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攀西钒钛资源的产业集聚研究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6684421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整合攀西钒钛资源的产业集聚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整合攀西钒钛资源的产业集聚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整合攀西钒钛资源的产业集聚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基于整合攀西钒钛资源的产业集聚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整合攀西钒钛资源的产业集聚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整合攀西钒钛资源的产业集聚研究2010年第12期第26卷(总第208期)改革与战略REF0RMATION&STRATEGYNO.12,2010(Cumulatively,NO.208)基于整合攀西钒钛资源的产业集聚研究赖胜强,唐雪梅,张旭辉(1.云南财经大学MBA学院,云南昆明650221;2.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摘要】攀西地区钒钛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区域的资源禀赋,但是其产业集聚存在规模经济不明显,地理分布相对分散,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应整合攀西钒钛资源,促进钒钛产业发展.关键词】产业集聚;钒钛资源;整合【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2736X(2010)12-0115-03TheResearchofIndustrialAgglomerationBasedonIntegratingVanadiumandTitaniumResourcesinPanxiAreaLaiShengqiang,TangXuemei,ZhangXuhui(1.SchoolofBusinessMBA,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Kunming,Yunnan650221;2.PanzhihuaUniversity,Panzhihua,Sichuan617000)Abstract:Vanadiuman

3、dtitaniumindustrialagglomerationisthemaindrivingforcesinPanxiarea.Butitsindustryclusterexistencethephenomenon:scaleeffectisnotobviously,thegeographicdistributionrelativelydisperses,theproductmixisunreasonable.Itisimportanttointegratevanadiumtitaniumresourcesand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industryagglom

4、erationinPanxi.Keywords:industrialagglomeration;vanadiumandtitaniumresources;integration一,资源禀赋对产业集聚的驱动早在一个世纪前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就开始使用集聚(agglomera.tion)研究产业的空间集聚.其认为产业集聚(industrialagglomeration)是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产业集聚能够带来集聚效应.马歇尔等经济学家认为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产业集聚具有外部经济效应.在同一

5、区域内的同业集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环保等设施,有助于企业减少搜寻原材料的成本,得到更稳定,更有效率的供应商服务,减少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成本下降.J.A.Theo,Rolelandt和PimdenHertog(1998)认为,产业集聚有助于企业创新,通过企业间交流,员工问交流和知识外溢,有助于加快学习过程,取得协作经济效益,促进新工艺和新技能的传播,新机会的发现,创新风险的分散.迈克?E.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比起那些分散在区域外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因为同处一地的同行业企业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可以相互比较,这给企业带来了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关于产业集

6、聚的驱动力,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Krugman(1991,1995)认为,集聚可能由当地历史中的偶然事件发起.Higashi(1995)认为,政府的产业政策经常是主导特定产业集结在特定区域的主要原因,基于鼓励特定产业,均衡区域城乡发展或建构合作网络等特定政策目标而将相关性的产业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之中.王锋正(2007)认为,自然资源和运输成本,外部规模经济性,相关组织机构的支持,企业家精神,制度与政府政策是产业集聚的动力.傅允生(2005)认为,产业集聚主要源于地域资源禀赋,包括地方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和社会资源的禀赋,其中地域自然资源禀赋是地方产业集聚的初始条件.张伟(2008)认为

7、,资源型产业集群就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产业为主导的,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或机构)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聚作者简介】赖胜强(1974一),男,四川雅安人,云南财经大学MBA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管理,企业管理;唐雪梅(1975一),女,四川洪雅人,云南财经大学MBA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张旭辉(1968一),男,四川攀枝花人,攀枝花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管理.改j5残呜咽集而形成的经济群落.郝文龙认为,当前我国各地方政府在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总是顺应自然资源条件,形成与地域自然资源禀赋特点相匹配的产业和产业机构,资源禀赋优势是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力之

8、一.二,攀西地区钒钛资源禀赋与钒钛产业的发展攀西地区钒钛资源富集,保有储量达100亿吨以上.其中,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1862万吨,占全国储量的52%,占世界储量的11.6%,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6.18亿吨,占全国的95%,世界的35%,居世界第一.钒钛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稀有贵重金属,广泛运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医学,化工,电子等同民经济重点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领域必需的重要战略物资.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资源禀赋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钒钛产业的发展.攀西地区目前已经是中国重要的钒制品基地,2008年仅攀枝花市折算后的五氧化二钒的产能已经达

9、到2.13万吨,占全国的51.98%.目前钒产业已形成了钒渣,钒氧化物(v0,vO,),钒氮合金,钒铁(FeV80,FeV50)等系列产品(如表一1所示).目前,攀钢已拥有十多项钒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其中,转炉提钒与钒氮合金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i氧化二钒生产及冶炼钒铁工艺均为国内领先,氮化钒,氧化钒和中高钒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钒产业在攀枝花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钒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攀枝花市GDP的比重4年来平均为9.33%.在攀西地区钒产能不断扩大的同时,其生产钒制品的企业也逐年增加,2008年攀枝花市主要产钒企业有20家.其中,攀钢(集团)公司攀宏钒制品厂是目前攀枝花市规模最大的钒制品

10、生产厂家,是世界三大产钒企业之一,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钒原料与产品的生产厂家.表一1攀枝花钒产业的构成数据来源:攀枝花历年统计年鉴.与此同时,攀西地区也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钛原料与钛制品生产基地.目前攀枝花共有涉钛企业70余家,已经形成钛精矿,钛渣(高钛渣,酸溶渣),钛白粉,钛铁,海绵钛等系列产品,钛产业链不断壮大.2008年,攀枝花市生产钛精矿63万吨,高钛渣8.3万吨,钛白粉8.4万吨,纳米二氧化钛41吨,钛铁430吨,海绵钛2000吨,钛产业全年实现产值19.06亿元.由此可以看出,钛精矿和钛白粉已经初具产业规模,产量逐年增大.三,钒钛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一)产业竞争激烈攀西钒钛磁铁矿属贫铁

11、矿,铁的品位不高,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矿固改轴践鸡物组成极为复杂.其中v:O含量非常低,约为0.3%一0.5%,与具有直接工业价值的0.8%相差甚远;钛的含量尽管相对较高,但是目前铁精矿高炉冶炼,选铁尾矿选取钛精矿工艺流程的钛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大量的钛资源流失到尾矿,高炉渣等废弃物中,难以充分开发利用,目前攀西钒钛磁铁原矿中铁,钒,钛的组分的回收率仅分别为60%,39%和10%.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只能依附钢铁冶炼流程而进行综合利用其中的钒和钛,钒制品的发展规模受制于钢铁生产规模,产业发展空间受阻,钒产业生产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由于钒产业中其他企业主要用攀钢钒渣或残渣生产vO及钒铁

12、,作为钢铁产业的互补延伸产业进行发展,这些企业由于受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限制,下游企业之间产品单一,产量较小,而且一旦攀钢的钒产业规模扩大,剩余钒渣减少,地方钒企业将面临无原料生产的局面.因此,在钒产业中企业彼此之间往往是相互争夺原材料的竞争对手,产业集聚中的竞争关系高于产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二)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攀枝花的钛产业发展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主要产品为钛精矿和钛白粉.尽管从产能的角度看,攀枝花的钛精矿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优势,钛白粉的产能也在快速增加,但是生产钛白粉的工艺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下,主要是硫酸法生产工艺,而氯化法生产工艺还没有成熟.另外,从企业生产规模来看,攀枝花生产钛白粉的

13、企业规模大多为几万吨,企业规模经济不突叶J.而产业链的中段产品只有较少几家企业生产,海绵钛产量2008年占全国的比重仅有4%,占全球的比重仅有1.2%.产业链的终端产品,钛材料的深加工是一片空白,如高附加值的钛板,钛合金板等钛加T材,钛制品等均为空白.目前,钒制品高端产品,诸如钒电池,钒基储氢合金,钒功能薄膜,钒颜料,金属钒等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其他钒制品主要用作炼钢的合金添加剂或者直接作为原材料出售.受钒制品市场需求量的限制,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抑制.企业的产品构成主要是V0,其中绝大多数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由于钒产业链不完善,产品应用市场单一,企业之间竞争较为激

14、烈.(三)产业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地理分布不集中目前,除攀钢公司,龙蟒集团,恒为制钛等少数几家企业,大部分钒钛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生产规模不经济.例如,钛精矿只有少数几家达到了百万吨级原矿的人选能力,其余均为小规模生产.同时,钛精矿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及装备参差不齐,工艺较为落后,高品质原料生产企业少,高钛渣,人造金红石等原料供应不上,严重制约了下游产业的发展.目前攀枝花的钒钛企业多达80余家,但地理分布不集中,产业集聚度不高.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电力,运输等基础条件较为完善,拥有税收,电价等多方面的优惠条件,成为产业的主要聚集区域,区域内的企业数量虽然较少,但规模相对较大.其余企业分布在仁和区的南山

15、经济开发区,米易县的自马工业园区,东区的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同区,这些区域内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是规模小,产品技术落后.(四)产业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攀西地区钒钛产业的创新主体主要依赖于科研院所,高校和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部门,没有专人从事产品创新,现有的技术中引进技术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尚待加强.区域内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模式鲜见,产业集聚的创新型网络组织,虚拟组织尚未形成,产业盈利模式主要是单个企业的生产加工,尚未形成产业内合作创新的盈利模式.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攀枝花钒钛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但是由于原材料和技术受限,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完整,大多数企业是在

16、低水平的产品结构中相互竞争,产业集聚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外溢效应,规模效应等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产业集聚创新型网络立体盈利模式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尚处于较低层次.建议四,攀西钒钛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的攀西地区钒钛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的自然禀赋并不理想,从而提高了钒钛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屏障.但现阶段攀西地区钒钛资源产业发展不仅受到技术的影响,产业布局,产业合作创新等因素也是攀西钒钛资源产业集聚亟待解决的约束.要成功实现攀西钒钛资源产业向更高层次的产业集聚乃至产业集群演化,本文认为还应该从以下方面实现突破.(一)引导产业在地理分布上相对集中通过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各区县发展规划,引导钒钛产业的相关生产商

17、,供应商,销售商以及研发机构相对向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地理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通过企业之间基础设施的共享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通过员工之间的交流推动知识外溢,促进新技能的传播,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引导钒钛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企业的规模经济.目前,攀西地区钒钛企业规模经济不明显,在低碳经济已经是我国经济增长必然模式的背景下,作为高耗能的钒钛产业如果规模不经济,不仅无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且要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中确保经济增长的目标得以实现是非常难的.通过引导企业向规模经济发展,可以淘汰一些技术水平低下,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能

18、耗高的企业,有助于产业集聚竞争力的提高.(二)促进钒钛产业链的完善目前,攀西地区钒钛产业集聚是竞争型的同业集聚,产业链短,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产品多,产品差异化小,是一种同业竞争状态下的低关联的产业集聚模式.政府应该利用自己作为地方权威机构的特殊职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技术人员要素和社会网络要素等向攀西地区聚集,以完善钒钛产业链条为核心,以产业结构多元化为框架,引导钒钛产业从低关联的同业竞争模式向高关联的同业互补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企业引进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铁,钒和钛的一次分离,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降低攀

19、西地区钒钛产业对原材料的依赖,还可以通过自主研发钒钛新材料,新产品,不断地延伸钒钛产业链,扩大其应用领域,开拓钒钛产品的市场容量,促进产业的发展.(三)平衡产业链各环节的能力目前攀西地区钒钛产业除了产业链不完善以外,产业链各环节的能力也是不匹配的.例如,攀枝花市的电力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处在四川I省电网末端,加上长期以来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于发展需求,实际供电能力不足.产业集聚的形成有赖于产业关键要素的协同优化,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的薄弱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木桶短板效应.(四)通过区域创新促进产业集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必须实施产业创新战略已成为共识,但攀西目前既不是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也不是金融发达地区,更不是交通发达的地区,因此,促进钒钛产业创新应该主要通过区域内的创新体系来实现,通过对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形成吸收型的产业集聚模式,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的有效平台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合作和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参考文献】【1】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fJ.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1.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汪少华,汪佳蕾.浙江产业集群高级化演进与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科学学研究,2007,(6):224228.【责任编辑:汤伟山】改轴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