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419801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正确使用词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正确使用词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词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词语(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语文考点知识复习教学案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学习目标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二次备课学习重难点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正确使用实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词语是构成言语、文章的基本材料,正确地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词语包括一般实词、虚词和成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1)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成语的运用是必考点,虚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分三节来学习。二、正确使用实词(一)指导学生自习:了解一般实词的特点。(二)真题讲解:(2002年春季高考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 话题。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C、限制

3、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解析:“限定”是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的规定,而“限制”或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等动词性短语,或专指一种规定的范围,从语境上看“八股文”既涉及范围,也涉及数量的规定,所以应用“限定”。“抨击”是指用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结合语境,新文化运动对八股文的批评形式更应用“抨击”,而“批评”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较为泛泛。“冷僻”和“生僻”都指“不常见的”,前者偏重于“名称、典故、书籍”等,后者更重于词语、文字,结合语境,“八股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绝不能仅仅理解为简单的字词了。应选D。高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

4、,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析的关键点。辨析近义词可以从词义、色彩、功能三方面着手。仔细分辨其词义在大小、轻重、褒贬、表达的侧重点等差异;分辨其在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照应、搭配上的差异。(三)介绍“正确使用实词”考点落实的技巧。1、要重视积累,强化训练。2、认读近义词,学会辨析。近义词的辨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辨析: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的不同,如:年华年岁 年代年月 风俗风尚 书籍书 河流河 局面场面 时代时期 边疆边境 这些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词的感情色彩不同。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

5、,叫语体色彩。如:成果后果 节俭吝啬维护庇护 聪明狡猾 横线左边的词是积极的,含褒义;右边的词是消极的,含贬义。当然,也有的词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如:果断决断武断。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如:陵墓坟 富态胖马铃薯土豆 苍穹天空 默诵嘟囔 头部脑袋词义的轻重不同。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处罚批评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研究探讨 蔑视轻视制止阻止 绝望失望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

6、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如:阻碍(动词) 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阻碍(名词) 排除一切阻碍。 强大(形容词) 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 人多可以壮大声势。深刻(形容词) 他分析得很深刻。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入(动词) 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深入(形容词) 必须深入批判反动理论。3、根据语境,仔细辨别。强化语境意识。比如:“深”在“夜深人静”

7、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坚持做到“三审视”:(1)审视句意对句中词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2)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3)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四)引导学生熟记“易混词语辨析”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正确使用虚词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虚词的运用在高考中属于常考题,从1996年到2001年虚词年年必考,1998年考查了介

8、词、副词等的运用,1999年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2000年考查了助词“的”的运用,2001年春季高考又综合考查了连词、介词、副词。二、正确使用虚词(一)指导学生自习:了解虚词的分类及其特点(南方凤凰台P40(二)典例讲解: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C、在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

9、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解析:“尽管”是一个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用表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呼应。“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只能用“又”。“得以”是个助动词,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用于否定式。“进而”是个连词,用于连接分句,后面的一个分句往往是表示在前一个分句行动基础上采取的进一步的行动。D句中“进而”后面的分句“副食集体和国家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而不是在前一分句行动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行动。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10、略,加快当地经济 的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A、 B、 C、 D、解析:“的”是助词,用在定语的后面,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一般修饰关系和领属关系。本题要求考生找出“必须加的字的一组”句子,应该比较容易回答的,关键是看考生有没有相应的语感。句“加快当地经济 的发展”作介词“为了”的宾语,“的”字可加可不加,因为上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没有用到“

11、的”字,所以这一句不加“的”字,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这样A、D两项就可以被排除。句中“它们”作“存在”的定语,表领属关系。“它们”指代上文的“28颗行星”,“存在”前必须加“的”字,才能作下文“是的”的主语,这样,C项中没有,又可以被排除。句“你 钱袋立即充盈”作动词“使”的宾语,不能加“的”字,因为下文“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的隐含主语仍是“你”,而不是“你的钱袋”,如果加了“的”字,表意反而不明确了。句中“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则必须加“的”字,因为“是”的宾语是“障碍”,“欧亚高手取胜”是主谓短语作“障碍”的定语,不加“的”字,表意就不明确了。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正

12、确使用成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至于高考考查的成语的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显。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高考试卷,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汉字的字形、字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二、正确使用成语(一)指导学生自习: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考点落实要求: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高度重视积累。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

13、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再次,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2、确切掌握意义。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14、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3、仔细辨析差异。不同的成语,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常常不同,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成语运用不当。像良莠不齐、巧夺天工、凤毛麟角、耳濡目染、萍水相逢、老气横秋、脍炙人口等,使用时就必须弄清它们的范围。像始作俑者、趋之若骛、耿耿于怀、乐不思蜀、不可理喻、无所作为、大放厥词、罄竹难书、弹冠相庆等,运用时就必须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辨析成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例如

15、:“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是对象的不同;“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是程度上的差别;“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是褒贬的不同;“洞若观火”与“了如指掌”是侧重点的不同;“手无寸铁”与“赤手空拳”是范围的不同。类似的还有,供辨析。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不动声色无动于衷,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不由自主情不自禁,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称心如意心满意足,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当仁不让义不容辞,道貌岸然一本正经,东山再起死灰复燃,独树一帜标新立异,耳闻目睹耳濡目染,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固若金汤坚如磐石,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囫囵吞枣生吞活

16、剥,等等。4、巧扣语境选用。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了上下文,死死扣住语境,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三)介绍“高考成语使用”考点落实的方法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可谓浩如烟海,这么多的成语,如何掌握呢?很明显,要掌握每一个成语,是绝对不现实的。虽然高考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

17、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例如: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1997年)是指人们都聚集在一起,致使巷子都空了。“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的,多含贬义。“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2、要辨

18、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例如: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等。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成语有

19、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例如: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4、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例如: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

20、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5、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例如: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淋漓尽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等等。6、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有些成语只

21、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例如: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高大华美的,而且一般多用于赞美新屋的。“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左右逢源”(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另一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非常热闹繁华)等等。(病因:望文生义、对象搞错)7、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

22、容,就会出现错误。 例如:判断下句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也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这个成语的使用对象一般是指自己的居所。 8、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

23、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例如: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句中 “对”要改为“把”,“置之度外”要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9、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例如: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

24、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10、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例如: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这个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

25、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等等。11、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

26、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 12、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例如: 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这个句子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看来,“目无全牛”在这里是用错了的。 类似的成语高考高过的还有:火中取栗。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