现代家电: 2007(23)8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9 沈文、Eagle等.

7、AVR单片机C语言开发入门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 金林春、邱慧芳等.AVR系列单片机C语言编程与应用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 武锋、陈新建.PIC单片机C语言开发入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2 夏路易、石宗义.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13 吴国经.单片机应用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4 徐泳龙.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5 陆坤、奚大顺等.电子设计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6 宋元平.简易智能加湿器设计J.民营科技:2010(11).17 高操、罗小华等.基于高性能FP

8、GA的智能加湿器的设计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18 李雯婷.基于单片机的工业加湿器控制系统D.成都理工大学: 2010(05). 19 万友祥、孙新华等.湿膜加湿器智能控制整仓小麦调质试验J.粮食储藏: 2006(08).20 许岩、全书海等. 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加湿器的设计J.仪表技术: 2009(12).21 周庆刚、董守民等. 湿膜加湿器智能控制整仓小麦调质试验J,粮食储藏: 2006(08).22 王凤泰、史景魁. PW型超声波加湿器及其应用J.北京纺织: 1992(12). 23 史国澳.加湿器还是“滴水观音”好J.农村青少年科学研究,2010(10).2

9、4 蔡骏.多功能一室内小型加湿器研究J.南昌大学,2012(06).25 吴焕瑞.ASP.NET中数据库的连接方法J,现代计算机: 2011(10).26 黄海涛.基于网络化平台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10). 27 梅丽凤、王艳秋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8 赵亮,侯国锐.单片机C语言编程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9 求是科技.8051系列单片机C程序设计完全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0 李朝青、刘艳玲.单片机与PC机网络通信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31 万福军、潘松峰等.MCS-51单片

10、机原理、系统设计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2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33 高传善.接口与通讯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34 曹素芬.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程M.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35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36 刘永.湿膜式工业加湿器电控系统的设计D.中国农业大学,2002.37 严家民.FT081系列空气加湿器畅销全国J.中国纺织报,2005.38 李民伟.关于高压微雾加湿器与汽车混合冷雾加湿器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9(01).39 赵晨.VAV空

11、调系统智能监测及评价系统D.北京建筑大学:2013(06). 40 陈钢.湿膜加湿器的应用及节能效益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10(09).41 李保成、范洪涛.烟草行业中加湿器的设置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9).42 马宁、邓丽等.PEM燃料电池加湿器温度的专家PID控制J,微计算机信息: 2007(06).43 戴岭丹.加湿器在冬季里的“湿意”J.日用电器:2006(12). 44 郑兴源. 透湿膜式加湿器J.建筑技术通讯(暖通空调),1988(04).45 沈济华、郭皓. 新型加湿器的研制J.建筑技术通讯(暖通空调),1989(12).46 何鲁敏.超声波加湿器及其应用J

12、,建筑技术通讯(暖通空调),1988(06).47 飞利浦空气加湿器HU4903J.家用电器: 2012(7). 48 佟继红、彭开香等.基于智能空调加湿系统中MODBUS协议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6).49 张福江、叶向前等.模糊控制在智能气调保鲜中的应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0 高公秉.室内空气加湿器的艺术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设计艺术学: 2010.51 王琦.PEMFC多孔碳板加湿器设计及其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04). 是否可以进入论文(设计)研究: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是否可以进入论文(设计)研究:系主任签名:年 月 日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