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复习1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56458754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三文言文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初三文言文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文言文复习1(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记忆提纲岳阳楼记 (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孔孟论学习口技(林嗣环)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隆中对(司马光)水调歌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桃花源记(陶渊明)周处(刘义庆)使至塞上(王维) 时间:2009年4月20日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记忆提纲岳阳楼记 (范仲淹)一、生字谪(zh)守 朝晖(hu夕阴 霏霏(fi) 薄暮冥冥(mng) 淫(yn)雨 皓(ho)月 宠辱偕(xi)忘 潜行(qin) 潇(xio)湘 属( zh 同“嘱”) 浩浩汤汤 (shng) 心旷神怡(y)二、重点解词滕子京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守:做太守 越明年 越:到了 乃

2、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予:我;以:来。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衔远山,吞长江:衔:连接。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晖: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虽然如此,那么;极:尽。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开:放晴;薄暮冥冥 薄:迫近;去国怀乡 去:离开。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翔集: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

3、;: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求,探求。两者之为:指两种心情。庙堂:朝廷。江湖:民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归:归依。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 :愉快。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

4、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

5、担忧。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四、文章知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

6、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五、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4)表现作者关

7、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

8、人和、百废具兴(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15)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16)

9、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17)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8)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9)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 “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六、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

10、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

11、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8)孟子的优乐观与范仲淹的优乐观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观点不同: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民本思想。 孟子的忧乐观是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里孟子强调的是王,而仲淹强调的是士。 提出观点的目的不同:孟子讲的是作为一名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实行仁政,达到的目的是

12、称霸天下,是“王”;而范仲淹主要讲得是士的责任,为天下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利害,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矛盾,从而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他们之间的联系:范仲淹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无论是孟子的还是范仲淹,他们都有朴素的民本思想。七、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八、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 醉翁亭记(欧阳修)1、文学常识。本文出

13、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2、生字环滁(ch)林壑(h) 琅琊(lng y) 饮少辄醉(zh)岩穴暝(mng)伛偻(y l)酒洌(li)山肴野蔌(s)觥筹(gng chu)射者中(zhng)弈者胜(y)颓然(tu)阴翳(y)3、重点解词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绕;包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香花;开放。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飞泻。 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名之者谁:给命名。 饮少辄醉: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云归而岩穴暝:聚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跟从。泉香

14、而酒洌:泉水甜,酒儿清。洌,清。 休于树:在。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 宴酣之乐:宴会喝酒的乐趣。 山肴野蔌:野味;菜蔬。 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弈者胜:下棋。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于。树林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太守谓谁:是。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

15、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4、重点语句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

16、里寄托在喝酒上。(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

17、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5、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

18、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6、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19、去而禽鸟乐也。(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乐统一的句子)(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0、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5)、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16)、对联: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口技(林嗣环) 一、解释加点的词1、京口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2、会宾客

21、大宴。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4、少顷。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闻:听见。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坐”同“座” 8、妇抚儿乳。抚:抚摸。乳:喂奶。9、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少:稍微。舒:松弛。稍稍:渐渐。10、众妙毕备。毕:全。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 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二、翻译下列各句。1、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 翻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

22、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翻译: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三、回答以下问题。1、归纳文章的主旨。答: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答案: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

23、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3、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4、

24、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有什么作用?答: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道具之简单,表演内容之丰富,更加突出了口技表演人高超的技艺陋室铭 (刘禹锡)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这。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气,这里指人的品德美好。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指富贵人家音乐。乱: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25、:案,文书,案卷。牍,公文。案牍是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6、何陋之有? 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7、台痕上阶绿 上:长到。8、调素琴。调:弹奏。素:素朴。二、翻译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缺少文化教养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统领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唯吾德馨2、文中点睛之笔

26、是哪句? 何陋之有。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或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本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9、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27、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0、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觉其陋。11、作者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作乐。1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

28、极的从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是消极的。(可发挥自己的见解)1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写室中之事,写作的角度有何不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从正面实写,表现了作者幽雅恬静的生活,“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从反面虚写,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14、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说明作者也具有古代先贤的远大抱负,他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作者想在政治、文学上干一番大事业,进一步衬托了陋室不陋室因为品德高尚。1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9、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分析。作者将就交友要有选择,重视 “交友须胜己”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但是作者在交友之中表现的孤芳自赏、清高自傲是不足取的。16、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17“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隆中对岳阳楼记18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水,虚写的是仙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陋室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德馨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19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居室环境:幽雅恬静 人物交往:谈

30、吐高雅 日常生活:高雅脱俗20。下面四副对联写的各是哪位文学家。(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A、诸葛亮 文天祥 司马迁 蒲松龄 B、杜甫 司马迁 屈 原 吴承恩C、杜 甫 文天祥 屈 原 蒲松龄 D、李 白 文天祥 司马迁 蒲松龄爱莲说(周敦颐)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可爱者甚蕃。蕃:多。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之:取独。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4、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6、菊之爱,陶

31、后鲜有闻。 鲜:少。7、宜乎众矣。 宜:应当。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周敦颐爱莲说:(体现

32、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或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

33、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种含义:一、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6、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

34、”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7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示例: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花中此物似西施。答案: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8、不久前某行政部门征集公益广告,以一幅清莲图为主体图案的广告创意,因积极的比喻意义背采纳,清你为该主体图案配一句恰当简明的广告语。(不

35、少于8个字)隆中对(司马光) 一、词语解释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 惟博陵崔州平 只有 谓为信然 说;确实这样先主器之 器重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不可屈致 委屈他前来。宜枉驾顾之 委屈自己的车马去看望他 诣亮 前去,到 凡三往 总共因屏人曰于是;命人退避 汉室倾颓 崩溃、衰败 孤不度德量力 衡量;估计 欲信大义通“伸”,伸张 遂用 猖獗 因此;失败 然志犹未已 仍、还;止君谓计将安出 计策;怎样;产生 非惟天时 只是 此诚不可与争锋 的确 争胜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可以凭借;谋取 利尽南海 物资;全部取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资助、给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爱抚 帝室之胄 后代

36、 总揽英雄 广泛地罗致 外结好孙权 友好 命一上将将荆州 将领;率领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谁;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 诚如是 果真;这样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一天天 岂愿见之乎 是否 每自比于管仲 常常 君与俱来 一起 抑亦人谋 而且 挟天子 挟持、控制 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依靠 若跨有荆益 占据 愿君勿复言 希望;再所以资将军 用来的 资助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说法。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于

37、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4、孤不度德量力。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6、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终于能战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三、重要问题: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

38、事才能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3、 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 军事 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 人才 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 物产 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4、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天命观(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5、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谨慎,迫切。因屏人,君谓计将安出6、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曹操最强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

39、锋7、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国家巩固,国险民附,有贤能之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8、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9、在文中,诸葛亮提出的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内修政治”在外交上的方针是“结好孙权,扶和戎越”等到形势发生变化。 10、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此诚不可与争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11、文段中诸葛亮提出了怎样的策略?提出该策略的目的是什么?策略:若跨有荆

40、、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目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读下面的诗,说出写了诸葛亮的那些故事。再写出两个有关诸葛亮的两副对联,三个成语。孔明巧使空城计,吓退司马十万兵。东风破魏烧赤壁,曹操泪哭百万兵。泪痕挂脸斩马谡,以正军威定军心。七十二座亮假坟,巧杀司马报蜀恨!成语: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事后诸葛亮 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俗语: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

41、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凛然:稳重的样子。指:同“旨”,主要意思。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甫冠:指刚满二十岁。华靡:奢华。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1) 退为家人讲(回到)(2) 光持石击瓮破之( 使破 )(3) 同列语之曰(告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42、。(2分)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C。众皆弃去(全、都) D。乃簪一枝(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译:从此以后,对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4。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分)自幼便聪明好学,生活节俭。五、阅读理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

43、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1、翻译句子。 (1)静以修身 译:要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2

44、)俭以养德 译: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3)非澹薄无以明志 译: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自己的志向。(4)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品性、学习、志向 要宁静淡泊及早努力,还将这三方面连接起来论述。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表现了对儿子的教诲和无限的期望。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文中提到学习与那些因素有关 。

45、答:品性、志向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1、 解释加点的词。 旦:早晨。宫阙:指月宫。琼楼玉宇:指月宫。不胜:禁受不住。无眠:失眠的人。全:周全,齐全。婵娟:这里指明月。何事:为什么。恨:遗憾。 2、 苏轼,字 子瞻,号东坡,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苏辙及父亲同称为“三苏”,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词牌名 。 3、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46、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5、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句子。 6、 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

47、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怀人写悲欢离合 ,颇显旷达胸怀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交待了写作的缘由,引出下文,领其全篇。8、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作者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

48、思故乡。10、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作者因不能和亲人团聚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眠。11、试分析词中加点的“弄”字的含义和传达怎样的感情?包含作者惆怅之心,孤独之心,赤诚之心。情真意切,意义隽永,唤起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译:只希望人能长久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感情:表达了对弟弟自由的思念之情,近而超越了兄弟情谊变成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13、词中用了哪些修辞? 设问、反问、排比、比喻。14、全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借月抒发了作者苦闷惆怅的情怀

49、和面对离别的乐观旷达的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15、这首词之所以千古传颂个原因是什么?艺术魅力上,由于结构精巧想象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思想内容上,此次中所表现的“此事古难全”离愁别绪激起了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以超越了苏轼兄弟的界限,变成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共同希望。16、全词表达了怎样的意境?给我们什么启示?意境:皓月当空,千里怀人,孤高旷远的意境。启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应该有乐观旷达的胸怀。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0、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不热衷名利,能从容留恋光景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透明。 户: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

51、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的藻和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4、文中表现兴

52、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件: 夜游承天寺 6、“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门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7、议论抒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

53、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六、思考下列问题。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派遣的达观,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欣赏美金个愉悦闲适豁达乐观的胸怀和被贬后得以与悲凉之情。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这句话中,作者用“积水空明”把月光比作水,写出了庭院油井恬淡的特点。用“藻荇交横”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亮的影子淡雅秀丽

54、。这句话用动静来衬托东京更加衬托了承天寺月色幽静。5、 短文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意境?答:月色幽静,竹影斑驳,空灵澄澈的意境。桃花源记(陶渊明) 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饮酒表现作者悠闲自得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以饮酒中写傍晚美景的句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

55、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缘溪行:沿着 落英缤纷:落花 林近水源:林子的尽头就是溪流的源头。舍:离开。 设酒:置办。 甚异之:诧异 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 不足:不值得。 叹惋:叹息。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

56、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渡口 便扶向路 附:循,沿着。规往:计划前往。寻病终:不久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

57、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3)谢桃花林的美景的作用作者描写桃花林,突出了美和奇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位于人访问桃花源作铺垫。衬托了桃花源的美好。(4)小山的位置林尽水源,便得一山。(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7)描写豁然开朗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8、(8)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9)文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桃花源的人的生活?劳作情况:其中来耕作。衣着特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精神风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0)豁然开朗的景象与游山西村中的那两局意思相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1)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2)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桃花源的听了渔人的话,虽然 “叹惋”,却仍想留在这儿是为什么?因为桃花愿里生活安宁,人们安居乐业,他们不愿遭受战乱之苦,所以他们不愿离开。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14)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15)、渔人和桃花源的人交谈了什么?桃花源的然告诉渔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渔人告诉桃花源的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最后桃花源的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16)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对对联。上联:避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