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47737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决定真理观到底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什么其他主义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看是不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完全的、彻底的贯彻到了真理观的每一个角落。 很多人认为真理是人们 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用最彻 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真理, 导致了对真理、实践和科学这三个概念认识上 的混淆。真理与实践真理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范畴,真理本质上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说规律,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认不认真理,真理都影响着、主宰着这个世界,不管你认不 认识真理,真理都影响着、主宰着你的一切(包括你的思维)。不管你知不知道万有引

2、力,万有引力都存在,并影响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每一个人),而丝毫不受人们活动或者认识水平的限制。如果我们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话,是不是也可以说,“万有引力”这个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是为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应?也就是 说在我们认识“万有引力”之前一一即没有正确认识“万有引力”之前,“万有引力”就不能称之为真理呢?显然,这是唯心的。我们知道,实践活动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本身是辩证统一的,利用认识的结果来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来认识世界。这里的“世界”本质上就是真理,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真理,改造世界就是利用真理。“认识”和“改造”是

3、手段,“世界”和“真理”是对象,二者并不具备可比性。而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把真理 当成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规律,不把认识真理的过程看成是一个主观的活动范畴,而将真理和认识真理的过程混为一谈,将主观意识、活动与客观真理混为一谈。这实际上还是唯心主义 和机械的唯物主义在作祟。真理与科学本质上讲,科学是人们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验积累。但科学不是真理,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主观的、历史的、发展的过程,科学的正确性是受时代所局限的。首先,科学是一个经验的范畴。科学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正确的经验积累,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利用真理的结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但科学不

4、等于真理,科学本质上是人类的主观认识,而不是客观真理。其次,科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受认识条件(物质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科学相对 于客观存在的真理总是片面的、肤浅的(但片面、肤浅并不代表错误,相反,它在一定的历 史时期内是正确的,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的通过再实践、再认识来不断完善和深化我们对真理的认识,使科学更加接近于真理。过去人们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真理,可现在我们知道,太阳不过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已,宇宙是没有边界的,所以也 不存在中心,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后, 我们又会推翻我们今天的看法。一切科学的发展都适合这个规律。事实上,我们与客观真理的每一次接近,都能导致社会生产

5、力的突飞猛进,尽管我们的认识水平和深度离客观真理还有很远的距离。再者,科学是一个实践的范畴。科学具有实践意义,从实践中来,又能指导实践不断进步,进而推动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四点:1、科学本身源自于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科学。2、科学与否的判定标准,即到底是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3、科学必须在实践中发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先前经验的不足甚至错误,取而代之以更加先进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接近于真理。4、科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实践,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离开了这个目的,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学。怀疑不是诡辩科

6、学是经验的、历史的,所以我们需要以怀疑的精神来对待科学,来追求真理。但怀疑是态度、是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更不是真理。事实上,怀疑作为一种手段、方法, 本身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追求真理,为了科学的发展。目前在社会主义上兴起了一阵怀疑主义之风,他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 (当然是口头上,在现实中他们什么也达不到)。那些诡辩主义的俘虏们,把怀疑的态度当成了认识的结果,当成了万能的真理。他们以主观不能(至少暂时不能)完全地、充分地认识真 理为由,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当然也就把真理、实践和科学一同扔进了垃圾桶。殊不知,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扔不掉的。难道你怀疑和否定“

7、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就不存在了吗?如果这样,那我们的诡辩主义者为何还生活在这个地球,而没有飘到飘渺的天国去呢?诡辩主义者如此坚定的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他们实际上是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本源, 当成了绝对的真理,当成了万能的上帝。因为即使按照唯心主义的观念,也只有万能的上帝才具有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权利。因此,诡辩主义者本质上就是就是低级的、拙劣的唯心主义者残余,是被早就历史抛弃了的可怜虫。他们自以为抓到了唯物主义的小辫子,他们欢欣鼓舞,招摇过市,等待和迎接唯心主义卷土重来,这样他们这些可怜虫就有了可以依附的主子,不至于沦落到如今这种思想乞丐的地步。但是,历史的车轮势不可挡,任何挡在它面 前的

8、小丑,都必然被碾得粉身碎骨。:(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并非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 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其次,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真理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事物及其规律近似正确的反映,因而是需要不断发展的,而每一个相对真理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因此,真理

9、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真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因为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人们只能不断地接近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永远不会穷尽它。(2)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地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

10、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绝对化,把不断发展的马克主义看成绝对不变的教条,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乱套,结果导致在实践中失败,危害了革命事业。 相对主义真理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这样, 就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相对真理认为,既然科学始终总是新理论不断代替旧理论 ,那末真理只能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绝对 性。实际上,科学史上新理论不断代替旧理论的过程 ,是真理不断发展的过程,决不是真理绝对 性的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代替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物理学的发展,并不是说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中不包含

11、任何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的真理。(3)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是经过 150 多年的实践证实了的真理 ,因而它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 ,马克思 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 ,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 ,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只有坚持 ,才能发展 ;只有发展 ,才

12、是正确的坚持。 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二是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否认它的真理性和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内 在统一。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辩证统一的高度来把握科学发展观, 有助于我们自觉 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馬克思主 義價值觀与以往剥削阶级的价值观相比,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全新的价值观体系。第一, 在价值目标方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价值目标;第二, 在实现途径方面,马克

13、思 主义价值观以进行阶级斗争, 消灭私有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价值目标的途径; 第三, 在价值主体方面,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 第四, 在价值取向方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需要为价值取向。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 观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发生、 发展和 壮大的过程,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宗明义地说道: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 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

14、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 运动。”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广泛的群众性进行了有机结合和 辩证统一。他们还指出: “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 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 共产 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列宁在创建俄国共产党的过程中, 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同俄国的实际相结合, 进一步阐明 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向工人阶级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 创立了新型无产 阶级政党学说。 他认为, 工人运动不可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学说是从有产阶级的 有教

15、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思想来源,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 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世情、 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分 析、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问题,对于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 推动党的建设创新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万事万物进行价值评价和判断时所采取的哲学观点和社会 观点, 它反映了人们对某种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认识和态度,包括价值标准、 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导向、价值实现等内容。价值观里所讲的价值,涵盖了人类

16、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道德价值等等。价值观是极其复杂的。它具有如下特点: 1.多样性。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由 于所处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价值观;2.群体性。某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往往为某一阶级、某一阶层、某一群体所共有;3.社会性和历史性。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们,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其价值观会发生变化; 4. 相对稳定性。 某种价值观形成后, 只要它赖以形成的客观条件没有发生变化, 该价值观不会 轻易改变。价值观是由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世

17、界观和人生观, 就会有什么样 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定向作用。价值观有先进与落后、 正确与错误之分。 在当今世界上,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对立, 是一种非常突出 的现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 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为理想目标、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的显著特点是:1.高度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 2.彻底的革命性。它是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新社会; 3.强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4.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 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 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几十年来,它的巨大认识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 用和调节作用, 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中,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挥。邓 小平同志的三个 “有利于”、江泽民同志的 “三个代表”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 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