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上传人:wan****g1 文档编号:56419689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食输碇逬(消化.吸收侔用)4 俏址系绽 比歸術秋(运输作用) 薄界物质、jfi环軽 1 _氛气上 二慨化碳.少处水其氽的代删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1. 图 1 1 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 2 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2.2.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二)思考与讨论 1 11.1.

2、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2.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1 1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 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1生物必

3、修 3 3一、教学内容的结构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环境单堀匏生物(细胞宜搖与丹那环驟港 杼物廣交换参纳岂主物f细昭外液的慮分细和夕卜戕计么足锂态I內坏境穂态花峦的幅节规制翔側外楝的港邀压.證您処生命垂统 的特征*也是执 体存皓的釆件. 它让稈_6细胞令耳、父靠所石 细胞共建、资料内泌尿系统4 ii(.肤-(排泄作用就fit芥樹威23.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 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 形成 淋巴, 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

4、静脉汇入血浆中。它 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1-21-2 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1.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Na+、K K+、CfCf、MgMg+、FeFe2+、ClCl-、HPGHPGf-、SO4、HCOHCO)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 、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2.2.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

5、等。3.3. NaNa+、Cl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4.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5.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 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 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排入内环境中。 二氧化碳通过血 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四)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0.9%的 NaClNaCl 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

6、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 使用的 NaClNa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五)思考与讨论 2 21 1 提示:NaNa+和 Cl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 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 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 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 液和淋巴。2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CO 与 HOHO 结合, 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7、3COCO2+H+H2O OH H+ + + HCOJHCOJ。 HCOJHCOJ 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 2 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4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 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 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CO2通过肺动脉进入

8、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 COCO 分压大于肺泡中 COCO 的分压,COCO 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 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六)练习 基础题 1 1 C C。 2 2B B。 3 3 B B。 4 4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H H2COCO3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1. 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 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 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

9、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 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 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 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2.2. 提示:这说明( 1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3.3. 提示:(1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 排泄功能有障碍。(2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

10、血管合并症等。 (3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二)思考与讨论1.1. 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 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 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 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 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 碍,

11、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 6 6 个月至 4 4 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 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 药物来退烧降温。2.2. 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 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 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3.3. 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 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 较小,仍

12、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 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三)实验1.1. 生物材料加入 HCIHCI 或 NaOHNaOH 后 pHpH 的变化更像缓冲液。2.2. 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pH 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PO4/NaNaHPO4/Na2HPQ,HPQ,其中 NaHPQNaHPQ 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 NaQHNaQH 时,可以中和 QHQH;NQHPQ溶液呈碱性,当加入4拓展题 ( 1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3 3)肾小管的重吸收。2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4 4)皮肤。少量 HCIHCI 时,可以中

13、和 H 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pH 变化明显。3.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 NaHPQ/NaNaHPQ/NazHPOHPO、HaCQ/NaHCQHaCQ/NaHCQ 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 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pH 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 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CCC2和水。血液中的 CCCC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 CCCC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 pHpH 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

14、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 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 维持相对稳定。(四)练习 基础题 1 1 . D D。2 2 .Co3 3 .Db4 4 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 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 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 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拓展题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

15、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 2 2 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1.1. 判断(1 1)X;(2 2)v;(3 3)X;(4 4)2。2.2. 选择(1 1)D D(2 2)D;D;(3 3) Do3.3. 画概念图见右图二、知识迁移(1 1 )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 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 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 成分等。(2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

16、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三、 技能应用(1 1)否。(2 2 )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四、 思维拓展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 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 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CbCCb、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5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 2 章 动

17、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教学内容的结构第 1 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二)思考与讨论 1 11.1. 神经兀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兀的长的突起外 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 构成一条神经。2.2. 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3.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 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

18、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 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4.4. 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三)思考与讨论 2 2: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 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四)资料分析1.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 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2 2 .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3 3 这些

19、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五)思考与讨论 3 3:可能是 H H 区出现了问题。(六)旁栏思考题: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6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动期和人体生命活动附询节(神鈿节嘟基础和爾护奋弁神帑軒维I的传导通过神经系统的训节 10111011 kJkJ(计算公式是 EG=MGEG=MG 1.61.6 107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20、是3.2723.272 010010 kJkJ (计算公式为AE呼= = MGMG 107107;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1.397 2 2 011011 kJkJ (计算公式为 E E 固=EG+=EG+A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1.64% (计算公式为n=1.397=1.397 2 2 1011/8.51011/8.5 1 1)1212(七)旁栏思考题: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 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

21、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 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 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 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八)练习 : :基础题 : :1.1. A A。2.D2.D。3.B3.B。拓展题 : :1.1.(2 2)b b 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 式被人类再度利用, 因此,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 充分利用,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2. 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熵增加)发展。硅藻能利 用获

22、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 维持其生命活动。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答案和提示(一)思考与讨论:1.1. 提示: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二)旁栏思考题: 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一4温室气体的排放。(三)练习: 基础题:1.1.(1 1) V; (2 2)x2.A2.A。3.B3.B。4.4. 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 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拓展题: 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

23、地流向人类,满 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 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 环并不矛盾。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 :通过跳圆圈舞来传递这一信息。(二)思考与讨论: 提示:参见本节参考资料。(三)资料分析:1.1. 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 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2.2.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3.3.将烟草、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4.4.是。5.5. 信息

24、传递对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四)练习: 基础题: 物理信息的信息源可以是非生物,也可以是生物。植物的颜色、形状等,某些植物的花对于 传粉昆虫来说就是物理信息。对与之有关的动物来说就是物理信息。本题中属于物理信息的 是( 1 1、2 2、3 3、4 4、6 6、7 7、9 9、1010、1111);属于化学信息的为( 5 5、8 8);属于行为信息的有( 1212)。24拓展题:(1 1)利用光信息调节和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根据各种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 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2 2)利用各种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大量消灭害虫,减少对农

25、作物的破坏。(3 3)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4 4)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5 5)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 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 的。(6 6)利用植物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完成种间的竞争,也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群的 内部结构的特点, 将能够相互促进的植物一起种植, 避免将相互影响的植物一起种植。 例如, 作物中的洋葱和食用甜菜、马铃薯和菜豆、小麦和豌豆种在一起能相互促进;若是将胡桃与 苹果种在一起,将

26、会对苹果起到毒害作用。 ( 7 7)利用植物可以分泌化学信息素来吸引昆虫的 特性, 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信息素, 吸引传粉昆虫, 提高果树及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制作指导课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1.在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缸时,除了参考教材中的方法步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1)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2 2)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3 3)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气) 渗透上

27、来。(4 4)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2.2.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1)让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 化进行判别)及基质变化等。(2 2)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3 3)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 录下发现的时间。(4 4)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 原因。二、答案和提示:练习:基础题:1.1. (1 1)V;(2 2)X;(3 3)V。2.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

28、是( 1 1 、8 8) ;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 6 6、7 7、9 9、1111);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1 1、2 2),较弱的是( 3 3、5 5、6 6、7 7、1111);水域生态系 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 4、9 9),恢复较慢的是( 8 8)。拓展题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例如在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 会产生爆发性的危害; 如果是针阔混交林, 单一的有害种群不可能大发生, 因为多种树混交, 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

29、虫的扩展和蔓延。2526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二、知识迁移:2.2.(1 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 NH+4NH+4 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 耗量减少。(4) 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三、技能应用:2 2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 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发生。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 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

30、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 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思维拓展:(1 1 )属于自养生物。(2 2 )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 中的能量却是来自硫化物,由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3 3)对于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概念检测:1.1. (1 1)X;(2 2)它(3 3)它(4 4)X;(5 5)V。2.2. (1 1) B B; (2 2) C C。3.3. (1 1)举例:充甘 1 环境5-105-10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 6 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学

31、习内容的结构猛同的人口现状和前景人口增怅对生态环境繼响人口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7生态环境的保护产洼全球性主态环境问题L保护我1其同的冢园(保护生物參样性l可粽续发屣一人类必炳的选桂第 1 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 1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2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 口流动过于集中。3 3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

32、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1999 年 1010 月 1212 日世界人口达到6060 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 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75 亿至 500500 亿)。(二)资料分析:1 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2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

33、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 增长的情况。(三)资料搜集与分析:(1 1)如果学生生活在农村,还可以到本乡镇和本县的计划生育、农业、环保、档案等部门进行采访和调查。如果学生生活在城市,还可以通过本市的城市规划部门或通过互联网等进 行采访和调查。这些途径都可以快捷地获取可靠的信息。(2 2) 有关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主要包括:咨询时要说您好” 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要先请长辈坐下,自己再坐下;要细心倾听、认真记录、对方说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有不清楚的问题应以虚心的态度请教;咨询后应说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3 3) 如果资料繁杂,可以先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科学分类果有

34、些资料相互矛盾,则应仔 细分析它们的来源是否可靠、记录是否准确,必要时需要进行核对甚至重新收集这些资料。(4 4 )应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图或表格。图具有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有三种形式:圆饼图适用于体现各相关数据在一个总数据中各自所占的比 例;直方图适用于对各相关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曲线图适用于体现某一情况在变化过程中,相关数据依次的动态变化情况。表格则便于了解相关的具体数据。(5 5)可以先进行分工,然后各自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工后,应当先检查是否有 遗漏或重复的项目,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四)想像空间:将会因学生过多和教师、教室以及教学设备

35、等过少而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因学生 过多而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光线不足和过于拥挤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五)练习:基础题:1.1. D D。282.2.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都不算多, 每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 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拓展题:1 1近 5 5 年来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分别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1999 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2000 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36、;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2002 年);水 2 2 亿生命之所系”(20032003 年)。这些主题都与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 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它们都与人口增长有关。2 2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 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便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 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 关”、停”、并”、转”。第 2 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资料:

37、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 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 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二、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 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2004 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

38、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20 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 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2004 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 2020 世纪的 2 2 至 1010 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 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二)思考与讨论1.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 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 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

39、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 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 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 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 ,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 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 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 ,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 水稻生产的 “第二次绿色革命 ”。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29细胞中至少

40、含有两 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 18%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 36%36%。3.3.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 不清楚的重要功能) 、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 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 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

41、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一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三)练习基础题1 1潜在价值一 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一 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一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 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 创作的灵感。2.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 ,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 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 应的责任。 例如,美国政府在 2002003 3年 3 3 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

42、响美国经济发展 ”和“发 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 ”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 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多 种途径, 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 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 20022002 年 9 9 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拓展题 提示: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 个大, 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 老子认为 “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 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 “道 ”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道 ”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可算是天地

43、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人提升为 “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 ”,可与 “道”、“天”、“地”并 立,而惟独不认为有 “神”的存在,这是老子哲学观念的可贵之处。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 “道 ”,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固然十分重要, 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 “万物之灵 ”。但是,人也只是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 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 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1.1.(1 1) X; (2 2) V。2.2. (1 1) A A ;(2 2) B B。二、 知识迁移: 三个可能的好处是:有利

44、于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化纤、塑料等石油化 学工业和满足相关商品的市场供应;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三个可能的问题是: 因石油泄露、 废弃物倾泄等而污染海洋,从而不利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的海洋污染,很难清除 和治理;不仅投入高,而且风险高(海洋石油开采的成本高而成功率较低) 。为了避免出现 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有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有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对 民众的教育等。30三、技能应用( 2 2)该地区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和偷猎,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 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四、思维拓展 世界近几百年来人口过快增长、资源大量消耗以及生态

45、遭到严重破坏的总体情况,以及目前 一些人口增长仍然过快的国家和地区的上述严峻事实,确实如一些科学家所说的,使科技进 步、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生态遭到破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但是,近些年来,许多人 口增长控制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类情况正在朝着好的方向转化,因此不能笼统地认同 这种观点。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 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此外,各国还要加强有关的法制建设和 国际之间的广泛合作,以使全球人口增长得到合理的控制;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 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总之,人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 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