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教案第4单元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6548262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上教案第4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4上教案第4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4上教案第4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4上教案第4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上教案第4单元(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第 课 第 课时课题:身体的结构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本章第一节,通过学习了解我们的身体,对之后的学习起引导的作用。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不存有问题,学生总结身体结构,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人体根据外观特征能够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人体的外部特点能够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能够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合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

2、活动的真实性。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 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理解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学难 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教 学准 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相关。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

3、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相关系。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能够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能够能够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

4、、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但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很多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

5、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但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3、观察身体的内部。(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很多好

6、办法:有的说,用耳朵能够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能够知道心脏的位置;有的说,手臂曲起,能够摸到鼓起的肌肉;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能够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能够知道那里是肺部;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有的说,用力往下捏,能够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7、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板书设计1. 观察我们的身体2. 身体是怎样工作的呢?作业布置1.必做题 2.选做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第 课 第 课时课题: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上肢的相关运动,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通过记录,观察几部分相关联的部分。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存在困难。主要通过自身动作去感受上肢的变化,从而总结出上肢相关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8、: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 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

9、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难 点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教 学准 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二)观察上肢的运动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分解

10、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2、记录我们的观察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交流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三)课的延伸。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板

11、书设计1. 观察上肢的运动2. 记录我们的观察作业布置1.必做题 2.选做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第 课 第 课时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的内容通过运动后,测量心跳和呼吸,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发现身体的变化,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解呼吸加速的原因。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相关内容较为复杂,呼吸系统对学生来说接触起来比较麻烦,通过大量实验测量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

12、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教学重 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教学难 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

13、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教 学准 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引入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测量心跳和呼吸(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

14、呼一吸算呼吸一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呼吸加快)(三)呼吸为什么加快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

15、吸有什么关系呢?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猜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板书设计1. 测量心跳和呼吸2. 呼吸会加速的原因作业布置1.必做

16、题 2.选做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第 课 第 课时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介绍心脏的功能,通过学生让学生了解心跳加快的原因并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通过学习可以更好的保持自身的健康。学情分析本节课和上节课一样,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课通过学生让学生了解心跳加快的原因并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通过锻炼身体可以保持健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

17、血液的数量。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 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教学难 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教 学准 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引入1、激活已有经验 提出探究问题(1)播放一段有关

18、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1)认识心脏和心跳(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板书:血液循环)(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心脏跳动

19、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跳加快)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20、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二)课外延伸(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2)交流汇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不锻炼或少锻炼的

21、人又会怎样?(4)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5)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6)讨论并交流。(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6)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

22、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三)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2)提炼课题:运动与健康。(板书)(3)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板书设计1. 心跳会加速的原因2. 心脏的工作原理作业布置1.必做题2.选做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第 课 第 课时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的消化系统,通过了解消化器官,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合理膳食。学情分析 学生对消化系统不了解,学习起来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消化器官工作原理。教学目标知识

23、与能力: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2、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 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 点

24、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教 学准 备 教师准备:小馒头,听诊器,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或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馒头及搜集到的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谚语。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引入1、创造情景,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大都比较喜欢出去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好吗? 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钠里去呢? 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馒头),今天我们将馒头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去哪里呢?2、学生猜测后导出本课研究内容,食物的消化,并且板书课题。(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

25、过程。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1)提问,旅游时旅客可以更着导游走,我们增氧才能跟着馒头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2)学生咀嚼馒头,并且体会馒头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3)学生汇报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处不认识特难题的消化器官。(1)讲述:当馒头导游进到胃里的时候没,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馒头导游,还会带我们到哪些地方旅游呢? 现在请同学们猜测并绘制一幅旅行图吧/(2)提出要求,绘制的景点名雀,消化器官路线清楚。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旅行图。交流、展示绘制的旅行图个不幸同,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小组设计的旅行图最准确路线组合理,其实馒头旅行的景点是固定的,履行的路线也是固定的,怎

26、样才可以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是正确的呢。交流讨论。(3)我们找来了最精确的旅行图,和标准图比较 找出差异。(4 ) 各小组学生对照正确的消化器官进行自我修正。各小组在一次绘制旅行图。(5)各小组进行比较先后画的旅行图,找出先后内两次的差异 。(6)小组交流,比较那个同学绘制的消化器官明确。消化顺序清楚。学生汇报对消化器官的认识。老师提问: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不同的消化器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汇报。教师通过计算机可将向学生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对学生有争议的胰脏何肝脏是否属于消化器官进行分析。(三)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1、提

27、问: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逆向过问什么人能倒立着吃东西吗2、学生猜测,做出假设。3、知道学生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4、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5、学生回答,老师讲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1、辨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2、讨论:因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及怎样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3、教师小结板书设计1. 吃下去的东西变成什么了?2. 人体的消化器官作业布置1.必做题 2.选做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第 课 第 课时课题: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

28、内容是了解口腔的功能,介绍牙齿、舌头和唾液的作用,通过学习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牙齿。学情分析通过观察和已有经验,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利于身体健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3、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

29、,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完善观察研究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教学重 点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教学难 点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教 学准 备 儿童牙齿模型、馒头、镜子教 学 过

30、 程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引入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1、观察口腔请学生分别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我们的感觉两个方面观察,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馒头会越嚼越甜。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 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在不能够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不要操作“入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体验活动,在课堂中进行汇报。2、观察牙齿观察牙齿,讨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讨论牙齿的作用。知道

31、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齿承担着不同的工作。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由大变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体验三类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3、讨论对牙齿的保护讨论什么是蛀牙(龋病牙)?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讨论交流:(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以下是老师预设的问题。(1)怎样选牙刷和牙膏?(2)在换牙时期,要多吃些什么,少吃些什么?(3)你发现班里的小朋友存在哪些坏习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4)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这些坏习惯,你会怎么办?(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

32、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板书设计1. 观察口腔2. 观察牙齿作业布置1.必做题 2.选做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 第 课 第 课时课题: 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总结了人体各个器官协同工作相互联系,共同人体生理活动。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本课内容不存在问题。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人体的各个不同部

33、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2、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3、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3、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 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教学难 点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

34、的关系。教 学准 备 人体模型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一)引入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 用图、文呈现。(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

35、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画图的指导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3、健康生活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板书设计1. 人体各个器官协同工作2. 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作业布置1.必做题 2.选做题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