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资料整理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56336278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年的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年的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年的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新年的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年的资料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年的资料整理我们过的新年指的是春节,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 理的新年的资料,供大家阅读参考。新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 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 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 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新年 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 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新年期间, 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 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天津过新年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

2、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新年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 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 过新年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 味无穷。新年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 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 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贝y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新年就是我们说的春节,春节古称“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

3、北军政府在发 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 节称为“新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新年”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新年俗称“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 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 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 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 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 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

4、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 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 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谷物。另外还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 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 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 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 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

5、,乞讨 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 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 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 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 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 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 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 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 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6、。初一一 大早,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 隆重的传统节日。这种说法大概是后人根据年俗传统附会的。不太可能是“年”的起源。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从周代开始, 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 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 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新年期间家人团聚,亲朋相会, 头号事就是忙活于“吃”字。为了在新春佳节吃得营养,吃 得卫生,吃得文明,吃得开心,家宴须要注重礼仪。1、酒满茶半以礼待人当今社会,以茶待客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 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敬酒时应 斟满杯,而

7、奉茶时则应注意不要斟得太满,以七、八分满为 宜。否则就有逐客之嫌。”2、饭桌转盘顺时慢转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如果饭局上 有长幼之别,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尊者面 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转转盘。并且,转盘应顺时 针转动,切忌快速旋转。3、鱼头鱼尾有说法家庭宴会当中,主人应将鱼头朝向桌上辈分最大、职务 最高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吃鱼喝酒。要是有人没等鱼头对着 的人发话就抢先动筷子,便会被人耻笑为不懂规矩或者没有 见过大场面。4、“拱手抱拳礼”双手有高低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 左手压住右手则

8、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 而右手压住左手则是出丧。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 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 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现在大多人在新年期间会互相串串门,过节时的走亲访友,既是沿用传统的习俗,又 能把平时因为忙工作而疏远了的亲情重新织补起来。不过记 得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 烦。1、穿新衣,带年货,吉利话。衣着上一定要干净利落,不管贵重与否手上都要提着礼 物,当然进门就说的拜年话儿是必不可少的。2、拜访要提前确认。拜访前一定要确认主人是否在家。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是非常

9、重要的一点,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是需要注意的,在 有约在先的前提下也要提前确认。3、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礼节性拜访,逢年过节这个时间是越短越好,在客人家 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 ;亲朋好友的拜访,一般性 情况下半小时左右为宜,不是什么极其特殊的情况,不宜停 留一小时以上,一般情况下,不是至亲、故交就不要留下来 吃饭,因为对方负担会很重。4、注意鞋袜的卫生。现在城市人家里装修都比较豪华,进了门是要脱鞋的, 有些人不太注意这个,所以一个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里登门 拜访的话,鞋袜的卫生非常重要,这是细节,而教养体现于 细节。5、活动的范围要有限制。到别人家里拜访的话,一

10、定要注意,在对方指定的活动 范围之内活动,指定的范围就是客厅。如果随意走动可能会 造成主人家的尴尬,所以到别人家里做客,活动有度很重要 即便是家人、朋友也要注意。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新年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 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 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新年 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 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 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 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

11、,称为“别岁”;长幼 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 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 时分。2、拜年: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 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 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 用以接收名刺。拜者投名刺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 现代贺年卡一样。3、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 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 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

12、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 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 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 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 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 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 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 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 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4、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 各种剪纸 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

13、日气氛,也集 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 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 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 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 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 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贴“福”字, 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 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 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 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

14、门、五 谷丰登、龙凤呈祥等。5、贴年画:新年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 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 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 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 于“门神”。 随着5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 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 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 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 大流派,各具特色。6、燃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 “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7、 购置年货: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 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办年货是中国人过 新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 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