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要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6517057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4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要点(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第1章 绪论(重点10分)一、现代城市发展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1991年东京“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国际会议通过的东京宣言提出: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二、地下空间的分类(1)地下空间按其功能可分为:居住空间:地下空间可以居住,但不能全部满足居住环境条件,大量人口地下居住不现实。商业服务空间:商场、餐厅等,与动态交通功能相联系,更能吸引人流。要重视防灾措施。文娱体育空间:文化、娱乐和体育功能。交通空间:可分为动态交通空间(地铁、公路隧道、人行通道)和静态交通空间(地下停车库)。公用设施空间:地下管线;

2、工业空间:用于轻工业或手工生产、军事工业等用途。贮存空间:地下空间的恒温、恒湿等特点,地下贮存成本低、节能、安全。防灾减灾空间: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综合防灾防护;高层建筑的设备用空间:利用地下空间作设备层。(2)地下空间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地下空间:由溶蚀、火山、风蚀、海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地下空间,包括喀斯特溶洞、熔岩洞、风蚀洞、海蚀洞等。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也可作为地下工厂、地下仓库、地下电站,战时也可作为防空洞使用。人工地下空间资源:一类是交通空间、物流空间、贮存空间等;一类是开发地下矿藏、石油形成的废旧矿井空间。(3)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深度分类,可分为浅层空间、中层空间和深层空

3、间三类。浅层空间:由地表至-30m深度开发的空间,主要用于商业、文娱等;中层空间:由-30m至-100m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主要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及水、电、气等公用设施;深层空间:指-100m以下的地下空间,可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库等。三、地下空间的特点(1)为城市规模扩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2)良好的密闭性、稳定的温度环境,适宜掩蔽及对环境湿度有较高要求的工程;(3)节约城市用地,保护农田及环境,节约资源;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等;(4)地下空间建筑有较强的防灾减灾优越性,有效地防御各种武器的杀伤;(5)地下空间建筑施工难度

4、大、复杂,一次性投资成本高,但使用寿命长;(6)地下空间自然光线不足,室外环境隔绝,人们适应性较差;防水防潮要求较高;封闭特性对设备要求较高等;受地质条件影响大。四、城市地下空间的分类按岩土介质状况分类:岩石中地下建筑、土层中地下建筑;根据建造方式分类:单建式地下建筑、附建式地下建筑。五、地下空间资源容量城市地下空间概念:城市地面以下,通过开发可以为城市服务的空间地球表面积5.15亿km2,地球表面以下为岩石圈,陆地岩石圈平均厚度33km,海洋以下为7km。地下2000m以内可供合理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总量为4.12*1017m3。我国可供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总量接近11.5*1014m3。城

5、市地下空间资源容量: 式中:A地面面积,m2;H地下空间开发深度,m。六、城市容量和城市效率城市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容量、交通容量、土地容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城市效率是指城市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也是衡量城市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一种指标体系。城市效率包括四方面:经济效益、空间容纳效率、城市运行效率和城市管理效率。七、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模式结合地铁修建商业、娱乐、地铁换乘等多功能地下综合体;结合地下过街通道商场型;结合站前广场下地下商场

6、车库型;结合城市中心区下综合型商业设施;历史名城的地面保护;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人防工程的改建。八、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阶段、年限?总任务: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两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五个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年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限一般为五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为35年)。城市地下

7、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1)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包括:以对城市重要规划建设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规定规划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项控制指标,为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以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确定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对地块之间的地下空间连接做出指导性控制。九、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土地使用的配置;(2)城市空间的组合;(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十、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和基本任务1、原则:(1)开发与

8、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为远期开发项目留有余地,对深层开发的出入口留有余地,开发难易程度的处理。(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地下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共同为城市服务;地下空间的需求预测考虑自身特点,提出科学需求量;地下空间布局考虑城市对环境的要求。(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规划有长远观念,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地下空间开发滞后地面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开发是为了解决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建设水平;规划要切合实际;近期规划项目具有可操作性。(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地下空间作为城市防灾和防护空间;功能上兼顾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要求;城市防灾

9、和防护工程应纳入地下空间总体规划。(5)综合效益原则 2、基本任务: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十一、地下空间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2)人为灾害:大城市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市政基础设施陈旧和经济与社会财富高度的密集化,导致城市人口众多,住房密集,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等引起的城市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核事故、环境污染等人为灾害。(3)战争灾害:城市是未来敌人空袭的重要目标,必须居安思危,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灾害所带来的灾难。(4)

10、次生灾害:由以上灾害等所诱发的其他灾害,如火灾、水灾等,一般被称为次生灾害。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5分)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1、气象资料;2、城市环境资料;3、城市勘察资料(地质资料);4、城市测量资料(地形);5、城市土地利用资料;6、城市交通资料;7、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利用资料;8、城市人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9、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哪些?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情况,勘察地质状况和分析发展条件;2、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开

11、发的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综合确定平面和竖向规划;4、提出各专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5、安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6、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第3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与形态(重点10分)一、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1)网格状:形态规整,由相互垂直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性。适合于城市向各个方向上扩展,但不易于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区。适于汽车交通的发展,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2)环形放射状:最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性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

12、通的通达性较好。有着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有高密度的、具有展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易于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整性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2、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1)组团状;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2)带状(线状);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过大。发展必须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3)星状(指状);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大运量捷运系统的影响。(4)环状;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

13、的发展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环状分布。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5)卫星状;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影响。(6)多中心:多种方向上

14、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逐步形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以及小的轴线。二、地下空间功能、结构、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力;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标志。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和结构之间相互促进:功能变化往往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地下空间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上的变化;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三、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1、疏导与对应原则: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原则(1)地下空间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疏导地面以上空间的矛盾(以交通公害为主)。(2)尽可能与地面对应发展

15、地下商业等设施,强调发挥土地集聚效益。2、集聚原则:空间容量协调的前提下,土地价格上升吸引人力、财力的集中,人力、财力集中又再次使土地价格上升,在城市中心区发展与地面对应的地下空间,用于相应的用途功能(或适当互补的)与地面、上部空间产生更大集聚效应,创造更多综合效益,就是“集聚原则”的内涵。3、等高线原则根据城市土地价值的高低可以绘出城市土地价值等高线,一般土地价值高的地区的城市功能多为商业服务和娱乐办公等,地面建筑多,交通等压力大,经济也最发达。根据城市土地价值等高线图,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起点及发展方向,起始点是土地价值的最高点,吸收资金容易,经济、社会和防灾效益都最高;地下空间发展方向是沿

16、等高线方向发展,土地价值衰减慢,发展潜力大,沿此方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即可避免地上空间开发过于集中、孤立的毛病,又有利于有效地发挥滚动效益。4、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1、正面效应1)社会效益。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扩大城市空间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改善城市商务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利于城市节能;有利于人体健康;提高城市防护能力。2)经济效益。提高城市效率,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城市功能容量,创造经济效益;节约运营维护费用;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有较高的开发价值。3)环境效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创造巨大的环境效益,对减少地面环境污染、美化城市环

17、境有重要意义。4)防灾效益。防卫自然灾害的能力强,有利于防火防爆。寒冷天气,地下空间不会有水管冻结和冻裂的问题;地下空间在地震条件下受地震的破坏作用要比地面建筑轻得多。能防御现代战争的侵袭,它是对核武器防护最有效的手段。为了国家生存和民族利益,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也十分重要。2、负面效应(1)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地下水文条件的影响和对地表土质的影响。(2)对已有建筑和管线的影响。(3)对地下历史遗产与考古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四、地下建筑入口的设计设计思想:地下阶梯不直接与口部相连,最大限度地消除对地下建筑的偏见及伴随的幽闭感。建筑做法:地面上设计成类似传统建筑入口,尽可能在口部前方设比例适当的

18、外部空间,充当过渡区段,避免入口近旁的外部或内部下很多阶梯。主要入口通常不与地下建筑处在同一水平面。地下建筑的入口的设计技巧:(1)口部亮度设计:力求与天空亮度一致(最好自然光),随空间深入而逐渐降低;(2)外到内过渡段:同种材料具有相同质感和色泽,具有连结感觉;(3)入口角度:方便,避免得热或失热;(4)装饰:过渡段、内外部连续绿化、壁画、雕塑等;(5)尺寸:外到内部采取相同或相似比例尺寸布置;(6)口部标志:识别性、独创性,入口颜色清淡悦目,整体及门的设计富有吸引力。五、地下内部空间地下空间内部空间可分为实体空间和心理空间两类。实体空间特点:空间范围较明确,各空间之间有比较明确的界限,私密

19、性较强。心理空间特征:空间范围不太明确,私密性较小,处于实体空间内,因此又叫“空间里的空间”。地下建筑心理空间作用:(1)为使用者提供相对独立的环境;(2) 心理空间能改变人的观感,解除人们在地下空间内常有的压抑感心理障碍。构成地下建筑心理空间的方法:1改变地面的标高;2改变顶棚的高度;3借助家具与设备分隔、围合;4改变照明方法和灯具种类;5借助绿化与水体;6借用各种隔断。六、地下建筑室内装修的问题(1)习惯水泥拉毛作吸声装修不太妥当。声音反射强,吸声系数低,平时易积灰,不利清扫。(2)常用易燃钙塑板或塑料追求美观价廉,但防火极不利,易放出有毒气体。(3)未根据平、战使用要求选用合适材料进行建

20、筑装修。如水泥拉毛、拉线条,分隔印花,战时染毒后清洗因难,地下商场采用水泥地坪易积污起尘,工程内部门窗用木质装修易受潮变形。(4)装修标准太高,经济合理性差。地下会议室墙裙用昂贵的大理石、马赛克。(5)施工方法不当,如墙裙用色太深、照度暗淡等影响了室内装修效果。七、地下建筑室内设计特点与主要内容室内设计特点:处理好技术要求、生理环境、心理环境三者的关系。技术要求:保证正常使用环境满足地下建筑功能需要;生理环境:人生活、工作必需的条件,包括各种舒适条件、卫生指标;心理环境:影响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室内设计主要内容:(1)空间处理: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利用人体工程学基本理论,进一步

21、调整空间尺寸、比例,决定空间的空实程度,解决空间的衔接、过渡、对比、统一问题;(2)室内陈设:设计、选择和配置家具与设备、窗帘等各种织物、盆景、绘画、雕刻等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品、绿化、水体与叠石以及照明方式与灯具;(3)室内装修:墙面、地面、顶棚的色彩、图案、纹理和做法;(4)室内物理因素处理:控制室内冷暖、干湿、静闹等。八、地下建筑室内色彩设计要求(1)色彩设计首先考虑功能要求,力求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性格和特点。(2)地下建筑室内色彩的配置必须符合形式美的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与对比、统一与变化、主景与背景、基调与点缀等各种关系。力求符合构图原则。(3)地下建筑室内色彩

22、设计必须密切配合建筑材料。同一色彩用于不同质感的材料效果相差很大,使人们在统一之中感到变化,总体协调的前提下感受细微差别。充分运用材料的本色,可使色彩更具有自然美。(4)色彩设计要考虑民族地区特点。地下建筑室内色彩设计方法:一般用中性浅色、清淡明亮、悦目柔和的色彩,采用“上轻下重”的手法。九、地下建筑室内照明的设计措施1人工照明的照度应满足工作需要,提高我国地下照度标准;2室内色彩应明亮;3尽量选用带有玻璃罩的荧光灯,以滤掉一些紫外线;4要选用含多种光的荧光灯,减少单独使用白色冷光荧光灯;5各种光源混用,可降低光色的单调程度;6地下建筑照明设计要有装饰性和艺术性;7要安全可靠,利于投资和节约能

23、源,便于维护管理。室内绿化、水体和山石三者错落有致地结合,巧妙组织内、外空间过渡与引伸,成为空间的提示、指向,也可深入室内视野延伸,丰富、扩大室内空间。第4章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一、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广场1、城市中心(urban center):是指城市中心区内最核心部分,而且按其主要功能的不同可能有多个中心,如政治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旅游中心等。2、城市中心地区(urban metropolitan area):城市交通、商业、金融、办公、文娱、信息、服务等功能最完备的地区、设施最完善,经济效益最高、也是各种矛盾最集中的地区。3、城市广场(city squa

24、re):是由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带围合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能够体现城市的历史风貌、艺术形象和时代特色,有的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二、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1、改善交通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以商业、金融和行政办公为主,往往是城市中CCD、CBD的所在区域,交通压力很大,使地面道路面积、停车车位等严重不足,要使城市中心区交通得到彻底改善,仅仅靠地面无法解决,只有通过开发地下交通(地铁、地下过境道路、地下停车场、地下步行系统),才能使中心区的交通得到改善。2.改善空间环境改善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可以提高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良好的城市中

25、心区环境,不仅有安全、卫生方便与舒适的城市环境与绿化环境,同时还应使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历史与时代的气息。但不少城市在中心区的规划中,把改善交通和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只注重增加多少建筑面积,却很少考虑人文环境,造成市中心绿地和休息场地越来越少。要改善地价高昂的城市中心区环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一条出路。修建地铁可以减少出入市中心的车辆;修建地下快速路可以减少地面车辆对空气的污染和噪声污染;修建地下停车系统可以改善地面停车效率;修建地下步行系统,可以将更多的人流引入地下,可以净化地面环境;修建地下商业街、下沉式广场,可以塑造城市中心区个性。三、城市中心区规划的新趋势1、步行化城市中心是人们社

26、会活动集中的地区。购物、游览、文娱活动等主要活动区域以步行交通为主。步行有以下几种方式:全步行式、半步行式和定时步行式。2、立体交通式地下交通、铁路、公路、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均设在地下,地面上是步行道路及花草树木和人造湖泊等,地下商业街,步行架空道和架空平台系统,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系统。3、多心化旧的城市中心在建筑容量和道路容量上都逐渐难以满足需要,单一的市中心已难以适应,出现发展多级中心(分区中心、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性质明确的专业中心,科研中心、文娱中心、体育中心、购物中心等;为分散人流,求取“反磁力吸引”效应,建立新的综合中心,“亚中心”。4、专业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

27、的扩大,购物优选性和出行机动性的提高,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以及城市的扩大,人们更乐于认同专业性的活动中心,购物中心、游乐中心、体育中心等得到发展。四、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布局方式 1、沿街线状布置,市中心主要公共建筑布置在街道两侧。沿街呈线状发展,易于创造街景、改善城市外貌,交通便利。 2、街区片状布置在城市干道划分的街区内,布置城市中心公共建筑群、步行道路、广场、停车场、建筑小品及绿化休息设置。与线状布置的一条街相“串”、相“挂”,形成线状与片状相结合的综合性公共中心区。3、多层立体布置把立体化的道路体系引入城市中心内部,在地下设商业街、库房群及停车场等。地面发展综合性建筑或综合体

28、,交通枢纽引入中心地下。 4、结合地形自由布置。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地形,将山坡地、河湖水面等天然要素组织在城市中心区内。 五、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形态规划 1、点状点状地下空间设施是相对城市总体形态而言,在城市中占据较小平面范围的各种地下空间设施。点状地下空间设施分布于城市街区、城市节点以及城市的其他用地中。2、线状线状地下空间设施相对于城市整体形态而言,呈线状建设分布,如地铁、共同沟等设施。线状地下空间设施一般分布于城市道路下部,城市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的基本骨架,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构成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 3、面状由若干点状地下空间设施通过地下联络通道相互连接,并直接与城市中心区的线状

29、地下空间设施(主要是地铁)联通的一组点状地下设施群。面状地下空间设施大多分布于城市中心区以及大型的换乘枢纽地区。4、地下空间发展轴 地下空间发展轴一般是指具有离心作用的地下空间设施中的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城市形态:结构(要素的空间布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构成的空间系统。 城市地下空间形态:各种地下结构(要素在地下的空间分布)、形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构成一个与城市形态相协调的地下空间系统。 六、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依托地铁、上下部空间协调、时空连续和弹性、适应可操作第5章 城市下沉广场与地下街(5分

30、)5.1 城市下沉广场设计一、城市广场 (city square)由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带围合而成的开场空间,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公共活动广场和交通集散广场两大类。二、地下空间与下沉式广场的结合形式1、入口如果说广场是城市的门厅,则下沉式广场则可称之为地下城市的门厅。下沉式广场作为地下街入口的常用形式,它可以打破地下空闻的封闭感,把地下、地面空间及出入口巧妙的联系在一起。2、中庭 下沉广场作为中庭可以增加地下空间的采光。这样利用天然采光,可以消除幽闭,使地下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3、与高层建筑底部的结合 由于高层建筑的箱形基础可作为地下空间来利用,因

31、此下沉式广场是商层建筑底部重要的公共空间,常常结合城市空间、入口空间、中厅空间来设计,能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空间形象并增强城市空间和建筑的趣味性与独特性。三、下沉广场的类型按下沉深度分类 1、半下沉型以人的视平线为参照物,即平视可以看到部分广场内的景物及人文活动的下沉广场称之为半下沉型广场。这类广场可视和可达性比较好,下沉坡度不大,尺度较小,适合于小型的下沉式广场,如街道广场和小区内部广场。2、全下沉型以人的视平线为参照物􀁺即平视不可以看到广场内的景物及人文活动的下沉广场称之为全下沉型广场。这类广场往往结合地下空间,尺度比较大,适合于大型的下沉式广场,如城市中心广场、站前广场。5

32、.2 城市地下街设计(5分)一、地下街定义、内容和作用城市地下街(地下综合体)是建设在城市地表以下,为人们提供交通、公共活动、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具备配套一体化综合设施的地下空间建筑。地下街的内容:必须有步行道或车行道;有多种供人们使用的设施;具有改变交通流向的功能。地下街的作用:把地面街设在地下,解决繁华地带的交通拥挤和建筑空间不足的问题。随功能变化,地下街演变为城市地下综合体、地下城。二、地下街的分类地下街的分类:商业街、文化娱乐街、步行街、展览街、工厂街。地下街按规模分类(建筑面积、商店数量):小型、中型、大型。地下街按地面街道形式分:道路交叉口型、中心广场型、复合型。(1)“道路”交叉口

33、型地下街多处于城市中心区较宽阔的主干道地下,平面多为“一”字型或“十”字型。特点:多为商业功能,地面交叉口处的地下空间也相应设交叉口,并沿街道走向布置,同地面有关建筑设施相连;出入口的设置应与地面主要建筑及交叉口街道相结合,以保证人流的上下。(2)“中心广场型”地下街通常是城市交通枢纽,如火车站、中心广场地下,并同车站首层或地下层相连接;若为广场,除与各道路出口相连外,还可以设下沉式露天广场,供人们休息。该类型地下街地面较开阔,常形成大空间,既便于交通,又能购物和娱乐,同时还有休息空间。规划类型多为矩形,地面客流量大、停车量大,地下街常起分流作用,也常同地下车库相连接。车站地下、道路、广场、交

34、通、娱乐、购物全部综合在一起,形成大型地下街。地下街常带有娱乐休息功能在城市中心广场内设下沉式广场,广场内可用于休息、分配人流等功能,从造型上丰富城市广场的空间层次。下沉式广场即在地下设施交汇处设一个公共广场空间,此广场空间为下沉开敞式,阳光可进入广场内,通过室外楼梯与地面相连。(3)“复合型”地下街:“中心广场型”与“道路交叉型”地下街的复合特点:分期建造,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复合型”地下街基本上以广场为中心,沿道路向外延伸,通过地下通道与地下室相连,形成整体地下街。 几个地下街连接成一体的“复合型”地下街带有“地下城”意义,能在交通上划分人流、车流,同地面建筑相连,与“

35、中心广场型”相统一,与地面车站、地下铁路车站、高架桥立体交叉口相连。 三、地下街主要组成(1)地下步行道系统,包括出入口、连接通道(地下室、地铁车站)、广场、步行通道、垂直交通设施、步行过街等。(2)地下营业系统,如商业、文化娱乐、食品店步行街等,按使用功能设计。(3)地下机动车运行、存放系统,常配置地下停车场、快速路,不宜设在同一层。(4)地下街的内部设备系统:通风、空调、变配电、供水、排水等设备用房和中央防灾控制室、备用水源、电源用房。(5)辅助用房:管理、办公、仓库、卫生间、休息、接待等房间。四、地下街规划设计1、地下街组合原则:(1)建筑功能紧凑、分区明确;(2)结构经济合理;(3)管

36、线及层数空间组合2、地下街结构型式:直墙拱顶矩形框架梁板式结构3、地下街平面组合方式:(1)步道式组合;(2)厅式组合;(3)混合式组合。4、地下街竖向组合设计:(1)单一功能;(2)二种功能;(3)多种功能。5、地下街出入口:作用:交通、防火疏散,是地面景观的一部分,影响到地下的效果出入口处理方式:棚架式、平卧开敞式、附属建筑式地下街下沉式广场的功能及作用:是地下城市的门厅,是地面与地下空间的过渡,地下空间建筑的人流集散、休闲娱乐与观赏。第6章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一、城市居住用地的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二、居住区与居

37、住区规划含义1、居住区:城市居民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区域,为城市人口提供适宜的居住条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居住区(residential district)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居住区的规划:指对居住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化活动用地及公共市政设施等各个系统进行结合具体的安排。三、居住区分类 1、按位置划分:市区内、正郊、远郊;2、按住宅层数划分:高层、多层、低层、混合;3、按规模大小和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1)居住区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被城市街道或

38、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 (2)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3)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四、居住区用地组成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四类。四类用地是有一个相匹配的比例关系的,其比例关系与居住区的规模级别有关。五、人车分流系统“人车分流”是指在小区中组织交通时,将人流(步行系统)与车流(车行系统,主要是私人小汽车)分开设置,形成互不干扰的关系。

39、结合地下空间的设计,在小区的入口部位采取“车入地”的方式,通过地下车行道路,将车停到地下停车库中,地面上只保留人行系统和特殊情况下的消防车的操作空间。从而解放了地面空间使地面上的人能轻松自由地享受景观,也相对减少了噪音和空气污染,提升了人居的品质。六、居住区地下空间空间组成与使用性质种类:出入口通道空间、主要使用空间、次要使用空间、交通联系空间。1出入口通道空间:通常不少于3个出入口通道空间的布局方式:(1)有条件时应同地面建筑相联系,地面建筑首层设置出入口空间。(2)独立设置出入口交通联系空间。(3)结合下沉式广场设置出入口。(4)结合地面高架路设置出入口。(5)利用地形组织出入口。(6)通

40、过建筑中庭设置出入口,通过楼电梯或观光电梯直达地下中庭空间的出入口。2主要使用空间:地下民用建筑的主体设计规则:(1)满足功能要求,注意人流、物流、车流的走向及主要使用空间的用途。(2)执行防火规范。(3)执行相应技术性规范。3次要使用空间:服务于主要使用空间平面布局中应根据建筑功能分析图设在主要使用空间的一侧或周边。设计的依据是联系方便、交通交叉少、土方开挖量少等因素。不同性质的建筑主次使用空间不同。4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有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交通枢纽空间三部分。第7章 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7.1 城市地下铁道(重点10分)一、地下铁道定义与优点1、定义地下铁道(metro

41、)是指在大城市中主要在地下修筑隧道、铺设轨道、以电动快速列车运送大量乘客的公共交通体系,故称地下铁道,简称地铁。2、地铁的优点运量大;对地面无太大影响(噪音小、无振动、不妨害城市景观);全立交,不存在人车混流现象,没有复杂的交通组织问题;容易保证运送的安全性、高速性和定时性,省时(地面的3050);节约地面空间;极大地降低交通事故,大气环境得到改善等优越性;对于人为的灾害(战争等)及自然灾害(地展、火灾等)具有一定的设防能力。二、地铁建设的必需性1城市人口:建设地铁的必要前提条件: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地铁建设的宏观前提。2交通流量分析城市交通干道是否存在单向客流量超过2万人次(现状、近期预

42、测)是判断是否需建地铁的“分水岭”。3城市地面、上部空间开发动态交通的可能性我国许多城市可通过调整城市路网、用地结构,妥善解决城市交通矛盾,建设地铁缺乏必要性。地铁建设在能获得足够经济可行性外,均不应予以支持。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应达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应达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三、地铁线路网的形式1单线式:一条轨道组

43、成的地铁线路;2单环式:线路闭合形成环路,减少折返设备。3放射式:又称辐射式,将单线式地铁网汇集在多个中心,通过换乘站从一条线换乘到另一条线。4蛛网式:放射式和环式组成,运输能力大,多数大城市。分期完成。5棋盘式:纵横交错线路网组成,多与道路走向相同。客流量分散、换乘次数多、车站设备复杂。四、地铁车站位置选择原则能在一定范围内吸引足够的客流量进入地铁,保持合理站距提高运行速度,地铁换乘站方便地面公交车站换乘。人口密集市中心区站距较小,以使大量客流进入地铁。五、地铁线路设计的一般技术1、线路设计:在地铁路网规划中,对每一条线路进行的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工作,统称为线路设计,又称作选线。2、地铁

44、线路按运营中的作用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正线:列车载客高速运行的线路;辅助线:为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非载客状态下低速行驶的线路;车场线:列车非运营的场区作业线路。3、线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技术参数:最小曲线半径:列车以“平衡速度”通过曲线时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圆曲线半径最低限值。缓和曲线:地铁线路中直线与圆曲线相交处的曲线。目的是为满足曲率过渡、轨距加宽和超高过渡。缓和曲线的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连接圆曲线半径(R)。我国铁路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的缓和曲线方程。缓和曲线长度:按超高顺坡率计算、按限制超高时变率保证乘客舒适度计算、从限制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时变率保证乘客舒适计算。4、线路设计中的纵

45、断面设计要求坡度:地铁纵向线路坡度按规定设计。竖曲线半径: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2时,应设竖曲线连接。线路轨道:要求足够强度、稳定性、弹性与耐久性,符合绝缘、减振、防锈等,以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轨距是轨道上两根钢轨头部内侧间在线路中心线垂直方向上的距离,标准轨距是两钢轨内侧顶面下16mm测量,为l435mm。轨距变化率30。小半径曲线地段(R200m)为使列车顺利通过,轨距按标准轨距加宽。六、地铁隧道限界1、限界:确定地铁与行车构筑物之间净空大小,是确定运行和设备相互位置的依据,保证机车平稳安全运行。有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三种。2、建筑限界:隧道内垂直于线路中

46、心线的最小有效的隧道净空,所有构筑物任何突出部分都不得侵入,应包含施工和测量误差及结构变形量。3、车辆限界:包括直线段和曲线段,是车辆在高速运行时纵横向偏移量及偏转角的极限位置,按可能产生最不利情况而进行组合计算的轮廓线,车辆任何部分不允许超出此限界之外。4、设备限界:车辆限界的基础上考虑轨道可能的偏移、轨面的倾斜等因素,某些地段出现最大容许误差而引起车辆的附加偏移量,以及设计、施工、列车运行中不可预计因素在内的安全预留量。区间隧道内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应能保证各种设备的安装要求。七、隧道断面及开发方法隧道断面:限界确定尺寸,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施工方案确定断面形式。(1)浅埋明挖法:矩形单

47、层单跨框架,跨度大、施工土方量小,结构净空高。单层双跨及双层矩形,中间设柱或楼板,结构形式较复杂,使用方便,土方开挖量大。直墙拱顶式结构,受力好,跨度大,拱顶空间可利用敷设管线。(2)暗挖法:圆形断面适用盾构法,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马蹄形、拱形断面适用深埋暗挖法。人工暗挖工期长、费用高,需设置多个升降竖井影响地面交通,间接经济损失更大;深埋圆形、拱形断面多采用机械化施工,不影响地面交通。八、区间设备段及建筑布置1作用:主要位置设在车站间或重要、特殊地段,解决隧道内的通风、供水、排水、供电、防护等要求。设备段间或设备段与车站间为进排风组合,也可利用设备段组成防护单元,城市自来水出现问题时可由设

48、备段深井泵房为备用水源等。2建筑布置:设在隧道一侧,有平行、垂直两种方式,每隔34km设一个设备段。主要要求:(1)设置出入口及通风设施,也可单纯通风,通常与出入口合设,便于出入。出入口形式多为垂直设置,出入口可供检修人员平时及战时使用。(2)设置必要值班、休息用房(约3040m2)、风机房及防护设备用房(洗消间等)。(3)按要求设置防护密闭设施及隧道单元的防护用门库,以便应急状态下使用。九、地下铁道车站总体设计车站的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合适站距,我国市区站距lkm、郊区站距2km车站的类型:使用功能(1)中间站:供乘客中途上下车使用的车站,规模较小、流通量不大,车站数量最多。中间站决

49、定整个线路的最大通过能力,某些可能发展成区域站或换乘站,设计规模应考虑扩展及功能转换的可能性。(2)区域站:具有中间站作用,常设有折返设备,使高峰区段能增加行车密度。(3)终点站:设有线路折返设备及设施,作为列车临时检修使用。折返方式决定列车折返速度快慢,折返方式有环形式、尽端式,环形折返在折返车站尽端设环形回转线,折返对轨道磨损大,要求有较宽敞空间;尽端式折返通过道岔改变运行方向,不需宽敞的运行空间,该地段开挖量小。(4)换乘站:位于地铁线路交叉点,改变乘客方向,具有中间站功能。分垂直换乘、平行换乘、地道换乘三类。十、车站分类1、按与地面的关系,分为地面站、高架站和地下站;2、按站台类型,分

50、为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和混合式站台车站;3、按开挖方式,分为明挖站、全暗挖站和明暗挖结合站。十一、站台类型及尺寸岛式、侧式、混合式1、岛式站台:设在上下行车线路间,乘客中途折返同时使用一个站台,适用规模较大车站,如终点站、换乘站,特点是折返方便,集中管理,需设中间站厅进站台,站台长固定。2、侧式站台:设在上下行车线的两侧,可相对、相错布置。乘客中途拆返需通过天桥或地道,特点是适用于规模较小车站,人流不交叉且折返需经联系通道,可不设中间站厅,管理分散,可延长站台长度。3、混合式站台:将岛式站台、侧式站台相结合,特点是乘客可同时在两侧上下车,能缩短停靠时间,常运用于大型车站,折返方便。地下中

51、间站厅的布置:乘客进入站台前首先经过的地下中间层。岛式车站必须设地下中间站厅,侧式站台以中间站厅兼作天桥,站厅高2.43.0m。站厅设在站台顶部,通过楼梯(或电梯)与站台联系。站厅建筑功能是内设检票、售票、商服、休息、管理、候车、大厅设备等房间。地下铁道出入口设计:必须考虑人流进出方便、高峰时人流量。地铁出入口立面形式:单建棚架式出入口。附建式出入口。开敞式出入口。立交式出入口。十二、地铁车站的功能分析及组成1乘客使用:出入口、地面站厅、地下中间站厅、楼梯、电梯、坡道、步行道、售票、检票、站台、厕所等。2运营管理:行车主副值班室、站长室、办公室、会议室、广播室、信号用房、通讯室、工务工区、休息

52、值班等。3技术用房:电器用房、通风用房、给排水用房、电梯机房等。4生活辅助:客运服务人员休息室、清洁工具室、贮藏室等。十三、地铁车站的结构类型1拱式结构:直墙拱、单拱、双拱、落地拱等,受力合理,适合深埋,拱顶上部空间可充分利用。2矩形结构:单层矩形、双层矩形、多矩形等类型。双层矩形顶层作为地下中间站厅使用。多浅埋施工,适用于岛式及侧式站台。附属用房:地铁车站运营的行车组织、通信保障、设备运转、机车运营。十四、地铁车站通风方式1自然通风:特点是利用地铁车站内部间和外部空间温差,利用地铁列车运行时对空气的作用换气通风,不再利用其它设备。2半机械通风:车站机械送风,区间(标准段)自然通风;车站自然通

53、风,区间(标准段)机械排风。3机械通风十五、地铁防灾1防火技术要求:出入口、通风亭等耐火等级为一级。要求主要设备及办公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2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1)防火与防烟分区:防火分区除站台厅、站厅外为1500m2使用面积。防烟分区建筑面积750m2,且不可跨越防火分区。(2)防火门、窗及卷帘:防火分区间的防火墙需开设门窗时,应设置手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如防火墙用卷帘代替,则须达到一级耐火极限(3h),且防火卷帘加水喷淋或复合防火卷帘才能达到防火要求。(3)安全出口及疏散: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2个,两个防火分区相连的防火门可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竖井爬梯出口不

54、得作为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楼梯、疏散通道宽度应保证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发生火灾时6min内将乘客及候车人员和工作人员疏散完毕。2地下铁道防水: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设计隧道防水。我国对地铁车站、机电设备集中地段的防水等级定为一级,即围护结构不应渗漏水,结构表面不得有湿渍。区间及一般附属结构工程的防水等级定为三级,即围护结构不得有线漏,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漏水点。7.2 地铁施工方法一、区间隧道施工方法1、明挖法:明挖顺作法;2、盖挖法:盖挖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和盖挖顺作法;(1)盖挖顺作法是在地表作业完成挡土结构后,以定型的预制标准覆盖结构(包括纵、横梁和路面板)置于挡土结构上维持交通,往

55、下反复进行开挖和加设横撑,直至设计标高。依序由下而上,施工主体结构和防水措施,回填土并恢复管线路或埋设新的管线路。最后,视需要拆除挡上结构外露部分并恢复道路。(2)盖挖逆作法是先在地表面向下做基坑的维护结构和中间桩柱,和盖挖顺作法一样,基坑维护结构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帷幕桩,中间支撑多利用主体结构本身的中间立柱以降低工程造价。随后即可开挖表层土体至主体结构顶板地面标高,利用未开挖的土体作为土模浇筑顶板。顶板可以作为一道强有力的横撑,以防止维护结构向基坑内变形,待回填土后将道路复原,恢复交通。3、暗挖法:钻爆法、掘进法、顶管法、沉管法、新奥法、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暗挖法是在特定条件下,不挖开地面,

56、全部在地下进行开挖和修筑衬砌结构的隧道施工办法。二、盾构机定义是一种用于软土隧道暗挖施工、具有金属外壳、壳内装有整机及辅助设备,在其掩护下进行土体开挖、土渣排运、整机推进和管片安装等作业,而使隧道一次成型的工作机械。盾构机是盾构法施工的主要施工机械,按开挖面与作业室之间的隔墙构造可分为全开敞式、半开敞式和密封式三种。三、试简述泥水平衡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特点(1)泥水加压式盾构:在机械式盾构大刀盘后设置隔板,将与大刀盘的空间作为泥水室,在开挖面和泥水室中充满加压的泥水,以保持开挖面土体稳定。泥水的作用:泥水压力与水土压力平衡;泥水能形成不透水泥膜,产生有效压力;泥水可渗透土层内,稳定开挖面。

57、优点:自动化程度高,采用泥浆方式出土,方便,地表沉降量小。缺点:泥水处理费高。(2)土压平衡盾构:设置全断面大刀盘,大刀盘与隔板间为密封舱。密封舱内充满大刀盘切削下来的土,并保持一定的压力,以平衡开挖面的土压力。螺旋运输机出土。适用于变形大的淤泥、含水饱和的软弱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砂和粉细砂等土层。7.3 地下道路一、地下公路类型越江(海)公路隧道、地下立交公路、地下快速公路、半地下公路二、地下交通公路规划原则(1)必须在经济允许条件下建设,应尽量缩短地下段的长度及埋深。(2)最大限度解决交通问题和持续发展,确定交通流量、站台设计。(3)尽量与地面路网、高架公路等有机联系,减少地下段长度、

58、城市景观影响。(4)交通公路涉及面大,因而对拆迁所带来的因素应周密策划。三、地下步行系统概念、作用和特点1、概念:建于地下的供公共使用的步道,多条地下步道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地下步行系统。2、作用:解决人、车混行,实现人车分流,维护地上景观,缓和交通,全天候步行。3、主要特点:(1)中介性;地面-地下步行街-地铁/地下商场等;(2)公共性;地下商业街、下沉广场;(3)系统性;地下综合体,日本名古屋荣综合体、上海静安寺下沉广场;(4)便捷性。地下过街道,方便穿行。四、地下步行系统平面布局模式从平面构成要素的形态来看,主要由点状和线状要素构成。通过“点”(个实体及空间结点)与“线”(地下步行道、

59、街)在步行系统内组成不同形态的分析,分四种平面布局模式:(1)网络串联模式(2)脊状并联模式(3)核心发散模式(4)复合模式五、城市地下步行系统布局原则以地铁站(换乘站)为节点车站成为人流量与商业设施、服务及公共空间的纽带以地下商业为中心改变封闭通道的枯燥,并获得经济效益力求便捷在地下形成连续、系统、功能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环境舒适宜人休息功能、美化环境、避免外界的干扰经济适用和地面的环境相适应,金融、商业中心的地位7.4 地下停车场(重点10分)一、城市停车问题的主要表现从总体上看,表现在(1)停车需求与停车空间不足的矛盾;(2)停车空间扩展与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二、地下停车场的特点(1)提供

60、车位多,节约地面空间,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2)地下汽车库位置受限较小,能在地面无法容纳下满足停车的合理服务半径。(3)解决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4)地下停车设施的综合效益明显,安全、可靠、不影响城市交通。地下停车设施在社会、环境、防灾等发挥综合效益。(5)地面车库与地下车库造价之比为1:2.61:2.8。如地面需付土地使用费,地下不交或少交使用费,经济效益比地面停车空间高得多。三、地下停车场规划要点(1)结合城市规划,重点以市中心向外围辐射形成综合整体布局,考虑中心区、次主要交通流量规划。(2)停车场地址选择交通流量大、集中、分流地段。(3)考虑地上、地下停车场间的比例关系。(4)机动车、非

61、机动车比例,预测非机动车转化为机动车,停车设施有余量或扩建可能性。(5)规划停车场结合旧区改造,节约使用土地,保护绿地,重视拆迁的难易程度等。(6)停车场与车库相结合,如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原停车场、建筑物地下停车库结合规划。(7)控制停车者到目的地距离0.5km。四、地下汽车库选址原则(1)应选择在道路网中心地段,同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总规划要求相符合。(2)保证车库合理服务半径,公用汽车库500m,专有车库300m。(3)不宜靠近学校、医院、住宅等建筑。(4)选择在水文和工程地质较好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工程和水文地质复杂地段。(5)规划应符合防火要求,位置与周围建筑物和其他易燃、易爆设施保持

62、规定的防火间距和卫生间距。(6)必要时可与地下街、地铁车站等大型地下设施相结合。(7)应考虑专业车库及特殊车库的特殊性。如消防车库。(8)岩层中车库应考虑岩性。(9)汽车库库址不应低于30%的绿化率,车辆出入口2个(三级地下汽车库);特大型(500辆,二级、一级地下汽车库)车库出入口3个,应设独立的人员专用出入口,两出入口间净距15m。出入口宽度双向行驶7m、单向行驶时5m。出入口不直接与主干道连接,应设于城市次要干道上,距服务对象500m。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规划红线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10)基地应避开已有的地下公用设

63、施主干管、线和其他地下工程。六、停车场的分类1、单建式、附建式地下停车场(库)单建式地下停车场:地面上没有建筑物的地下停车场,一般建在广场、道路、绿地、空地之下。柱网、外形轮廓不受地面建筑物限制,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按照车辆行驶和停放的技术要求确定,以提高车库的面积利用率。但施工期需占用一定面积的场地;街道下的施工期间影响地面交通。附建式地下停车场:地面建筑地下部分的停车场。设计同时满足地面建筑及地下停车场使用功能要求,柱网选择较困难,多数利用大型公共建筑高低层组合的特点,将地下停车库布置在需较大柱网尺寸的低层部分地下室,常把裙房中餐厅、舞厅、商场等使用功能与地下停车场相结合,容易取得一致。2、土层与岩层中地下停车场土层中指在软土中建造的停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