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摄影知识测试题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56273293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业摄影知识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业摄影知识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业摄影知识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专业摄影知识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摄影知识测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摄影基础知识测试题一选择题(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答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1、使用数码相机日光白平衡拍摄时,雪地中的阴影在照片上呈现出微微的 A 、蓝色 B 、黄色 C 、高感光度时偏蓝,低感光度时偏黄2、用日光型反转片不加任何滤光镜在白炽灯条件下拍摄,影像的色调将 A 、偏蓝 B 、偏红黄 C 、高感光度反转片偏蓝,低感光度反转片偏红黄3、色温是 A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属性之一 B 、光源的属性之一 C 、两者都是4、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日落时的景象,如果想获得日落时分的色彩感觉,应当将白平衡设置到 A 、自动白平衡 B 、日光白平衡 C 、白炽灯白平衡5、使用自动对焦镜头拍摄照片时,除微距镜头

2、外,用自动对焦功能 A 、没有手动对焦精确 B 、比手动对焦精确 C 、没有手动对焦专业6、为了把一个沿胶片平行方向轻快行走的人( 1.3 米/ 秒)满画面定格,快门速度最慢可以设置在 A、 1/250 秒 B、 1/500 秒 C、 1/1000 秒7、数码照片的噪点主要表现在 A 、高光影调压暗时 B 、暗部影调提亮时 C 、两者都是8、拍摄顺光雪景时,应当参照测光表读数 A 、减曝光 B 、加曝光 C 、不加也不减9、应用“向右曝光”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 、准确曝光 B 、后期降噪 C 、增加对比度10、造成机震的主要原因是 A 、快门震动 B 、反光板震动 C 、没拿稳相机11、哪种方

3、法可以使机震的影响降至最低 A 、提高快门速度 B 、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 C 、使用三脚架12、其他条件不变,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将 A 、越大 B 、越小 C 、取决于能见度13、光圈 f/2 时,镜头接纳的光量是光圈 f/8 时的 A、4 倍 B、16 倍 C、 1/414、我想让以 40 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满格定格在照片中,但是光线条件需要我 在最大光圈时使用 1/500 秒的快门速度。我应该使自己置身于汽车 A 、水平从我眼前穿过的位置 B 、向我迎面开来的位置 C 、以上都可以15、在高光和阴影处测得的曝光表读数显示的光圈范围是f/16-f/2 ,那么如果用数码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

4、,光圈应设置为 A、 f/11 B、 f/8 C 、f/2.816、如果将感光度从IS0400换到IS0100,为了获得相同的曝光量,曝光需要增加 A 、 1 档 B、 2 档 C 、 4 档17 、偏振镜可以用来削弱 A 、金属反光 B 、树叶反光 C 、以上都是18、逆光是A、从被摄者身后照射的光线B、从镜头前方照射的光线 C 、以上都是19、超焦距指的是A、镜头的焦距 B 、特定的对焦距离C、最大的景深20、暗影溢出是指 A 、暗部细节多得记录不下 B 、太暗导致不足以被记录下来 C 、感光度过高导致的噪点过多21、如果纽约摄影学院灰卡的白色那面测光表读数为1/100 秒、 f/8 ,那

5、么哪组曝光组合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曝光 A、1/400 秒,f/8 B 、 1/20 秒, f/8 C 、没用过白色那面22、在同一位置拍摄中远距离景物时,用100mn镜头拍摄出的影像大小是用 50mm 镜头拍摄的同样影像的 A、 1.4 倍 B、 2倍 C 、 4 倍23、 某闪光灯全光输出时指数为 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输出功率降至1/4 输 出时,闪光指数将 A 、下降到 10 B 、下降到 20 C 、不变化24、某闪光灯在 ISO1 00时闪光指数为 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感光度提高 到IS0200,该闪光灯的感光 A 、增加到 80 B 、增加到 56 C 、仍然是 4025

6、、某闪光灯变焦灯头位置在35mm寸闪光指数为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改 变灯头位置到70mm该闪光灯的感光指数将 A 、变小 B、变大 C、不变26、相同条件下,感光度越高,影像的颗粒就 A 、越细 B 、越粗 C 、不一定27、 其他条件相同,用f/2、50mm焦距拍摄获得的景深大约是用f/16、200mm 焦距拍摄的 A 、 1/2 B、 2倍 C、 4 倍28、 夜间背光拍摄人像留念时,测得背景正常的曝光组合为1/60 秒, f/4 ,人物 离相机的距离为 4 米,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为 32,为了得到让人物和背景都得到 正常的曝光,我们使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这是曝光组合应该设置在 A

7、 、 1/30 秒, f/5.6 B 、 1/15 秒, f/8 C 、 1/8 秒, f/1129、使用一部焦距折算系数为 1.5 的数码相机手持拍摄照片,如果镜头焦距是 50mm为了拍摄清晰,快门速度最慢应该是 A 、 1/50 秒 B、 1/80 秒 C、 1/100 秒30、辅助光的作用是 A 、使照片的层次更清楚 B 、减小光比 C 、增加光比31、如果我们使用机内点测光功能测光, 并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 那么此时测光 和对焦 A 、是一回事 B 、不是一回事 C 、不太清楚32、使用RAW格式拍摄数码照片 A 、需要顾及白平衡 B 、无须顾忌白平衡C、必须使用自动白平衡33、反光伞

8、可产生 A 、直射光效果 B 、漫射光效果 C 、何种效果由灯泡类型而定34、下列何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数码相机里降噪功能A、使用大光圈时B、使用长时间曝光时C、使用长焦镜头时35、阴天产生的光对在户外拍摄人像来说 A 、是不合适的光线 B 、是合适光线C、合不合适取决于拍摄时的白平衡设置36、拍摄文艺演出时,如果舞台灯光比较暗,我们可以A、使用闪光灯B、使用高感光度 C 、以上两项都可以37、在场馆内拍摄游泳比赛,如果光线不够,我们应该A、使用闪光灯补光B、使用高感光度 C 、以上两项都可以38、用焦平面快门较慢速度满画面拍摄高速行驶的汽车,汽车轱辘通常呈现出 A 、圆形 B 、椭圆形 C

9、 、以上两项都不是39、前后景深的差距是 A 、 1:2 B 、对焦距离越远差距越大 C 、对焦距离越近差距越大40、光圈和镜头焦距,哪项因素对景深影响大A、一样大 B、光圈C、镜头焦距二.判断题(共10题)是否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答案1、我知道我的数码相机测曝光误差是多少,并知道如何纠正 这些误差。2、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并不意味着能把照片拍清楚。3、滤色镜只允许与其颜色相同的光通过。4、直方图必须结合它的照片才能比较精确地判断曝光。5、我知道自己的数码相机大致的动态范围是多少。6、纽约摄影学院灰卡配合反射式测光表,就可以取得和入射 式测光表一样的效果。7、透视畸变(如放大的鼻子)是由于镜头离拍

10、摄对象太近的结果,和镜头的焦距无关。& 45度侧光可以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9、我知道如何利用纽约摄影学院灰卡比较准确地校正数码相 机自动白平衡的误差。10、IS0100时,我可以在中午阳光下使用1秒曝光时间拍摄而一选择题(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答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1、使用数码相机日光白平衡拍摄时,雪地中的阴影在照片上呈现出微微的 A蓝色 B黄色 C高感光度时偏蓝,低感光度时偏黄标准答案:A这是一个环境光的问题。 太阳光里包含了 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光,大气对波长 较长的红色等光吸收能力较强, 对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反射能力较强, 所以我们看到的天 空是蓝色的。拍摄对象受到的光照, 可

11、以分为光源直射光和环境反射光,直射光一般比反射光要强得多,如果同时有直射光和反射光,反射光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但直射光照不到的地方, 反射光就起主要作用。雪地阴影没有太阳直射光照,只有蓝天的反射光,所以呈现微微的蓝色。实际上,蓝天 下所有的阴影都会有微微的蓝色, 只不过多数景物有自己的颜色, 这种微微的蓝色不容 易被发现, 雪地是白色, 比较明显, 其他的白色, 比如白色衣服的阴影也会有这种微微 的蓝色。环境光的影响, 人眼受经验的影响不太容易发现, 但照片上表现明显, 尤其是拍摄人像。 比如坐在树荫下的草地上,脸容易发绿, 走在红地毯上, 脸容易发红。 最简单的解决的 办法就是用闪光灯直射补光

12、,当有直射光时,环境的反射光就弱的可以忽略了。2、用日光型反转片不加任何滤光镜在白炽灯条件下拍摄,影像的色调将 A偏蓝 B偏红黄 C高感光度反转片偏蓝,低感光度反转片偏红黄 标准答案: B这是光源色温匹配的问题, 也就是现在数码摄影白平衡的问题。 所谓日光型反转片就是在太阳光下(5500。K)才能保持照片颜色正确的胶卷,这就是色温匹配,如果光源的色温比太 阳光高,拍出的照片偏蓝紫色, 如果光源的色温比太阳光低, 拍出的照片偏红黄色。当光源 的色温偏差太多时,拍摄反转片要加有颜色的滤镜匹配色温。白炽灯的色温(3200。K)比日光低,所以拍出的照片偏红黄。对数码摄影来说, 也必须色温匹配才能保证颜

13、色正确, 与胶片的固定色温匹配不同, 数码照 相机可以与各种色温的光源匹配, 这就是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就是自动估算现场光源的色温, 然后相当于指定一个合适的胶片色温与之匹配。 数码摄影的色温匹配比胶片更容易 更灵活, 比如,当拍摄日出、日落时,光源的色温(2000-4500 K)比较低,为了突出红红黄黄的效果,可以指定一个比光源更高色温(5500 K )。3 、色温是 A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属性之一 B 、光源的属性之一 C 、两者都是 标准答案: B色温是描述光源中各种色光成分多少的指标, 显然是光源的属性。 理论上说, 当 不同物体加热到同一温度时, 发出的光的光谱成分是一样的, 所以可

14、以用温度来 代表光源的光谱分布。色温越高,光源中蓝、紫光的成分越多,色温越低,光源 中红、黄的成分越多。不同色温的光照射到一张白纸上, 反射出的颜色是不同的, 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 就是保证不同色温光源下,白纸拍摄成照片,仍然是白色,而不是不同的颜色, 这和彩色胶片的色温匹配是一回事。* 呵呵!较为专业,所以慢慢咀嚼!4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日落时的景象,如果想获得日落时分的色彩感觉,应当将 白平衡设置到 A 、自动白平衡 B 、日光白平衡 C 、白炽灯白平衡 标准答案: B 这个前面说过了,日光的色温比日落、日出的色温高,指定白平衡的高色温,能得到更加偏红、偏黄的效果*这个试过!必5、使用自动

15、对焦镜头拍摄照片时,除微距镜头外,用自动对焦功能 A没有手动对焦精确 B比手动对焦精确 C没有手动对焦专业标准答案:B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自动对焦精确还是手动对焦精确?恐怕机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都能满 足精度要求吧!用排除法,C肯定不对,老早以前有人常说自动对焦不专业,靠不住,所以专业数码照相机多数都保留了手动对焦功能,这种观点现在肯定是陈词滥调了。我的自动对焦镜头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可以手动调节对焦环,机械对焦的,我的几只佳能镜头就是。另一种是转动对焦环,给自动对焦机构提供一个电信号,驱动马达转动对焦,我 的奥林巴斯的镜头都是如此。前一种与过去的传统手动照相机的对焦没有区别,如果机身有微棱环、

16、 裂像屏,对焦与过去的传统照相机没有区别,不能说比自动对焦差吧。后一种无论速度、 手感都不如传统照相机的手动方式,但配合 LCD取景,十倍放大,精度自然也不是问题。再审题,除微距镜头”提醒我,我知道传统照相机的微距与不微距并无区别,那显然出题人 是认为自动对焦镜头在微距方面可能还逊于手动对焦,所以出题人的标准答案应该是B,最后看了答案果然如此。出题人很可能是想强调, 现在数码照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已经很可靠、很好用,不必怀疑了,其实这点早就不是问题了, 问题倒是现在有很多人根本没有用过传统照相机,不知道手动对焦的痛苦与艰辛6、为了把一个沿胶片平行方向轻快行走的人(1.3米/秒)满画面定格,快门速

17、度最慢可以设置在 A 1/250 秒 B 1/500 秒 C 1/1000 秒标准答案:B我对运动摄影没有经验,如果需要拍摄运动物体,一般是采用两种办法:需要冻结景物的, 根据现场情况,选尽可能高的快门速度;其他一概采用较低快门速度的追随法。一般来说,要冻结运动物体,运动物体速度越快,快门速度要越快;运动物体与拍摄距离越近,快门速度要越快;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镜头光轴夹角90快门速度最快,45时快门速度可慢一档;镜头焦距越长,快门速度要越快。我们按照题目估算一下,题目没有镜头焦距, 也没有拍摄距离,但把人拍满画面基本交待了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假定人高1.8米,拍满就算2米(上、下留点空)

18、,按135规格照相机计算,长宽比 3: 2,人走过整个画面的时间 3/1.3=2.3秒。要把人在照片中清楚地 凝固住,如果允许1/1000以内的模糊,快门速度就是2.3/1000=1/435以上,也就是1/500秒 速度。允许1/1000以内的模糊,就是说,快门速度要比影像在感光器上的移动速度快1000倍。为什么是 1000倍,假定胶片是35mr 24mm , 1000倍的意思就是影像在胶片上移动35mm/1000=0.035mm,基本就是允许弥散圈的大小,和景深判断清楚的标准基本相同。7、数码照片的噪点主要表现在 A高光影调压暗时 B暗部影调提亮时 C两者都是标准答案: B熟悉后期的兄弟都知

19、道,暗部提亮会增加暗部噪声。对于胶片来说, 噪点取决于胶片感光层银盐颗粒的大小, 和冲洗胶片的化学药水的作用快慢, 所以胶片常用颗粒粗细来描述噪声。 对于数码照相机来说, 噪点来源主要是感光芯片通电后 的热噪声, 热噪声与感光信号大小无关, 基本取决于感光芯片的温度, 照片高光部分的信号 强度高,噪点不明显,暗部信号强度弱,噪点明显,当噪点与信号差不多强时,暗部细节就 不可分辨了。高光压缩在压缩亮度的同时也压缩了噪点,暗部提亮的同时也放大了噪点8 拍摄顺光雪景时,应当参照测光表读数 A 减曝光 B 加曝光 C 不加也不减标准答案: B测光表的标准是把它眼前的东西都当成 18% 灰板,按读出的曝

20、光数据拍摄,照片上是看起 来与 18%灰板一样的中间调,也叫中度灰。顺光下的雪景,测光表把它按18%灰板对待,得到曝光数据,按这个数据拍摄,雪景变成了18%灰,成了灰景当然不成了,要让雪景亮起来就要加曝光,一般来说,要加 +2.0 左右,就是加大两级光圈或降低两级速度。9 应用“向右曝光”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 准确曝光 B 后期降噪 C 增加对比度标准答案: B所谓 “向右曝光 ”是一种拍摄规则,就是在保证不过曝的前提下,不保证对应的影调控制,尽 量加曝光拍摄,后期再减曝光,重新控制影调。这样能加大暗部的信噪比,后期减曝光,平 移影调时能有效降低暗部噪点。这对 RAW 格式拍摄后期转换 JPG

21、 照片时非常有效。拍摄时加曝光, RAW 解码时减曝光, 对影调控制几乎没有影响, 噪点大大减少, 我体会每加一级曝光减少的噪声至少相当于 ISO 一倍的变化。由于 RAW 到 JPG 的数据变换是非线性的对数规律,有肩部 趾部的压缩,如果JPG 直接拍摄,前期加曝光,后期减曝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影调还原,但降噪的效果仍然不错10 造成机震的主要原因是 A 快门震动 B 反光板震动 C 没拿稳相机 标准答案: B摄影里的 “机震 ”是个专用名词, 不是指机器一般的震动, 而是特指由于单反照相机的反光板 收放造成的照相机震动11、哪种方法可以使机震的影响降至最低 A提高快门速度 B使用反光板预

22、升功能 C使用三脚架标准答案: B知道“机震”的确切含义,自然也就只有消除反光板震动的 “预升”是唯一解决之道。 “机震” “反光板预升 ”之类的词应该说是中国摄影的专业词汇, 每个都有确定的含义, OLYMPUS 把 “反光板预升 ”叫做 “防震”是值得商榷的。知道机震 反光板预升的兄弟很多, 许多人也是照做不误。 其实机震的预防只是对慢快门时 才是有效的,当快门速度高于 1/60 时,机震的影响肯定可以忽略。实际上低于 1/15时才需 要考虑机震。坛中的兄弟上架子拍月亮,实际上月亮很亮,速度都在1/60 以上,是没有必要管机震的,如果模糊,不是机震的影响,而是架子不稳,晃了。开机震的延时解

23、决了架子 的摇晃,与机震无关12 其他条件不变,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将 A 越大 B 越小 C 取决于能见度标准答案: B一般的说, 同一个照相机, 景深与三个因素有关, 其他因素不变, 光圈越大 镜头焦距越长 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13 光圈 f/2 时,镜头接纳的光量是光圈 f/8 时的 A 4倍 B 16 倍 C 1/4标准答案: B光圈定义为镜头的焦距除以光孔直径, 光量与光孔的面积成正比, 面积与直径是 平方关系,所以光圈 f 系数是以 2 的平方根( 1.4 )排序的, f/2f/2.8f/4f/5.6f/8 ,每级光量差一倍,所以 f/2 到 f/8 显然是 16 倍。14 我想让

24、以 40 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满格定格在照片中,但是光线条件需要我在最大光圈时使用 1/500 秒的快门速度。我应该使自己置身于汽车 A 水平从我眼前穿过的位置 B 向我迎面开来的位置 C 以上都可以标准答案: B前面说过, 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镜头光轴夹角 90,要求的快门速度最快, 45时快门速度 可慢一档,显然 “向我迎面开来的位置 ”对快门速度要求最低。按前面讲到的估算方法,如果夹角 90的时候,就是 “水平从我眼前穿过的位置 ”,1/500 秒 的快门速度冻结不住行驶中的汽车。15、在高光和阴影处测得的曝光表读数显示的光圈范围是f/16-f/2 ,那么如果用数码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

25、,光圈应设置为 A、 f/11 B、 f/8 C、 f/2.8 标准答案: B高光是 f/16 , f/11、f/8、f/5.6、f/4、f/2.8、阴影是 f/2,共 7 级,如果我用 E-510 拍摄,RAW 格式,我会用f/5.6 (影调V),这样高光是影调 VIII,阴影是II,试拍后如果有过曝,就适 当减 1/3 或 2/3 级再拍, RAW 后期根据需要调整影调。敢用影调 VIII ,是因为我知道 E-510 的 RAW 能用到 VIII 。可惜答案没有f/5.6,那就只好是f/8 了,用f/8拍摄,影调就是 VII到I,暗部的噪点肯定比 较大了,细节也不会太好,实际上是被牺牲了。

26、如果用JPG直出,选f/8保险系数大些,也符合数码摄影宁可欠曝光,绝不可以过曝光的原 则16、如果将感光度从ISO400换到ISO100,为了获得相同的曝光量,曝光需要增加 A、 1 档 B、 2 档 C、 4 档 标准答案: BISO的级是400、200、100,两级,所以曝光也是 2档。 对于摄影新手,影响曝光的光圈、速度、 ISO 的每级应该牢记,随时可以写出来: 光圈:f/1.4、f/2、f/2.8、f/4、f/5.6、f/8、f/11、f/16、f/22,每级数字相差 1.4 倍。 速度: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27、、 1/1000、 1/2000、 1/4000。 ISO: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17、偏振镜可以用来削弱 A 、金属反光 B 、树叶反光 C 、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 B 偏振镜无法消除金属表面的反射光,这是一定要记住的。 至于树叶、玻璃、水面等等的反光,也不是 100%能够消除的,还要注意光源的 角度,反射面的位置等等。 有时偏振镜也被一些兄弟用于压暗天空, 使蓝天更蓝。 胶片时代有时偏光镜必不可少, 但在数码时代,我主张能不用就不用, 遇到树叶、 玻璃、水面的反光,可以适当改变光线,调整拍摄角度,尽量避免反光

28、出现。劣 质的偏光镜会损坏画质, 即使优良的偏光镜, 也会造成透光率的损失, 带来一些 副作用。用偏振镜压暗天空的做法更不可取, 完全可以用正确曝光加适当后期解 决。18、逆光是 A 、从被摄者身后照射的光线 B 、从镜头前方照射的光线 C 、以上都是标准答案: B 这是个绕人题。有时被摄者是背向镜头,所谓背影。19、超焦距指的是 A镜头的焦距 B特定的对焦距离 C最大的景深标准答案: B超焦距也是中国摄影的专业名词, 特指一个特定的对焦距离, 当照相机对焦到这个特定距离 时,能获得从这个距离的一半到无限远的最大景深。 当需要大景深时, 超焦距的使用非常有 意义。 过去喜欢偷拍的人,举起照相机

29、就按快门,来不及对焦,常常提前把照相机固定对焦到超焦距, 这样拍出的照片即使做不到精确对焦下的毫发毕现, 也凑合能用。 现在自动对焦 照相机按下快门就自动对焦,几乎感觉不到延时,超焦距的固定对焦知道的人就少了。20 暗影溢出是指 A 暗部细节多得记录不下 B 太暗导致不足以被记录下来 C 感光度过高导致的噪点过多标准答案: B“溢出 ”似乎是数码时代的新词,过去胶片那会儿常说高光缺乏层次(高光过曝),阴影没有层次(阴影欠曝) 。现在说溢出可能跟常用于描述数码照片的直方图有关,数据溢出直方图 右侧就是高光过曝,数据溢出左侧就是暗部欠曝。我认为暗部溢出还不是 “太暗导致不足以被记录下来 ”,实际上

30、记录下来的数据被噪声淹没才 是关键,当数据小到与噪声分辨不出来,图像就没有可分辨的细节了,也就是暗部溢出了。 这样的数据虽然还没有小到直方图的 “零”,还没有在直方图上溢出, 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了。21、如果纽约摄影学院灰卡的白色那面测光表读数为1/100秒、f/8 ,那么哪组曝光组合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曝光 A 1/400 秒,f/8 B 1/20 秒,f/8 C没用过白色那面标准答案: B纽约摄影学院灰卡的灰色是反光率18%的灰,白色那面是反光率90%的灰,曝光的级与反光率是对数关系,所以对 18% 90%取对数就会发现,90%比 18%亮了 2.3级。所以用 90%面测光,曝光要修正 2.

31、3 级,就是加 2.3级曝光才能与 18%的结果相同,就是 1/1001/501/25,再加 1/3 级,马虎点就是 1/20f/8。22、在同一位置拍摄中远距离景物时,用100mm镜头拍摄出的影像大小是用50mm镜头拍摄的同样影像的 A 1.4 倍 B 2倍 C 4倍标准答案: B这是中学光学的原理,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1/u+1/v=1/f , u是物距、v是象距、f是透镜焦距,当 中远距离景物”时,U比v大得多,v与f基本相同。现在景物大小相同,拍摄距离 相同(u),所以成像的大小就基本与镜头焦距成正比,100mm镜头的成像自然比 50mm镜头的成像大一倍,就是 2 倍。23、某闪光灯全

32、光输出时指数为 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输出功率降至 1/4 输出时,闪光指 数将 A下降到10 B下降到20 C不变化标准答案: B闪光灯的输出功率与指数的关系是平方关系, 即指数大一倍, 功率大四倍。 反过来就是开平 方的关系,功率减到 1/4,指数减到 1/2,所以指数下降到 40的一半 20。24 某闪光灯在 ISO100 时闪光指数为 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感光度提高到IS0200,该闪光灯的感光 A 增加到 80 B 增加到 56 C 仍然是 40标准答案: B闪光灯指数与ISO的关系是(IS0/100)再开平方的关系,ISO从100变到200, 就是闪光指数增加到 1.4(

33、 根号 2)倍,也就是 40乘以 1.4 ,增加到 56。25、某闪光灯变焦灯头位置在35mm时闪光指数为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改 变灯头位置到70mm该闪光灯的感光指数将 A 、变小 B 、变大 C、不变标准答案: B 闪光灯的灯头变焦后输出功率的变化没有一定标准,各厂家会给出一个参考数 据,当焦距变大时,相当于镜头的视角变小,闪光范围也减小,聚光效果越强, 所以闪光指数会相应增加。26、相同条件下,感光度越高,影像的颗粒就 A 、越细 B 、越粗 C 、不一定标准答案: B 对胶片来说,感光度越高,对弱光的灵敏度越高,所以银盐的颗粒越大,银盐层 越薄,冲洗后的底片颗粒越粗,洗印后的照片

34、一般也就颗粒感越粗。对数码照相机而言, 感光芯片的感光度是一定的, 提高感光度的方式一般是用模 拟放大器放大信号和得到原始数据后再数字增强。模拟放大器本身会增加噪声,也会放大原信号所含的噪声,数字增强更是会增强原始数据的噪点噪点越多,照片的感觉就是颗粒感越粗27、其他条件相同,用 f/2、50mm 焦距拍摄获得的景深大约是用f/16 、200mm 焦距拍摄的 A、 1/2 B、 2 倍 C、 4 倍标准答案: B 严格说这个题目出的有问题,比如随便从网上找个景深计算器,拍摄距离给个 40 米,景深 明显没有符合上面选项的。从景深公式上看, 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简化景深公式, 从而得到标

35、准答案。 这个 条件是“(弥散圈冷光圈系数 对白摄距离)的平方/镜头焦距的四次方”大大小于1,满足这个条 件的情况下,景深公式可以简化为 “与光圈系数成正比、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反比 ”。 要满足这个条件, 拍摄距离就不能太远, 一般有保证的距离是几米、 十几米的范围。 200mm 是 50mm 的 4倍,平方后是 16,显然 f/1 、50mm 与 f/16、200mm 的景深相同, f/2 就是 2 倍了。还要注意,这个题目说的是 “其他条件相同 ”,我理解是相同的照相机、相同的拍摄距离(对 焦距离)。28、夜间背光拍摄人像留念时,测得背景正常的曝光组合为1/60 秒, f/4 ,人物离相机

36、的距离为 4 米,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为 32 ,为了得到让人物和背景都得到正常的曝光,我们使用 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这是曝光组合应该设置在 A、 1/30 秒, f/5.6 B、 1/15 秒, f/8 C、 1/8 秒, f/11标准答案: B闪光指数=光圈系数x拍摄距离,本例中闪光指数 32,拍摄距离4米,光圈应该用f/8,但光圈用 f/8 ,背景还用 1/60 就会曝光不足, f/4 、f/5.6 、f/8 差两级, 所以速度也要从 1/60、1/30、 1/15 降低两级,所以答案是 B 。但实际拍摄就会发现,用这个曝光组合,多数人物脸的影调是V,照片上人脸显得有点黑,所以我一般会选

37、1 /30、 f/5.6 的组合,这样人物会显得更亮一些。29、使用一部焦距折算系数为 1.5 的数码相机手持拍摄照片,如果镜头焦距是 50mm为了拍摄清晰,快门速度最慢应该是 A、 1/50 秒 B、 1/80 秒 C、 1/100 秒标准答案: B50mn焦距的镜头用在折算系数1.5的照相机上,等效焦距为50mrK 1.5=75mm 安全快门速度是等效焦距的倒数,就是 1/75 ,所以应该选 1/80 秒。30、辅助光的作用是 A使照片的层次更清楚 B减小光比 C增加光比标准答案: B多数情况下用辅助光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暗部照明, 提升暗部层次, 但归根结底辅助照明还是 通过减小光比来起作用

38、的31 如果我们使用机内点测光功能测光,并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那么此时测光和对焦 A 是一回事 B 不是一回事 C 不太清楚标准答案: B点测光功能是可以把照相机当成亮度测光表来使用, 所以用点测光测光 对焦按快门多数时 候不是能够一气呵成的动作, 完全不是一回事。 很多初学者不明白, 以为点测光与评价测光 一样,只管按快门就行。有的厂家设计了点测光与对焦点联动功能, 使一些人似乎觉得很专业, 其实联动与否并不太 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对焦点与测光点并不是同一个点, 这种时候曝光锁定和对焦点锁定更有 用处。31 如果我们使用机内点测光功能测光,并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那么此时测光和对焦 A 是一回事

39、 B 不是一回事 C 不太清楚标准答案: B点测光功能是可以把照相机当成亮度测光表来使用, 所以用点测光测光 对焦按快门多数时 候不是能够一气呵成的动作, 完全不是一回事。 很多初学者不明白, 以为点测光与评价测光 一样,只管按快门就行。有的厂家设计了点测光与对焦点联动功能, 使一些人似乎觉得很专业, 其实联动与否并不太 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对焦点与测光点并不是同一个点, 这种时候曝光锁定和对焦点锁定更有 用处。32 使用 RAW 格式拍摄数码照片 A 需要顾及白平衡 B 无须顾忌白平衡 C 必须使用自动白平衡标准答案: BRAW 记录的是感光芯片的感光原始数据,要变成彩色的JPG 照片还需要两

40、组数据,一个是色温匹配,就是白平衡;另一个是色彩空间。这两个数据都可以在后期对 RAW 解码时重新 指定,所以用 RAW 格式,拍摄不必管白平衡和色彩空间33、反光伞可产生 A直射光效果 B漫射光效果 C何种效果由灯泡类型而定标准答案: B 反光伞的作用就是使光线更柔和,形成漫反射光的效果。34 下列何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数码相机里降噪功能 A 使用大光圈时 B 使用长时间曝光时 C 使用长焦镜头时标准答案: B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数码照相机里的降噪功能, 不同数码照相机都提供了一些不同效果的 降噪功能, 但只有长时间曝光的降噪是所有数码照相机都必须要有的功能, 而且它们的功能 都一样, 降

41、低感光芯片长时间通电产生的热噪点, 而且一般来说, 这种噪点照相机内部处理 的效果最好。35 阴天产生的光对在户外拍摄人像来说 A 是不合适的光线 B 是合适光线 C 合不合适取决于拍摄时的白平衡设置 标准答案: B阴天没有直射阳光,漫反射光产生的效果柔和,很适合拍摄人像。36 拍摄文艺演出时,如果舞台灯光比较暗,我们可以 A 使用闪光灯 B 使用高感光度 C 以上两项都可以 标准答案: B 使用闪光灯是成心与演员过不去,胆子大的尽管用,胆子小的没有办法只好用高感光度了。 还有一点,闪光灯的色温与舞台灯光的色温不一致,有时会出奇怪的颜色效果。37 在场馆内拍摄游泳比赛,如果光线不够,我们应该

42、A 使用闪光灯补光 B 使用高感光度 C 以上两项都可以标准答案: B 道理如上,同时体育场馆的空间那么大,如果距离拍摄对象远,闪光灯乱闪也起不了作用。如果闪光灯的指数是50,光圈用到f/2,也不过25米以内管点用38、用焦平面快门较慢速度满画面拍摄高速行驶的汽车,汽车轱辘通常呈现出 A圆形B、椭圆形 C以上两项都不是标准答案: B照相机的快门从安放的位置分有两类,一类是镜间快门(快门在镜头内),一类是焦平面快门(快门在感光平面前) 。哈苏等 120 照相机还在使用镜间快门, 135 照相机基本都是焦平 面快门。焦平面快门的缺点之一就是运动目标会产生形变,圆拍出来会变成椭圆。39、前后景深的差

43、距是 A、1:2 B对焦距离越远差距越大 C对焦距离越近差距越大标准答案: B根据景深计算公式,前景深=弥散圈 X圈对白摄距离的平方/(焦距的平方+弥散圈洸圈X拍摄 距离的平方),后景深=弥散圈x光圈对白摄距离的平方/(焦距的平方-弥散圈x光圈对白摄距离 的平方 )。景深公式记起来比较复杂,但从景深公式得出的结论,还是应该记住的。比如, 后景深大于前景深。比如拍摄距离越远,后景深增加越快。40 光圈和镜头焦距,哪项因素对景深影响大 A 一样大 B 光圈 C 镜头焦距标准答案: C如果没有约束条件,说光圈 镜头焦距哪个对景深的影响大是不一定的。 比如上 面 27 题,我们假定拍摄位置不变(拍摄距

44、离 对焦距离相同),景深与光圈成 正比 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反比,那么显然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更大。 如果约束条件是把同一个景物拍成一样大,比如都是半身人像 或者大头人像, 换句话说,就是拍摄距离是可以变化的。此时景深公式就是另外一种变化,只要 镜头焦距不是极端的太短(鱼眼 广角 超广角),此时景深只与光圈系数的大 小成正比,与镜头焦距无关。1 我知道我的数码相机测曝光误差是多少,并知道如何纠正这些误差。 标准答案:是 我用过的单反照相机,每个测光都有点误差,都没有影响使用,实际上任何测光系统都 会有一点这样、那样的问题,测光的结果不过是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参考,归根结底还是 使用者如何适应的问题2、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并不意味着能把照片拍清楚。标准答案:是 对焦不实照片也不会清楚。3、 滤色镜只允许与其颜色相同的光通过。标准答案:是 你看到的滤色镜的颜色是滤色镜透射出的,不是反射出的,透射出的颜色当然是滤色镜 允许透过的颜色。4、直方图必须结合它的照片才能比较精确地判断曝光。标准答案:是当然, 即使直方图上有一些过曝, 不看照片我们也不知道过曝的地方重要不重要, 是不是故 意制造出的过曝,比如白化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