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上传人:招财****0 文档编号:56465435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页眉内容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课前检查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课文背诵文言文阅读教学占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文言文的专项复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复习目标。二、复习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常见题型,把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2 .把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熟记常见的通假字。3 .领会文句的意思,翻译关键的语句。4 .把握作品的内容及主旨,鉴赏作品表达技巧,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接下来了解一下我们临沂中考的命题情况:三、命题动态对比阅读内容或和形式相似的课内外文言

2、课外阅读记人、叙事、写景类的文言文近年来,中考选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由语段阅读向整篇阅读发展、由课内篇目向课外读物发展,且课外选文“上镜率”呈攀升趋势。命题类型和材料选择归纳如下:年份分值考查内容题型200614分对比阅读:课内邹忌讽齐王纳谏最后二段;课外战国策齐策片断。200713分对比阅读:课内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课外宋史杨时传片断。解释词语翻译句子200815分课内阅读:醉翁亭记24段。内容理解思想感情200912分对比阅读:课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外论语片断。人物形象201013分对比阅读:课内三峡;课外入蜀记片断。课内阅读以新课标规定的基本篇目为主临沂市中考回顾考点分类词语

3、解释句子翻译思想感情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学生完成2010中考题,做题时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五、体验中考(一)(2010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K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一

4、再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沿溯阻绝。绝:或王命急宣。或:不以疾也。疾: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答案:(1)断(2)有时(3)快(4)全,者B结合中考小结:学生对于“沿溯阻绝”的“绝”和“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解释出错率较高,课内的文言实词不会迁移运用。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答题率呢?锦囊妙计解释词语(1)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牢记课文中词语解释,

5、尤其记准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2)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可联想课内含该词语的意思。7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答案: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译文:答案: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结合中考小结:句子翻译难度不大,多数得分较高。第句翻译很好,个别同学对“清荣峻茂”翻译不到位;第句部分同学对“议者”“谓”“奇”翻译不到位。我们如何使自己的译文准确无误?锦囊妙计翻译句子(1)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2)掌握翻译方法:留(保留)如一些地名、人名、官职名

6、称等;删(删除)删去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换(替换)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调(语序)主要指倒装句,翻译时变为正常语序;补(补充)对于省略句,翻译时补出省略词语;变(意译)不好直译的变成意译。(3)要做到忠于原文,语言流畅。8 .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答:答案: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结合中考小结:多数学生能从原文中筛选信息作答,但概括不够全面。如何使这类题目尽量不失分呢?锦囊妙计内容理解(1)在理解词义、句义后,从整体上宏观地理解全文,初步概括文章内容。(2)着

7、眼于全局,体味感情基调,筛选捕捉关键信息。(3)结合具体语句概括归纳,联系上下文,不顾此失彼。9 .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答案: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结合中考小结:此题得分很高,学生只要扣住“热爱、赞美”来答即可。怎样准确回答此类问题?锦囊妙计思想感情(1)反复朗读,疏通文意,整体理解文章内容。(2)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筛选带有感情色彩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二)(2009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共12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8、;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6.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兵革非不尖利也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足兵兵

9、:民信之矣信:答案:兵器疆界(答“限制”也算对)军备(军队)信任,信用7.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答案: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答案: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结合中考小结:考生对第句翻译较好,但有部分考生没有翻译出“故”的意思,或者译为“因为”。对第句理解不是很好,后半句的翻译偏差较大。8. 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答: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结合中考小结:在09年中考中,考

10、生对第一问把握较好,但对第二问的重点把握不准,多数考生答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失分较重。9. 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答:答案: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结合中考小结:在09年中考中,部分考生审题不清,只写出甲乙两文强调的内容,没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有部分考生对于二者关系把握不够准确,表达模糊。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类的题呢?整体小结:通过做题,我们知道了在复习中一定要抓好实词的词义,尤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区别,学会

11、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对于课外文言文要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认真审题、答题。六、拓展提高1.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106T17。学生边做边交流,集中讲解难题。七、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知道了中考文言文阅读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做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大家能珍惜时间,扎扎实实抓好课本,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在中考时取得优异成绩。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5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