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专项培训备课管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43678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专项培训备课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专项培训备课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专项培训备课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专项培训备课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专项培训备课管理(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专项培训 备课管理 指南一、备课的步骤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就 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于教材知半解,因而在课堂上 只能照本宣科,不能讲清道理。有的教师备课不深不透,因而课堂上只能平铺直 叙,不能重点突出。所以,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讲课首先 要过好备课这一关。备课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即:(一)学期(或学年) 备课;(二)单元备课,(三) 课时备课,(四)课前备课,(五)课后备课。现分别叙述如下:学期备课 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要在

2、钻研教学大纲与通览教材的基础上订出全学 期(或全学年)的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一)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二)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三)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四)考虑教学方法(五)做好教学(包括教具)准备。 学期授课计划,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列成表格,视需要而定。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在假期里,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 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通览教材的作用是:(一)可以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知道它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 能为后面的哪些教材作好准备。如果备一节,讲一节

3、,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 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览教材是掌握知识系统不可缺 少的重要环节。(二)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比如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四 则运算,那么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及分数乘法 两个单元就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在 前一个单元里,要给学生建立分数最基本的概念;在后一个单元要建立的乘法概 念及其法则是教好分数除法以至分数四则运算的关键。 所以重点教好这两个单元, 就为教好全册教材打下牢固的基础。(三)通览教材,就可以综览全局;居高临下,给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提供依 据;通览教材,才能通盘安排教学进度,不致于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四)通览教材,就能了解教这册教材

4、有什么困难,及早进行准备;通览教 材,有利于有计划的安排学习及参考书籍;同时把需用的教具都事先准备齐全。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一味浏览,结果印象不深, 所获无儿;一种是细嚼慢咽,玩味不已,结果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备出几篇。 这样做的结果,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都不能达到通览教材的目的。 因此,通览教材认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时间与精力,明确通览的目的,确 定通览的重点。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或课题)备课,拟出一 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计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进一步熟悉及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及意图,确

5、定单元(或课题)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二)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三)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四)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与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 ,通盘 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单元备课的好处是:(一)便于全面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教 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二)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三)能把备课与业务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致于“临渴掘井” 、“临阵磨 枪”,并起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果上一节,备一节,不考虑这一节课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不能以系统、 明确而重点突出的知识去武装学生的

6、。课时备课钻研全册教材与单元教材之后,虽然为备好每一节课做了准备工作,但是全 册教材或单元教材的任务,都要通过每一节课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得 备好每一节课。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 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钻研全册教材、单元教材与每节课的教材,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应贯穿 从全 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全体 的原则。即从全册教材的系统性中看到每一部分知识 所占的地位, 又从那个部分知识中看到它及旧知识与未讲到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做到胸中有数。课前备课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有的教师误以为写好教案或讲稿,就是备课工

7、作的结束,讲课就不成问题了;也有的教师自恃讲课多年, 教材比较熟悉,无需再花时间熟悉教案或讲稿,结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写 好教案或讲稿,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 教案”的苦工夫。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真正做到 融会贯通。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课前备课,已经不再是去熟悉教材、默记讲稿, 而是面向学生,着重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所以,课前备课,除了要熟记 教材以外,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一)备方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教法。因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方法 把学生

8、教会,才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备课时要反复琢磨怎样形象直观,怎样 布局板书,怎徉讲练结合 。只有方法得当了,才能教得生动,学有所得。所以,每次讲课以前,都应该把写好的教案摆在案头,想想有哪几种讲法并加以 比较,选出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来讲。(二)备感情除了备方法外,备好思想感情也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 体会:当走进教室以前,如果自己是兴奋、愉快而且是信心百倍的,那么教师就 会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高。反之,或者由于教师对教材 体会不深而缺乏信心,或是课前心情不畅,那么,课堂效果就不会理想,教室气 氛也不会活跃。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感情充沛、心情

9、偷快,上课 前,总要收收心(可能杂事分心,收起来) ,养养神(回忆回忆讲授内容) ,这样 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娓娓动听。(三)备语言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虽然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 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要善 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四)备教态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 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讲课时,教态 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

10、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 采。因此,教师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讲课的姿态、表情与手势,研究如何 掌握得体的教态。为了更好地改进教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课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 在黑板面前默讲一遍。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教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 很大的作用。如果有机会能在其他教师面前先试讲一下,那就更好了。(五)备教具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使用教具,可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 形象易懂,学生也会更加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同时又可节省教学时间。对于需要演示的实验与学生的实验,教师必须预演一遍。最

11、好是用正确的与 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各做一次,把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搞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 想周到。对于实验用的药品,事先要进行周密地检查,以免临时发生了问题,措 手不及。体育教师对场地器材设备应进行合理的安排,以鼓舞学习情绪,避免发生事 故。如果学生冬天集合时面朝北风,练习时面向阳光,场地不干净,沙坑未松平, 跑道没划好,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反之,设备器材有条不紊,学生一到操场就劲 头十足,兴趣盎然,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秩序就会有条不紊,教学时间也会相对充裕。所 以,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搞好课前备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无不如此。一位 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说: 我

12、备好了课,还有最后三道 工序,:前一天, 默演讲稿,组织语言,理清线索,备全教具;前一小时,澄清过滤,去粗取精; 临上课前十分钟, 还要在脑子里重温一遍。 有的教师对于一两句话, 也一改再改, 直到语言精粹,概念清晰,方才罢休。从而使他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超尘拔 俗。课后备课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必须善于课后总结,也可以说是课后备课。有些教师以 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大吉。不是的。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 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由于: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

13、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 现自己的不足。因为,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 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 后记 这一项, 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 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一课教材在几个班讲, 就修改几个教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课后总结必须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意 见。教师应该随时记下这些反映,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经验及意见零 碎、细小而等闲视之。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

14、会不断提高。怎样备课写教案 (二)二、备课的过程 备课的过程是:自备集体备再自备。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 采用开门备课的形式。自备备课,首先应个人钻研,独立思考。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 更多的独立劳动。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一环。认真自备,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前提。集体备课质量不高,往往由于自备 不足。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发现 空手赶集 的现象:由于缺乏自备, 于是问题不分大小,内容不究轻重,一律拿到会上研究,结果泛泛而谈,零敲碎 打,所获无几。相反,经过集体备课以后,大家感到满载而归,一定是自备比较 充分。所以,一定要在自备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集体备课的好

15、处很多,主要有:(一)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 过集体研究,就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二)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相学习扩彼此帮助的好形式,尤其对于培养新 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教师刚到校,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既不了解学生 的情况,也没有备过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集体备课,就可以陪养及带动新教 师掌握备课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三)集体备课有利于促进教师团结,形成教师集体。经过集体研究,教师 间更能相互了解、密切配合,还可统一口径,步调齐谐,从而保证同年级的教学 质量。集体备课的一般做法是:同年级的任课教师,每周有半天作为研究日(不排 课)。集体备课通常

16、及单元备课相结合。 研究的内容一般是教学方向、 目的、进度; 重点、难点,关键;基础知识及培养能力的标准、内容及方法;研究及交流教学 经验(方法不强求一律,可以百花齐放)尤为重要的是,还应着重研究学生的实际。如研究及交流学生的思想情况、 知识质量、学习特点、存在何题等等。同时再结合班级实际,就能在教学中获得 更好地成效。为了把经常备课及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可以把集体备课及观摩教学结合起来; 除了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外,还可以采用各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体 备课的办法,从而试验及摸索教学规律。集体备课及教学相结合的一般作法是,先由同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初步写 出教案;集体讨论时由重点试验的

17、教师作中心发言,然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会后大家听课,课后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再自备集体备课后,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与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 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 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个人备课及集体备课的关系是: 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开门备依据教材内容,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进行开门备课。不能老关在房子里分析课 文,研究教材。要走出去,向实际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教材上的东西放到 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运用、消化与验证;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大课堂中丰富、 生动的知识拿

18、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切合实际。三、备课的内容备教材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依据。能否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 的关键。因此,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备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钻研教材的思想内容,把传授知识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产。(二)要分析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 其来龙去脉。做到讲前面的知识为讲后面的知识 搭桥 、铺路 ;讲后面的知识对 以前学的识起巩固与提高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的缺 陷;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脱离教材、添油加醋偏向。(三)要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发,确定教学内容的目的与 要求。有些教材只要

19、求学生理解,有些教材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有些教材只需学 生掌握一般技能,有些教材则要求学生养成熟练的技巧。对此,要提具体的要求, 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运用有一个过程,要善于逐步培 养。(四)分清主次,详略结合。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是有主次之分的,因此教 学内容也应有主次之别。也就说,要划清主要教材及非主要教材,基本内容及非 基本内容,以便把主要内容学深练好,对次要内容右能基本掌握。(五)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与特点。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 决关键,表达教材特点(六)要明确基本训练的范围、内容与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一个 全面的与长期的训练计划。对于每一节课的训练

20、内容,都要明确、具体,使教师 与学生都作到心中有数,便于执行。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及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可是,如果不培养能力,学生就不 能真正理解及掌握知识,或者学了知识也不会运用,成为有知识而无能力的人。 因而,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 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造以及特殊的才能。只有能力增 强了,学生才能更快地学得知识,掌握技巧;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成为 有知识、有能力、能创新的人才。(七)对于习题要注意精选与分类处理。要明确每一个例题与习题的目的性, 充分发挥每

21、一个例题与习题的作用。(八)安排好 讲 与 练 的内容。讲及练,不仅要从方法上考虑,还要从内容 上斟酌,什么样的内容宜于讲,哪些内容适合练,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用什么 方法讲,用什么方法练。在内容上要注意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而在方法上要按 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要根据校历的安排与学生每天所能支配的时间,从 德、智、体、美、劳全而出发,通盘安排好每节课讲、练的分量,以免学生负担 过重或畸轻畸重。备重点做任何工作,都要善于巧妙地使用力量。搞好教学,也必须普于把钢用在刀 刃上。这就是说,要努力抓住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主 攻重点。没有重点,就突不破难点,必流于一般。因此,我们

22、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弄清哪些是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部第 10 页分,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一般知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一、怎样确定重点 重点教材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重点教材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与作用,是学好一般教材的基础。只有使学生集中精力把它们学深学透、 练好练熟,才能学好其它内容。重点教材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呢?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与基本方法。(1 )基本概念并不包括一切概念。基本概念是指那些在一个单元、一篇课 文中经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概念。不掌握基本概念,就无法学好一个章节里的基本 内容, ( 2 )基本理

23、论是指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即使懂得了基本概念,但不掌握 这些理论、原则与原理,仍然不能运用基本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 ( 3 )掌握了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还不等于就能解决具体问题,这里还有个方法问题,如思维的 方法、解题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等等。就各科知识来说,又有它本身的教学重点。就每一课时说,也应该各有重点。 比如识字教学,有的课时重点放在正音,有的课时重点放在辨认字形;有的课时 重点放在讲解字义等等。又如阅读教学,有的课时重点放在分析表现手法、篇章 结构,进行写作指导;有的重点放在进行说、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等等。二、教材重点及教学重点的关系 在分析教材重点时,还应注意它及教学重

24、点的区别及联系。所谓教材重点, 是根据某一部分教材在全部教材中的地位来确定的,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学生实 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就是说,不仅仅要分清教材的主要及 次要、重点及一般;而且还要考虑哪些知识为学生所已知,哪些是未知;哪一点 易懂,哪一点难学;哪些知识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哪些知识只需学生一般了解就 行。这就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实示情况来确定。可以么样说:教材重 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备难点 探讨疑难问题的根由,寻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一面。 难点内容处理不当,会浪费许多时间。正确的解决难点, 是克服烦琐哲学, 克服 多而杂

25、的重要一环。 烦琐哲学在许 多情况下是没有恰当处理难点所造成的。因而,切实掌握每一章节的难点,千方 百计地围绕重点来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困难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提 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一、什么是难点 要突破难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难点:凡为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 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与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难点来自教材、学生与教师。二、难点来自教材 先谈来自教材中的难点。教材之所以难,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1 ) 教材抽象。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抽象的内 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 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26、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学生以丰 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2 ) 问题比较复杂,学生掌握它的规律性比较困难。比如应用题,类型多, 可用的方法也多,学生一时不易掌握其规律。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要坚持由 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 3) 是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 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三、难点来自学生 再谈来自学生的难点。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 同,生活经脸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难点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考虑。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对于甲是难点 的,对于乙就可能

27、不是难点。所以,难点不是千篇一律的,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 出发。难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考虑。有些教材本身并不难,但是由于学生缺乏 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与生产经验而感到困难。 例如给生长在内蒙古的学生讲授棉花、 甘蔗就比较难于接受。难点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考虑。其次,难点不是绝对的,是要从学生的实 际出发来确定的。同样一个教材,在不同的班级,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如果仅仅 根据教材来确定难点,那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却教师却轻 描淡写,一掠而过,而学生认为容易的地方,教师却罗哩罗唆,讲个没完。要想 避免这种结果,就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四、难点来自教师。最后谈难点来

28、自教师。由子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同,钻研教材 的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劣,组织教学的好坏也是造成难点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生的认识规律来分析教材,确定难点:( 1) 、按照知识的发展规律一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进行教学。因为难点总 是具有抽象性或复杂性, (2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一由已知到未知、由技能到技 巧进行讲练。因为难点又往往是比较生疏而带有技巧性内容。备关键关键是开启知识门的钥匙。一个单元、一篇教材有许多内容,但是必有某一 部分知识起决定作用。把这部分知识学好了,其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就能打开 知识之门,顺利掌握全部教材。正如一把锁,钥匙对准了锁

29、眼,就豁然洞开,这 就是知识的关键。备学生 教师讲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学到手。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 见物(教材),不见人学生 ,闭门造车的状况。教学与打仗一样,必须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所 谓知己 就是教师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所谓 知彼,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 识水平。有的学校虽然师生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就是由于没有结合 学生实际。他们以为,备课的过程仅仅是消化教材的过程,却不明白:不了解学 生实际,就不可能处理好教材。因而在课堂上冒出许多问题,由于没有准备而无 法解决;或者想去解决,却又没有时间。所以,在掌握教材的同时,必须深入了 解学生实际。备课又备人,后

30、者更重要。因为课本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容易 掌握,可是备人就不然,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 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备教法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同样一门课程,有人教来倍受学生欢迎,一听就懂; 有人教来学生意见挺多,如听天书;同一份讲稿,有人讲得绘声绘色,有人却讲 得寡而无味,这及是否会 教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要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材,一般是按照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编排的,不能完全照顾到不同学 生的实际适况。如果我们照本宣科,

31、有的学生就接受不了。而采用好的教学方法, 就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总之,既要钻透教材,又要重视教学方法,不能认为钻研好了教材, 就自然有了方法 ,也不能只追求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 而忽 视对于教材内容的深钻细研,对教材理解得不深不透,教法再好,也不能取得好 的效果;反之,充分掌握了教材,但不善于通过适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也是教 学中的不足。当然,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因而,备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科 特点与学生实际出发,百花齐放,讲究实效。备作业 作业、练习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把知识变 成技能技巧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实践性环

32、节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备课时应充分重 视。有的教师仅仅致力于把教材钻好,堂上讲请,就欣然自得,这很不够。备课 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练好。怎样备作业? 首先,要充分研究课文后面的练习及习题。因为课后的习题是需要掌握的主 要内容。做好它,对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好处。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有 其一定的意义,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练习及习题一定要弄清楚。其次,要“作业下水” 。所谓“作业下水” ,就是教师要亲演习题。要培养学 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教师要自我练习。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过河不 知水深浅”龙其是初任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更应把演算习题作为提高自己教学 水平的一种“基本功”

33、。“作业下水”,究竟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说:(一)只有亲自做习题,才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发掘教材与习题的 内在联系,揭示教材的规律,明确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有利于充实讲授的内 容。(二)“作业下水”,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训练。通过认真演算,就可以深 刻体会课本习题的数量、类型与难度,从而进一步确定基本训练的重点、深度与 方式。(三)通过“作业下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练习题自己先演 算一遍,就能够知道学生将会遇会遇到哪些困难,在什么地方容易发生问题,可 以在讲课时加以预防及解决。(四)“作业下水”,有利于精选习题。教师布置的作业,所以不能切合学生 实际,就是由于备课没备作业。而

34、“作业下水” ,就可以提高习题的质量,精简一 些用处不大的练习及习题。(五)“作业下水”,可以减轻师生负担。通过教师演算,就可以比较准确地 估计到学生做作业需用的时间,从而使作业分量适当,学生负担合理,教师还可 以根据题目难易,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而在检查及批改作业时负担也轻。(六)“作业下水”,可以把最好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教师通过亲自实践,就可以从多方而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及解决问题;就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最简捷的解题途径。同时,也不致于在学生五 花八门的答案面前无所适从。最后,应该围绕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拟定一些补充练习。因为课本上 的练习是统一教

35、材,不一定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自编一些 结合实际、质量较高的补充题;有时课本的题目太少,或过于简单,为了加强这 部分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弥补教材的不足,也需要补充适当的练习及习题。四、怎样钻研教材明确目的确定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先前提,是每一课时计划重要的组成部 分,是教材中心思想的集中表现。教学过程的一切方法、步骤与内容都要根据教 学目的来确定。因此它是钻研教材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 正确地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目的性愈明确,教学效果就愈高。有的教师对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混淆不清, 甚至以为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目的, 不是的。所谓教学内容,就是要教给学生些什么

36、东西。而教学目的,是指为什么 要教给学生这些内容。因此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用教材中的标 题来代替教学目的。还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根据教学目的来钻研教材,还是根据教材确 定教学目的?我们说,确定教学目的的具体步骤是:根据总的教学目的,即党的 教育方针来研究教材;而又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来确定具体的课时目的。也就是 说,教师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去钻研教材,使教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 服务。但教材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是通过不同的内容来表达教育方针的。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学生实际来决定每堂课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这就 是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目的通常包括总的教育目

37、的、学科目的、单元目的与课时目的四个方面。 总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 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总的目标贯串在各个学科目的、单元目的与课时教学 目的之中。其次,还要考虑各个学科的特定的目的任务。学生学习政治、语文、数学、 物理、化学、外语、体育都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这一总的目的服务的,但各科又有其不同的特殊任 务。教学目的必须表达各科的特点及具体的任务。各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及任务, 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此外,还要钻研单元教材的目的。单元教材是整个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但每个单元又有其独立的意义。明确单元教材的目的,才能做到详略结合, 重点突出

38、,前呼后应,而又一线贯穿。钻研教学目的,要把重点放在研究每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上。因为,无论总的 教学目的,学科教学目的,还是单元教学目的都要通过课时教学目的来实现。也 就是说,总的目的及单元目的要具体地表达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那么,怎样确定教学目的呢?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及钻研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与教 育计划制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与任务,提出 了各年级进行基础知识、基本训练的范围。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以前,必须首 先钻研教学大纲,深入体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充分掌握本册教材在教学大纲 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钻研教材才有了明确的目标及可靠的依据。因为,教

39、科 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其次,还要根据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来具体确定教学目的。因为,教材的性 质不同、内容不同,它在完成教育目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学生的、班级 的情况不同,教学目的也应该不同。如果千篇一律地确定教学目的,那就既不符 合教材实际,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只是翻翻教学指导 书,把 教学目的 抄在教案上。但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教学目的,连自己也不清 楚因而也就不可能搞好教学 第三,确定教学目的,必须认真体会编者意图。要深入考虑编者为什么选这篇课 文,前后次序为什么这样安排,选择的例题与习题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同时 要研究这一篇课文是在什么

40、情况下写的,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它曾经起过什 么作用,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深入领会了编者与作者意图以后,目的就比较 容易明确了。第四,教学目的要明确而具体。对于每一课书、每一节课、每一个例题,每 一个习题的选择,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都要心中有数,力求具体。 只有这样,才容易贯彻。如果模糊不清或流于一般,学生一堂课听下来,连主要 解决什么问题还不清楚,成效自然甚微。第五,教学目的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表达目的,使目的 落实。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处处围绕目的来进行教学。对于及教学 目的无关或关系很小的内容可以不讲或略讲,对于及教学目的无关的环节可以取 消。总

41、之,全部教材内容、全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为达到 教学目的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钻深钻透 教师钻研教材必须深透。只有深透,自己才能真懂,也才能教懂学生。有的 教师为什么讲不明白,就因为自己还不真懂,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是不可能的 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彻,讲起课来就不会以概念解释概念,以词解词, 停留在定义加例子,死板地解释课文上,如果是讲清道理,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 讲课尽管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但却要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学到东西。如果大家都照本宣科, 那就用不着教师了。学生能看懂课文,并不很难。

42、但真正懂的程度大有不同。教 师的作用就是要提高学生懂的深度,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教师只有把教材钻深 钻透了,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怎样才能钻深钻透呢?(一)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要一章、一节、一句、一字地认真研究;对 每一个定理、公式、法则、定律都要逐字逐句地细抠。不论是正文、例题,还是 注解、习题,都应反复推敲,互相印证。古人说: 读诗如食胡桃宣栗,剥三层皮 方有佳味。 钻研教材,亦应如此。(二)要多方面进行比较。有时候同一个定律有许多种不同的陈述,同一个 定理有好几种不同的证明,在深入体会、反复比较以后,就可以选择其中最恰当 的一种讲述,使之既严格而又易于接受,既概括而又便于应用。(三)多问

43、几个为什么,知其所以然。 “深”及“透”是相互促进,彼此关联 的。唯有深入钻研,才能融会贯通;唯有透彻理解,才能运用自如。多备一遍, 就能深入一步;多钻一次,又能钻透一层。钻深透的标志是:能够高屋建瓴,驾 驭教材,而不是为教材所局限,作茧自缚。钻深透,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故弄 玄才,而是要下从厚到薄、融会贯通的工夫。要能理清知识的系统,挖掘知识的 本质,明确教材的来龙去脉,创造性地去掌握运用。紧扣课本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离开了课本, 便达不到以系统知识武装学生的目的,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紧紧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达到教学要求。因为,一般说来语文课

44、文都是精选的范文,紧扣课本就宜于抓住精华,讲清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也 有所依据,利于复习巩固。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钻研课本。有位老教师的体会是很好的,他说: 讲课要深入地钻研课本,认真把课本钻 深钻透,使学生能懂会用,切不要因为自己懂得多些,嫌教材简单而任意补充, 讲得过深过难,反而会把学生教糊涂。 但有的教师却不以为然,他们习惯搞烦琐哲学,以旁征博引为荣,以寻找微言大义 为乐,他们为备一节课花费的精力很大,涉猎的东西很多,东查西考,有 闻必录,结果面面俱到,枝蔓横生。还有的教师认为紧扣教材是水平不高,只有 洋洋大观、口若悬河才 够味道 。这样做只能为烦琐哲学服务,学生收获反而不 多。紧扣教材

45、,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组织学生预习课文。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预习提纲或思考题。学生 先看书,教师后讲课,不但易于使学生消化领会,而且教师可以少讲或不讲教材 中的次要内容与易懂部分, 使学生能集中时间与精力把主要内容学会。 这样做不 但师生双方都处于主动地位,而且基本上能解决内容多时间少、既要有深度又要 有广度的矛盾。(二)尊重教材,并不是死抠课本,干巴巴地讲点条条,甚至念一句、讲一 句,照本宣读。课堂教学,不要脱离课本另讲一套,但也决不是教科书的简单翻 扳,而是把课文的内容,经过自己的咀嚼与消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 做,虽然讲授的内容仍然是书上的东西,但由于教师付出了独立的劳动,

46、对教材 体会就深,因而在讲解时史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阐明,基本内容易于为学生 所掌握。一句话,就是:既不能照本宣科,简单重复;又不能脱离课本,节外生 枝。(三)提出复习题、布置作业题、拟订复习提纲,均要以课文为依据;补充 教材一般不作考试的内容。适当补充紧扣教材,是不是就完全不能补充任何课外内容呢,是不是在任何时侯、任 何情况下也不能超越课本的范围呢?当然不是的。课堂讲授,自然要有重点,然 而,为了更好地阐明问题,也要求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某些主要问题的 论述有所提高、有所发挥、有所补充。这样做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 的见识,使他们能深入了解课文。同时,统编教科书,一般说来,比

47、较集中、概括。如果我们不以生动的实例、 恰当的比喻、有趣的内容加以充实及描绘讲课就会变得空洞乏味,枯澡死板, 不易为学生所领会。何况,对于教材也应“一分为二” 。对它既要尊重,但也不迷信。因为,所选 教材包活古今中外各方面的内容,课文中很可能有不够健康甚至错误的成分,如 果与盘托出,对不恰当的东西不去说明,对错误的东西不去纠正,那就势必造成 不良的影响,甚而使学生中毒。但是,补充教材,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目的性要明确。补充材料是为了把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问题剖析 透彻,并正确解决教材水平及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离开这个目的去补充材 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第二,补充教材,必须防止材

48、料的堆砌。有的教师总想一次“讲深讲透” ,因 而不厌其详地补充课外材料,加深教学内容,唯恐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以为 自己讲得越全面、越细致,学生学得就越容易。其实,恰恰相反,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听课,不是印象模糊,便是一览无余。它从根本上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掌握知识,要有一个反复领会、反复练习、逐步加深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立竿见影。想一口就吃成个胖子,反而弄得消化不良,事及愿违。扩大知识 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一般说来,课本或讲义固然是一门课程的精 华但是,如果教师的知识,仅仅止于教科书上的那一点东西,讲起课来,就很 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教师只有以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站得

49、高,看得远。 这样,他在处理教材时,就能深入浅出,就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在课堂讲 授时,就能够要言不烦,画龙点睛;在举例比喻时,就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物理学家严济慈曾经说过: “教师对他所教的每一门课程,懂得愈透彻愈深刻,就 能讲得愈简单、愈清楚。 ”“教师讲一分,必须懂十分。 ”鲁迅也曾经说过: “只看 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徜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蜜蜂如果不在百花丛中采来花粉,就酿不出蜜来;教师如果缺乏广泛的知识, 也就无法提炼出精华来。人们常把成功的课,叫做“以一当十” ,说明学生能

50、从教 师讲的“一”中受到许多教益,得到很多启发,学到很多知识。但是这“一”正 是从“十”中来的。教师必须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从那“十”中提炼出使人感 受、联想到许多东西的“一”来。教师知道得越多,懂得越透,就越能居高临下, 抓住要领,把课讲得精粹、透彻。此外,学生当中,往往闻一知二者有之,闻一知十者也有之。如果教师只限 于课本上的那点知识,当然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学生往往还要提出各种各样的 他们感到新奇的与不解的问题,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疑难作 出正确的、圆满的解答。时代在前进,学生的认识在提高,知识的领域在扩展。一个教师,不管知识 水平多高,经验多丰富,都不应该满足,都必须在

51、教学实践中,不断扩大与充实 自己的知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句话对所有的教师也都是适用的。妥善组织所谓组织教材,就是要把一堂课的全部内容,按照教学过程的特点组织起来。 也就是说,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对教材进行 组织及安排,使之成为学生便于接受的东西组织、安排好教材,就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是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性或事物发展的顺序写成的。但干巴巴地按照课文顺 序讲授,会使学生听之生厌。例如,讲课文,总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释祠、 朗读、串讲、分析、总结那一套,学生的积极性就不高。反之合理加以组织,学 生就会兴趣高涨。对于组织教

52、材的要求是:(一)组织教材,要求分清哪些是基本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学生在学习 中遇到困难,常常是由于对前面的基本内容没有搞懂,没有掌握,到后面就越来 越难。例如数学,只用到一个定理或公式的题目,往往觉得容易;要是同时用到 几个定理或公式的题目,就觉得很难。如果我们把比较容易的、浅显的、简单的 内容都掌握得非常熟练,遇到难题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因为所谓难题,不过是容 易的、简单的问题综合在一块罢了。因此,必须把基本内容放在首要地位,配以 必要的例题、习题、演示、实验,使他们对基本内容有反复思考、反复练习的机 会,从而达到透彻理解、彻底掌握的目的。(二)要重点突出。重点可以是最基本的内容,也可以是

53、最典型的内容。突 出解决了重点内容,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一把钥匙,一般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三)在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的同时,要注意整个教材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要线索清晰,前后衔接;要考虑及前已讲部分有哪些联系,为后面教材作哪些准 备;既要使个问题成为前一个问题的必然结果,又成为后一个问题的必要前提。 要使整个一节课成为层层深入,一气呵成的一个整体。这样由浅入深,由因到果, 过渡自然,联系紧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之效。(四)组织处理教学内容,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 能真正作到正确取舍教学内容。轻其所轻、重其所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达 到处理教材

54、的要求。而处理好教材,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 教学(五)对于教材处理,要做好全面安排。对于教材的分量、深度、广度、难 度、进度以及要达到的程度,都要全面考虑,通盘安排。在进度上不要前紧后松, 或者前松后紧(可留一点机动时间) ,以便在 质与量两个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总之,教师对整门课程的内容,应该在脑子里有一幅来龙去脉的鲜明图景。 纵横联系,难点关键,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配合,学生学完各个基本内容后所应 达到的水平,教师都应了然于胸。这样,在讲课时就能左右逢源、前后呼应。熟练掌握 教师对于所教的教材,不仅要深刻理解,而且要熟练掌握。熟练掌握了教材, 才能在讲课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55、。“熟”的标志,是看教材是否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教材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了, 讲课时自然会信心百倍,声色俱备;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兴趣倍增。如果教 师讲课时结结巴巴,一会儿看教案,一会管学生,必然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学 生也就索然寡味,无精打采。“熟”,就得把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记得滚瓜烂熟。这样讲课时才能信手拈来, 既能腾出时间让学生多练,又能有余力进行组织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五、怎样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备课的直接产物与表现形式是课时计划(教案) 。编写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的 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课时计划的执行,使我们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我们能科学地、精密地分配课堂的每一分

56、钟时间。课时计划(教案)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一)年级班级(二)章节课题(三)教学目的(包括思想教育、培养能力)(四)课堂类型(五)学生实际(六)教具准备 包括板书板画设计(七)教学步骤(八)教学要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训练、重 点、难点、关键等)( 九)复习巩团(十)作业要求(包括课堂练习)(十一)教学方法(包括参观,讨论、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实践活动等等)(十二)时间安排(十三)效果检查(十四)教学反思教案,并不是课文的抄录,也不是所有参考资科的掺与,而是教师对课文与 各种资料进行创造加工的成果。在教案中,不仅应该使讲课重点鲜明突出,讲授 内容深刻系统,而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深度广度;在

57、教案中,还要考虑采用 什么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安排教学内 容,而且要组织好全部教学过程。课时计划考虑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周到,上 起课来就越主动、越生动、越活泼,越有成效。所以上课前写好教案是全部教学 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认为制定课时计划(教案)没有多大必要。他们说“教师上课,只 要能熟悉教材,把课讲得生动活泼就行,写不写教案没有多大关系。 “还有的教师 认为“写教案是烦琐哲学,会束缚手脚”还有的教师上课前临时抓起教材看一看, 准备讲到哪,在教本上做个记号就完事, 这是不对的。 一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写 教案最大的好处是,整理思想,加强计划,

58、加深备课。它不仅能严密课堂教学过 程,便上课时胸有成竹,讲课时从容不迫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一个阶段我也试验不写教案行不行,结果不行。常有准 备不周,仓促上阵,手忙脚乱的感觉,更谈不到有计划通地开展教学改革 了。”当然,我们要反对那种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与烦琐哲学。如果写教案仅仅是 从课本中抄抄摘摘,把参考书上的东西拼拼凑凑,这种教案自然是不必写的。因 为它脱离飞跃发展的客观形势,脱离日新月异的教学内容与校校不同、班级不同、 人人不同的学生实际;同时,这种拼凑得来的教案,由于自己根本没有理解与消 化,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每一门课程都有教科书或者讲义,但是教科书

59、与讲义都不能代替教案。因为 教案不仅仅是对教科书的阐述,充实及提高,而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当然, 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花在吃透教材与学生实际上,而不是花在写教案上。但是钻 研教材的成果应该反映在教案上。如果钻研的结果毫无记载,那就是准备不周。至于如何写法,这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不同教师的经验、水平与不 同的学生实际来写。可详(详不等于烦琐) 、可略(略不等于凑几个条条) ;有的 表达一节课的全部安排,有的只用写出几个主要问题。总之,是从实效出发,不 强求一律,不搞形式主义。就一般情况来说,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对新老教师的教案应由于不同的要求。对于新教师与经验少的教师, 不妨多写点,

60、写详细一点。这对于新教师是一种基本功。备课时,多花点功夫, 在教学过程中就省力得多。因为,写一写就是整理材料与思想,只有写出来,才 能说得更系统,更清楚。对于老教师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说可以少写点,写 得简略一些。因为他们对教学程序已十分熟练,教案尽管写得不多,但讲起课来 自能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不过也不能不写教案;而对于比较生疏或复杂的教材, 也应该写得详细一点,以免丢三落四,挂一漏万。(二)应该首先想好,而不是急于写好。例如,如何引入新课,如何由浅入 深,层层深入,采取哪些步骤,采用何种方法,运用哪些教具,从而把整个课堂 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都应该事先想好,先想好以后,就可以避免随

61、手拈 来、信口开河的毛病;才可以防止离题千里、堆砌材料的缺陷。只要想得多,才 能写得好;只有想得深,才能写得少,写得精。(三)必须反对教案中的烦琐哲学。教案的形式及内容,要根据实际需要, 不必强求一律。有些内容可以直接写在课本上(像语文课文中的中心思想、段落 大意、生字注音、词语解释等) ,有些教材比较简单,而教师又很熟悉,那就可以 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而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在教案上。这样教案就可以写得比较简要了。如果教案写得过多、过繁,势必影响钻研教材、课外 辅导、批改作业、调查研究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结果适得其反。学校领导应该正确对待教案的 质量,辨证地看待教案的详及略、

62、多及少。 要 根据教师工作负担的轻重、课时的多少、教学业务的生熟及教材的难易提出恰当 的要求,不要单纯以教案写的多及少来衡量教师备课的态度。一个学校就有这样 的教师:曾经一度被批评教案写得少的教师,一味赞扬教案写的多的教师。认为 教案写得简单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这就严重助长了教学上的形式主义与 烦琐哲学,忽视了课堂的教学实际效果。所以,写教案要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根据实际情况办事。反对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四)教案要力争提前写好。这样做的好处是( 1 )教师主动,能进一步根据 课时计划的需要做好各项课前准备; (2 )有较充裕的时间,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修 改、补充;(3)不致于因其他活动而措手不及。(五)要不断修改、完善教案。教完一节课、一课书,就应该及时检查教学 效果,把学生的反映、自己的心得简要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意见,作为下一堂 课或下一学期教学的参考。第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