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中唐诗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6466814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中唐诗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中唐诗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中唐诗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二中唐诗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中唐诗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用)(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楚水实验学校高二语文学科导教案课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练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时间:2015-3 执笔:张燕 审核: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专题内容概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由外拓趋向内敛,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 中唐时期“创新”与“求变”是其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中唐

2、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

3、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专题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设想】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2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3结合

4、韩愈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学习难点 理解左迁“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导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逃脱。今天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了解他在迁谪路上的心理历程。预习检查1. 介绍韩愈。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5、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

6、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有“韩潮苏海”之称。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成就,向来亦称大家。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潮州韩文公祠柱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 2背景知识补充。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

7、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3. 自由读诗歌,简要概括韩诗的内容。诗歌内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小结韩诗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 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

8、写:“至蓝关示侄孙湘”4.认真填写我的疑惑单我思我疑:合作探究 点拨提炼1 画出写景句,说说韩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提示:写景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学生想象描绘图景) (特点:境界雄浑。“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为人们所激赏。)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体会出句与对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里、君王的重重阻隔。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

9、是伤怀国事。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是由于作者心事过重的缘故,诗人感到前途艰险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伤得不肯前进了。 五六两句中“秦岭家何在”与“蓝关马不前”,一回顾,一前瞻,也是两两相对,愈见其悲。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悲意) 3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

10、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提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4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手法对比 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与“夕贬”,而且一贬就是“八千里”,诗人虽遭获谴亦无怨悔。 5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11、? 提示: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 (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 小结: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 6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提示: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

12、,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讨论:现在谈谈你对纪昀评价这首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理解。 提示:“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拥雪横”,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总结全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

13、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情感。试背诵诗歌。 反思静悟:当堂巩固【基础巩固题】名句积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能力提升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

14、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飐(zhn):吹动。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1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意对即可

15、)2这首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言之有理即可)附:可适当补充柳宗元的简介,介绍生平。技巧知识渲染渲

16、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必做)1.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2.预习西塞山怀古【拓展阅读】(选做)见晨读半小时本课内容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